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一念者,谓如是四种烦恼未断之前,一念甫灭已,次念又生,念念不断;乃至证得四禅八定已,于等至定境之中,忽然又生一念我见或我执烦恼,致令意根意识不能永灭,致令不能入住无余涅槃之真正无我境界中;如是一念又复一念,继起不断,致令阴界入我不能断除,因此流转生死不已,故名一念。住地者,谓住于其境界中,不知其妄,执之不舍,故名住地。四住地之首者,乃见一处住地,谓 | admin 2020-06-08 |
|
接下来的三种散乱,是依着意识所缘的对象那种散乱加以分类。也就是说,前面所讲的两种散乱──内散乱跟外散乱,是意识本身去攀缘,攀缘于外或者攀缘于内;而接下来讲的三种,是直接针对外面的或者是所缘的对象来加以分类,所以就是有邪缘散乱、粗重散乱以及作意散乱三类。以邪缘散乱来说,也就是他的心安止在不正的所缘就是邪缘。一切的内外相应五欲六尘都是属于邪缘,只要让自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且先不说这个不断在执取的你,先来说一说大家所知道的自我——意识;大家都没有真的认识意识,老以为意识就是自己;所以往往以这个能知能觉的见闻觉知心为自己,将意根的自己以为是不可知的心。有的人更荒唐,以为意根是大脑;如果意根是大脑的话,那么应该每一对父母都会看到婴儿带着大脑来入母胎,可是明明每一对父母都不曾看到有什么大脑来入胎啊!意根是心, | admin 2020-06-08 |
|
现在北传与南传佛法的弘法人,不能证得解脱果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对于解脱道不了解,对于众生我不了解,对五阴十八界误会了,不能一一现观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所以落在意识心的觉知心我上面,不能断除对觉知心自己的执着,落在我见上面,所以更不能断除我执;这就是对解脱道的内涵不了解的人,所以无法证得二乘菩提的解脱果。不是只有北传佛法是这样,现在的南传佛法那些圣僧们, | admin 2020-06-08 |
|
次为无色界贪断;俱解脱及慧解脱之阿罗汉,皆观察「无色界有」虚妄,谓四空定中之微细觉知心乃是意识,十八界所摄,无常虚妄之法,是故不于无色界一切境界起贪,心超三界,名为阿罗汉无色界贪爱永断。三为掉举结;谓色无色界有情尚有之微细掉举,阿罗汉由了知解脱道故,令戏论永断,故断掉举之结使。四为慢结,谓色界及无色界众生常于下界众生起慢,以上界有情为胜,是名无色界 | admin 2020-06-08 |
|
初禅修学具足后,继续修定,令心向内安住,不缘外五尘;渐渐安住自心内境,唯有意识观照五尘外之定境法尘;五识虽尚未灭,而于五尘已不攀缘,亦不起觉察粗心,不迎不逆,如是安住;意识虽观定境时亦知五尘,然已不为五尘所动,唯是一心安住定境,是名无觉有观三昧——二禅前之未到地定。行者得于无觉有观三昧后,每日精勤修定,及于四威仪中伏除二禅所应伏除之五盖; | admin 2020-06-08 |
|
皆是境界分段之出入依住,佛云:「意识者,境界分段计着生。」凡有境界可入、可出、可依、可住者,必因心外之身根缘境变化而散坏。所依境界是由六根及六识配合而生,意识于诸境界分段计着。然六识之产生,乃因阿赖耶所变内六根接触外六尘而生。众生若死,五根必坏,末那因此不触五尘,意识则消灭;意识若灭,则生前所依所住之一切定心定境及广大神通皆归幻灭。死后意识灵知心消 | admin 2020-06-08 |
|
明心而不见性者,犹不能见此真实,何况凡夫之意识思维,孰能至此?无相念佛虽然无相,仍非实相,而此境界,自古至今,真实有之。实相离一切相而即一切相故,实相非空非有、亦空亦有故《如何契入念佛法门》 | admin 2020-06-08 |
|
为说明如是法性,乃说第二能变识--末那,及说第三能变识--意识乃至眼识,遂有四缘五果……等法之宣说,构成百法明门之增上慧学——一切种智。如是般若之增上慧学,不共二乘无学及诸凡夫外道,未悟之人所不能知,唯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者方能渐渐深入证验了知,名为大乘别教之贤圣。如是一切种智正理固说蕴处界无我,实则正说法界之实相--一切法界根源之第 | admin 2020-06-08 |
|
也就是说,你对于生灭法本身已经如实了知了,既然它是生灭法,它就不是真实法;那你证的解脱道所依止的,如果还是生灭法的其中一个法,譬如说意识心的离念灵知或者是缘起性空,那么它就不是真实。所以说对真实可证这个“真实”,你就要了解说,你证解脱道所依止的真实是什么,那么证佛菩提所依止的真实又是什么。证解脱道所依止的真实,当然就是涅槃本际真实不灭,也 | admin 2020-06-08 |
|
