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沙悟净这个角色,就好像第七识的意根末那识,随时贪爱执著我自己,以及我所拥有的东西,每一刹那都死抱著,一刻都不肯放掉;那龙马又是什么角色呢?龙马的功能是一个交通工具,它载著唐三藏到西方去取经。龙马在八识心王中的角色,是有情众生的物质身体,在欲界中没有这个物质的身体当作交通工具,光有八识心王,这个众生还真的什么地方都不能去。最后我们说到唐三藏这个角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行者如果能够现前观察十八界法的虚妄,一一如实现观而没有遗漏,就能够了知有念灵知心与离念灵知心都是虚妄,都是必须藉缘才能生起之法;也能够了知处处作主之心就是意根末那识,意根同时也是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源;能够这样一一现观而了知十八界法都是虚妄,没有一法有其自体性,没有一法是可以常住不坏的人,就能证得声闻初果,这就是无为法。在取证声闻初果以后,继续努力的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略述如下:一、色蕴:色蕴的生出,是由于不生不灭的阿赖耶识常住不坏犹如金刚,所持妄想无明与地水火风四大种造色种子,由于中阴身意根与意识的无明,导致阿赖耶识入住母胎执持受精卵,中阴意识随灭不再生起,永远断灭;后时受精卵渐渐发展出色阴五色根以后才又出生全新的意识,已不是前世的意识了,所以不能记忆前世的往事。初入胎时中阴身即告断灭,只剩意根及阿赖耶识住于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证悟之后得要转依如来藏的自性清净湼槃,使觉知心转依于如来藏的真如体性来安住,然后来转变意识和意根以往的惯性,转变成功以后,往世和今世学法前所造作熏习的不良惯性力量消失了,那么业就转了!除了往世所造恶业的怨家来寻仇报復以外,自己相应的业力已经是不存在了。身口意行修正了以后,心性的习惯被改变了,业就开始转变。因此,如理作意的思惟加上身口的履践,要摆脱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无想定当中,虽然六识不分别六尘,但是还有意根在起念,意根不断的作意;所以如果说意根不作意,你如何能够出定?所以,即使在四禅当中的无想定,意根仍然在作意,所以仍然是有念的。再来说四空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跟非想非非想处,这四个地方统统是意识相应的境界。意识缘于空无边,所以祂是有念的。意识缘于识无边,祂还是有念,因为祂还是了知祂所处的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识蕴的六识以及第七识末那识都是阿赖耶识所生,因此,也将六识及末那识合称为七转识,如《成唯识论》卷四引经典所云: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识)转,依止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及意(第七识意根末那识),余转识(六识)得生。八识心王中,最重要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梵语阿赖耶意译为藏,阿赖耶识能集藏一切染净诸法的种子,故亦称藏识。依第八识不同的功用,还为第八识立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无色界爱住地又称为有爱住地,是指修学禅定的人断除色界爱烦恼证得四空定,或修道的人超越了欲界、色界到了无色界,没有了色阴但是还有受、想、行、识四阴,就是四空定中的意识心,也还有能作主的意根心,这二个心还在就是有,也是三界之中的有;执着无色界有,就是执着四空定中微细的离念灵知心,以之为常住不坏法,误以为安住在四空定境界中就是无余涅槃,这样安住不舍,就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意识是意根与法尘为缘方能出生之法,是有生必灭之法,堕于意识境界中者,即同于众生我;若有差别者,都在意识境界之高下差别而已,都不离意识生灭法境界,故为我见未断之凡夫。(摘录自平实导师著,《识蕴真义》,页341佛教正觉同修会。)二者,俱生分别我见亦可由此现观而断除之。俱生分别我见者,谓出生时之觉知心即已自动执著觉知心自我,亦自动执著处处作主之意根自我,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贤!世尊说怨憎会的痛苦,这是以什么为因而说是怨憎会的痛苦?诸贤!怨憎会的意思,是说众生确实有内六处:不可爱的眼胜义根,不可爱的耳、鼻、舌、身胜义根以及意根,这些不可爱的内六根聚会在同一个三界有之中(内六处是指五胜义根与意根,五胜义根为头脑,同聚在一个人身之内,或同聚在一个有情色身之内),收摄为一体,和合为一体,共同熏习一切法。这样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照见自性真如,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七、染净依缘:如果没有意根末那对法尘之警觉,又如何能够了知法尘的变动?又如何因为末那想了知法尘境之变动,而叫意识去清楚详细了别色尘境?就是因为有末那对法尘警觉的关系,才会有意识现起,乃至意识现起贪染喜厌顺违等种种心行出现。