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你知道法,至少要知道什么是涅槃,涅槃中是没有意识心的,请问:“你在涅槃中,你哪一个心能够了知?你哪一个心能够体认?你哪一个心能够自在?”难道你离开涅槃以后,你意识心恢复以后,你说你自在——我说我好自在?那就奇怪了!你在涅槃的话呢,你根本没有意识心,一个心都没有的情况下,你怎么去了知呢?你所知道只有六识,你连意根也不清楚、你连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二篇】略说二乘菩提第一章声闻菩提第一节声闻菩提概说第二节略说四圣谛第一目苦圣谛第二目苦集圣谛第三目苦灭圣谛第四目苦灭道圣谛第三节略说八正道第一目世间八正道第二目出世间八正道第四节声闻菩提之内涵第一目五蕴概说第一款色蕴第二款受蕴第三款想蕴第四款行蕴第五款识蕴第六款非五蕴所摄的意根第二目略说十二处第三目略说十八界第四目现行熏种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意识却是生灭法,不论是如何微细境界中的意识心,永远都是由意根与法尘为因缘而从如来藏中出生的。所以依六识论来修佛菩提,是不可能见道的,自然也不可能进入佛法的内门来广修六度万行。一定要依八识论大前提来修学,您才有办法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也才有办法进入佛法的内门之中来勤修六度万行。这就是依六识论与八识论不同前提来建立方向时,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出来: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此而论,佛陀隐覆说,入胎识,住胎识,持身识,令诸名色得以增长成就,此识非于小乘法而所畅谈,以非广说故,当知此为非小乘法,此为大乘法;以小乘法,总含十八界,即以「六根」「六尘」「六识」,其中「五根」「六尘」为「色」所摄,「六识」为「名」所摄,其中于「名」「色」处,非有广明「意根」,以「意根」非「色蕴」所摄,又非「受想行识」所摄,所以非是「名」所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者从理上来说——怨憎会的意思,是说众生确实有内六处:不可爱的眼根,不可爱的耳、鼻、舌、身、意根,这些不可爱的六根聚会在同一个三界有之中(同聚在一个人身之内,或同聚在一个有身之内),收摄为一体、和合为一体、共同熏习一切法,这些不可爱的六根共同相聚在一起,便会使众生流转生死而不得出离,所以六处和合在一起时,便成就了怨憎会的痛苦。乃至有情对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就是说意根这个一念无明会转为智慧,无始无明也会转为智慧。那么身口意三业清净了,要生极乐世界就容易了。如果心不清净,十万亿佛土非常遥远。如果心地清净、口业清净,还有身行清净,那么西方不远,就在眼前,一念就到了。所以我们说求生极乐世界,修净业三福容易往生。念佛还有一个很殊胜的现世得利的法,那就是说:做了五逆重罪,也能凭借过去生所种善因,临命终时遇善知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没有色身了,要如何做呢?心里想著不正的事情,那也得要有身体,要有脑筋这个意根,若没有意根,又如何去想这些不正当的事情。所以,设立禁戒,是因为有五阴而设。现在,大精进菩萨亲证了真如的境界,真如无形无相、没有嘴巴、色身形象,故不受禁戒。这样观察完成之后,大精进菩萨成就大智慧,以这智慧,他可以清楚地看见十方无量数佛,能够听闻十方无量数佛在说法。因为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拜佛时若六根一齐攀缘就不会控制呼吸;闭眼后眼睛不能攀缘,耳鼻舌身亦不攀缘,意根只攀缘忆佛的念,觉得单调没有意思,会另外再去攀缘身根一直在动的呼吸。此时喉咙起作意,使它保持在不太紧亦不太松的状态,使气息出入的量固定。刚开始没有注意到这种现象,后来注意到了,觉得喉咙内好像有些纤维在里面而不舒服。若不明白此原因而再精进拜佛,控制的情形会愈来愈严重,最后会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这个境界,将眼、耳、鼻、舌、身、意都回归到意根来,这就是“都摄六根”。此时不想任何杂念,只有一个忆佛的念,这叫“净念相继”。如果这个念时断时续,叫净念断续。如果是净念相续,要训练到这个念时时都在。到达这个地步,第七个次第就完成了。第七个次第完成,可得到一种功德,即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譬如念佛时,口中唱念佛号,舌根必动;胸腹则因唱念佛号,必须控制出气及紧急吸气,是身根动,鼻根亦受牵动;口念时凝心倾听,是耳根动;诸根既动,意根不得不动。如此,即不能算是都摄六根,更谈不上是净念相继。若在心中默念佛号,同时忆念于佛,则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虽然不动,却仍有意根在动。当心中佛号不停地在唱念时,心中其实是在重覆简单的妄念。