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我当然不是什么神仙,但在平日的生活中常被频繁切换在公说公有理与婆说婆有理的两种相克状态之下,时间长了,也慢慢地不再紊乱,而是当作一种脑筋急转弯练习。当公说公有理的时候,会暗自忖度,嗯,太有道理了,简直无懈可击!但对方会怎样反驳呢?凭我的脑残水平肯定不行,好在接下来婆说婆有理的反方一定会给我脑洞大开的机会。这里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柴静关于雾霾的记录片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就是说烦恼有很多的重要的根本的烦恼,譬如说有六个根本烦恼,所谓贪、嗔、痴、慢、疑、恶见;这六个法在成佛的时候要完全把它灭尽。譬如贪灭尽了,因为它成为无贪的善心;嗔、痴一样最后转变成无贪、无嗔、无痴的善心;所谓的傲慢,佛陀也没有存在,因为已经对自我存在的这种傲慢已经灭除了,已经获得实证无我的境界;对于一切的疑惑也因为有了智慧作为抉择,所以全部灭除;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又譬如:有人因为看见人生有种种的生、老、病、死痛苦,想要脱离这些痛苦而开始修行,在修行过程中他就会去探讨:我应该要如何修行才能离苦得乐呢?后来他发觉:原来人之所以受苦,是因为被贪、嗔、痴、慢、疑等错误的观念和执着所繫缚了,所以应该要离开贪、嗔、痴、慢、疑等烦恼,就可以离苦得乐。那究竟是谁离开贪、嗔、痴、慢、疑呢?原来是这个「觉知心的我」,只要觉知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世间的种种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一种道理?而其间的互相关系又是什么?那又互相影响,又怎么互相影响的?他慢慢自己就明白了。乃至当他在观察、思惟某一个法义的时候,又会有另外一个法从他心中自然的出现,也让他可以看清楚其间的互相关系;因为所证的法是法界实相,是心得决定的关系,因为分分转依于如来藏清净体性的关系,所以当他在观察、思惟这些法义的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3 |
|
心中的傲慢与不屑渐渐减少,更多的是感激与庆幸,进而愿意珍惜!因此,再次看到这篇文章时,眼眶不禁湿润,感动是因为理解与认同,也提醒自己用怎样的方式来实行菩萨的布施、爱语、同事、利行。学做菩萨,不仅要有出世间的智慧,还要通过与人群的积极互动来扩展自己的心量、消除自己不好的习性。于我而言,这是很重要的功课,因此,与大家共享、共勉……题目:舍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好,莫里吞下了药片,放下纸杯,深深地吸了口气,再慢慢地呼出来。要我告诉你是怎么回事吗?怎么回事?死亡是怎么回事?是的。他说。虽然我还没有意识到,但我们的最后一堂课开始了。我下个星期二去了莫里家。以后几个星期都是如此。一走进莫里的书房,我提起袋子好像刚抢了银行似的大叫道:美食家!莫里转动着眼睛笑了。我同时在观察他的病情有没有加重的症状。他的手指还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要成就还是要自由;要拥有权力还是拥有魅力;爱你爱的人,还是接纳爱你的人;是快乐还是慢活,每一样东西都貌似真理,而每样东西似乎又让你陷入新的无助中……坦白说,我越来越不相信科学能够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本质的变化,如果人们缺少了坚定的信念,缺乏同情,人们不再懂得在诗歌和音乐里享受宇宙的节奏,人们不再相信事物除了不同之外还有相同—&mdas | 三摩地 2018-07-23 |
|
她心里非常难过,因为她自己才是那个傲慢无理、没有教养的贼。曾几何时,我们在脑海中以为事情应该是某种样子的,而后来却发现,事实并不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子?曾几何时,我们因为缺乏信任而凭借主观臆断来不公正地评价别人,结果往往远离了事实。由此可见,我们在对别人进行评判之前应该三思而后行,要先想到别人好的一面,而不要急于作出负面的判断。我们是否需要反省.....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迦叶啊!有五种因缘显现出来,就能令如来的沉没,是哪五种原因呢?譬如身披僧衣的比丘们,对于实证佛法的大师不能虔诚恭敬,也不尊重大师,又不能弃舍骄慢,不能低下心来至心诚意地供养大师;若比丘们像这样不肯恭敬、尊重大师,不能弃舍憍慢,也不愿低下心来供养大师,然而却还能依于初禅的身乐境界而得远离五欲,安住其心,此时佛教一时还不会消灭。但若是对于大师教授的真实 | 三摩地 2018-07-23 |
|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戒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于是他起了骄慢心,一日于静室中,自起一念言:世界法中津途(津途者,门径之意)甚多,想要自创教派、自立门户、度化众生。这时,有一位大龙菩萨立刻感知其念,不希望他于佛陀之外别立门户。大龙菩萨基于慈悲悯念,即以大神通力,将龙树菩萨摄入龙宫,开汽包经函,出示种种大乘方等经典,他看到了前所未闻的经典,这时龙树方才知道自己以往的无智,以前根本未能好好地了解方等 | 三摩地 2018-07-23 |
