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成论》云:「阿赖耶识俱有所依,亦但一种,谓第七识;彼识(意根)若无,定不转故。」《成唯识论》所云:「唯第八识恒无转变,自能立故,无俱有依(此依无余涅盘位而说,非依有余涅盘位而说)。」马鸣菩萨《大乘起信论》云:「问:若心灭者云何相续?若相续者,云何言灭?答:实然!今言灭者,但心相灭,非心体灭。……众生亦尔,以无明力令其心动,无明灭故动相即 三摩地

2018-07-21

像这样的人,自身尚且无法断除我见,都是以意识细心作为涅槃本际,都是属于错悟之人,却反过来指责大乘真见道的菩萨亲证如来藏是外道神我,实在是没有这样的道理啊!这是由于意识不论如何的微细,终究不是涅槃本际,不是生死轮回之主体,因为意识必须依意根触法尘为缘然后生起现行啊!各位菩萨,我们来想想看,为什么南北传大师如此认真的修证佛法,却始终无法证得二乘之见道呢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意思怎么说呢?因为对缘起法不了解所以就执著依他起性的六识、六根、六尘,去执著这个十八界的法;然后当然,意根祂是属于六根之一,可是意根对于其余的十七界加以执著,那执著的原因当然就是因为有虚妄想,因为有虚妄想而产生了执著,由这个虚妄想的出生而产生了执著。如果不是因为对于依他起性有妄想,就不会有这个执著产生。那么是什么样的妄想呢?就是对于依他起性产生 三摩地

2018-07-21

这是将识蕴中的意识当作是真实我的最具体代表!然而灵知心为意识心所摄,是意根、法尘为缘而出生的法,本身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因此,错将意识当作是真实我,那是很荒唐的一件事啊!在二转法轮经典《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曾开示:【众生悉有如来藏,三宝于是现世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一切众生本清净,三世如来同演说。】 三摩地

2018-07-21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惟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一千二百功德。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无 三摩地

2018-07-21

取正勤如意根力觉道。未生为生。为住为不忘失。为增广取相说为证法。世尊。我见彼诸比丘生如是念。是诸比丘以着我相。取我慢相如是说证。何以故。以不能知第一义谛一味等味相。是故世尊。我作是念。世尊出世希有希有。善说胜法一切处第一义一味等味。微妙甚深难觉难知。何况外道而能得解。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我所证法细微极微深甚深极甚深。难觉极难觉。一切处一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说诸念处正勤如意根力觉道自体对治修行。未生令生。已生令增广。世尊复说一切法本来无体。一切法本来不生。一切法本来不灭。一切法本来寂静。一切法本来自性涅槃。世尊。是故我问如来此义。如来何意作如是说。尔时佛告成就第一义菩萨言。善哉善哉。成就第一义。汝能如是正念思惟生此觉观。复言善哉。成就第一义。汝今乃能问佛此义。何以故。汝为安乐一切众生。安隐一切众生 三摩地

2018-07-2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是故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色蕴存在,没有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存在;没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存在;没有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存在;没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存在。佛已经开示: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没有任何一法存在,当然是极寂静没有 三摩地

2018-07-21

第六意识要依意根与法尘作助缘,才能从第八识中生起及运作,这是从释迦牟尼佛以来,古今一切证悟者的现量观察所知。中的离念灵知(包含与五尘同在的离念灵知,以及离五尘的第二禅乃至非想非非定中的离念灵知)与们乐空双运中不离五尘的离念灵知心都是意识心。意识依意根与法尘才能从如来藏中生起,意根与法尘也是从看似痴呆的第八识中生起,生起后的意识、意根、法尘都要在第八 三摩地

2018-07-21

】(《中阿含经》卷58)也就是说,其实这里就有谈到,在所谓的入无想定跟入灭尽定的差别性,有提到说,如果入灭尽定,它是想知灭的,也就是六识灭,而且连意根的受想心所都灭了;可是如果说是入所谓的无想定,它所指的是四空定里面的无想定的话,其实指的是非想非非想定,这个时候他的想知不灭,因为他的六识还不灭,他是住于定境法尘里面,所以他当然想知不灭。而且我们可以从刚 三摩地

2018-07-21

,声闻、缘觉人在修除我执后,即对世间之法亦无贪恋,不愿在三界之中继续受生,舍报之时做主思量的意根自愿消灭,意识就不会再度升起,我即消失当下即入无余涅磐,可是他们对于无余涅磐的本际却一无所知;而大乘菩萨所证得的解脱却是首先证得无余涅磐的实际——《心经》所讲的真心,在没有进入无余涅磐境界之时,阿罗汉与菩萨的智慧境界则是完全不相同的,解脱智慧不 三摩地

