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以上所述为世间八正道之正理,相较于出世间八正道正理,世间八正道没有思维修习四圣谛,及无漏思维的修习,大致上属于意识层面的修习,泰半着重在基本人伦的运作与实践。一切佛子,若能以人伦为基础,勤修十善业,修身齐家,进而发挥仁民爱物、慈悲众生之情怀,自身力求解脱,并愿度一切有缘众生同得解脱;自身愿求佛道,也普愿一切有情皆能同证菩提、共成佛道,则此世间八正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众生所谓的我,都是在觉知心上面来说的;可是觉知心无形无色,又是生灭法,离了色身就不存在了,怎能说是真实我?如果离了觉知心,单从这个色身来说,也不能说有我啊!如果单单这个色身也可以说有我,那尸体也可以说有我啊!所以色身其实无我,众生所以为的我,都是在意识心上面用心,因此色身确实无我。可是说色身无我,却不该劝喻有疾菩萨舍弃色身,也不应劝喻有疾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再看看我们的当下,静下心来,把意识心只保留在当下的临在状态,就会发现我们一个接一个不停升起的心念有多少是清净,又有多少是染污!那些没有经过意识引导、自然升起的心念,几乎不是在六尘的贪中就是在六尘的嗔中……,是吗?……这就是我们!我们想做菩萨,也算是初级的菩萨,通过梦中前世的片段,通过今生学佛后的推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过去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乃至四禅之中舍念清净定,也是不离五阴,如果没有一个意识在,是谁舍念清净?所以欲界结要断,色界结也要断。我们如果证得色界的境界而不贪爱,表示我们的色界结也断了。然后无色界的结不断的话,我们还是不能离开三界,不能解脱生死。无色界的结是什么?四禅之后如果不修四无量心,而直接去修空无边处定;当我们进入空无边处的时候,那是什么的作用?还是有意识在。因有识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然而许多人由于心根本不是放在这里,甚至愚痴到只想要一念不生起,因此永远无法进步,这真的是见不及此啊!你不能活用你的意识心来敏锐地观察你的许许多多的作意差别,来改变你潜藏于如来藏中的各式各样的种子,那你称什么是修行呢?难道你过去的意识心所落谢的东西就会随风而散了吗?显然只有愚痴的人才会这样想,因此你要净化你内心的种子,就是净化你如来藏帮你储存的所有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于三界中存在,而得到乐趣,就是他认为的娱乐,那他的娱乐是什么样的味道?这个你就真的不用去体会啦,你不用去品尝啦,你无始以来就已经都受用过了,这五尘的种种味道,男女的种种乐趣,你过去生的意识都已经受用过了,你轮迴的历史上都已经俱足如是的贪染,因此现在你要开始能够出入诸法,这辈子的意识心要开始学习、继续熏习如何走向自在,学习转一切诸法,而不是像是过去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其佛典故事内容,主旨是在提醒众生,人命在舍报的过程时,并非全无觉知,当医生判定死亡时,此往生者之意识犹存,仍然可以分别了知。所以若有人想进行器官大体摘除移植时,都需要很小心的处理,如何不用让往生者因苦痛觉受而起瞋恨?如何帮助行善者得利益?藉由故事的启发,待会儿会告诉您。......从前有一位出家的修行人,行经草丛间时,突然听到有谁在草丛里叫著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就是说,凡夫菩萨应该依于真如心的体性来学法,祂的体性是离一切障碍的缘故,真如心的体性也是具足一切功德的缘故;意识觉知心在种种法上总是会有贪厌取舍,就会因此而产生种种障碍;真如心从来无贪厌与取舍,所以全无障碍,我们的觉知心应该随顺于真如心这种体性来修种种的善业。换句话说,二乘菩提是现前观察自己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都虚妄不实,所以要灭掉阴界入而取涅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人类文化的层次都是意识境界,不管他的意境多么好、多么高,终究都是意识的境界─意境,所以才会有人被赞叹为「意境深远」。但是不论意境多么深远,终究只是意识的境界,无法超越意识所知的层次。然而菩萨所证的是超意境,而且是超越声闻圣境的(其实,声闻圣境已经超意境了),所以我们那一片CD的名称才会叫作「超意境」嘛!因为这不是意识思惟所得的境界─当您不再落入三界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乘起信论》卷1)就是说明:凡夫之人总是用错心,总是将虚妄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心,以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烦恼,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为让烦恼一段时间不现行,就是开悟了。