|
《念处经》卷60里面说到:能舍嗔恚,众人所爱,众人乐见,人所信受,颜色清净,其心寂静,心不躁动,善净深心,离身口过,离心热恼,离恶道畏,离于怨憎,离恶名称,离于忧恼,离怨家畏,离于恶人,恶口骂詈,离于悔畏,离恶声畏,离无利畏,离于苦畏,离于慢畏,若人能离如是之畏,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名称普闻,得现在未来二世之乐。(《念处经》卷60)意思是说:因为离开嗔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要去正觉上课那个时候其实是我身体最差的时候,那学了这个法之后,慢慢的找到所谓的安心之道,所以后来就很好睡了,躺到床上三分钟之内就已经睡着了。所以就这样一直学下来。因为自己的受用很多也很好。主持人:所以这二十多年您一直在跟随这个老师在学习。陆正扬老师:是的。这个平实老师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就是平平实实的。主持人:萧平实老师。陆正扬老师:是。虽然说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虽然随着学佛的深入,让我慢慢学着摆脱习惯,学着放弃一些因我而有的东西。但大多还在随着惯性而转,这一刻我决定放弃对念头的坚持。马上安慰老公说:没想到你这么用心,好了,你说怎样就怎样吧!然后转移话题,把气氛缓和了下来。放弃这份对念头的坚持,心里反而轻松愉快。可莫名其妙的是一位菩萨曾经的一句话:舍!一切舍!还有她说这话时手一挥,干脆的语气,潇洒的神情,像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乃至于说学佛,即使说你不想要来这个世界,也不知道哪一个世界比较好,那一样,释迦牟尼佛有告诉我们说,西方有一尊佛叫作阿弥陀佛,祂有无量庄严的净土,可以让众生得到生死中的安慰,你可以在那里慢慢地修学佛法,你都不用着急;那你自然有阿弥陀佛与诸大菩萨来当你的善知识来摄受你,你不愁佛法中,你没有人可以指引你真正的方向!——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 | 三摩地 2018-07-23 |
|
揭秘14种常见素食惊人疗效1、哮喘与胡萝卜素研究人员日前发现,果蔬中的营养素可以有效预防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多种物质,其中对哮喘的治疗效果明显。女性食用大量西红柿、胡萝卜和绿叶蔬菜,罹患哮喘的可能似乎更小。植物性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和特定营养物质,可能阻止或改善哮喘和其他过敏症状。胡萝卜、番茄汁和蔬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称为类胡萝卜素,其中部分可以转化为内的维 | 三摩地 2018-07-23 |
|
长得矮小的人,是由于前世轻视傲慢他人之故。长得丑陋的人,是由于前世喜欢生气怨恨之故。对事物一无所知的人,是由于前世不喜欢学习和请问别人之故。——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原标题:如何做到富贵强健吐气芬芳?) | 三摩地 2018-07-23 |
|
泥犁卒名曰旁,旁即将人前至阎罗所,泥犁旁言:‘此人于世间为人时不孝父母、不事沙门道人、不敬长老、不布施、不畏今世后世、不畏县官,阎罗处此人过罪!’阎罗即呼人前对,阎罗言:‘汝为人时于世间不念父母养育,推燥居湿乳哺长大,汝何以不孝父母?’其人即对阎罗言:‘我实愚痴骄慢!’阎罗言:‘处汝罪者,非父母、非天、非帝王、非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些种种的一切,都是诸佛菩萨的加持,并不是行者自己有多么伟大,全部是仰赖如来的慈悲加持以及摄受啊!所以,行者如果见到瑞相,其实更应该更为感恩,更为恭敬,更为惭愧,诸佛菩萨的加持得以灭罪,得以起信,得以劝发,能够继续的努力用功,来依于圣教而如说修行;并且透过智慧的简择,而更能够增益道业上的进步,使得道业进步;千万不可以因为执著而生起憍慢、烦恼,乃至招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另外,相信生命的根本是心的人,绝大多数却又执着自己能够了别的意识心,或者处处作主的意根,说祂就是所谓的真实心,甚至执着有不可知的意识细心或者极细心,说是生命的根本;这些其实都是因为众生自从无始以来就有无始无明,所以一直和我见、我慢、我痴、我爱等俱生我执相应,加上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等根本烦恼,以及其他许多的随烦恼。所以,一切众生最不能够忍受的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