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八解脱中的最后一种解脱,是解脱於非想非非想定的等至境界,也就是解脱於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相,所以把意识灭除而没有想阴了知性存在,并把意根的受、想心所法灭除了,这是灭尽定的境界,随时可以舍报而入无余涅槃中,是第八种解脱。这八种就是八解脱,意思是经由四禅与四空定的修证,再以断我见的智慧来现前观察色界、无色界的种种不同境界,都是有为性的生灭法,所以从上一层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睡眠中,没有向外攀缘五尘境,只有独头意识在自心所变现的内相分中游戏,或者只有意根在暗劣的法尘中保持警戒状态;因此在佛门当中,诸佛菩萨常常会诃责睡眠盖,令弟子们警觉生死无常,应该要减损睡眠,使心不为昏暗所覆盖。譬如,根据《楞严经》的记载,佛世时的阿那律尊者,刚出家的时候常爱乐睡眠,在听法时常常打瞌睡,于是遭到世尊的诃责;尊者因此而心生惭愧,于是七 | admin 2020-06-08 |
|
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遗漏,就能够了知有念灵知心与离念灵知心都是虚妄,都是必须藉缘才能生起之法;也能够了知处处作主之心就是意根末那识,意根同时也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源;能够这样一一现观而了知十八界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有其自体性,没有一法是可以常住不坏的人,就能证得声闻初果,这就是无为法。在取证声闻初果以后,继续努力的消 | admin 2020-06-08 |
|
无色界的识蕴呢,必须要按照四空定的定力、禅悦为食以维持他的生命;但是同样的,(正因为我们讲到说)需要四空定的禅定的定力,来维系无色界的生命的存在,所以说这个表示说需要禅定;讲到禅定的话,当然就一定需要有意识的定力,加上还有必须要有意根触定境的法尘;所以说连无色界的识蕴本身也是因缘和合、众缘蕴积才形成的。所以说这个就是说,不管是这个三界任何一个状况, | admin 2020-06-08 |
|
七、染净依缘:如果没有意根末那对法尘之警觉,又如何能够了知法尘的变动?又如何因为末那想了知法尘境之变动,而叫意识去清楚详细了别色尘境?就是因为有末那对法尘警觉的关系,才会有意识现起,乃至意识现起贪染喜厌顺违等种种心行出现。八、根本依缘:这就是指眼识生起的根本依──第八识如来藏,若无此识,眼识种子如何能产生根尘触的现象而得出生?因此如来藏就是眼识的根 | admin 2020-06-08 |
|
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前六识说为应化身,一切有情悉能与悟者之前六识相感相应故;第七识说为庄严报身,一切异生乃至初悟之人,悉皆不知不觉悟者及自身之意根末那识故,唯除已受真善知识之教导者;第八识说为真如法身,一切凡夫异生及与二乘无学圣人,悉皆不知不解七住菩萨所悟真如阿赖耶识故,说为法身;此名依一心三身,说佛有三种。复依藏通别圆四教判果,说有四种佛:三 | admin 2020-06-08 |
|
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前六识说为应化身,一切有情悉能与悟者之前六识相感相应故;第七识说为庄严报身,一切异生乃至初悟之人,悉皆不知不觉悟者及自身之意根末那识故,唯除已受真善知识之教导者;第八识说为真如法身,一切凡夫异生及与二乘无学圣人,悉皆不知不解七住菩萨所悟真如阿赖耶识故,说为法身;此名依一心三身,说佛有三种。复依藏通别圆四教判果,说有四种佛:三 | admin 2020-06-08 |
|
初地菩萨复于五位百法明门具足证验领受,了知一切法本来无生,皆是自心如来藏所现能取所取之功能差别;如镜现像,非有真实六尘相分为自心意根意识所触;亦无真实自在之蕴处界我,名为亲证犹如镜像观,成满心菩萨。初地应修之福慧满足,若蒙佛加持而入大乘照明三昧,是人能游百佛国土等。其后随佛修学,亦得诸方上地菩萨指导,即可渐入诸地,此亦宗通也,得证上地无生法忍故。若 | admin 2020-06-08 |
|
这样的六六身它其实都落在觉与观的境界里面;一般的人心中所知、所觉、所显现出来的全部都是这样,都落在这样的六六身里面;而任何一个识祂都一定会跟意识相应,都是意识相应的境界;意识心的本身又是众缘和合而有,祂是意法为缘而生,意根触法尘生意识,这样的道理呢在《阿含经》(第304号)当中,佛为我们解说了: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在那个时候世尊告诸比 | admin 2020-06-08 |
|
八识可分成三类,谓:眼识丶耳识丶鼻识丶舌识丶身识丶意(即意识),又称前六识,借助浮尘根和胜义根各自了别色丶声丶香丶味丶触丶法尘;第七识意根,是无色根,是心,非有色根,即是二乘法中所说的意根丶意处丶意,亦是大乘法中所说之末那识心体、意根;第八识如来藏,是前七识的具有依,是世间万法的根本,记录众生的心行和业种,执持色身。众生意根末那识与如来藏如影相随, | admin 2020-06-08 |
