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凡夫们的佛弟子入于禅定之中,由于不解三乘菩提的缘故,仅能断除意识心我见,而无法断除身见;因为害怕断灭,所以不舍色界天身,因此就以断灭觉知心我作为涅槃;于是就在四禅位中灭除了觉知心我,在定中息脉俱断,以为是入了无余涅槃,然而实际上却是入了无想定。同样的,在人间证得无想定的外道也是一样,以这定中无息无脉、无见闻觉知、状若死人的状态,以为是入涅槃,然而实 admin

2020-02-18

如果依解脱果来说,三果以下之圣者,仍须多分或少分以意识心压抑,才能使分段生死之烦恼不现行,有时也仍有部分会现行;这样用压抑的方法而使烦恼不现行者,就称为择灭无为。意思是说,仍需有所简择方能灭除三界有为法。外道以及未悟得三乘菩提之一切佛门凡夫,顶多只能不起身之恶业,而无法制止口、意之恶业,这都是由于未能与择灭无为相应的缘故。以上所介绍的是择灭无为。接 admin

2020-02-18

所谓非择灭无为是说,三乘贤圣依三乘菩提而见道以后,依着见道功德而继续进修,渐渐断除烦恼障之现行乃至种子随眠,成就四果有余依涅槃之修证;这时他的觉知心和思量心都能依清净体性而自安住,不像未悟三乘菩提之佛门凡夫或者外道,必须以意识心观察而压抑烦恼的现行;所以说三乘诸圣都是自性清净者,这就是非择灭之无为法。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 admin

2020-02-18

如果依解脱果来说,三果以下之圣者,仍须多分或少分以意识心压抑,才能使分段生死之烦恼不现行,有时也仍有部分会现行;这样用压抑的方法而使烦恼不现行者,就称为择灭无为。意思是说,仍需有所简择方能灭除三界有为法。外道以及未悟得三乘菩提之一切佛门凡夫,顶多只能不起身之恶业,而无法制止口、意之恶业,这都是由于未能与择灭无为相应的缘故。以上所介绍的是择灭无为。&n admin

2020-02-18

意识刚出现的时候,就是在母胎的环境下安住,由于这个意识心是以这一世的胜义根作为依据,因此是全新的意识,不是上一世的意识;而也因为是全新的,他根本没有见过外面广大的世界,什么也不懂,所以他住在母胎的时候,会以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很习惯,从来没有感觉母胎里的空间那么小,不知道住在母胎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当胎儿的耳根功能逐渐完成,他也会渐渐地听到一些声音, admin

2020-02-18

但那都是自己的意识心不停地虚妄想,这落在哪里?落在五阴。回到家里,儿子说他考试全班第一名,哇!听了好高兴,这时候心情又变好了,那心情好是谁在心情好呢?又是五阴。心情一下不好、一下好,是不是无常呢?是无常,是生灭变异之法。苦与乐都是无常,并且两者互相含摄;譬如生病时,病痛是苦受,当病情稍微好转,病痛减轻时就有乐受出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个乐受又会消 admin

2020-02-18

一般将意识心安住于一境,安定专注不散乱的定的状态,通称为三摩地。但是这样的说法很容易令人以为三摩地和奢摩他、止是一样的;然而,三摩地和奢摩他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在哪里呢?圣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瑜伽师地论》卷11)可见三摩地的修证,必须意识心于所缘境界中具备审正观察的观,以及心一境性的止;也就 admin

2020-02-18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前面已经有说过了意识心是怎么来的,意识心祂是要聚缘而有,是因缘所生法;那因缘所生法呢,祂是一期生死而有的,所以祂不是常住的。那既然意识本身是要藉因缘,藉什么因缘呢?藉意根触法尘,乃至是如来藏的意识种子,那才能够去把祂现起意识这样的法,然后与种种心所法相应,与烦恼相应或者与智慧相应。如果说意识心祂既然不是常住法,如果再讲到细意识是常 admin

2020-02-18

但是意识的了知心,我们从理证上、从教证上来观察,这个意识心、这个五阴所含摄的意识心,当你死亡的时候,这个意识心是不能到未来世去的;因为当你死亡的时候,这个五阴它是必须要灭除掉的,必须要出生另外一个五阴,叫作中阴身异阴相续;乃至于未来世的五阴异阴相续,才能够出生未来世的色身,乃至你到鬼道去一样是这个五阴。所以如果有灵魂见的话,这个是依然不离开生灭的。 admin

2020-02-18

为何能熏的心一定是识阴?特别是指意识心,因为识阴的六识特性,能别别了知各自相应的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境界,所以称为识。识就是了知、了别的意思,而识阴的了别性专门在六尘上运作,所以这个识阴的识,就是专门针对六尘而了别的。譬如在《增壹阿含经》卷28中说:【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前后围遶而为说法,说五盛阴苦,云何为五?所谓色、痛、想、行、识。云何为色阴 admin

