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真悟者了解这个道理,所以不会以意识心强行为境界安立名相,因此能够远离是非、凡圣、善恶、美丑等等的虚妄取舍;只要能够不落于妄心的语言文字相、远离虚妄的取舍,便能相应到第八识如来藏。所谓处处生缘,无处不现身,而这个第八识真如心,是本具清净涅槃性;不必如妄心,要去对治、要去修习。证悟者都可以现观祂的常、乐、我、净,永不变异的法性,所以若所证的这个心要有一 | admin 2020-02-18 |
|
三界唯心的心是哪个心?万法唯识的识是哪个识?是以意识心为主的六识心吗?还是以第八识为主的八识心呢?《华严经》中有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华严经》卷1)。这是说有一个心,好像工笔精巧的师傅,祂能够画出一切五蕴世间、一切器世间。也就是这个心能够出生一切有情的五蕴世间、一切器世间。而五蕴悉从生,这个五蕴呢,都是由这个心所出 | admin 2020-02-18 |
|
如同今天在的某些法师一样,继续主张缘生法的意识心是常住法,以免堕入断见中而被讥评,但这样却已公然违背了佛的圣教。能理解到如来涅槃后,不是空无、断灭,才有可能真的断除我见与我执,才能得到阿含道的解脱实证,才能确定而无所疑。所证的解脱果,虽然是要灭除五阴自我等一切我,不论是多么微细的五阴中的任何一种自我,都必须灭除才能进入无余涅槃。但是灭除一切我法以后 | admin 2020-02-18 |
|
这个部分如果能够好好地去思惟而能现观,也就是现前观察自己的外法与内法,在十八界当中一一地去作细行的现观,直到现观成就,而非只是意识心在那边思量,就可以证得声闻的须陀洹初果。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经文,《杂阿含经》(第892号):尔时,佛告诸比丘:有内六入处。云何为六?谓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杂阿含经》卷31)那个时候世尊就告诉了比丘们:比 | admin 2020-02-18 |
|
由了别性的意识所拥有的世间智慧及出世间智慧——本来就是六识心王所拥有的法性,特别是说意识觉知心所拥有的法性;一切世、出世间智慧都是意识所有的法,不能自外于意识心而存在,都是附属于意识心的。[2]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 | admin 2020-02-18 |
|
若无如来藏摄持,则胎儿在脑部胜义根发育成熟之前,此时无意识心现起,名色之名当成空无,受精卵亦应该坏灭而无法发育。有经为证:【「阿难!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成此身耶?」答曰:「无也」。「阿难!若识入胎即出者,名色会精耶?」答曰:「不会。」「阿难!若幼童男童女识初断坏不有者,名色转增长耶?」答曰:「不也。」「阿难!是故当知是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名色 | admin 2020-02-18 |
|
可是在佛门,有法师、居士们将生灭不已的意识心当作空性心,以开悟圣者自称。譬如有法师在她的书上公开主张:意识却是不灭的,以此来误导众生。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刚才不是将生灭不已的意识心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空性心,意识心不是变成不生不灭了吗?怎么现在又说意识是生灭的?这就需要加以说明,以免误会大矣!刚才是说,将生灭不已的意识心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空性心,空性心可 | admin 2020-02-18 |
|
由于他们不相信经中开示真心清净,所以不承认真心存在,认为一切都是缘起性空、一切都是性空唯名,成为佛所说的断见外道;可是他们怕被别人评论为断见外道,反执意识心为常,认为意识心是一切染净法之根本,所以成为佛所说的常见外道,具足常见与断见二见。第二个重点,心王菩萨说:真心的体性是没有间杂,衪言语道断,本身离见闻觉知,名非有;却藉种种缘出生有见闻觉知的七转 | admin 2020-02-18 |
|
当您证悟明心时,了知意识心是虚妄的,不再认意识心为我,我见的烦恼就断了。在证悟明心之前,并不需要先把我所的烦恼完全断除,就可能证悟菩提,这就是维摩诘大士所说的意思。证悟之后,我见断了,才开始修除我执与我所执著的烦恼,一步步向上地菩萨位前进,永不入无余涅槃,这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如果只是把我所(财、色、名、食、睡、权力、健康、长寿......)的烦恼断了, | admin 2020-02-18 |
|
但是这五别境法完全与意识心相应,而其中的每一个法,都有少分或多分功能和前五识相应;最后一个慧心所的部分,少分与第七识意根相应,前四个----欲、胜解、念、定心所有法,则与意根完全不相应。意识是与每一个别境心所有法都相应的,所以觉知心的祂,不但有五遍行,也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所以祂能够作很广大的了别,也能作很细腻、很深入、连贯、广泛的思维与整理。你如果 | admin 2020-02-18 |
