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上品施主他是以怜悯心来布施,而没有生起任何的骄慢心,或者是有所得的心。另外上品施主他在布施的时候,他是深信因果的;他在深信因果的过程里面,要守护着他自己的佛菩提的法道,同时也要守护着佛陀所传的佛菩提的法。一方面他深信因果,所以在修行佛菩提道的过程里面,他知道他应该要摄取众生、摄取国土。他所用的方法,首要就是要用布施,以布施来让众生得到利益,来让 三摩地

2018-07-23

《景德传灯录》卷3达摩大师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4“诸佛无上的胜妙法道,必须经历久远时劫的努力勤修,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要能履行一般人难以实行的,要能忍受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哪能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就想要获得真正的大法。”这是达摩大师对二祖慧可所说的话。当时达摩大师在嵩 三摩地

2018-07-23

(《念处经》卷60)那你看看,因为离开瞋恚的缘故,常常和颜悦色,再加上说众生就已经比较容易跟你亲近;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念更加调柔之后,自己也受用到实质上离开瞋恚的利益,也就会发觉说,自己的慢心越来越减轻;因为不会因瞋恚而跟别人结怨,当然也就不用担心说会受到报复,那就离开了种种的畏惧;慢慢的各种功德也可以具足,这个时候,不但是今世得到了利益,未来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40)这个意思是说,一个人千万不要轻易地去起瞋恚患恼的心,如果看见有人起瞋怒的行为时,也不要以瞋来回报;当我们看见有人造恶的时候,也不要心生嫌恶,应当要起慈心、悲心来对待他,这样才可以破除自己内心的憍心和慢心。如果有人能够不起瞋心,也不会起怨恨、恼害他人的心,这样的人就可以叫作住贤圣众,也就是能够安住于贤圣之众的行列中了。造作恶业而 三摩地

2018-07-23

佛为我们开示修忍的要领:想要安忍于世间法中或无生法中,应当先破除憍慢心、嗔心及痴心。破憍慢心,在世间法上就能忍,在出世间法上也能忍。......在世间忍中还无法作到时,该怎么办?总得给个方便法,佛就教导我们方便法说:有世间智慧的人,如果遇到别人恶口骂詈,他心中应该这样想:‘对方骂我的那些字词不是同时出生的’,譬如大骂:你是忘八蛋!忘八是指对方忘 三摩地

2018-07-23

(《念处经》卷60)那你看看,因为离开嗔恚的缘故,常常和颜悦色,再加上说众生就已经比较容易跟你亲近;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念更加调柔之后,自己也受用到实质上离开嗔恚的利益,也就会发觉说,自己的慢心越来越减轻;因为不会因嗔恚而跟别人结怨,当然也就不用担心说会受到报复,那就离开了种种的畏惧;慢慢的各种功德也可以具足,这个时候,不但是今世得到了利益,未来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且还以偈颂来对这些天人们开示,包括不要轻易地起嗔恚心、也不要以嗔报嗔;看见有人造恶的时候,也不要心生嫌恶,应当要起慈心、悲心来对待他,这样才可以破除自己内心的憍心和慢心等等。可见释提桓因是有方便善巧的,也是具有智慧的、也具有慈悲心,这在在都显示是大乘菩萨的行谊。所以在天界依旧是有佛法的,不是只有人间才有佛法。第二,忉利天人还是会起嗔心的。从故事中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40)这个意思是说,一个人千万不要轻易地去起嗔恚患恼的心,如果看见有人起嗔怒的行为时,也不要以嗔来回报;当我们看见有人造恶的时候,也不要心生嫌恶,应当要起慈心、悲心来对待他,这样才可以破除自己内心的憍心和慢心。如果有人能够不起嗔心,也不会起怨恨、恼害他人的心,这样的人就可以叫作住贤圣众,也就是能够安住于贤圣之众的行列中了。造作恶业而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要成佛的菩萨,要相信来到娑婆世界不是没有来由,天天都可以遇到心烦的事情,无有趣味的人生,那就好好地去观行哪些没有趣味,为何没有趣味,又如何生起一分观照,可以随喜众生,可以随顺众生,要生起善心所,即使是一个杀了人的恶人要受刑,菩萨有者也会生起怜悯心,不论是恶人是否忏悔,菩萨是等视众生,因此对于彼此的如来藏都会因为这样的怜悯心而生起不可思议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3

而通常如果事相上的福德修得不够,那此世就会过得不顺利!或是往世有些业障要还,譬如往世起嫉妒心或慢心而轻嫌诽谤过贤圣,那可能会像我们之前引用的佛法故事,如在迦叶佛时代有一位年轻比丘因为自己声音很好,便嘲笑一位年老阿罗汉声音像狗,即使他后来至诚忏悔,也还是因为这个业而常当狗有五百世之久!后来他在释迦佛时代原本还是狗,快死了但被舍利弗救度,之后投胎,八岁 三摩地

