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从这种不想生气却又偏偏由不得你的状况,再度看出意根末那是有多顽强。当瞋心的神经回路一旦被它启动,往往是很难压得住的,若无法透过正确的修行、观照,瞋行的制约只有再度的被增强。而瞋习之制约过程的逐步增强,是有其程度深浅之转折,一般众生由于无明所覆,很难深入观察得到。当某些人、事、物与己意相违,怨心已起,这正是瞋心抬头的开始。若不思对治,任其发展,意识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人所认知放下呢,都是没办法出离的,也就是说对身体持物的放下,或者对我所的放下,也就是对我所有的东西的放下,依旧是没有办法出离这个三界;因为依旧执着以意识或意根为真正的我,以妄为真,所以还是没办法出离的。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佛法中的放下,佛法中的放下就分为:二乘人的放下跟大乘人的放下。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二乘人的放下?二乘人他若要放下,他必须要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对治法----大凡有心修学佛法之菩萨,经熏习佛法一段时间,略具知见与定力后,就可逐渐观行到自身七转识之粗重烦恼(微细之烦恼乃至随眠,待日久功深才能反观到)而生起忏悔心、反省心,想要汰除心中之贪瞋痴等染污种子,这是每位学人开始想要面对自我、修正自我(以前看不到,或不愿意看自我之染污)之必经阶段,却也是最辛苦之时期,因为这是意识我和末那我两种力量之交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佛法所说的这个心,不光光是指我们平常最熟悉的这个见闻觉知心,更包括出生一切万法的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心,和那个处处为我们做主的第七识心意根,人对世间一切万法乃至回归到对人自身的透彻了解,其实都更离不开对这第七、第八两个心识的了解和体认,因为它们才是出生你和这个世间的根源和动力。对于这些,你若不来佛法中了解一番,怎能知道?只有妄受因果,随性造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明就是众生不能理解意根与意识觉知心的虚妄不实,不能了解六尘万法的虚妄不实,以为这些都是真实不坏的,不知道能了知的想阴是虚妄的;也就是说,你能知道的心与所知道的种种感受,不管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虚妄的。如果不能了解五阴十八界是虚妄的,就会产生执著而无法出离生死。对能知的心与所知的境界,能取与所取就是能了别的我与我所了别的六尘,知道都是虚妄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拒绝这个痛苦,可是意根却无比享受这个痛苦带来的快感。当我们认清,也许,痛苦依然还在,却不会再对痛苦成瘾让意根沉浸在这种痛苦里了。就算我们对快乐成瘾,何尝又不是未来的苦呢?------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6-03-18浥塵 (原标题:痛并快乐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凡夫众生所执以为实有、不肯放舍的六尘境界,其实都是由具有大种性自性的如来藏随顺众生的业缘、业报而出生变现地、水、火、风等四大种所造的外五尘,而再由如来藏所变现的有根身上的眼、耳、鼻、舌、身等扶尘根来摄取外五尘,而产生电化学讯号,这在《阿含经》中称为是外五入,再加上意根的法入,就共有外六入;这些电化学讯号透过神经传导到大脑中,而在大脑具有五种感官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能被烦恼无明所遮障的心,佛法中称之为妄心,也就是你的见闻觉知心和你处处做主的意根(类似心理学界有关潜意识心的描述),你的见闻觉知心为你精细的分别筹谋,你的意根时时刻刻想要在三界保有存在感,所以执着的带着真正的你轮回六道,苦乐更迭也在所不惜。这就是你所要守护的自己,所渴求被人认同、被人爱的自己。佛陀告诉我们,这个你无常虚妄,无常所以苦,无常所以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我们无始以来,不作这样的观察,你一定被末那就是意根所带著走。意根最会攀缘,祂是一切诸法在这其中的作主的心,我们真正作主的心是祂,而不是意识;意识提供很谨慎以及很伶俐的思惟,然而意识却没有办法左右意根。意根祂也是一个心,祂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七识。理由为什么没有办法左右祂的行为呢?因为意识对于一件事情还不太清楚的时候,末那还是要作这个抉择;在那种情况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杂阿含经》卷43“意根常求可意之法,不可意法则生其厌”,这正是意根体性的特点,它处处作主,遍计所执,对可意的就喜欢,不可意的法就厌离,也不管这个法是对还是错,心理学将此叫做“思维定势”。所以一般人在接人待物时,不可避免的带有个人的主观意志和感情色彩,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子,所以“我“也应当如此。