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正如佛陀在世的时候,弟子优波先那尊者被毒蛇所伤而死亡,因为他经过正法的修习,已断除对五阴十八界及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我与我所的执着,也消除了自我存在而生起微细慢心的系缚,证得阿罗汉果,所以被毒蛇咬伤,临死的时候面色如常,没有显现一丝丝痛苦忧惧的变化,然而因为他被毒蛇所伤而死的缘故,世尊就为弟子们宣说了防治毒蛇的咒语,这是《杂阿含经》卷9中记载的事例。但 | admin 2020-02-19 |
![]() |
’妙音年少比丘听到阿罗汉老比丘这么一说,对于自己以轻慢心无故妄加讥毁阿罗汉的恶业,惊怖到连毛发都竖立了起来,心里也很惶恐、害怕、自责,这时妙音年少比丘便赶紧向阿罗汉老比丘发自内心的忏悔他以轻慢心所造下的恶口业,阿罗汉老比丘因为慈悲的关系,当下也就接受了妙音年少比丘的忏悔。虽然妙音年少比丘由于自恃声音清亮、雅致,对于阿罗汉老比丘以混浊的赞呗音声 | admin 2020-02-19 |
![]() |
’妙音年少比丘听到阿罗汉老比丘这么一说,对于自己以轻慢心无故妄加讥毁阿罗汉的恶业,惊怖到连毛发都竖立了起来,心里也很惶恐、害怕、自责,这时妙音年少比丘便赶紧向阿罗汉老比丘发自内心的忏悔他以轻慢心所造下的恶口业,阿罗汉老比丘因为慈悲的关系,当下也就接受了妙音年少比丘的忏悔。虽然妙音年少比丘由于自恃声音清亮、雅致,对于阿罗汉老比丘以混浊的赞呗音声 | admin 2020-02-19 |
![]() |
但殊不知佛法学习的道路是有很多的岔路,若没有真正的善知识的教导,加上心性上没有调伏好,慢心、疑心作祟,很容易发生自以为是,但却是渐渐偏离真实佛法修行的方向。又如果教导佛法的人,本身也是未悟的凡夫,在关键的佛法观念上,却教导错误的见解,误导方向,令人误解佛法的真实意涵,结果导致他人无法证悟。而且我们要明白,错误的知见不只会影响这一世,而是多生多劫的遗 | admin 2020-02-19 |
![]() |
如果是见魔再加上慢心,那要相应真如三昧,那就是非常困难的。马鸣菩萨说得很清楚:【如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大乘起信论》卷1)因此,一切念头都不起还是属于不觉,以离念灵知心来说,必有所了知的法尘境界;即使在二禅以上,无觉无观的等至位当中不接触五尘,但仍然不离定境法尘的境界,没有见闻觉知也还是第六识的虚 | admin 2020-02-18 |
![]() |
为什么这样记说呢?都是因为他们尚有其他种种慢心留存的缘故。另一方面,仙尼!我诸弟子对于我所说的法义,能确实理解其中深义的人,他们面对种种慢心时,能证得无间断而平等的妙法,证得无间断而平等之妙法的缘故,种种慢心就会断除。种种慢心断除的缘故,身坏命终以后就不会再相续地出生后世五阴了。仙尼!像这样的弟子们,我不会记说他们舍弃这一世的五阴以后,往生到各个不 | admin 2020-02-18 |
![]() |
为什么这样记说呢?都是因为他们尚有其他种种慢心留存的缘故。另一方面,仙尼!我诸弟子对于我所说的法义,能确实理解其中深义的人,他们面对种种慢心时,能证得无间断而平等的妙法,证得无间断而平等之妙法的缘故,种种慢心就会断除。种种慢心断除的缘故,身坏命终以后就不会再相续地出生后世五阴了。仙尼!像这样的弟子们,我不会记说他们舍弃这一世的五阴以后,往生到各个不 | admin 2020-02-18 |
![]() |
在说明完痴心所的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之后,我们接着说明对修行者影响至深的慢心所。那到底什么是慢呢?所谓慢就是傲慢的意思,自以为处处优于他人,这就称为慢。也就是说,对于他人,不管是德学不如自己,或是程度与我相等的,甚至对于德学超过自己的人,我都表现出轻慢、藐视的态度,这就叫作慢。然而慢有许多不同的层次差别,约略可分为慢、过慢、慢过慢、我慢、高慢、卑慢、 | admin 2020-02-18 |
![]() |
可是另外一方面呢,我们也要求大家听闻教法的时候,要没有慢心!因为没有慢心,你才能够至心的信受老师教给你的东西。所以我们佛教里面常常提到佛教修证的这个程式:闻、思、修、证这个程式,但同时还有信、解、行、证这四个程序。这四个程式实际上彼此是完完全全,内容上是完全契符的。因为闻这件事情本来就有包含适当的信在里面。怎么说呢,我们先举世间法来讲:我们在世间法 | admin 2020-02-18 |
![]() |
首先要破除自己不如理思惟的心防,伏除慢心,以智慧为前导来简择,不可以着相,就是说不应该执着善知识的表相,着相者必定不能找到真善知识。因此,简择善知识须注意六点:第一点,善知识没有性别之分,善知识只有大丈夫性,也就是菩萨性;世间法上色身所现男女相,在佛法的修证上,只要明心、见性,便可以离男女相,便能为众生宣说第一义谛法,这就是大丈夫性,因此大家选择善 | admin 2020-02-18 |
![]() |