2018-07-23

那有的菩萨假设看到证悟的菩萨缺点,也不能因此心生嫌弃!因为平实导师也说过,我们不能用入地的圣位菩萨的标准来看待证悟菩萨,因为证悟的菩萨如果没修到三果,难免他还是有贪嗔痴,二果只是薄贪嗔痴!因此我们不论是已悟或未悟,面对证悟菩萨有过失时,要当作没看到!如果跟他是好朋友的话可以私下跟他讲,譬如有的证悟菩萨太处处留情!你可以私下跟他讲不要这样,他也会听得 三摩地

2018-07-23

五者末法佛子,世智辨聪,慢心深重者甚多,苟无显赫传承及大名声,虽有方便善巧及真实修证亦不被信受。为有此五难,故余多年以来,凡遇学佛人,多劝其念佛,求生极乐。《央掘摩罗经》云:更有第一难事,谓于未来住世余八十年,安慰说此摩诃衍经、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为甚难。若有众生持诸同类是亦甚难。若有众生闻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随顺如实,是亦甚难。六祖大师曰:汝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念佛人还有一个利益,就是说念佛人容易修除慢心。因为念佛人知道说要往生极乐,除了自己一心忆念之外,也要仰仗佛力,那么这样子他容易消除慢心,不会贡高我慢。以上所说都是念佛人现世可获得的利益。(原标题:念佛之殊胜——现世得利)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些人很爱比较,当看到别人有任何地方胜过自己,无论是长得帅、长得美,还是表现好,或者是家里富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可以拿来比较,当自己胜过别人,就生起了骄慢心;而如果别人胜过自己呢?就生起了嫉妒心而心中闷闷不乐。其实不止上面所说的世间法,有许多人在修行之后,嫉妒心不但没有放下,反而更加地严重!看到别人修行的好——有贤、有能,或是修学善法,自 三摩地

2018-07-23

(《念处经》卷60)那你看看,因为离开嗔恚的缘故,常常和颜悦色,再加上说众生就已经比较容易跟你亲近;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念更加调柔之后,自己也受用到实质上离开嗔恚的利益,也就会发觉说,自己的慢心越来越减轻;因为不会因嗔恚而跟别人结怨,当然也就不用担心说会受到报复,那就离开了种种的畏惧;慢慢的各种功德也可以具足,这个时候,不但是今世得到了利益,未来 三摩地

2018-07-23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戒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三摩地

2018-07-23

于是他起了骄慢心,一日于静室中,自起一念言:世界法中津途(津途者,门径之意)甚多,想要自创教派、自立门户、度化众生。这时,有一位大龙菩萨立刻感知其念,不希望他于佛陀之外别立门户。大龙菩萨基于慈悲悯念,即以大神通力,将龙树菩萨摄入龙宫,开汽包经函,出示种种大乘方等经典,他看到了前所未闻的经典,这时龙树方才知道自己以往的无智,以前根本未能好好地了解方等 三摩地

2018-07-23

(《念处经》卷60)意思是说:因为离开嗔恚的缘故,常常和颜悦色,这样众生就比较容易跟你亲近;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念更加调柔,也真切受用到离开嗔恚的利益,也就会发觉自己的慢心越来越减轻;因为不会因嗔恚而跟别人结怨,当然也就不用担心会受到报复,那就离开了种种的畏惧;慢慢各种功德也可以具足了,这样,不但今世得到利益,未来世也还有更殊胜的果报等着您!假如这 三摩地

2018-07-23

在此,我们要更进一步严正指出:证严身为佛门出家人及庞大宗教团体的领导者,其贪念与慢心,其实来自对于佛法的无知与自我的膨胀,因此才敢于一意孤行,妄语妄作。这种身在佛门中、心在佛门外(狮子身中虫)的山寨心态,总结于另立「慈济宗」,接受称「上人」称呼,以及自封「宇宙大觉者」等诸种行径。不唯如此,她还广造个人身像,向信众贩卖、供信众礼拜,俨然成了另类的证严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另外一方面来讲,如果我们的自我慢心没有办法降伏的那么好的话,那么强迫自己,先告诉自己:不能退!不能退!一定要持续来修法。那么这个不退心也就会让我们智慧有所增长,反过来能够帮助我们消除自我的慢,这是第六个心叫作不退心。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6、7集十信位---->陆正元老师------《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6集十信位>正纬老师 (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