另一种较粗糙的我慢相,则是因为自觉有我存在的缘故,而且觉得自己智慧高超,但是却不与他人作任何比较,这也是我慢相;譬如存在主义哲学的我思故我在,意欲使自我继续存在,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很真实的,是值得喜悦的,这也都属於我慢的范围;但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懂得阿罗汉们所断除的我慢相,因为那是仗恃内有第八识心体的功能存在不灭,对第八识心体的作用有所仗恃而生的我慢相 | admin 2020-06-08 |
|
至于漏尽通的证得,除了禅定的功夫之外,那必须要现观觉知心我、思量心我,也就是意识、意根的虚妄;现观之后,还必须要断除想让觉知心我、思量心我永存的这样的执着;确实断除之后,确实有能力、有自信于舍寿时灭除自我,就是能够不让来世的觉知心我、思量心我又再现行,这样才是真实证得漏尽通。所以,漏尽通只有佛门中已断我见及断我执思惑现行的小乘四果阿罗汉,以及大乘初 | admin 2020-06-08 |
|
五识身相应,及有漏意识,犹如束芦,能成就此身名色芽者,名为识界。解释如下:如何观察内在因缘所缘相应的事呢?那就是六界和合。哪六界和合呢?所谓地、水、火、风、空、识这六界和合的缘故,来观察内在因缘法所缘相应的事。何者是内因缘法地界之相?身中坚固的部分,就是地大的功能差别;能让此身聚集起来的部分,就是水大的功能差别;能够让所吃的饮食等物消化的部分,就是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第七意识与第八意识?》宗通就是明心与见性。第一义谛通就是大乘菩萨证得般若空性心所行的境界,它可分为宗通与说通两种:宗通乃是为真正修行人而说明心见性的法,如果菩萨能够亲证实相心,未来将近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大菩提果;说通就是菩萨启发佛法中童蒙,为佛弟子们建立佛法正知见,作为未来证悟的准备,乃至作为未来成佛之准备。从上面说明可知: | admin 2020-06-08 |
|
初禅修学具足后,继续修定,令心向内安住,不缘外五尘;渐渐安住自心内境,唯有意识观照五尘外之定境法尘;五识虽尚未灭,而于五尘已不攀缘,亦不起觉察粗心,不迎不逆,如是安住;意识虽观定境时亦知五尘,然已不为五尘所动,唯是一心安住定境,是名无觉有观三昧——二禅前之未到地定。行者得于无觉有观三昧后,每日精勤修定,及于四威仪中伏除二禅所应伏除之五盖; | admin 2020-06-08 |
|
再者,对于「业障能维持多久?」这得看个人是用什么样的心态与作法来面对处理,有的人于无量数劫都无法摆脱业障的束缚,有的人乃是超劫精进的菩萨,却是以一剎那一剎那的时程来度脱业障,这也是《解深密经》当中世尊开示超劫精进的重点,实际要领就是平实导师书中所说:「证悟之后得要转依如来藏的自性清净涅盘,使觉知心转依于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安住,然后来转变意识和意根以 | admin 2020-06-08 |
|
无色界爱住地又称为有爱住地,是指修学禅定的人断除色界爱烦恼证得四空定,或修道的人超越了欲界、色界到了无色界,没有了色阴但是还有受、想、行、识四阴,就是四空定中的意识心,也还有能作主的意根心,这二个心还在就是有,也是三界之中的有;执着无色界有,就是执着四空定中微细的离念灵知心,以之为常住不坏法,误以为安住在四空定境界中就是无余涅槃,这样安住不舍,就称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有这种见浊,就会被觉知心意识的觉受所系缚,被觉受所系缚的原因则是因为众生有虚明妄想,认定“能受苦乐的觉知心是迥无色法的空性心”;这就是虚明妄想的见浊。你们看藏密喇嘛不都是主张意识觉知心就是空性吗?你们也读过《狂密与真密》了,我在书中已经有根据的引述出来了!他们因为觉知心意识的空无形色,就叫作空性。因为意识心是犹如虚空而无色法之心,所以 | admin 2020-06-08 |
|
这时自己所做每一件或是善业或是恶业意识心都能清楚知道,开始进入真正死亡,此时第八识如来藏渐渐离开身体移至中阴身,然后去寻找有缘父母而重新投胎。中阴身有小五通,你看不见他,他(她)却能看到你,看见痛哭流涕的送别亲友,确认自己真的死了,顿时心如刀割,却也无可奈何,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心中充满说不出的痛苦;《地藏菩萨本愿经》做了详尽的描述;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 | admin 2020-06-08 |
|
《心经》里面讲“诸法的空相”,说见闻觉知的心(即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心)无常、变异、终归坏灭,但是诸法却必须依见闻觉知心及如来藏真心,和合运作以后,才能间接的生起在我们的觉知心中,所以诸法也是同样的无常、变异、终归坏灭,所以叫做“诸法空相”;可是,除了这一种空,还有另外一种空,也就是“空性”。为什么叫做“空性”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