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的时候,没有传给当时的首座神秀,却传给了不识几个大字的南方蛮子慧能。当时神秀半夜在墙上写了一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地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经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经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地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地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业:意识明明知道某一个法不应该贪,不应该去做;可是知道归知道,意根作下来的决定,还是使他继续去做,无法控制自己。所以酗酒者戒了酒以后,不久又会重新酗酒,无法自己加以控制,这种惯性就是业;……。有了贪酒味的六识身就会使他不断在酒上面起思量,结果就无法断离酗酒的惯性,这就是业;所以业是怎么来的?都从往世和今世的善恶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能够在有生之年悟得实相心(如来藏),才不枉费您一生出家求法;不要等到要往生时想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念不生的离念灵知心、意识心要入涅槃而不得入,才来后悔莫及啊!(原标题:菩提路上的坚持云收月现风雨路)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另外一个心是哪一个呢?原来是离念灵知!正是意识心!这就是乐说邪见的人,他会害你坏掉法身慧命。第三、口软心恶的人,他心中很,常常在算计你,可是嘴巴都跟你说得很甜美,每天甜言蜜语奉承你,说好话,那你得要小心这个人,赶快远离,这叫作口蜜腹剑。第四种人少作多说的人,就是每天不亲自做事,只管出一张嘴编派别人做事,不要亲近这种人,要赶快离开。戒师说完了就问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如来藏是我们造作善不善,能够出生五蕴的来造作善不善的这一个根本因;离开五蕴、离开意识、离开七转识,没有善不善可言。依于如来藏出生五蕴,五蕴造作了善恶业之后,业种由如来藏所蕴藏,依于业种而往生到三界六道的善恶趣;只要没有解脱,会继续在如来藏所普遍兴起出生的三界六道的这样子的有情的色身或是说心法(因为无色界没有色身),而不断地轮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四、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附身之事有层次上的差别:低等鬼神附身后,是无法开口说话,但会让身体发抖的现象;中等的鬼神虽会开口但身体仍会抖;高等的鬼神附身时,看起来如一般人一样身体不会抖,与其对话如一个人一样;另外高等的神明附身时一般被附身着的意识是三分醒.知道自己被控制,但其神所讲的话大都会知道;不过有些时候其神也会让被附身者无法知道所讲的内容;又神明也会换人做的,比如说某某神.其实并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宗喀巴主张意识是不生灭心,并且不许有第八识如来藏存在,都与此经的法义相违,在我见如此深厚,并且错解此经真义下,在表相上以此唱颂作忏,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又《三十五佛忏》是出自《决定毗尼经》,本来与《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中的五十三尊佛合称八十八佛,为汉地佛门主要而且很普遍的忏悔文。如果只依《三十五佛忏》,则必须依《决定毗尼经》原文次第作忏悔,绝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您跟他们讲明白:我学佛不仅是自己要好,也是为了您们好!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来救度您们脱离苦海,离苦得乐!如果他们理解了,就不会再来遮障我们学佛了!亏负的众生就很难化解了!比如您过去生仗着自己势力的强大活活打死过一位众生,今生他来找到了您,可想而知他杀您十次都不解恨!哪能那么容易化解?这个时候,要对佛(正)法有坚定的信心!相信只有佛(正)法才能够救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由于李居士临终前公开忏悔所悟的离念灵知心正是意识心,非是佛所说的第八识真心,因此建议诸方大师及佛弟子们应以李居士为鉴,莫再以离念灵知为真心,莫再于我所上面用功,否则穷劫修行,仍是永远不离生死轮回的佛门常见外道。又李居士能于临终前,具文公开忏悔所悟非真,此是善行与正行;忏与悔都是善心所故,证明李居士确实真有善根,所行是有惭有愧之正行故,所作正是善法行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