达摩祖师就讲了一句重话,他说:【诸佛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无有是处。】(《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10)达摩祖师的意思是说,像诸佛这么样深妙的法,是经过了无数劫的精进加行用功,经过了非常多的困苦来行菩萨道,在一切众生难以忍的地方,祂都能够修忍;不论是生忍、法忍、无生忍,这样的次第修学上来,哪里只是一个小德小 | admin 2020-02-18 |
![]() |
有的人会说,那我自己读书就好,自己拜佛就好,为什么我们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呢?其实善友的摄受非常重要,因为我们自己,都是局限于个人的了解;所以菩萨法不能以声闻心态来学,声闻心态会说,我自己学,自己打坐,自己断我见,观行除我执就可以了,可是菩萨法就是要跟道友一起,互相摄受;但是在互相摄受当中,不能求好为人师,不能求说,我比较行,我出来当老师,这又增长自 | admin 2020-02-18 |
![]() |
就是说你势必对于佛法知见会不够完整,即使是今天出家而修学,乃至于在佛学院读了很多年,甚至在相关的这些信息上都很充足的一个教育的环境中,都很难说真正了解佛法了,何况是自己潜修在家,这种独自来修行呢!不过,虽然是如此,如果是说修行有一些限制,这也是难免的,这样的话就要去想说:我如果独自修行的话,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或是我应当向什么样条件来修学满足,然 | admin 2020-02-18 |
![]() |
地肥很营养,吃了身体漂亮却沉重而不能飞行,又因大家的色貌不一样,因此有了胜负心,也有憍慢心;若是互相贪爱而意欲和合的欲念多者,就生起女根变成女人,其中一人随后也渐渐生起男根而成为男人,这时人类不再是没有男女性的色界中性身;这一类人为了淫欲而盖房子,自覆形体以免和合时被人瞧见。有男女就有淫盗杀妄等种种非法,因此后来福力衰减,地肥自然入地不见,长出粳米 | admin 2020-02-04 |
![]() |
犹如释生如亦无实证,只因慢心及贪著名闻利养,造作不如理作意之文章而不能自知自己错谬之处,缺乏择法眼之故。如果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发起择法眼之功德,应该信受正觉教团职事之择法觉分,并且拥护职事对释生如之判断与处理,以覆护同修道友远离恶知识之邪见,则将种下未来亲证实相而发起择法眼之因缘。对于释生如的文章请勿阅读以免被误导,亦应劝导他人勿读之,应该直接阅读导 | admin 2019-09-13 |
![]() |
佛因为慈悲怜悯众生,防止众生在因缘不成熟的情况下,听闻如来藏的密意,因为心性尚未成熟将会慢心高涨,不但不能够安忍随顺如来藏无生的法性,甚而错说法义而生起诽谤正法的重业;所以世尊就作种种的遮止,不允许佛弟子明说如来藏的密意,也不许随意说法。自古以来,向上一路的如来藏密意,千圣都是不可以明说的;禅门里面有言“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讲的 | admin 2019-09-13 |
![]() |
吾接引众生学佛以来二十余年,常有学人在平实慈悲助悟之下得明心已,不思己身福德之未足、慧力之欠缺,而起大慢心,自谓已得究竟,别立僧团成就破和合僧重业已,而犹劝之不醒,地狱业种已经种下,报在来世,诚可哀悯,以故心中沉痛不得不言,实为憾事。 复次,眼见佛性亦属真见道,是于山河大地上眼见自己之佛性,遍一切虚空皆无不见;于他人、动物之身上亦得见自己之佛性 | admin 2019-09-02 |
![]() |
”以免人家说你慢心重。这当然可以讲,因为你不是葱,但是也不要看轻自己,只跟他们客气一番就好。因为你们已经走到六住满心而进入加行位,眼看著就要入第七住位了。 你们得要知道自己已经走过那么长的路了,这十信位一定是早就具足了。那么进了正觉同修会,十信还没有具足,对大乘了义三宝一点信力都没有,还只有那么一点信根,那是什么人?就是每一周去到慈济布施 | admin 2019-09-02 |
![]() |
5、说法者容易好为人师,渐生慢心而障道慢能障道,弘法、说法不但侵犯导师职权,久之也因易有优越感而有慢心,影响道业。6、若所说法义有误,障己也误他未悟者,实在不宜说法,应以推广讲堂正法为主,而非自己说法,解人疑惑。佛告诸比丘:「不能自降伏欲降伏他人,无有是处。不能自调而欲调御他人,无有是处。不能自度而欲度人者,无有是处。自未解脱欲解脱余人者,无有是处 | admin 2019-06-28 |
![]() |
譬如说毕陵尊者,他是一位阿罗汉,他每次看到恒河神,都会叫这一个恒河神是婢女,这时候就有慢心的现行,这就代表在这个境界当中,他的烦恼习气种子随眠现行了,跟四住地烦恼相应了。另外有大迦叶尊者,他也是一位阿罗汉,有一天大迦叶尊者听到菩萨在吹奏音乐,他听到这个音乐然后就跟着跳舞;阿罗汉听到音乐然后跟着跳舞,这是很难想像的事,这是不可思议的事。这里我们要说明 | admin 2019-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