2020-02-18

)也就是说,阿赖耶识具有两种表面上看起来差异很大的特性,因此令众生难以理解及信受,包括说祂不了别及攀缘六尘境界,所以祂是纯无漏性的清轻之心,祂处于六尘中如如不动,具有真实如如的体性,同时祂不具有众生所熟悉的意识心的体性,因为这样的关系,众生就不容易接受。如来藏心也具有阿赖耶性这个粗重的特性,具有收集分段生死有漏法种之集藏性;这当然包括祂也能够收藏种 admin

2020-02-18

离念灵知也是必须有正常的根与尘才能出生、才能成就,也正是意识心的作用。确实了知这个道理,就不会坚决主张意识是常住不灭的法,而且知道意识是相对待的法。意识既是因缘所生法,不是原本就自己存在,不是单独存在,而必须依靠所依缘才能存在,当然是生灭心,所以把意识视为真心,正是落在我见之中。《杂阿含经》卷5言:云何见识即是我?谓六识身:眼识,耳、鼻、舌、身、意 admin

2020-02-18

在佛门有一些法师、居士们,也包括了假藏传佛教的行者们,都要将所谓的真心处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状态,说那就是开悟了,已经证得涅槃,然后于死后,以这样的状态入涅槃;也就是说,他们要将生灭不已而能分别的意识心,处于一念不生的灵知状态,以此来证涅槃、入涅槃,可见他们所证的涅槃,是有分别的、是有见闻觉知的。然而这样的见解与说法,与佛的开示相违背,因为佛在《 admin

2020-02-18

声闻人的心态是想要赶快离开人间、入涅槃这样就没有烦恼;可是为何无法入涅槃?因为晚近的佛教,不论南传、北传都有一个盲点,那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入涅槃?他们都想要用意识心这个自我来进入无余涅槃,不知道无我才能入涅槃,有我是不能入涅槃的;这也就是说,想要把意识心带入涅槃,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涅槃之中没有意识心,所以意识心入不了涅槃,不知道这个道理就会盲修瞎练 admin

2020-02-18

从这里我们会发现以往很多人所说的修行,都是要把第六意识心成清净无分别的第八识,结果终其一生都是徒劳无功。为什么徒劳无功?因为那是方法错误,盲修瞎练。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第六识可以修行之后变成跟第八识一样的清净心,那八识心王就变成七识心了,七识当然不是佛教。第六识修得再好,都不打妄想了,依然是第六识,不会变成第八识,这个道理不懂就会盲修瞎练。------《 admin

2020-02-18

对一般人来说,他当然只知道有一颗意识心,其他眼耳鼻舌身这五个识,他不知道识就是心。眼睛所能了别的,不是鼻子所能知道的;鼻子所能闻到的味道,耳朵当然无法辨别,五个识都有祂的界限和功能差别所以称为识,而识就是心。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识不难了知,大家都能够清楚地知道;但会讲到第七识、第八识的,唯有佛教。为什么其他宗教都说六识论,唯有佛教跟人家不同而说八识? admin

2020-02-18

他就是第六识的意识心意识心随时对外境作深细的了别分析,而且醒着的时候跳来跳去,一刻都不会静下来,真的就像猴子一样;至于沙悟净呢?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好行李;因此在沿途中,他都死抱着这些行李,深怕会把它们弄丢了。沙悟净这个角色,就好像第七识的意根末那识,随时贪爱执着我自己,以及我所拥有的东西,每一刹那都死抱着,一刻都不肯放掉;那龙马又是什么角色呢?龙 admin

2020-02-18

现在的法师们或者说:意识心可去至下一世而常住不坏。或者说:要保持禅定之中的一心,来了生脱死。等而下之者,有佛教的法师学外道说,说:虚空中的能量是不坏之法。再等而下之者,干脆学起了印度教性力派,说:修学男女双身乐空双运之中,来体会那个又受乐又住空的心,就是真实不坏的心。各位看看,这一些都是自己成就了身见,又跑来误导众生进入外道邪法的例子,所以佛说这些 admin

2020-02-18

因为意识心加入了嘛!而且意识心才是潜伏在背后最重要的那一件事情。这两个人对于同一张图片,各自说出了看似简单的答案,但是在这样一个简单答案它的背后,它其实反映出来的,不只是他现前眼识去辨别这个形状而已,也不只是意识思量判断而已,它的背后其实蕴含了整个经验,是过去所经历种种的经验,无论是有形的法、无形的法的总和,因此各自会作出判断,以及各自会解释为什么他会作这样 admin

2020-02-18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很多人看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都会想要把意识修到“应无所住”;但是事实上如同我前面讲的,意识祂一定会分别,祂是没办法修成无分别的,所以祂一定有所住;所以这里讲的其实不是在讲意识心,而是在讲如来藏。那要怎么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呢?当然第一个,你要先证如来藏。因为唯有如来藏才会无所住,所以你要不住色声香味 admin

2020-02-1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