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样的情况应该说,比较的情况之下会生起慢心,譬如说在身分地位上比较,自己的身分地位高于人的身分地位,在世间上的财富高于人的财富,用这样来比较的话,就会让自己生起憍慢心,同时会去轻视认为在表相上、身分地位或是财富上,不如自己的众生。而事实上,在佛法的实证上,有可能是在世间身分地位、或者财富上,比自己比较差一点的,但是他的修证上会是高于自己,如果这样的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慢心重者要修界差别观,界差别观者指的就是,地、水、火、风、空、识这六界,要让众能够观察说,一切有情无不是由这,地、水、火、风、空、识所组成,地、水、火、风、空、识,没有常住的真实体,这样就能够对治于因为有我而生起的慢心。另外对于心散乱者,要修安那般那,所谓安那般那就是说,缘于出息、入息来止息其心,让心能够安住、能够制心一处,能够有止观的能力;或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经常教诲:瞋恚障碍初禅,不障碍见道;慢心不但障碍初禅,也障碍见道。是故当至诚身心修集福德、熏习慧学,慎护口业,于闻所未闻法万莫谤之,以免障道。是故,今时后世之一切佛众,莫于邪师、邪法、邪论、中护持修福,方免不慎造作谤佛破法之重罪!并且能如是举证破斥,辨义,广令佛门四众悉能了知此一事实,令一切佛皆可避免如是破法重罪者,方是真实护持者,方是修集 三摩地

2018-07-23

假使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被慢心所遮障,修行自然就容易有所成就了。相反地,如果我们对师长不能恭敬奉侍,那么学法就没办法得力。有些人则是因为信心不足而不能奉侍师长,对师长起慢心,假使是这样的话,那么师长虽然有所传授和教导,我们也总是阳奉阴违,不能如法去履践,当然就会使得自己的道业从此停滞不前,没有办法往前推进。所以说,想要求大乘见道的菩萨,对一切教 三摩地

2018-07-23

对于师长不能奉事者,则学法不得力;因信心不足,不能奉事而有慢心,师长虽有传授,不能如法修学。慈心不杀是为断后有之种子。真如佛性是菩萨所修所证,菩萨从大悲中生,故菩萨见道后,生生世世在此世间乃至十方一切世间自度度他,免不了有五阴在世间活动。既然有五阴在世间活动,而今生多行杀业,将来五阴难免受果报。而且不能做到慈心不杀者,其慈悲心不够,即无法修学禅法,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不会贪名闻利养,乃至就起增上慢心而未悟言悟、未证言证,造大妄语业。接着求受菩萨戒,最重要的就是不毁谤菩萨藏,不毁谤菩萨藏就是说不谤说“没有如来藏”,也不毁谤说“如来藏是假名”而说不是真实有,同时也不教导众生毁谤菩萨藏!因为毁谤菩萨藏是损害恼乱有情的法身慧命,也是损害恼乱自己的法身慧命,同时也是损害恼乱佛的正法。同时菩萨按照佛 三摩地

2018-07-23

若在无量世中常常败坏自己的憍慢心,因此心中常常诚恳而无慢心,以这样的因缘就可以出生在上品种姓之家,这也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如果能够常坏憍慢,下辈子如果照样生在中国,至少可以出生在耕读为生的家庭中,不会辱没将来出来弘法的菩萨摩诃萨种姓,这就是坏憍慢的因果。若是在无量世中常常布施饮食给众生,由于这个因缘,世世的色身就能勇武有力,因为你布施饮食给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有着宿世大乘法修学的福德,或者慢心不重,没有僧衣崇拜、世间学术、学位崇拜的情结,能够对于平实导师所教导的明心见性的第一义谛正知见,深信不疑而能用心学习,那么不但是能够有禅定的这一分的定力,更能够藉由这分定力而明心见道。也因此当你能够有正知见的引导,你在这条路上就不会耗费时间,所以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如何觅得真善知识来教导,那就变成一件相当重要 三摩地

