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谓不动无为,是指凡夫或贤圣等人,在修证禅定以后而发起第四禅境界时,不再堕入初禅到三禅定境的喜乐当中,灭除了各种的苦乐受,心得以不动,似与无为相应;依着第八识心体中所含藏不动无为法种生起现行,这时意根不动,觉知心也完全不动,所以就立名为不动无为。意思是说,不动无为乃是修除第八识心体所含藏七转识种子之贪乐厌苦,而住于无为境界,其实仍然是依止于第八识心 | admin 2020-06-08 |
|
能够住持如来正法的真实佛法,这个内容就是指实相心如来藏,祂不同于意识,不同于意根,不同于前五识,祂不是境界法,祂完全不在三界中系缚,不系缚于三界中任何一法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不生不灭的法。所以能够知道这些法的差别,他就有这样的分别智,才有办法成为僧宝,然后能够将来住持正法,所以这样的八个智慧,就是出家菩萨应当要教导出家弟子来修学的。能够来修学这八 | admin 2020-06-08 |
|
意即修学禅定之人,断除色界爱烦恼,超过欲界、色界,到了无色界;进入无色界的时候,没有色阴,但是还有离念灵知存在,所以还有受想行识存在不灭,这受想行识就是未悟者所说的心——能知的离念灵知心,以及能作主的意根心,这两个心还在,就是「三界有」,这也是三界中的有,因为离念灵知只能在三界中存在,并且要依意根才能在三界中存在。修行人如果已经没有欲爱、 | admin 2020-06-08 |
|
大圆镜智很显然就是对应到甚么呢?对应到第八识如来藏;上品的妙观察智是对应到意识;上品的平等性智是对应到意根。所以这个三品智慧发起具足的同时,佛陀也把从七地入八地的时候,所刻意生起的一分俱生微细烦恼障,也就是(最后一分)习气种子把它断尽,在那个时间会有这个成就在。那最主要是由我们说成佛那个部分最后一分的微细的烦恼障,这个主要是因为实际上菩萨的修行从六 | admin 2020-06-08 |
|
而正觉同修会所倡导的无相忆念拜佛法门,是平实导师揉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及其它经典开示的修定要领,以及平实导师实证禅定的见地所创的,是直接从意根来下手。因为只需要在心中轻轻地挂着佛菩萨的念,以缓慢的动作来礼拜佛菩萨,这样不但可以得到佛菩萨的摄受而安定下来,可是却没有佛号声音、文字或影像,或是数息的数字,所以可以很容易地从缓慢的忆 | admin 2020-06-08 |
|
内住于了知之意识及作主之意根,渐渐增长定力,心转微细,忽觉自心识种无量无边——过去识种、现行识种、未来识种皆无边际,欲求神通及诸境界者,皆随时可得,此名识无边处定;若未见道,便以此修证而为圣境,自谓圣人,便堕轮回,入三恶道。佛子以有正见,安住久之,发觉心缘诸界种子,心必散乱,定力必减;又复了知此心住此定中,乃相对于空无边处之向外而向内安住 | admin 2020-06-08 |
|
这五根由阿赖耶识藉意根、无明及父母四大为缘而变生,是阿赖耶之所缘境;阿赖耶识依这五根缘外五尘,变现出内相分五尘,为意根所触。这意根所触的乃是五尘上的法尘,有情众生为了想要觉知的缘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这六识现行之后,便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亦得现起。在十一种色法之中,除了五色根和内外五尘之外,还有法处所摄色。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 | admin 2020-06-08 |
|
这是因为他害怕落入断灭,又不信有第七识意根及第八识如来藏;而他又知道色身无常,所以灭掉了色身进入无色界境界中;然后听说应该进入涅盘,但是又听说入涅盘以后是五阴十八界灭尽的,他又不肯把意识灭掉,因为他不信有七、八识,所以一定要留着觉知心以免成为断灭空,但是要设法把知觉灭掉;当他自以为把知觉灭掉以后就变成住于非想非非想定中,这时不反观自己,是使意识心变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之一,也就是意根所对之境,意识所缘之相分,总名为法处,通常说为法尘。由于处具有生长的意涵,所以说眼等六根以及色等六尘,为生心、心所作用之处,因此称为十二处;法处就是其中之一,而法处所含摄的色法,就称为法处所摄色。这法处所含摄的色法,实际上是由过去落谢的五尘影像,含藏在如来藏当中,在因缘成熟时为意识之所缘,是无体之法。法处所摄色可分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想受灭无为,是指俱解脱之大阿罗汉及六地满心以上之大菩萨众,已离开无所有处,乃至修至无色界顶之非想非非想处,于非想非非想定中灭除意识觉知心,令不现行;并将意根常时现行之五遍行心所法中的受、想两种心所法灭除,才能入住灭尽定中成无为住。也就是说,此等境界乃是断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所含藏之思惑我执种子,立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现之无为性,名之为想受灭无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照见自性真如,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 | admin 2020-06-08 |
