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有了定的知见,知道转折,知道要提升,然后功夫有了,凭借这个功夫来体究念佛,才能够真实的亲见自性弥陀,不会落入意识思惟的妄觉里面去。**********************************第五目:理行之三:深解第一义。理行的第三个资粮---第一义的知见。那就要去阅读了义的经典。要体究念佛,先要知道个大概。什么叫自性弥陀?如果不了解什么叫自性弥陀,就会著相,在相里面要找自性弥 | 三摩地 2018-07-20 |
|
”就是说:如十法界、如十方诸佛法界;他永不退失,永不坏灭,他不能用意识思议,他没有任何的障碍,他没有一切的相。这就是实相。实相不仅只是无相而已;实相是无相也是有相;有相与无相是不二的,这才是实相。如果只是落在空里面,见空而不见有;空与有不能是一的话,空与有是分别对立的话,那是在一边;既然是在一边就不是实相。如果在有相之中,不能见实相,那就是有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果有一个色身,而没有一个会思惟的意识心,以及意识心的根源---真如,这个色身是没有生命的,它不能动,当然不会去披袈裟。既然没有五阴,那大精进菩萨何能披袈裟呢?因为真如不是物质,不可见,不可触摸,因此不披袈裟。亦不见佛:是因为佛不可见;真正的佛就是真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说的就是真如。无形无相,不是物质,这个真如才是真的佛。一般人以为二千多年前, | 三摩地 2018-07-20 |
|
把眼、耳、鼻、舌、身、意放下,纯粹用我们的第七识来想,想成之后再用意识来观察所想是否符合经典?这样才能够成就。第九观开始都是念佛三昧。因为在第九观之前虽然有观想,但不是观佛,亦不见十方一切诸佛,所以不叫念佛三昧,叫作观想的三昧。至于第二观之前(第一观和第二观)它不叫三昧,因为动中不能分明。第三观开始动中也可以观想清楚,所以第三观开始才叫作三昧。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果没有这个功夫,还要用语言、文字来自问自答的话,那就表示:这个体究念佛的人,功夫不够、定力不足,还不能够体究念佛;体究念佛时要用“观照”的方法,心里面有一个怀疑,在怀疑色、受、想、行、识不是我,眼、耳、鼻、舌、身、意不是我,那么究竟那个是我?所谓“自性弥陀”,当然不是指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而是指我们本身之“不生不灭”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因此一面拜佛,一面于下意识中控制呼吸。初时不觉,待发觉喉咙难过、呼吸困难时,已经是好几周以后的事了。现在既已发觉有此现象,便于拜佛时注意它,不让下意识去攀缘控制呼吸。若控制呼吸的现象很严重(极少数人),而导致喉咙极为难过的话,可以暂时用口呼吸。过一段时间后再回复以鼻呼吸,仍应注意防范下意识去攀缘控制呼吸。会有这种现象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默唱佛号时亦会 | 三摩地 2018-07-20 |
|
实相念佛人所护的实相,就是《华严经》(四十华严)所讲的:“佛身非我所,世界亦如是;说心非我所,觉无我菩提;导师无来去,亦复无所住;法身无处所,充满十方界:彼无心意识,亦无起心想;法身非变化,亦非非变化,诸法无变化,示现有变化”,这就是真如的境界,就是自性弥陀的境界,就是实相念佛人的境界。大意是说,示现在人间的这个应身佛不是真实的我、不是真 | admin 2018-07-20 |
|
否定方广经典所说如来藏妙法、又否定原始佛法涅槃本际的应成派中观′,绝对不是真正的法宝、佛法,他们都是以常见法的意识心,取代佛菩提道的第八识如来藏妙法,都是破坏者。只有符合三乘菩提法义的佛法才是真正的法宝,所以弘扬原始佛法涅槃本际的解脱道法义,以及弘扬方广诸经所说如来藏妙法的弘法者,才是佛门的僧宝,才是真福田;否定涅槃本际、否定一切种智根源的如 | 三摩地 2018-07-20 |
|
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地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会依着习性自然地进入妄想纷飞中,可能要飞个五分钟、十分钟才发现,这时就再提一下忆佛念,专注在忆佛的净念当中;这样来来去去,渐渐地就舍离了对五尘的攀缘,而能够收摄心识安住在忆佛的念上。定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果有一个色身,而没有一个会思惟的意识心,以及意识心的根源---真如,这个色身是没有生命的,它不能动,当然不会去披袈裟。既然没有五阴,那大精进菩萨何能披袈裟呢?因为真如不是物质,不可见,不可触摸,因此不披袈裟。亦不见佛:是因为佛不可见;真正的佛就是真如。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说的就是真如。无形无相,不是物质,这个真如才是真的佛。一般人以为二千多年前, | 三摩地 2018-07-20 |