|
而这里所说的妄念,其实离刚刚我们说的妄念,其实离太远,因为这种妄念还是一样建立在我见、我执之下所产生的,而根本触及不到对五蕴虚妄想、颠倒想所产生的妄念;意识心现起,祂可与六尘或者单一法尘相相应而有境界差别,这个就是意识的特性而无法改变,所以意识心祂存在的时候,无论是在六尘中或者定境中的细意识,乃至极细意识,祂都必定与境界相应而有分别与觉知,因此意识 | admin 2020-02-18 |
|
接着我们再来说阿赖耶识的清净性,因为祂从无始劫以来本来就是离见闻觉知的;没有意识心能见能闻之性,所以绝对不会起贪厌和瞋怒的心行。当你看见一朵花很漂亮的时候,就会多看一眼,但是你在看的时候,祂不会看;当你看见一堆狗屎,觉得很恶心不想看的时候,祂还是无所谓,没有看或不看的问题;当你走过珠宝店的时候,看见一尊翡翠观音雕像,翠绿透明又厚又大,雕工又好,真是 | admin 2020-02-18 |
|
意识刚出现的时候,就是在母胎的环境下安住,由于这个意识心是以这一世的胜义根作为依据,因此是全新的意识,不是上一世的意识;而也因为是全新的,他根本没有见过外面广大的世界,什么也不懂,所以他住在母胎的时候,会以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很习惯,从来没有感觉母胎里的空间那么小,不知道住在母胎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当胎儿的耳根功能逐渐完成,他也会渐渐地听到一些声音, | admin 2020-02-18 |
|
例如:眼见山之色尘,山本身属性境,因性境不随心,山之本境不被意识心所缘而有所改变其相状,称为性境,其余声香味触四尘色境,亦复如是,皆实种所生,性境所摄。眼识只缘山之青、绿等显色,而意识缘山之山势高、低、远、近……等形色,及意识所变生山之壮观、气势等无表色,属带质境法尘。带质境者谓依于性境上所起之法尘境,称为带质境。如高峻的山、这座山看起 | admin 2020-02-18 |
|
由阿含所说的灭尽定及无想定中仍有命根,而说识、寿、暖三法仍然继续存在,可是那时的识阴已经全部灭尽了,连意识心都已经不存在了,却仍然不会死亡,而仍然保有身体体温,仍然可以在数天以后再度出定去托钵,可见第八识是确实存在的。知道这个道理,就可以放心断尽我执。又《杂阿含经》卷21中,也有相同的内容如下:【复问:尊者!有几法,若人舍身时,彼身尸卧地;弃于丘冢间 | admin 2020-02-18 |
|
一般人所说之我,通常是以意识觉知心为主,因为意识觉知心是因缘所生法、是生灭性的,因此称为假我,意识心祂也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因此也称为无我性的;佛法中的真我就是如来藏心,因为如来藏不生不灭,所以称为真实我,如来藏离见闻觉知,祂又离一切三界有为法之贪厌,也不觉知自我,因为有这样的体性,所以祂也是无我性的。也就是说,这个我可以分为假我跟真我,假我就是生 | admin 2020-02-18 |
|
经过两经的一致内容可以知道,识阴等六识都是属于根尘二法为缘而出生的生灭法,不是本来就自在的常住心,这是圣言的定量不可改变的,意识心既是识阴所摄,当然不能外于识阴由二法为缘而出生的圣教。阿含藏、巴利藏共通一致的定说依于意与法而生意识,所以佛陀为免后世有人特地发明意识的细心、极细心,说是不属于意根与法尘为缘而出生的心,所以特地强调说诸‘所有意识&rs | admin 2020-02-18 |
|
所以修行的主角不是如来藏、也不是意根,但是单靠意识心自己也无法修行,得要有前五识与祂同时同处并行运作,同时还得要意根及如来藏与祂同时同处地存在、运作,而且不断地支持所需的种子,意识才能修行。所以实际上,在修行的心是意识觉知心,不是由如来藏、也不是由意根来修行的,所以说识阴即是修行的关键,从以上的说明我们知道修行关键的所在是识阴。------《三乘菩提之阿 | admin 2020-02-18 |
|
一般将意识心安住于一境,安定专注不散乱的定的状态,通称为三摩地。但是这样的说法很容易令人以为三摩地和奢摩他、止是一样的;然而,三摩地和奢摩他是有所差异的,这个差异在哪里呢?圣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说:【三摩地者,谓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一境性。】(《瑜伽师地论》卷11)可见三摩地的修证,必须意识心于所缘境界中具备审正观察的观,以及心一境性的止;也就 | admin 2020-02-18 |
|
有漏法之无想定亦如是,凡夫位之佛弟子入四禅中,不解三乘菩提故不断身见,而断意识心我见,恐堕断灭故不舍色界天身,以断灭觉知心我为涅槃,遂于四禅位中灭除觉知心我,定中息脉俱断,以为无余涅槃,实是无想定。人间证得无想定之外道亦如是,以此为入涅槃,然实所入为无想定:定中无息无脉,无见闻觉知,状若人死。佛说此位中仍有七八二识,故说无想定中有不离身识,识不离身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