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意即:众生经由修行,灭尽了烦恼,断除了意识、意根的执着性,舍寿之后,不必再因业的势力而在三界六道受生酬偿业果,仅剩如来藏独存的境界,就称为涅槃。《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八,弥勒菩萨云:“问:何等法灭故名灭谛耶?答:略有二种:一烦恼灭故,二依灭故。烦恼灭故,得有余依灭谛;依灭故,得无余依灭谛。”意思是说:“什么样的法灭了而可称为灭谛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生命的本源并不是我们的觉知心,觉知心只是意识或六识全部,而以意识为主要。觉知心是靠著我们的身根、意根、六尘,以及无明、业种的和合,才能够有这个意识觉知心生起及存在。所以,意识─我们这个觉知心─不管有念或无念之时,祂都是需要有很多的缘才有办法存在或者出生,所以这意识不是万有的根源。因此,万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就是佛法所要实证的课题,而这并不是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子的过程,在这个见闻觉知、思惟、分析、比较过程里面,是因为有情他有自我存在的意识,自我存在的意识就会知道说,原来是我在生死轮回、我在受苦;那要求解脱。从佛法上来知道说,原来这个自我存在的意识,如果一直对祂以为是真实的,那就是不能解脱。因为有这个自我存在的意识,所以了解要解脱就要认识到这个自我意识的虚妄不实。所以这个前提就是因为有情有八个心识,才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给师傅发了留言后我就意识到,问题只有自己才能解决,师傅不能真正意义上帮我解决问题,因为要过关的是我,而不是他。静下心来,仔细筛选着自己还有什么没有舍掉?为什么会有孤单无助的感觉?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做义工,在帮助他人时内心的那份强大;我的强大来自哪里?因为我对帮助的人,对自己的付出没有一丝的回报的需求,强大来源于不图回报,完全的无私。而现在我是如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佛法,除了你真的去学到一些男女双修的法,或是学到以这个意识心来扩张自我,来增加自我的版图这种法,不然佛法是可以让你,可以在生死中自在的。乃至于说学佛,即使说你不想要来这个世界,也不知道哪一个世界比较好,那一样,释迦牟尼佛有告诉我们说,西方有一尊佛叫作阿弥陀佛,祂有无量庄严的净土,可以让众生得到生死中的安慰,你可以在那里慢慢地修学佛法,你都不用着 三摩地

2018-07-22

这其中哪里有一个我呢?修行不应只停留在思考,思考只是意识心的事情,修行的重点在转变末那,而末那只相信现量境界,这也就是为什么但凡打探密意的,基本都容易退转,因为他缺乏一念相应,而一念相应是现量境界,是末那现前体察到确实有一个如来藏存在,而非思考逻辑的结果。也因此观行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做而不可以交流的原因,因为一旦听来他人观行的细节,就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这个能够观照的心正是意识,这也是「我」,和常见外道我没有差别。除此以外也有人认为:一念不生的觉知心就是真心。这一类人都是以离念灵知作为常住不坏的法,其实仍然是意识。他们又认为离念灵知性就是佛性,这都是以意识意识的心所法作为常恒不坏的「我」,全都落在我见之中,未曾离开意识境界,也都是没有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的人,都是错悟之人。综合以上所说两大类的 三摩地

2018-07-22

这其中哪里有一个我呢?修行不应只停留在思考,思考只是意识心的事情,修行的重点在转变末那,而末那只相信现量境界,这也就是为什么但凡打探密意的,基本都容易退转,因为他缺乏一念相应,而一念相应是现量境界,是末那现前体察到确实有一个如来藏存在,而非思考逻辑的结果。也因此观行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做而不可以交流的原因,因为一旦听来他人观行的细节,就 三摩地

2018-07-22

不是有所生、有所消灭吗?又譬如意识,有时烦恼少一点,意识变成比较清净;有时因为烦恼增加,意识变成比较染污,怎么可能是不垢不净呢?又譬如熏习世间的知识,透过阅读等方式使得自己的知识广度增加了,后来因为不再阅读或者久而不用等因素,原有的知识广度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渐渐减少了。诸如等等,世间诸法本来就有生有灭、有染有净、有增有减,怎么会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三摩地

2018-07-22

人在愤怒时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死盯着负面信息不放。在自己快要情绪失控前,试着停下来不说话,或者离开现场,让自己冷静下来。春秋时的蓝田侯王述曾被人骂上门来。他始终默默面壁而立,直到那人离开,才转身继续办事。降低声音,继而放慢语速,向前挺直,能有效平息怒气。俗话说,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记住,对亲人让步不丢面子,而是出于爱。心香心语:爱,是不愿意分开 三摩地

