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说明完痴心所的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之后,我们接着说明对修行者影响至深的慢心所。那到底什么是慢呢?所谓慢就是傲慢的意思,自以为处处优于他人,这就称为慢。也就是说,对于他人,不管是德学不如自己,或是程度与我相等的,甚至对于德学超过自己的人,我都表现出轻慢、藐视的态度,这就叫作慢。然而慢有许多不同的层次差别,约略可分为慢、过慢、慢过慢、我慢、高慢、卑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人若来请问我们经典的意思,应当尽己所知,诚恳为他解说,则于人于己生诸功德,切不可以轻慢心推说不知,则自己有过失什么叫‘自净其意’?老和尚开示说:‘眼见不生分别,耳听不生分别,是为‘自净其意’,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念佛是最简便的,不像持咒还须费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般人起慢心是在世间法上:如钱财、色身、地位、身份……等。有的人则以有名的传承而生慢,但这个是很粗重的慢心。悟得真如,体会得很深入以后,无我的功德开始出现,慢心就开始除了。可是仍然无法把所有的慢都除尽,就好象修学初禅的人要离五盖才能发起初禅。但是五盖于初禅、二禅、三禅……一直到非非想处,都有它不同层次之五盖。乃至证得灭受想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相似于印顺法师者,各山头诸师,亦复如是,错以有生有灭之觉知心为法界实相心,未悟言悟,以「证悟者」或「圣人」自居,名实不符,误导广大四众,虽经导师平实先生著书公开破斥,指其邪谬之处,迄今多年,虽稍有收敛,惟仍不见其改易邪见、归于正见之作为,凡此皆因「大名声」所带来之「慢心」所致,如是高慢,我当舍除,不许茍存。又彼等诸人「未悟言悟」大妄语者,实乃虚名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外面常有人自称有天眼,我告诉你,一百个号称有天眼的人最多只有一、二个,都是假的,是笼罩人的;剩下的一、二个有天眼的人,又因为慢心及没有智慧,也一样瞧不起你,所以你在人间是不会被众生恭敬的;因此而会有许多的逆境,所以引发诸地现观的种种因缘可就多了!菩萨发起大愿来人间受恶有时,也有可能会示现恶业,譬如未到三地满心时仍有胎昧,入胎后忘了前世的证量,心性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原标题:诤胜习和慢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虽然是慢心,但却是合乎事实的慢心,所以是没有过失的慢。过慢是有过失的慢,譬如他明明没有胜过别人,却颠倒事实而开口说:我胜过他。其实他与对方是一样的强壮,却说我胜过你。或夸口说:他一定赢不了我。这就是有过失的慢心。又譬如说,财富跟人家一样多,或者证得的法跟人家一样平等平等,却夸口说:我胜他,我的法比他高。你们来跟我学,不要去跟他学。这就是有过失的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慢心跟诤胜心不一样,诤胜心是想要赢过别人、盖过别人。但是慢心的人不争人首、不当第一,他也不想把别人降伏。他只是心里面存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行,但是他不想降伏你。可是因为他心里面有优越感,所以他就不肯低下心来听听别人的心意。当他表现他的优越感时,如果人家不相信,他就起瞋心了。譬如有的人,悟了之后,不管他悟得真悟得假,悟了以后就去告诉别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说句实话,其实你不是顶礼他们,而是在顶礼你自己的慢心;但是他们代表佛陀住世弘法,所以接受你消除慢心。这个知见很难实行,所以有很多人做不到。但是当你真悟了以后慢慢修行,就会发觉:其实我顶礼或不顶礼,都跟实相无关,也跟世俗外相无关,因为都没有差别;顶礼僧宝时,我只是在演戏,演一个在家人身分的戏。可是演这场戏有没有用?有!演来度众生,让众生知道:哦!原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消除慢心。一般人会有慢心,都是从色受想行识来加以分别。明心见性以后则是从真如来看一切的有情众生,所以一切的有情众生完全平等。他从自己的体验,也会知道一切的有情众生到最后必定会成佛,因为未来时间无穷无尽。他也知道一切的有情众生本来是佛,因为真如佛性本来就具足,所以他知道菩萨再来其实很多。渐渐的他也会知道,他方世界的菩萨听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行迅速,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时,阿罗汉又以天眼观察,看见他生于地狱中,受大苦报,即叹气说:唉!