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得出家已,於所受持別解脫戒,一切毀犯無慚無愧,不見、不畏後世苦果,內懷如穢蝸螺貝音、狗行,常好虛言,曾無一實,慳貪、嫉妬、愚癡、憍,離三勝業,貪著利養、恭敬、名譽、耽湎六塵,好樂婬泆,愛欲色聲香味觸境,如是一切補特伽羅,無慚僧攝;毀謗是名無慚愧僧。】――恭錄自《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5僧與僧寶的差別【此中何者僧寶所攝?答初全或次少聖者,名僧寶,次 三摩地

2018-07-23

復有五種,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者、苦切取,二者、輕取,三者、詐稱他名字取,四者、強奪取,五者、受寄取。重物者,若五錢、若直五錢物,犯不可悔。若居士知他有五寶若似五寶,以偷心選擇而未離處,犯可悔罪;若選擇已,取離本處,直五錢者,犯不可悔。離本處者,若織物異繩,名異處,若皮、若衣,一色名一處,異色名異處。若皮衣物,一色名一處,異色名異處。若毛褥者, 三摩地

2018-07-23

再来说第三个理由:3、令快速累积福德和智慧资粮菩萨戒是属于福德的部分,为什么跟智慧的资粮有关?比方说,有人学佛学了几年就破参明心,但有人却学了一辈子也破不了参;有人破了参以后他道业很精进就一直往前走了,但是有些人破了参以后,他却是的走。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呢?其实是福德资粮的问题。一个人如果福德资粮不够,他就会在世间法上斤斤计较,跟众生斤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现在的传戒者就是我们导师;可是导师没有办法来传戒,导师能够来传戒,就能够来办禅三,所以导师能够来的时候,可能时间还要很久,什么时候可以,因缘成熟,那先让我们来,导师先派亲教师过来,跟大家互动、了解,也就是有一个方向进一步,加上环境也一直在改善,导师就可以提前过来,乃至或者是按照他的预定的时间过来。导师还不能过来的时候,戒怎么学?戒的 三摩地

2018-07-23

人类死亡后,在医学上说是已经死亡了,但这只是医学上的认定,实际上并没有真的死尽;真的死尽,是在如来藏完全离身之后,这时的细胞已不能再被使用了,如来藏的完全离身,快则八小时,则可能拖到一整天、乃至二天。所以雪崩被压死以后,只是已经正式进入死亡舍报的过程而无法再继续生存下来而已,但不表示他已完全死尽,所以在完全死尽之前,仍有完好的细胞、器官可以被人取 三摩地

2018-07-23

若没有见地而获得禅定,为什么就没有见道所得的定戒?这可以从现象上看得出来:佛世有许多外道得四禅,证得四空定的也很多,可是他们都很傲,出定而在人间境界中时,心、瞋心都很重,动不动就骂人,轻视众生。像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有见道相应的定共戒显现,所以他们不得见道相应的定戒。如果是与见地相应的禅定,就会有见地相应的定共戒显现出来。定共戒是与禅定共同存在的 三摩地

2018-07-23

既得戒已,生孝顺心、恭敬心,见上座和尚、阿阇(shé)黎、大德、同学、同见同行者,应起承迎礼拜问讯;而菩萨反生憍心、心、痴心、嗔心,不起承迎礼拜,一一不如法供养,以自卖身、国城、男女、七宝百物而供给之;若不尔者,犯轻垢罪。」「若佛子故饮酒,而酒生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亦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 三摩地

2018-07-23

人由淫欲,违佛法,谤毁圣众,为诸圣贤之所嗤笑。」——《出曜经卷四》★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爱恋于女人,堕于大怖处。或吞于铁丸,或饮烊铜汁。有二热铁山,彼此来相合。昔时耽欲者,于中受苦殃。受斯苦楚时,都无救护者。——《大宝积经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众生的我(表现在自尊心上面)都很炽盛,我们要摄受对方,当然不能和对方一样落入我中。因此平实导师说,我们跟众生面对面交谈时,以及在网路上跟别人对话或作佛法布施时,都要「爱语」,注意口气要好,口气要委婉、柔软、亲切。如此可以跟众生广结善缘,而且这也是快速摄受佛土而又不必多花本钱的好方法。所以我们一定要谨记,在网路上或是平常面对众生时,明知对方有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好,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开始地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前,你要先观察,这个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事物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间法是他们所热爱的,可是却是佛陀所指责的。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些人吃了多之后就变丑了,就开始又有分别,说你比较漂亮谁比较丑,就开始有些憍,因为漂亮的人就产生了憍。因为憍之后呢,连地味也消失了,就有所谓的地肥。有了地肥之后,一样啊,喜欢吃的人就吃更多,那就长得更丑,吃得少就比较漂亮,中间又产生了种种的差别,还有种种的恶法产生。有了这些恶法之后,连地肥也消失了,变成有婆罗这种自然天成的美味,可是一样啊,多 三摩地