|
![]() |
无相忆佛和拜佛,深层次的目的是使意根恒审思量于无相之忆佛念佛之境界,从而降服意根的攀援性。如何使自己不断精进不放逸于无相忆佛拜佛,不断延长自己每天忆佛拜佛的时间,最终使意根于无相忆佛拜佛形成串习,成就净念相续之无相拜佛忆佛功夫,具足足够的火候。菩萨当于此用心。-----浅谈无相忆佛拜佛之中的掉悔盖http://www.sanmodi.cn/mobile/club/show-940.html 所以 | admin 2020-03-17 |
![]() |
哪八个识呢?就是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第七识意根末那识,第六意识以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总共八个识。我们要问:草木植物有八个识吗?有人会说:“植物可以知道太阳在哪里,有向阳;而且植物本身它能够知道要把根向下生长,所以植物本身就是有情。”可是我们要告诉大家,这样的植物这种向阳性,以及根向下生长的这种性质,是属于物性;这种物性是共业 | admin 2020-03-12 |
![]() |
在大乘法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在末那识上面做文章的,因为众生的解脱与轮回都是以祂的执着与否作为主要原因,而且一切种智的亲证与内涵,也都离不开祂的自性,所以说祂是佛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这个末那识也就是无始劫来不曾间断过背后的你!祂才是真正的你自己;虽然这个你也是可以灭除的,就好比定性声闻舍寿的时候,可以灭除意根而入无余涅槃一般;除此之外,祂会陪着你永不 | admin 2020-02-21 |
![]() |
这告诉大众,你往昔曾经与这位众生结过缘,不论结的是善缘或者是恶缘,这些缘都由自己的如来藏执持着带到今世,于今世有因缘成熟而碰到这位众生时,今生意识的你,一接触到这位众生时,意根就会促使如来藏流注往昔的业种出现,因此当你接触这位众生那一刹那时,没有来由地生起了好的或者不好的念头,使得你很喜欢地接受,或者很讨厌而不接受这位众生。因此佛弟子们,如果碰到类 | admin 2020-02-21 |
![]() |
接下来谈第二个部分,自己的如来藏,变现了五根身来摄取外境;由于有情中阴身入胎后,如来藏就借着父精母血等缘,来摄取物质,来长养自己的五根身,所以五根身得以成就,然后众生借着这个五根身,去摄取山河大地的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了内六尘,再由五根及意根之六根,与内六尘相接触,因而出生了识阴六识,这六识当中的意识,能够很详细分别诸法,于是有了众生所了知的诸法 | admin 2020-02-21 |
![]() |
当祂被意识、意根熏习,执持了意识、意根熏习所成就的种子以后,祂自己的心性却是仍然不改变的,只是在意识重新现起时,使意识与意根心性有所改变,这是因为能熏习的意识与意根经由熏习得来的种子,虽被所熏的真识如来藏所执持,但是相应的却是意识与意根,这些种子现行时都不会与被熏习的持种心本识相应,这样子就成就了熏习的道理。众生因为不知道这个熏习的道理,所以不信有 | admin 2020-02-21 |
![]() |
不论是什么业,善业、恶业或无记业,不论是什么法,善法、恶法或无记法,都是以如来藏为根本因,以意根与法尘为缘而生起意识,再由意识了知法尘为缘,才有一切法出生;所以,一切法都是由根本因如来藏,以及众缘和合而有。事实上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如来藏中,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如来藏,所以在一切法中成就身口意行之后,所造作的业种必定会收存在如来藏中;而如来藏本来不生, | admin 2020-02-21 |
![]() |
死亡时的解肢节,并不是其所讲的地大溶于水大,也不是用四大来支撑意识;事实上,意识的现行与运作是依靠五色根、意根、法尘,以及如来藏中所含藏的意识种子,而不是依靠地水火风四大种来支撑;更何况水大不是受蕴,乃至空大也不是识蕴(识蕴是心法,是由如来藏中的识蕴种子流注而现行与运作),四阿含经中所说的空大,乃是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界中的一界。我们在上一集 | admin 2020-02-21 |
![]() |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业:比如说意识明明知道某一个法不应该贪,也不应该去作;可是知道归知道,意根作下来的决定,还是使他继续去作,无法控制自己。所以一般酗酒的人戒了酒以后,不久又会重新酗酒,无法自己去加以控制,这种惯性就是业;这是由于不断熏习酒的韵味,所以产生了对酒贪味的六识身,有了贪酒味的六识身就会使他不断地在酒上面起思量,结果就无法断离酗酒的惯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