他们在看待那些不喜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第一能变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这个本心;还有第二能变识意根;还有前六识,就是第三能变识,而且要探讨祂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原标题:如何解决爱别离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否犯符合戒律要求?若有犯戒之念头产生时应于第一个邪念头生起时,立刻对治,回到自己所修持之正念上,莫让意根于邪念上继续攀缘滋生更多邪想、邪思、邪心行,而产生难以挽回之身口恶业果报。又『众生畏果不畏因』,众生心行放逸粗糙,造逐于感官享受,少有反省内观自身之生死过患,是故菩萨莫令众生,对持戒者有毁谤之事情发生,更不应该因为看见众生吃肉喝酒放逸造业,而令自心生起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众生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异熟果报,都是从意识和意根而来,所以说一切摸画,无胜于意,为什么叫摸?又为什么称为画?我们先把《华严经》中佛的开示说明了,诸位就懂得为什么叫摸与画。华严中佛有开示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是说我们的真心如来藏,就像一个很善于画工笔画的画师。中国画若大略来说有两种画法:一种画法是写意的、泼墨式的,大笔一挥一洒,山就画成了;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楞严经说到:「纵灭一切见闻觉知」,了不起了,但是下一句话,「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还是意识心所感受的法尘境界,不论是这法尘境界都么殊胜,有光有影,有宁静,有自在,有不执着,有平等慈悲,有菩萨,有空,有虚空,有念,无念,这些都还是法尘,还是在意识心的分别所知境里面,所以只是这三界中的相貌是认取,这还是境界相,不能算是实际理地!真心是从本以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胎儿一开始从受精卵开始的时候,根本只有意根和如来藏安住,这时如何有上辈子的意识和新的意识,如果有,意识在作什么?安住于受精卵中吗?事实上,我们的意识心根本无法这样安住的。5.五胜义根的地方,是现代科学说的脑部,当然更应该包括诸神经系统从扶尘根一直到脑部的部分,这胜义根都是和意识心,以及记忆息息相关,如来藏在制造这个身根的时候,给了我们的意识和意根许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觉知心是靠著我们的身根、意根、六尘,以及无明、业种的和合,才能够有这个意识觉知心生起及存在。所以,意识─我们这个觉知心─不管有念或无念之时,祂都是需要有很多的缘才有办法存在或者出生,所以这意识不是万有的根源。因此,万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就是佛法所要实证的课题,而这并不是哲学的思惟所能够弄清楚的,也不是声闻解脱道所能弄清楚的;是只有实证的佛法才能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从佛法的眼光来看,人的心性到底是如何?人有八个心,也就是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这六个识,是一般人能够体验到的,因为我们能够看、能听、能闻、能尝、能触乃至能思考;可是除了这之外,我们还有两个心,这两个心就是一种叫作末那──意根,他能够决定;另外还有一个第八识──如来藏,叫作记忆的功能;因为有这八个心,才构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其实我们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善恶业之果报都是以如来藏为正因人在世间之所以会有种种法出生,都是因为本有如来藏以及如来藏所出生的意根从来不断,又由于无始来熏习的缘故,所以必定会受生而入胎;入胎之后,如来藏又藉父精母血而成就了我们的五色根,人身的五根具足之后,便出母胎而领受外五尘;藉五根而领受外五尘的缘故,如来藏便生起了内相分法尘,意根领受内相分法尘,便引生前六识心而了知内相分五尘和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相信生命的根本是心的人,绝大多数却又执着自己能够了别的意识心,或者处处作主的意根,说祂就是所谓的真实心,甚至执着有不可知的意识细心或者极细心,说是生命的根本;这些其实都是因为众生自从无始以来就有无始无明,所以一直和我见、我慢、我痴、我爱等俱生我执相应,加上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根本烦恼,以及其他许多的随烦恼。所以,一切众生最不能够忍受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我们身体上可见到的五色根器官,称为扶尘根,有接触外五尘的作用;五色根的胜义根是头脑,透过神经传导、接受外五尘讯息而使如来藏及意根能藉它变生内相分六尘的作用。有了五色根、意根及内相分的六尘相彼此相触,而由如来藏出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生起分别、判断、分析、领纳,即是识蕴六转识。识蕴是心法,受、想、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