2018-07-23

 在佛世的时候,因为大多数的人善根都很深厚,而且那时候的生活环境也都很清净单纯,生活步调很,很适合修学禅定,所以有很多的修行人,发起了宿命通或是天眼通。只是外道所修的通力比较有限,大多只能看到过去或是未来一两世的情况,再往下看就看不到了;而如果是禅定功夫深一点的,能够知道过去未来十世、百世,那就是不得了的成就了。 但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 admin

2018-07-23

第四、布施的时候,不应该轻来求布施的人。第五、布施的时候,不应该恶口骂辱他人。布施本来是累积福德的善行,但是如果布施的时候,同时犯下了不好的事相,那么在未来的善果报中,就会引发附加的恶业。有那个善果报,但是善果报中,却隐含着恶业在里面。例如世尊在《分别业报经》里面说到:修行人行大布施,可是这个人个性着急,心中多瞋,不能够依止正念来修持,那么他死后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说:我们应该要常常以柔和恭敬的眼神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鄙视的恶眼来观视他们,像这样的布施就叫作眼施。能这样作的话,舍寿后再次受身的时候,就会得到清净眼的果报;而未来成佛时,也会因此得到天眼以及佛眼,这就是第一种眼施的果报。第二种布施是和颜悦色施。这是说:对于父母、师长、在家与出家的修行人,我们不应该用皱眉嫌恶的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因为菩萨就是有了这样初步的智慧之后,他的可以从佛的开示中进一步明白自己继续往佛菩提道上迈进的过程中,所欠缺的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方式去它?当然就会在佛菩提道的智慧与福德的增进上更加地快速,都是因为遵从世尊的开示中,而得到了广大的利益缘故。所以依照世尊的开示而继续去作的话,不管是哪一种布施,渐渐就会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阿弥陀佛! 三摩地

2018-07-23

此段明示布施需具足十种条件──财、法、无畏三施具足,并以清净、怜悯、不轻心、尊重、恭敬承事之态度布施,对于佛法僧之供养,乃至对于一切受施者须能尊重及承事恭敬,且于布施之功德秉持不望报、不求有之心态──其义分述如下:(一)法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法施具足无希望心?自受持法为人演说,不求利养不为名誉,为除一切众生遇恶不为于利,心无高下平等说法,若为王、若王 三摩地

2018-07-23

看了这段影片,若有人开始戒杀、茹素的话,这位小菩萨及信受而去实践戒杀、茹素的人,他们的未来就开始一点一点转变了!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身上都有一个「如来藏」,纪录着无始以来,善、恶、无记的一切业种,所以若我们奉行戒杀、茹素,业种便开始转为清净了,而体现在自己及未来世的色身上,自然就会少病及长寿。释尊在《优婆塞戒经》开示这些正知见:「云何法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一种布施是眼施:常常以柔和恭敬底好眼光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鄙视底恶眼来观视他们,这样的布施就名为眼施。舍寿后再受身时,会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即得天眼与佛眼,是名第一种布施的果报。第二种布施是和颜悦色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不是皱眉嫌恶的表情面貌,而是常面带笑容。这样布施的人,当他舍寿后,未来世受 三摩地

2018-07-23

此段明示布施需具足十种条件──财、法、无畏三施具足,并以清净、怜悯、不轻心、尊重、恭敬承事之态度布施,对于佛法僧之供养,乃至对于一切受施者须能尊重及承事恭敬,且于布施之功德秉持不望报、不求有之心态──其义分述如下:(一)法施具足:云何名菩萨法施具足无希望心?自受持法为人演说,不求利养不为名誉,为除一切众生遇恶不为于利,心无高下平等说法,若为王、若王 三摩地

2018-07-23

无量世中常坏憍,以是因缘生上种姓。无量世中常施饮食,以是因缘身力具足。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无量世中诃责女身,以是因缘得男子身。无量世中至心持戒,以是因缘言语辩了。无量世中供养三宝,以是因缘无大众畏。(原标题:布施知见)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