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遗漏,就能够了知有念灵知心与离念灵知心都是虚妄,都是必须藉缘才能生起之法;也能够了知处处作主之心就是意根末那识,意根同时也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源;能够这样一一现观而了知十八界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有其自体性,没有一法是可以常住不坏的人,就能证得声闻初果,这就是无为法。在取证声闻初果以后,继续努力的消 三摩地

2018-07-21

识蕴的六识以及第七识末那识都是阿赖耶识所生,因此,也将六识及末那识合称为七转识,如《成唯识论》卷四引经典所云: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识)转,依止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及意(第七识意根末那识),余转识(六识)得生。八识心王中,最重要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梵语阿赖耶意译为藏,阿赖耶识能集藏一切染净诸法的种子,故亦称藏识。依第八识不同的功用,还为第八识立了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不动无为,是指凡夫或贤圣等人,在修证禅定以后而发起第四禅境界时,不再堕入初禅到三禅定境的喜乐当中,灭除了各种的苦乐受,心得以不动,似与无为相应;依着第八识心体中所含藏不动无为法种生起现行,这时意根不动,觉知心也完全不动,所以就立名为不动无为。意思是说,不动无为乃是修除第八识心体所含藏七转识种子之贪乐厌苦,而住于无为境界,其实仍然是依止于第八识心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想受灭无为,是指俱解脱之大阿罗汉及六地满心以上之大菩萨众,已离开无所有处,乃至修至无色界顶之非想非非想处,于非想非非想定中灭除意识觉知心,令不现行;并将意根常时现行之五遍行心所法中的受、想两种心所法灭除,才能入住灭尽定中成无为住。也就是说,此等境界乃是断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中所含藏之思惑我执种子,立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现之无为性,名之为想受灭无 三摩地

2018-07-21

眼识既如是,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是这样的道理,是耳根与声尘,鼻根与香尘,舌根与味尘,身根与触尘,相接触而出生,意根与法尘相接触出生了意识,所以说识阴六识,都是藉著因与缘而出生的法,不是本有的法,是被生的法,未来一定会坏灭;小者念念刹那刹那生灭,中者于睡著无梦等位消失不见了,大者于舍寿时必定坏灭。又识阴六识有其了别性,譬如眼识能分别显色,声识能分 三摩地

2018-07-21

例如:无色界天境界,必须有意识安住其境,方有无色界天境界现前,方有无色界有情;然意识于此四天已极微细,名为意识细心,乃至非非想天意识名为极细心,要皆不离第七识意根。若离第七识意根,意识不得现起,意识要依意根触无色界天境界法尘、而后能起故,以意根为根故。意根非自在心,不能持无色界天业种(异熟种),要依第八识阿赖耶方能现行运作故(此理详见平实居士所著《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一个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识,又叫作所知依,因为祂是我们见闻觉知心,乃至于我们意根这些所知心的根本依的俱有依。这一个心还有什么名字呢?祂另外一个名字又叫作本际。为什么叫作本际呢?因为世间所有一切法就只有到这里为止,没有办法超出这个地方,所以祂叫作本际。祂又叫作本识,为什么叫作本识呢?因为众生有八识心,八识心都是以这一个心为出生的根源,所以祂又叫作本 三摩地

2018-07-21

意识不能入胎,《杂阿含经》卷九,佛告比丘“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意根)、法(法尘)因缘生故”。在受精卵阶段,没有五根,便没有六入,无六入便无识蕴的现起,故受精卵没有意识,更不存在意识能入胎的说法,此能入胎的“识”当然是指第八识。2、误会阿赖耶识不存在,仅仅是一个名词概念依佛教教理第八识阿赖耶识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概念,第八识是真实 三摩地

2018-07-21

意识不能入胎,《杂阿含经》卷九,佛告比丘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意根)、法(法尘)因缘生故。在受精卵阶段,没有五根,便没有六入,无六入便无识蕴的现起,故受精卵没有意识,更不存在意识能入胎的说法,此能入胎的识当然是指第八识。2、误会阿赖耶识不存在,仅仅是一个名词概念依佛教教理第八识阿赖耶识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概念,第八识是真实存在、可证的法,如《华严经》 三摩地

2018-07-21

三者,近代以印顺法师为首的佛学学术研究者,由于未能契证赖耶本心之真如性,非但以「性空唯名」、「虚妄唯识」诽拨赖耶本心,将实有谤为虚无,甚且提出意根末那乃意识所生而名为细意识之邪论,不但违背世尊「意(根)、法为缘生意识」之圣教,也与一切现观相违。故我们也愿意藉这个机会,以现代行为科学的实验现观,来证明佛说「阿赖耶识行于诸蕴稠林之中,意〔根〕为先导,意 三摩地