真是悲哀,你的处境,连佛力都难搭救,何况是我呢?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即使穷研佛理,而不如法修持,不仅不能得见道迹,解脱生死,更会因理论坚强,我慢心生起,而有堕诸恶趣的危机呢!《楞严经》中佛也曾呵责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汝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道",所以修行应该如广钦老和尚所开示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要成佛的菩萨,要相信来到娑婆世界不是没有来由,天天都可以遇到心烦的事情,无有趣味的人生,那就好好地去观行哪些没有趣味,为何没有趣味,又如何生起一分观照,可以随喜众生,可以随顺众生,要生起善心所,即使是一个杀了人的恶人要受刑,菩萨有者也会生起怜悯心,不论是恶人是否忏悔,菩萨是等视众生,因此对于彼此的如来藏都会因为这样的怜悯心而生起不可思议的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念处经》卷60)那你看看,因为离开瞋恚的缘故,常常和颜悦色,再加上说众生就已经比较容易跟你亲近;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念更加调柔之后,自己也受用到实质上离开瞋恚的利益,也就会发觉说,自己的慢心越来越减轻;因为不会因瞋恚而跟别人结怨,当然也就不用担心说会受到报复,那就离开了种种的畏惧;慢慢的各种功德也可以具足,这个时候,不但是今世得到了利益,未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念处经》卷60)意思是说:因为离开瞋恚的缘故,常常和颜悦色,这样众生就比较容易跟你亲近;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念更加调柔,也真切受用到离开瞋恚的利益,也就会发觉自己的慢心越来越减轻;因为不会因瞋恚而跟别人结怨,当然也就不用担心会受到报复,那就离开了种种的畏惧;慢慢各种功德也可以具足了,这样,不但今世得到利益,未来世也还有更殊胜的果报等着您!假如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上品上生,所必须发起的第一个心!如果这个人他是所悟不真,他很难对于弥陀世尊发起至诚心,因为他不知道佛地的功德是多么的广大殊胜无量无边;也不知道自身与佛地的功德差别是非常的大,误以为一悟即至佛地,因为这样的误会,所以他很容易生起慢心,那就无法发起对于弥陀世尊的至诚心,那他就无法具足第一个条件。我们再来看深心,深心乃是心乐而不动摇,对于的信受乃是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受蓄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染供养,这有六种:一、自手供养,即于施设供品,不怀轻慢心,令他代供,为虔诚恭敬,唯自手供养。二、殷重供养,即令他供养时,自己不住于放逸懈怠,而住于恭敬供养心。三、不散漫心供养,即于供品,不轻弃掷,而善陈设。四、无杂染心供养,即施设供品,不染贪等烦恼而为供养。五、不于信佛国王大臣诸贵胜前,为得财位等故,诈设种种虚事供养。六、以清净物供养,不以三宝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受蓄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世尊!弟子○○○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或于归我诸出家人,若是法器,若非法器,多行忿恨,呵骂毁辱,讥刺轻诮,种种诽谤,隐善扬恶,广说乃至起轻慢心种种触恼。如是诸人,非圣法器,自实愚痴,怀聪明慢,从此命终堕三恶趣,受无量种增上猛利难忍苦毒,经于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难复人身,如前广说。善男子,如是众生,宁处无间大地狱中受诸重苦,不受如是鄙恶人身,憍慢贡高,随顺恶友,造作如是恶不善业,流转生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除非他自己乐意,然后又想有其他的方式可以不要当鬼,却还幻想说,透过灵媒来替世间回答问题,因为这问题都非常简单,而且甚至说他会生起慢心,这样就更糟糕了。生起慢心的人不是只有鬼或灵媒,甚至求这个鬼来办事情、求灵媒办事情的人,这当事者也可能会生起慢心。慢心是说:你看你学佛有什么功用,还不如说我去问一件事情,问问呢,我事情就解决啦。那灵媒也会生起慢心:我这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