|
接下来的三种散乱,是依着意识所缘的对象那种散乱加以分类。也就是说,前面所讲的两种散乱──内散乱跟外散乱,是意识本身去攀缘,攀缘于外或者攀缘于内;而接下来讲的三种,是直接针对外面的或者是所缘的对象来加以分类,所以就是有邪缘散乱、粗重散乱以及作意散乱三类。以邪缘散乱来说,也就是他的心安止在不正的所缘就是邪缘。一切的内外相应五欲六尘都是属于邪缘,只要让自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但人的意识有能力误导自己:弓背才能忆佛,拖得愈久愈轻松。礼佛者万一成就驼背,只能驼背坐禅,姿势似乎不合毘卢七支坐法(毘卢七支坐法:(1)结跏趺坐、(2)脊直如矢、(3)手结等持印、(4)两肘微张、(5)头略低、(6)两眼凝视、(7)舌顶上颚。以上译自某一英文小册子,因手边缺乏中文数据)之要领。毘卢遮那佛所授第二支要领是:脊直如矢。弓箭虽是一套工具,学员不要误会成:背弯 | 三摩地 2018-07-20 |
|
同修会的亲教师说明白因果的佛不故意造恶业,但因为未明心见道,意识心尚未转依清净法性,性障未除,仍会因为烦恼习气的现行而造恶,请师兄忏悔即放下,不要落入掉悔盖当中。今日师兄能遇到,当依大善知识平实居士所阐述无相念佛(详见法门修学,可忆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有言:若贪欲心和瞋恚心重者,常恭敬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可蒙菩萨摄受除此二不善法。况以无相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但应注意的是,无相念佛的「无相」和觉知心的「无相」,只是和有音声、形相的念佛作区隔,而有的方便说法,其实仍不离意识心与定境法尘,不是第八识远离六尘的无相。莫错把成就念佛三昧的定心,误为第八识实相心。(三)挂念时间,心已散乱,何况是抬头看时钟?若担心耽误上班时间等,可用闹钟提醒。(四)拜佛的时间可视个人时间而调整,拜的时间愈长,定力增长愈快,最重要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所以,如果说主张“未得事一心而悟的都是解悟,不是真正的证悟”,那不就等于说六祖大师是解悟,不是真正的证悟了吗?其实,理一心乃是真如心第八识阿赖耶识祂一向所住的境界,那事一心呢,则是意识修定所得的境界;两种境界不同,境界所依的心识根本不是同一个;如果想要将事一心的意识,修行转变成理一心的真如,那必定是缘木求鱼,永不可得。或许有的观众还是有疑 | 三摩地 2018-07-20 |
|
后来就自己常常去观察十八界一切法缘起缘灭,观察这十八界一切种种现象的虚妄性,并无真实有能取所取,慢慢地了知觉知心我并非真实;了知一切我及我所也非真实,慢慢地藉由意识去说服意根这个事实。但因意根无始劫来计执觉知心为我—以为真实,不断地受觉知心误导而计执色身为我所—以为真实,计执种种五欲及六尘为我所有—以为真实,因有这些执著性导致对我及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平实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里面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定力!忆佛拜佛中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来对治意根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果在懊悔中用心,即是掉举上掉举,意根做主于懊悔之掉举,意识妄想不断,不断增长五蕴,回熏染污法种,往如来藏心中运粪,如此粗重缠缚,就会使意根一点点的清净气分也遮覆不现了。不是非常可惜的结果吗?有什么意义呢?菩萨于掉举之时,当发大丈夫之勇猛精进之心,以忏悔发愿为双引擎,不断推动自身于无相忆佛拜佛上用功不缀,如此转烦恼------掉举为清凉之菩提,不也快哉?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法之魅力就是一定、一定可以亲身检验如实,而不是泛泛而空洞的!据末学所知,断我见主要在观行意识心之虚妄、无常!倘若连眼识的相貌都不曾认得,那对于意识的相貌更是决定不会认得的。如此就是于煖法尚没有生起,更妄谈断我见了。所以当于真实善知识对于断我见之诸多开示多多熏习以后,更应进一步思维、观行诸如:根与尘是什么关系?尘与识又是什么关系?乃至根尘识的生起次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发觉这种如理作意之思惟有自我心理暗示之效,也即末那识之遍计所执性被意识所说服,而从根本去改善气动与头疼之烦恼。走笔至此,末学不得不由衷地赞叹萧导师之善巧方便之睿智与仍坚守岗位之各亲教师(须自备广大福藏以便承担末法众生之业力)。但愿十方诸佛菩萨能加被他们,令正法久住。阿弥陀佛!(原标题:无相忆念拜佛是修观行的最佳基本动作)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