2018-07-21

这种微笑是由于意根末那触到苦、乐、忧、喜、舍之「乐贪」的法尘时,由五遍行之思心所直接传来的讯息,它的讯息是非常直接的,它是内心深沉情绪的直接投射,其微笑的反应也是非常直接而不会凝滞,故其笑容往往是非常自然而灿烂的,所以其所牵动的肌肉是深沉而持久的。基本上,它是用现量为其处理微笑讯息的主轴,也就是当意根末那由警心作意开始,剎那之间完成了触、受、想、思 三摩地

2018-07-21

在大乘佛法这前六识合名六转识,这六转识若再加上末那识(意根),则合名为七转识。七转识,都是从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生出来的。1,第六识意识:一切有情皆有意识,意识是由末那识触五尘境诸法后而起作意,想要仔细分别法尘,而由如来藏生出来的。意识须以如来藏为内因,以根尘触而起分别作意为缘才能生出。这就是说,能见闻觉知心、定中了了常知之心、明觉心、寂照心, 三摩地

2018-07-21

在大乘佛法这前六识合名六转识,这六转识若再加上末那识(意根),则合名为七转识。七转识,都是从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生出来的。此第八识阿赖耶识,是禅宗开悟明心之内容,又名:心、识、如、我、真我、真如、如来、法身、涅槃、本际、异熟、阿陀那、种子识、如来藏、所知依、非心心、不念心、菩萨心、无住心、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无心相心、等如是多名皆同一识。 三摩地

2018-07-21

其余的七个识,是有生有灭的心;意根、意识等,念念相续,共有七识;都是因为不真实的虚妄想所缠缚的缘故,所以摄取六尘中的种种境界,在种种形色与处所之中误计而执著名与相,却不能觉知这些六尘万法都是自心如来藏所显现的色尘相,所以不能确实的觉察到世间的苦乐的本质,所以不能到达解脱的境界;更因为名与相等种种缠缚,贪欲心便生起了;由于贪欲生起的缘故,转而更生无量的 三摩地

2018-07-21

例如:无色界天境界,必须有意识安住其境,方有无色界天境界现前,方有无色界有情;然意识于此四天已极微细,名为意识细心,乃至非非想天意识名为极细心,要皆不离第七识意根。若离第七识意根,意识不得现起,意识要依意根触无色界天境界法尘、而后能起故,以意根为根故。意根非自在心,不能持无色界天业种(异熟种),要依第八识阿赖耶方能现行运作故(此理详见拙著《真实如来 三摩地

2018-07-21

此外,佛在经中开示说三种自性,也就是前六识依缘而起的依他起性,以及第七识意根末那识妄想计执的遍计执性,以及第八识阿赖耶识圆满成就诸法的圆成实性。这三种自性无时无刻常住在有情的阿赖耶识心中;也就是说,这三种自性都是以阿赖耶识为根本因,都是从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的种子中出生,而真如性则是阿赖耶识自体的所显性。如果能够这样子亲证,并且次第深入现观,那么阿赖 三摩地

2018-07-21

分述如下:一丶色蕴五根及意根皆依阿赖耶识而有:云何色蕴五根依阿赖耶识而有?谓色蕴眼耳鼻舌身等五色根,都是往世阿赖耶识与意根末那识,因於业种丶无明丶悲愿故,而入母胎中,所以藉由阿赖耶识所有之大种性自性,方能执取受精卵,方能执取四大微细物质而造色身,方有此世之五根也;由是缘故,佛於四阿含中说:「识缘名色。」又说:「识入母胎而住的缘故,使得受精卵或渐渐形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可以担任这些功德,没有能力可以成就静虑的功德,所以需要修学制心一处的功夫!制心一处的功夫,我们所修学的是导师运用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里面的忆佛念佛的方法;搭配了拜佛的方便,从拜佛中来修炼定力!忆佛拜佛中修炼的方法,是直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的散乱以及攀缘!修炼的过程里面,让自己能够摄心安住于清净的忆佛的念,来对治意根以及意识 admin

2018-07-21

二地满心菩萨所悟的佛性境界,能改变自己的内相分;是因为他证得犹如光影的现观,是观察自己的意根和识阴六识都是自己的如来藏变化而出生的;当自己的七转识本质开始变化时,自己的如来藏所变生出来的内相分就会跟着改变;当二地菩萨修到满心位时证得这种现观,就知道要如何改变他自己的种子,所以内相分就跟着改变了,这种现观称为犹如光影。乃至三地住地心菩萨能改变别人的内 admin

2018-07-21

”意识是意根与法尘为缘方能出生之法,是有生必灭之法,堕于意识境界中者,即同于众生我;若有差别者,都在意识境界之高下差别而已,都不离意识生灭法境界,故为我见未断之凡夫。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大法师、大居士,每多误以为断除“我所”之贪著,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安住即是断我见烦恼、即是证涅槃境界者…&hellip admin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