|
--------《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16集断三界爱我慢,证四果(下)>正光老师无色界爱住地又称为有爱住地,是指修学禅定的人断除色界爱烦恼证得四空定,或修道的人超越了欲界、色界到了无色界,没有了色阴但是还有受、想、行、识四阴,就是四空定中的意识心,也还有能作主的意根心,这二个心还在就是有,也是三界之中的有;执着无色界有,就是执着四空定中微细的离念灵知心, | admin 2020-06-08 |
|
或名意行,以意为依往生处故,也就是说,只要有情他还没有依于圣道修道、来断除意根相应的俱生我执烦恼(意根相应的俱生我执烦恼,就是指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只要意根还没有断除俱生我执烦恼的情况下,意根祂就会把这个五蕴,以及依五蕴而有的见闻觉知,当作是自己,当作是真实的;所以,意根祂为了要取得这个五蕴身,祂就会去受生,所以这个中有才会有意行这个名称。那 | admin 2020-06-08 |
|
也不说:你们意识、意根每天在作主、在思量分别,把我据为己有,其实你也是我出生的,所以五阴的你也是我所有。如来藏不会如此,祂没有丝毫的意见,无始劫以来不曾表达过一次意见,有意见的永远都是你,祂从来没有意见;确实如此,一切亲证者都是如此现观的。所以真实法是离我所的,如来藏从来不会说:这六、七识也是我所有的,这身体也是我所有,这山河大地也是我所有。祂从来 | admin 2020-06-08 |
|
对于恶习恶业的等流习气,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不好的习气,让意根起心动念都是善性?亦即《成唯识论》卷5所说:【若已转依,唯是善性】,于此首要之务就是亲证声闻初果并断三缚结;三缚结之首为我见,也就是萨迦耶见。由《广论》中落入我见的说法,以及论中后半部止观的双身法,可知宗喀巴是未断萨迦耶见之博地凡夫,而且是落入外我所而贪求女色的极重贪者。因欲界众生都贪着色声 | admin 2020-06-08 |
|
二地要修证的无我观叫做犹如光影,这是说:我们这个离念而了了分明的见闻觉知心,以及处处作主思量的意根,就好像镜中的光影一样——由这个光影而形成及改变镜中的影像。当然二地心还要加修千法明门的无生法忍——一切种智,还要明解戒律,严持戒法而不能毁犯;这些条件满足了以后,才能证得犹如光影的现观。这时候开始便可以随心所欲而不犯戒,因为这时已 | admin 2020-06-08 |
|
你这个能取六尘的自心,其实就像是镜子映现出这些外面的影像的时候,其实是要靠光影来照射,才会显现出镜中的影像;你所以能够摄取这六尘,其实要靠你的这个能取的心,就是你的前七识——前六识加上意根——见闻觉知的心加上处处思量作主的心,在镜像里面运作,才显现出六尘万法;所以七识心的这种体性,在唯识增上慧学中,称之为显境名言。然而这七识心, | admin 2020-06-08 |
|
《心经密意》一切种智就是真心所含藏的,总共八个识的一切种子的智慧;真心如来藏不但含藏我们见闻觉知心的种子,含藏着时时思量、处处作主的意根心的种子,而且也含藏其他许许多多的种子。由于这一些种子的存在,所以我们人类才能够有种种的功能差别出现,这一些功能的差别又叫做界。界就是种子,所以法界就是法的种子,法界就是法的功能差别;了知这些种子的修行,就是修证一 | admin 2020-06-08 |
|
是故自古以来,具有种智之人,常言一心之说唯通八识,谓阿赖耶识一心函盖八识心王也!然为利乐初机学人,大益有情令得现观八识心王体性迥异之处,使其易得证悟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欲令因此而生般若实智,往往将此一心阿赖耶识分为八识心王,并一一细说之,由是故有眼识、耳识……意根末那识乃至阿赖耶识之说。匪唯古来诸多证悟祖师如是说,我佛世尊于《楞伽经》中亦 | admin 2020-06-08 |
|
是故自古以来,具有种智之人,常言一心之说唯通八识,谓阿赖耶识一心函盖八识心王也!然为利乐初机学人,大益有情令得现观八识心王体性迥异之处,使其易得证悟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欲令因此而生般若实智,往往将此一心阿赖耶识分为八识心王,并一一细说之,由是故有眼识、耳识……意根末那识乃至阿赖耶识之说。匪唯古来诸多证悟祖师如是说,我佛世尊于《楞伽经》中亦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处处作主的我们——意根,不愿意自己消失掉,不愿意和六尘境界相隔绝,所以就不愿意进入真正的涅槃,而喜欢自己所以为的涅槃,就拉着如来藏去投胎啦!又因为一直想要有见闻觉知,不想让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掉,所以后来在中阴身阶段中知道:这个中阴身只有七天寿命,我如果不去投胎,我就没有见闻觉知啦!那我岂不是变成断灭?还是得赶快去投胎。因为没有证得第八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