2018-07-21

:无余涅磐中,没有了色法,心法也不存在了,即是五蕴之中色蕴灭除了,受想行识依次无存;眼、耳、鼻、舌、身包括意识不再起了,意根自我灭掉后,六根、六尘、六识即全部灭失,即是无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没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六根、六尘、六识灭失了,眼识界、耳识界乃至意识界的见、闻 三摩地

2018-07-21

全部如实理解以后,便能确认能取的觉知心与意根,本是空性如来藏中的一部分;因为这些自我全都是生灭有为法,不是实有常住不坏的自性。而所取的色阴(五色根与六尘)也都是缘生性空,不是实有法,当然也是空性如来藏中的一部分。如是依理观察比量推断,已在心中确认五阴自我必是由自心如来藏所生,确认众生觉知心不由物生、不由虚空生、不自生5、不无因生6、不他生7、不共生8, 三摩地

2018-07-21

内住于了知之意识及作主之意根,渐渐增长定力,心转微细,忽觉自心识种无量无边——过去识种、现行识种、未来识种皆无边际,欲求神通及诸境界者,皆随时可得,此名识无边处定;若未见道,便以此修证而为圣境,自谓圣人,便堕轮回,入三恶道。佛子以有正见,安住久之,发觉心缘诸界种子,心必散乱,定力必减;又复了知此心住此定中,乃相对于空无边处之向外而向内安住 三摩地

2018-07-21

从这种不想生气却又偏偏由不得你的状况,再度看出意根末那是有多顽强。当瞋心的神经回路一旦被它启动,往往是很难压得住的,若无法透过正确的修行、观照,瞋行的制约只有再度的被增强。而瞋习之制约过程的逐步增强,是有其程度深浅之转折,一般众生由于无明所覆,很难深入观察得到。当某些人、事、物与己意相违,怨心已起,这正是瞋心抬头的开始。若不思对治,任其发展,意识将 三摩地

2018-07-21

由于上述内容有诸多过失,为免令读过此书者受其误导,故提出辨正如下:意根缘不缘法尘呢?意根三缘生(若加等无间缘为四缘生):第八识、作意、种子;第八识为意根之所依根,且为意根之所缘境。第八识见分依于意根之作意而不断的于三界及吾人之五阴身中现行,唯待意根转染成净自灭时,才不再流注意识与意根种子,使意根随著意识的灭除而入无余依涅槃。意根(依于我执无明)亦以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再深入进入二禅的等至位中,则只剩下知道定境法尘的意识,以及不知定境法尘的意根和阿赖耶识,总共只有三个识,眼识、耳识等前五识都不见了。在四禅八定中,从二禅以上,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定的等至位,都只剩下这三个识。这也就是说,在三界的一切境界中,最少都必须要有意识、意根以及阿赖耶识这三个识,否则那些境界相是不可能存在的;入了四空定当中也还是有三个识,意识 三摩地

2018-07-21

兀然空坐,于道何益?’】(《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是知打坐求静以定其心,常处于离念灵知境界中,乃是西域异道中最下根人也不会堕入之邪见,云何号称至高无上佛门之宗门大师,却犹堕在执身打坐求静之最下境界中,以求一念不生?是故,天童默照之法,当如天童禅师所示:默照有念灵知之非,默照离念灵知之非,默照处处作主之意根非真,默照意识觉知心之种种变相境界虚妄 三摩地

2018-07-21

这五根由阿赖耶识藉意根、无明及父母四大为缘而变生,是阿赖耶之所缘境;阿赖耶识依这五根缘外五尘,变现出内相分五尘,为意根所触。这意根所触的乃是五尘上的法尘,有情众生为了想要觉知的缘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这六识现行之后,便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亦得现起。在十一种色法之中,除了五色根和内外五尘之外,还有法处所摄色。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睡眠中,没有向外攀缘五尘境,只有独头意识在自心所变现的内相分中游戏,或者只有意根在暗劣的法尘中保持警戒状态;因此在佛门当中,诸佛菩萨常常会诃责睡眠盖,令们警觉生死无常,应该要减损睡眠,使心不为昏暗所覆盖。譬如,根据《楞严经》的记载,佛世时的阿那律尊者,刚出家的时候常爱乐睡眠,在听法时常常打瞌睡,于是遭到世尊的诃责;尊者因此而心生惭愧,于是七日七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