八、根本依缘:这就是指眼识生起的根本依──第八识如来藏,若无此识,眼识种子如何能产生根尘触的现象而得出生?因此如来藏就是眼识的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就是说,四正勤的修习你要得到真正的成果,四正勤的修行你要得到真正的成就的话,必须是发于意处,也就是说,必须从意根跟意识的这个法去对治它;也就是说要对治我们的意行,而不是只是表面上去断恶、表面上去止恶、表面上去生善、表面上去增长你的善法,而是必须要真正的从意处去依教奉行。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心诚,而且必须要正意,能够真正的接受这样子的法,而去改变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有人主张“意识本来就清净”,那是错误的说法!因为意识是意根、法尘为缘而出生的法,祂有时清净,有时不清净,不是本来就清净的法,所以是虚妄法。接下来谈涅槃。涅者不生、槃者不灭,涅槃就是不生不灭;同样的道理,涅槃就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法尔如是,恒住极寂静的境界,这也是无五阴十八界极寂静的境界啊!正如《心经》所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梦境纯粹是内相分的显现,由如来藏因末那之习气种子而现前,意识与末那意根在其中游戏。因无前五识,故称独头意识。因无五根接触外相分五尘故,乃由末那识任运别缘之特性,而使如来藏之内相分,可以天马行空地随意显现发展。所以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梦中都变成可能,梦境是内相分,不接触外相分而自现故。有情于梦中所受一切苦乐,在未醒之前,与醒时所受苦乐并无差别;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解脱道的修证,在断身我见后尚须断我执,我执是指执着意根(大乘佛法称第七识末那识),认定处处作主的意根真实,不想让意根我消失掉。准确的说众生对自我的这种执着性,正是由于无始劫以来,意识意根不肯承认自己无实体性,不肯放弃对自我的执着造成的。由于意识意根恒常执着自我,于是世世恒有七识现行,是故有生死轮回。那么二乘的声闻、缘觉是如何断除我见我执呢?1.声闻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者从理上来说——怨憎会的意思,是说众生确实有内六处:不可爱的眼根,不可爱的耳、鼻、舌、身、意根,这些不可爱的六根聚会在同一个三界有之中(同聚在一个人身之内,或同聚在一个有身之内),收摄为一体、和合为一体、共同熏习一切法,这些不可爱的六根共同相聚在一起,便会使众生流转生死而不得出离,所以六处和合在一起时,便成就了怨憎会的痛苦。乃至有情对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觉知心是靠著我们的身根、意根、六尘,以及无明、业种的和合,才能够有这个意识觉知心生起及存在。所以,意识─我们这个觉知心─不管有念或无念之时,祂都是需要有很多的缘才有办法存在或者出生,所以这意识不是万有的根源。因此,万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这就是佛法所要实证的课题,而这并不是哲学的思惟所能够弄清楚的,也不是声闻解脱道所能弄清楚的;是只有实证的佛法才能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是故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色蕴存在,没有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存在;没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存在;没有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存在;没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存在。”佛已经开示: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是没有五阴、六根、六尘、六识存在。既然空性心的实际理地没有任何一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不论你和你最亲近的人(最恨的人也是最亲的人,因为都在离心最近最深的位置)是相互关怀、照顾包容的模式,还是成天吵吵囔囔、互不相让的模式,造成如今局面的因都在过去生,今生只是过去生相处模式的延续;也许身份变换了,角色颠倒了,但是过去生相互恩爱或者伤害的爱恨种子都分毫不差的储藏在各自的八识心田(人皆有八识,第八识如来藏,业种都收藏在其中,第七识意根,是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心中希望远离,但因缘所致,正巧遇上,让你引起心理上种种苦受;二者从理上说;众生不可爱的内六处,不可爱的眼、耳、鼻、舌、身、意根,这些不可爱的六根在一个身体中和合相聚为一体,便会使众生流转生死不得出离,成就怨憎会的痛苦,乃至有情生命对于身外六尘的触、觉受、了知、思量、贪爱,也是一样道理。著名歌手韦唯曾几何时成了幸福家庭的同义词,有如她的音乐一样被国内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