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施于妻、子、眷属、仆使,生怜愍心;施于贫穷,为坏苦恼;施时不求世间果报,破侨慢施,柔濡心施,离诸有施,为求无上解脱故施,深观生死多过罪施,不观福田非福田施,若能如是行布施者,报逐是人如犊随母;若求果施,市易无异。〗(原标题:布施所要注意的事情)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你把悭贪布施给别人,以后双方熟悉了,有情分了,再慢慢教导他:“你也应该布施悭贪。”这样子就把自他双方讨厌布施的心态破除了。第三、要破妒心:“我布施十万元给他,他有了十万元,我反而没有了十万元,反而不如他了。”还真是傻呢!竟然嫉妒对方有那十万元,产生了妒心。但是产生妒心时,其实是在把自己往下拉,是向下堕落;烦恼轻了才能往上升华,烦 | 三摩地 2018-07-23 |
|
〗讲解这部《大乘起信论》很奇怪!是从深的法慢慢的讲到较浅的法上来。有的人会抱怨说:怎么深的部分一闭始就讲过了,那时我们还没有破参啊!听起来也都似懂非懂的,好可惜喔!如果是浅的先讲,后来才讲深的,我们后来破参时来听讲,那不是很妙吗?可是因缘就是这样子啊!他就是从深的部分先开始讲,然后渐渐讲到浅的部分来。为什么会这样讲呢?因为先讲深的法,你们才会发起欢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且自己心中生起了这种一切都为救度众生的大悲心,也一定不敢轻视众生,对众生不敢生憍慢心。所以《法华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无量数劫前的前身——常不轻菩萨,当他遇到佛门四众时就会礼拜,然后高声的赞叹:“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妙法莲华经》卷6)当时,若是增上慢的佛门四众,遇到常不轻菩萨这样顶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就是预记成佛啦!可是为何极喜地菩萨还得要佛授记才有把握自己不久会成佛?因为对自己的信心还不够啊!真正有信心而不必依靠佛授记,得要到二地满心位开始,这时对自己已经有把握了!因为想要转变多少内相分,以及改变速度的快或慢,都可以由自己掌握;这时成佛的信心就具足了,自知不久成佛。不过对于不久二字可不要错会了,这个不久是指两大无量数劫。但是两大无量数劫,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你若一开始就向他们解说无上佛道,他们听了也不相信的,心中会这样想:佛陀啊!你把自己说得太高了!他们不相信的!会起烦恼的!你们别说我这句话是虚构的,譬如佛将宣说《法华经》时,五千位声闻人公然的当场退席欸!对于佛说诸佛的境界和阿罗汉不同的事,他们不相信!所以叫作增上慢!声闻人犹有增上慢,佛说想要成佛的菩萨们得要勤修三大无量数劫,他们听不进去,认为佛是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谁说明心不会退转的?佛度的人明心以后般若正观现在前,也都还有八万人退转了,这在律经中已经讲过了!而且佛准备宣讲《法华经》之时,尚且还有五千声闻法中的增上慢人当场退席,当场对佛公然表示不信,何况是明心以后对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的事实表示不信而退转,当然也是正常的。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不勤行精进,进步就很慢。所以有些人明心后,对于见性好像不太努力,心里总是想:“我能明心就够幸运了啦,见性这一关比起明心来,可不是加倍难,而是十倍难。”因此就不精进了。所以我们得要先针对一些干部们,以及未来在弘法上能做事的同修们,先把他们找来注射强心针,让他们生起信心,为他们寻找见性的因缘;然后再来找一般的学员,在各梯次的禅三之中慢慢来找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就是说,众生心性未调柔、我见没有断尽、慢心尚未降伏、菩萨性未发起、知见未通达以及见道福德未具备之前,是不能堪受如来藏之贵重。是故正觉讲堂在学人求悟前,皆须经禅净班共修熏习两年半,使其缘熟再来参究证悟;若无这种修学次第的施设,而快速引导学人开悟的话,其后果就是悟缘未熟之人悟后无法安忍真如,无法转依真如,不能发起解脱正受、智能正受。若悟后又不肯接受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平实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里面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定力!