如果是念“阿弥陀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接著心境转寂,从“入流”到“亡所”,也就是说:声从何来,已经与我不相干;声是声,我是我,安住于自心内境,这时便已经由耳根回归意根了。听闻声音之目的,只是用它做为排除散乱的方法罢了。换言之,一切修行的方法(指佛法内明及修定之学)皆需归结到意根入手。耳根法门适合以前农业社会的人们修持。如今时代不同了,我们居住在拥挤吵杂的环境中,潺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就是说意根这个一念无明会转为智慧,无始无明也会转为智慧。那么身口意三业清净了,要生极乐世界就容易了。如果心不清净,十万亿佛土非常遥远。如果心地清净、口业清净,还有身行清净,那么西方不远,就在眼前,一念就到了。所以我们说求生极乐世界,修净业三福容易往生。念佛还有一个很殊胜的现世得利的法,那就是说:做了五逆重罪,也能凭借过去生所种善因,临命终时遇善知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没有色身了,要如何做呢?心里想着不正的事情,那也得要有身体,要有脑筋这个意根,若没有意根,又如何去想这些不正当的事情。所以,设立禁戒,是因为有五阴而设。现在,大精进菩萨亲证了真如的境界,真如无形无相、没有嘴巴、色身形象,故不受禁戒。这样观察完成之后,大精进菩萨成就大智慧,以这智慧,他可以清楚地看见十方无量数佛,能够听闻十方无量数佛在说法。因为他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后来就自己常常去观察十八界一切法缘起缘灭,观察这十八界一切种种现象的虚妄性,并无真实有能取所取,慢慢地了知觉知心我并非真实;了知一切我及我所也非真实,慢慢地藉由意识去说服意根这个事实。但因意根无始劫来计执觉知心为我—以为真实,不断地受觉知心误导而计执色身为我所—以为真实,计执种种五欲及六尘为我所有—以为真实,因有这些执著性导致对我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平实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里面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定力!忆佛拜佛中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来对治意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相忆佛和拜佛,深层次的目的是使意根恒审思量于无相之忆佛念佛之境界,从而降服意根的攀援性。意根也名现识,转识。从广义上说,意根只要是在遍计所执,都是掉举,(令如来藏)流注染污业种(有漏有为法),令众生沉沦生死为业。如果时时能无相忆佛拜佛,则是精进而不放逸,即是一份清净意根令清净之善业种子(无漏有为法)在如来藏心中流注,决定趋向上品往生乃至究竟成佛也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随心应量,循业发现,舌意根下,念念之中便有“阿弥陀佛”四字,音声历历可陈。声不越窍,闻性内融。心应舌机,机抽念根。心窍在舌,击击窍闻。机机念复,寄窍在耳。从闻入流,闻反精元,寂闻空性。是三融会,念念圆通。久久遂成唯心识观。若是利根之人,念念不生,心心无所;六根杳寂,诸识消落;法法全真,门门绝待,瞥尔遂成真如实观。初机后学,唯除宾客寒温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能够顺利入胎,中阴身就会消失了,只剩下入胎识——如来藏和意根--末那识住在受精卵当中。要有入胎识一直安住在受精卵之中,受精卵才会正常地分裂成长,逐渐圆满具足诸根而出胎。如果受胎的因缘不具足,如来藏离开而不安住在受精卵之中的话,那么受精卵就没有办法继续成长,而会立刻就坏死了。以上我们简略地把投生的正确道理说明了。从弥勒菩萨的开示,我们可 | admin 2018-07-20 |
![]() |
我们知道,中阴身受生是会受到拘碍的,因为还没有断除意根相应的根本烦恼(意根相应的俱生我执烦恼,是指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如果是在欲界,因为没有修禅定,不能生到色界天。生到色界天也是有中阴身的,但他是化生,因为色界天本身已经没有男女相了;既然没有男女相,就没有所谓入胎的事情。因为入胎是在欲界才有的,因为欲爱本身是欲界的系缚;既然生在欲界,表示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或名意行,以意为依往生处故,也就是说,只要有情他还没有依于圣道修道、来断除意根相应的俱生我执烦恼(意根相应的俱生我执烦恼,就是指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只要意根还没有断除俱生我执烦恼的情况下,意根祂就会把这个五蕴,以及依五蕴而有的见闻觉知,当作是自己,当作是真实的;所以,意根祂为了要取得这个五蕴身,祂就会去受生,所以这个中有才会有意行这个名称。那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