2018-07-23

阴魔大部分是以傲慢心,或者是以突然出现的一种悲心,让人悲悯众生、痛哭流涕,或者出现很强烈的欢喜心乃至出现很强烈的昏沉、烦躁、散乱的心,这是阴魔。鬼神魔大多是让人产生瞋恨、怨恼的心,所以他会用恶劣的声音,恶劣的触觉、恶劣的幻视来扰乱参禅人。对于知见不正确的参禅人或求有的人─喜欢神通的人或下意识里面喜欢神通的人,他就会示现某一些鬼神的神通,使参禅的人离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他要体究念佛就无法前进,因为他对于定的知见,不管是自己因为错误的知见而变成邪见,或者别人教导的错误知见而变成邪教导,他都会停滞不前甚至退步,那就很可惜了!所以说修定的过程当中,因为念佛人不知道念佛的目的到底为什么?其实念佛的目的不是只有求生诸佛净土而已!念佛的目的除了求生诸佛净土之外,同时还是在训练自己的定力增上,让这个工具更为深细;并且念佛的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三种意涵,其实在《阿含经》里面,如果一个人他没有慢心,能够愿意相信佛陀的言语,他就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他可以发现,其实这个无想定的意思,是彼此不同的;因为没有慢心,而且也愿意跟随善知识来学习,这样子他就不会被自己的慢心高涨所遮蔽了。我们如果说,根据上面所举的这个悲智先生,他所举的这一些文字,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其实他对于无想定这三个字,对无 三摩地

2018-07-23

并且,这类人往往自认为掌握了很多佛法知识,易升起大慢心,而对佛法做种种自以为是的意识情解,生出很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和说法来,排斥真善知识的真悟见解,这就是狂慧,不是如实的智慧。同时,由于他自认多闻,慢心很重,便难于反观和修除自己的种种贪嗔痴习气,不但修行难于进步,性障甚至会进一步加重,而且容易未悟言悟、未证言证,错讲佛法甚至谤法,自致大妄语业。因此, 三摩地

2018-07-23

《景德传灯录》卷3达摩大师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景德传灯录》卷3)诸佛无上的胜妙法道,必须经历久远时间的努力勤修,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要能履行一般人难以实行的,要能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哪能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想要获得真正的。这是达摩大师对二祖慧可所说的话。当时达摩大师在 三摩地

2018-07-23

《景德传灯录》卷3达摩大师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景德传灯录》卷3)诸佛无上的胜妙法道,必须经历久远时间的努力勤修,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要能履行一般人难以实行的,要能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哪能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想要获得真正的。这是达摩大师对二祖慧可所说的话。当时达摩大师在 三摩地

2018-07-23

《景德传灯录》卷3达摩大师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景德传灯录》卷3)诸佛无上的胜妙法道,必须经历久远时间的努力勤修,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要能履行一般人难以实行的,要能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哪能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想要获得真正的。这是达摩大师对二祖慧可所说的话。当时达摩大师在 三摩地

2018-07-23

慢心、嗔心、痴心都是与我及我所相应的法,与菩萨的法是不相应的,因为菩萨的法是无所得法,是不在我及我所上用心的,因此只有破除这三个恶心,才会与菩萨道相应。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云何修行忍门?所谓应忍他人之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故。破除了骄慢心,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都能忍:试想一个有骄慢心的人,怎么 三摩地

2018-07-23

”〗佛为我们开示修忍的要领:想要安忍于世间法中或无生法中,应当先破除憍慢心、瞋心及痴心。破憍慢心,在世间法上就能忍,在出世间法上也能忍。有许多人不能接受我的法,不是因为他笨,而是因为他有憍慢心,这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我出道比你某某早,我为什么要信你的。”我以前接触过几位居士都是这样,有的居士也蛮有名的,但都是这样。另外一种是因为他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且自己心中生起了这种一切都为救度众生的大悲心,也一定不敢轻视众生,对众生不敢生憍慢心。所以《法华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无量数劫前的前身——常不轻菩萨,当他遇到佛门四众时就会礼拜,然后高声的赞叹:“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妙法莲华经》卷6)当时,若是增上慢的佛门四众,遇到常不轻菩萨这样顶 三摩地

2018-07-23

10)手机改成可以随时都无线上网,那就变得觉得网络不用白不用,所以就不小心跟一两位好朋友过度攀缘了,好朋友生活上遇到烦恼或困难会问我,我们也彼此分享趣事或心情!那结缘久了就不小心变成过度攀缘,过度攀缘久了讲话就变随便,变得没大没小或者我就对他们起慢心或讲些绮语(无意义的话)!然后可能文字讯息上可能造成他们的误会,不小心伤害了对方而我自己也不知道,然后对 三摩地

2018-07-23

既得戒已,生孝顺心、恭敬心,见上座和尚、阿阇(shé)黎、大德、同学、同见同行者,应起承迎礼拜问讯;而菩萨反生憍心、慢心、痴心、嗔心,不起承迎礼拜,一一不如法供养,以自卖身、国城、男女、七宝百物而供给之;若不尔者,犯轻垢罪。」「若佛子故饮酒,而酒生过失无量,若自身手过酒器与人饮酒者,五百世无手,何况自饮?亦不得教一切人饮、及一切众生饮酒,况自饮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