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若一切法意识所识性。是名一切同类可得相。若一切法相性业法因果异相。由随如是一一异相。决定展转各各异相。是名一切异类可得相。善男子。若于此余同类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异类相者。由此因缘于所成立非决定故。是名非圆成实相。又于此余异类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同类相者。由此因缘于所成立不决定故。亦名非圆成实相。非圆成实故。非善观察清净道理。不清净故不应修习。 | 三摩地 2018-07-21 |
|
此处若心意识不能缘起。觉观分别不能缘起。不正思惟不能缘起。若与不正思惟相离是法不起无明。若不起无明是法非十二有分起缘。若非十二有分起缘是法无相。若无相者是法非所作。无生无灭无减无尽。是常是恒是寂是住。本性清净无所染着远离无垢。从烦恼[穀-禾+卵]超出解脱。与如来法正顺相应。过恒沙数不相离不舍智不可思量。阿难。譬如无价如意宝珠。庄严莹治可爱明净。其体圆洁 | 三摩地 2018-07-21 |
|
(无尽意经中云从不正思惟生无明故十三支)受想思心意识。是名众生法。迦叶当知。是名一切法。迦叶白佛言。是中何等法是众生佛告迦叶。是中非一法名为众生。所以者何。迦叶。譬如波斯匿王鼓。何等为鼓。迦叶白佛言。所言鼓者。皮木及捊。此三法和合。是名为鼓。佛告迦叶。如是和合施设。名为众生。迦叶白佛言。声鼓者非鼓耶。佛告迦叶。离声鼓者。鼓亦有声。以风动故。迦叶白佛言 | 三摩地 2018-07-21 |
|
然心意识即生善道。而是心法实无去来亦无所至。真是前后相似相续相貌不异。如是之言即是如来秘密之教。迦叶。我今言病亦复如是。亦是如来秘密之教。是故顾命文殊师利。吾今背痛。汝等当为四众说法。迦叶。如来正觉实无有病右胁而卧。亦不毕竟入于涅槃。迦叶。是大涅槃即是诸佛甚深禅定。如是禅定非是声闻缘觉行处。迦叶。汝先所问如来何故倚卧不起不索饮食。戒敕家属修治产业。 | 三摩地 2018-07-21 |
|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duǒ]。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不都是有所生、有所灭吗?又譬如意识,有时烦恼少一点,意识变得比较清净;有时因为烦恼增加,意识变成比较染污,怎么可能是不垢不净呢?又譬如熏习世间的知识,透过阅读等方式使得自己的知识广度增加了,后来因为不再阅读或者久而不用等因素,原有的知识广度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渐渐减少了,诸如等等。世间诸法本来就有生有灭、有染有净、有增有减,怎么会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 三摩地 2018-07-21 |
|
接下来谈《心经》下一段: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是故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色蕴存在,没有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存在;没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存在;没有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存在;没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前一集已说明,真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阴十八界任何一法存在之极寂静的境界,所以《心经》才会开示: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今天继续《心经》下一段: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第六个心第六个心是意识,也就是我们用来思考、推理以及做抽象的思惟心智。意识也分析前五个心所接受的信息,由于意识功能多元,一般人都会把祂当成是自己的心智。第七个心一般概不知道第七个心是什么,佛教经典将祂命名为末那识,在这八个心当中,负责做决定的就是末那识,譬如我们决定要睡觉,要吃饭等,都是末那识下达指令,我们很难察觉到祂的存在。第八个心第八个心叫阿赖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切诸法,以心为主,所有的法,都是犹如马鸣菩萨在论中所说的以心为主,离开了众生的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前五识,那就没有一切诸法的生起与存在,也就没有一切法可说了,因为一切法都是从心眞如中出生的,都是由心眞如所出生的意与识来领纳的,所以说一切法都是以心为主的。可是一切诸法的现起,它们都必定有个现起的原因,都不会无缘无故现起,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 三摩地 2018-07-21 |
|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 三摩地 2018-07-21 |
|
若以意识一心而言,这意思是说:意识觉知心是有能缘相与所缘相的,而且祂的能缘与所缘,并不只是能缘的意识自己与所缘的外境六尘而已。而且意识的能缘也只是似有能缘,所缘也只是似有所缘。分述如下:意识云何只是似有能缘?似有所缘?因为意识的能缘诸法的功能,只是暂时而有,终必归灭,无常不住;如是能缘并非常住不坏之真实法性,故说为似有能缘。意识心的似有所缘,是说意 | 三摩地 2018-07-21 |
|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很多人看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都会想要把意识修到应无所住;但是事实上如同我前面讲的,意识祂一定会分别,祂是没办法修成无分别的,所以祂一定有所住;所以这里讲的其实不是在讲意识心,而是在讲如来藏。那要怎么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当然第一个,你要先证如来藏。因为唯有如来藏才会无所住,所以你要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你当然要证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9语译如下:【第二,加行位的相貌如何?有一首颂这么说:于现在自己所知的境界中,先建立一个万法唯识的认知,就好像真的有一个能生万法的唯一真识这个东西存在现前的境界中一样的认知,说这是真实的万法唯识的体性;但因为仍只是一个比量思惟的建立,而非实证能生万法的唯一真识,仍然是住在意识境界中而有各种境界所得的缘故,并不是真实的住入唯识性的境界中。论曰:菩萨先 | 三摩地 2018-07-21 |
|
初禅境中有觉有观,眼耳身意识俱,鼻舌识不现。二禅以上为独头意识,前五识不现,唯意识(无妄想之明觉灵知心)住定境法尘中,名为无觉无观三昧,离五尘境故。四禅前之未到地定中,息脉俱断,后入四禅,念、欲心所俱断,不念不欲三禅乐,寂然安住。八定者,合四禅四空定,故名八定。四空定者,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空定,以离色界境界,证者舍寿 | 三摩地 2018-07-21 |
|
例如,当热恋中的少年男女看到心仪的对方时,为何不待意识思惟,内心早已小鹿乱撞?当这对男女看到与双方感情有关的事物时,心律为何会加快?当双方将赖以传情的通话时间,相约固定于每天的某一时段时,为何每天时间一到,不待电话铃声响起,已是千头万绪、心中澎湃不已?这一切都在说明:「你已经被爱情制约了。」说明白一点就是:「你已经成为爱情的俘虏了。」当一切与双方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 三摩地 2018-07-21 |
|
末那识之所缘境为第八识见分,故称第七内执第八为我,第七识于凡夫位并不在六尘境界中分别作主,分别六尘境者乃第六意识。若说第七识于六尘境中取舍作主,乃是违背诸识缘境识各有界限,应善了知,不可混滥。由于上述内容有诸多过失,为免令读过此书者受其误导,故提出辨正如下:意根缘不缘法尘呢?意根三缘生(若加等无间缘为四缘生):第八识、作意、种子;第八识为意根之所依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再深入进入二禅的等至位中,则只剩下知道定境法尘的意识,以及不知定境法尘的意根和阿赖耶识,总共只有三个识,眼识、耳识等前五识都不见了。在四禅八定中,从二禅以上,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定的等至位,都只剩下这三个识。这也就是说,在三界的一切境界中,最少都必须要有意识、意根以及阿赖耶识这三个识,否则那些境界相是不可能存在的;入了四空定当中也还是有三个识,意识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