2018-07-22

这时自己所做每一件或是善业或是恶业意识心都能清楚知道,开始进入真正死亡,此时第八识如来藏渐渐离开身体移至中阴身,然后去寻找有缘父母而重新投胎。中阴身有小五通,你看不见他,他(她)却能看到你,看见痛哭流涕的送别亲友,确认自己真的死了,顿时心如刀割,却也无可奈何,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心中充满说不出的痛苦;《地藏菩萨本愿经》做了详尽的描述;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明知善的对的却不能坚持实施呢?为什么明知恶的错的却偏偏去想、去做呢?因为能思维判断的我(意识)和能做主的我(末那识),不是同一个心:能思维分析的,做不了主;能处处做主的,却缺少思维分析的能力,更多的是依据习气做决定。一般人因为不明此理,所以常常以为能见闻觉知的心就是做主的心,是同一个,所以不明白为什么我们会常常这样不能自控,不能依据自己的意愿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你惭惭会懂得:很多时候,事情本身不会伤害你,伤害你的是自己对事情的想法与看法而已!当某些人、事、物与你的瞋心相应共鸣时,并逐渐形成你对同一个人、事、物的瞋习;当你下次遇到同样的人、事、物,不待语言文字思惟,瞋心已然悄悄抬头;不待意识思惟,与生气有关之内分泌、心跳、血压或生理反应,早已由潜意识中之杏仁核、下视丘所主导而悄悄启动;你可能不待对方动 三摩地

2018-07-22

一般人所认知放下呢,都是没办法出离的,也就是说对身体持物的放下,或者对我所的放下,也就是对我所有的东西的放下,依旧是没有办法出离这个三界;因为依旧执着以意识或意根为真正的我,以妄为真,所以还是没办法出离的。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佛法中的放下,佛法中的放下就分为:二乘人的放下跟大乘人的放下。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二乘人的放下?二乘人他若要放下,他必须要有 三摩地

2018-07-22

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贪瞋痴等染污种子,这是每位学人开始想要面对自我、修正自我(以前看不到,或不愿意看自我之染污)之必经阶段,却也是最辛苦之时期,因为这是意识我和末那我两种力量之交战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对很多人来说,连看到这个我都是很难的,就像你很难意识到空气和重力的存在,就已经在这样的环境里醉生梦死了,但空气和重力却时时影响着你。同样的,我们意识不到我的存在和对我的执着在怎样影响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与其他人的互动是在积善业还是造恶业,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从小到大被教化之后的种种想法和标准来行事,其实是依着各自的无明和业力在行事,就 三摩地

2018-07-22

不是这样,真正的禅不是这样,禅是需要用生命去直接感悟的,不是如此意识思维就可以简单得到的,那些如上所述的人根本就没有摸到禅的影子,对于本地风光没有稍许的瞥见。禅师所说的不是辨证法,不是先立一个,再破一个。这不是禅师的事,那只是思辨家的事,禅师可没这样的闲功夫,他只是心平气合的阐述生命的本来面目,只是安住于那份寂静中,随缘描述一下涅槃的境界,说有说无 三摩地

2018-07-22

何必苦苦执著于那些虚幻?傻徒弟啊,一个人若连自己都不怕,他还会怕什么呢?一得:使你害怕的其实并不是那些想法,而是你自己啊!------微信公众《光明未来世界》2018-01-19所谓我见:就是误认意识心为常住不坏法,若将意识觉知心,认定为常住不坏法时,就是堕于识阴我之中,以如是见解,而坚执觉知心意识常住不坏者,这样的见解就叫作我见。譬如一般人在生活中,大部分都是以 三摩地

2018-07-22

然而只要是人,许许多多的变异性都是存在的,没有一个人的心是可以从出生到死亡都同一个----不是!六识的体性,尤其这意识,祂是千变万化的,小时候懂的事情,到了长大以后就可能都已经忘记了,你如何说祂是同一个呢?然后甚至有的人,他昨天才骂过人,可是他很快就自己忘记了。所以是非之间以及意识,虽然看起来分明伶俐,可是,往往结果却跟我们想的有一点差距。所以这要说明 三摩地

2018-07-22

无明就是众生不能理解意根与意识觉知心的虚妄不实,不能了解六尘万法的虚妄不实,以为这些都是真实不坏的,不知道能了知的想阴是虚妄的;也就是说,你能知道的心与所知道的种种感受,不管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虚妄的。如果不能了解五阴十八界是虚妄的,就会产生执著而无法出离生死。对能知的心与所知的境界,能取与所取就是能了别的我与我所了别的六尘,知道都是虚妄的,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