忆佛拜佛中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来对治意根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从这一段中,你既然已经明白说菩萨种性是这么尊贵,乃至于说未入七住位,就只是心得决定趣向无上正等菩提,也就是说是决定性的菩萨种性就已经是很尊贵;那么您这个时候是有一分的随喜呢,还是有多分的随喜?这就会影响到你这个求悟般若的目标下进展的快与慢的差别。那这个时候你也可以进一步来看看说,有没有以下所说的八个条件作为方便,来作为求悟般若进展的快跟慢的指标的分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在《大宝积经》卷五十里面,为舍利子这么说:【若有乐定修相应行诸菩萨等,未曾听闻大菩萨藏微妙法门,又不听闻圣法律教,但于三摩地中生知足想,当知是人以慢力故起增上慢,我说是人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忧苦诸热恼等;既不脱诸热恼等苦,岂得脱彼五门生死,为之沉溺流转不息。是诸众生实非解脱,而便自谓我已解脱,实未离苦,而便自谓出离众苦。】(《大宝积经》卷五十)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假如说你求悟是为了智慧,是为了要利乐有情,而不是为了名闻利养,那当然还必须有一些知见是你应该知道的;在听闻思惟了以后,就不会使你在悟后目空一切,反而增加了慢心,成为悟后起修的障道因缘。菩萨一共有五十二个阶位,也就是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假如过去生从来没有悟过,今世因缘成熟第一次明心开悟,只是这五十二个阶位中的第七住位;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再来当心已经慢慢不会有妄想,不会有妄念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要成就无相的功德、要成就清净的功德,这时候就必须要都摄六根。要都摄六根就是要离一切相,这时候就是因为有定慧的知见,知道要从有相进入无相。也就是说「从专一中进入到清净的状态」,这个就是因为你有那个智慧,知道要成就无相的功德,知道要成就清净的功德,要离一切相,就是要都摄六根,才有办法从专一中进入 | 三摩地 2018-07-23 |
|
4、必须消除性障、降伏我慢如果性障不肯消除,我慢不肯降伏。那么往往会落到权威崇拜、学术崇拜里面去。而真正的禅不在名声上,不在权威上。真正的禅法在哪里?只有真悟的人才会知道。我们未悟之前,尚未建立择法眼,所以对于善知识的判断只能随缘。但是如果有缘遇到证悟的人,他会跟你指引。这个人也许远在天边,也许近在眼前,也许就坐在你身旁,甚至是你的父亲、你的子女、 | 三摩地 2018-07-23 |
|
至于初学禅,寻觅善知识则不可等闲,务必要虔诚恭敬,合掌一心来求;不可故作聪明状,欲以轻心慢心来求教于善知识,必不可得。遇到善知识时,我们向他请益完毕之后,应该详细思维,此善知识所说是善或不善?如果说得对,我们就跟他学;假使还有疑问,就应该再问清楚,如果觉得很相契合,我们就跟他学,如果不契合就离开,另外再寻找善知识。所以寻找善知识之前,一定先要多闻熏 | 三摩地 2018-07-23 |
|
祖师就静静地拿了片瓦,坐到这些人旁边去,慢慢地开始磨起瓦来。等到这些出家师父结束打坐,看见祖师在做这样奇怪的动作,就好奇地问他:您这是在做什么?祖师反问:你们打坐在做什么?当出家人回答坐禅成佛的时候,接着祖师很精彩的回答是:如果可以坐禅成佛,那我也可以磨瓦成镜了。您相信瓦可以磨成镜吗?没有人会相信,可是同样道理放到参禅这件事情上,却有很多人被笼罩。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由于释迦牟尼佛威神之力及追佛过程与开示,鸯掘魔罗突然醒悟灭六见之法的道理;又思惟自己快速奔驰,竟然追赶不上徐步慢行的佛陀,因此相信眼前的沙门即是旷劫难可值遇的如来,于是忏悔所造作的恶业后,依佛陀的开示而在追佛过程中参究,由此开悟明心。42由上述经文可知,鸯掘魔罗因为相信眼前所见的沙门是如来,于是愿意起心参究佛陀所说「已住,不害于一切」偈语的义理,于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五者末法佛子,世智辨聪,慢心深重者甚多,苟无显赫传承及大名声,虽有方便善巧及真实修证亦不被信受。为有此五难,故余多年以来,凡遇学佛人,多劝其念佛,求生极乐。《央掘摩罗经》云:更有第一难事,谓于未来住世余八十年,安慰说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有众生持诸同类是亦甚难。若有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六祖大师曰:汝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