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复次,《释摩诃衍论》中竟有多处皆说意根末那识是从意识细分而出,此是尚未明心之正法学人都不可能违犯之过失,初地菩萨之龙树焉有可能犯之?由此最粗浅之法义竟亦误解以观,可知此论绝非龙树菩萨所造者;是故一切学人与大师,莫将此论牵强附会为龙树所造者,否则即成诬攀龙树之罪也!诬攀地上菩萨之罪,其果报难可思量,一切学人当慎为之。】导师所造〈关于《释摩诃衍论》作者 | admin 2018-07-22 |
![]() |
这个法必须依什么而有?必须依如来藏、必须依意根而有办法依次出生的。所以这个法祂并不是常住的,祂是依他起性的法,祂是依他而有的法,祂是无常变异的法。这个法是菩萨证悟如来藏的时候,就要断除的我见;这个是声闻初果证解脱果的时候,就要断除的我见的我;所以这个我不是我们所能够依止的我。那另外有一种人他堕入了“诽谤见”还有“建立见”这两种邪 | admin 2018-07-22 |
![]() |
佛在阿含里面说,有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但是佛在阿含里面也说有意根,意根是心法,所以意根祂是一个思量心。意根是思量心,所以祂是另外一个心,祂就叫作第七识心,祂就叫作第七识心!但是除了这七识心以外,还有一个能够“识缘名色”的识;这个“识缘名色”的识就叫作第八识心。识缘名色的识,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那名色本身就已经 | admin 2018-07-22 |
![]() |
若禅宗之证悟,非是证悟如来藏者,试问:「禅宗之明心破参,是明得何心?而言明心?」四阿含中,佛说有八心: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及意根﹙思量心﹚,复有识缘名色之识。共有八心。前六识心,佛于阿含中说皆是因缘而起,非本有心;第七心意根者,佛于阿含中说:入无余涅盘时亦须自我舍弃,非涅盘本际,是「我执」之我故;如是,唯余「识缘名色」之识不舍弃,佛说此识是涅盘本际故。 | admin 2018-07-22 |
![]() |
当入胎之后,中阴身的识阴六识就会消失不见,名色的名就只剩下意根末那识存在;此外当然一定还有出生意根的入胎识——如来藏;色则是指受精卵。所以佛陀开示说:需要有阿赖耶识入胎,再加上会作主的意根,这样受精卵才能够继续生长。这是因为只有入胎识如来藏具有大种性自性,才能够受持名色——受精卵;并且也只有入胎识如来藏能够摄取母亲所提供的四大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独立性科学研究第一是客观事实必独立存在于主观现象之外,也就是情绪无法影响客观事实的侦测,而大乘佛教的如来藏心,也是不能由意识里去寻找的,因为祂没有我性,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独立于主观之外,好比意根不想下地狱,但如来藏只会忠实反映其种子,不会随意根之意志所影响。有人或许会问,那掌握了科学原理,便可按照主观去影响世界,如制造药物医治病人,但我要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我们的身体为何被如来藏这样製造,除了如来藏裡的种子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意根,因为意根若不存在,便成了阿罗汉,是不会在三界裡受生的,因此意根作用之广,是难以思量的,现今科学真得很进步,但观察的往往只是结果,而无法说明原因,好比科学知道胚胎长成时哪些基因会调控,如何与母体交互作用,但产生这些作用背后的势力,其实不甚了解,这许多都是落在意根与如来藏之间的交互作用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众生的六识觉知心,乃至处处作主的第七识意根,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尤其是六识觉知心,根本无法去到未来世,要如何让众生依靠而成就无量世的一切修行,只有本来不生也永远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才能让菩萨倚靠而长劫修学佛菩提道,也才能让声闻、缘觉二乘圣者修习解脱道,证入涅槃而不会成为断灭。况且众生接触的一切境界,其实都是自心如来藏所现,包括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如来藏祂没有要干涉一切有情自己的决定,祂让你的七转识心自己决定说,你觉得怎么样比较好,你就自己决定好了;你的六识心里面的意识聪明又伶俐,你的第七识心末那-就是意根,最后遵从这个意识心的决定,作了最后决定,最后这个决定就造这样的业来继续辗转、流转了。因此如来藏就让这个果报这么现起。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法界,就是拥有这样的实理。对于世间善恶,佛法解释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识蕴的六识以及第七识末那识都是阿赖耶识所生,因此,也将六识及末那识合称为七转识,如《成唯识论》卷四引经典所云: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识)转,依止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及意(第七识意根末那识),余转识(六识)得生。八识心王中,最重要的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梵语阿赖耶意译为藏,阿赖耶识能集藏一切染净诸法的种子,故亦称藏识。依第八识不同的功用,还为第八识立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正死位中意识虽然已经断灭,但仍然有意根的行阴存在。有情进行死亡过程的第一步,就是业镜。业镜不是一面镜子,而是一幕一幕的幻灯片让你来看,不到半秒钟的时间,你一生所有的业―不管是善业或者恶业,全部都显现出来,由上而下一张一张拉过去,虽然速度很快,可是意识都知道我这一生干了些什么事,接着就开始了舍报的过程。有情舍报的过程,大略可以分成以下五种情形:第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如来藏祂没有要干涉一切众生有情自己的决定,祂让你的七转识心自己决定说,你觉得怎么样比较好,你就自己决定好了;你的六识心里面的意识聪明又伶俐,然后你的第七识心这个末那-就是意根,最后遵从这个意识心的决定,作了最后决定,最后这个决定就造这样的业来继续辗转、流转了。因此如来藏就让这个果报怎么现起。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法界,就是拥有这样的实理。所以并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相信生命的根本是心的人,绝大多数却又执著自己能够了别的意识心,或者处处作主的意根,说祂就是所谓的真实心,甚至执著有不可知的意识细心或者极细心,说是生命的根本;这些其实都是因为众生自从无始以来就有无始无明,所以一直和我见、我慢、我痴、我爱等俱生我执相应,加上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等根本烦恼,以及其他许多的随烦恼。所以,一切众生最不能够忍受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阶段的菩萨,已经能够现观如来藏阿赖耶识虽常恒、不断、不坏,但是在不生灭心体中,却有生灭相存在,恒时流注一切种子,而出生意根与六识心等生灭法之现行运作;六识心等种子流注生灭法,与不生灭之第八识本觉心体和合运转,名为阿赖耶识。因此说,亲证实相心如来藏之七住位菩萨,已证如来藏而入理般若,能离断常、生灭二边邪见,能为众生宣说般若空理,能度众生证得般若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众生有妄想,意根、意识不了解这样子五阴、这样子四大所构的这个虚妄;所以就会认为说,这个叫地、这个叫水、这个叫火、这个叫风,把它们分开,立为四大;其实都只是如来藏的功能法罢了!这样讲起来的话,四大它是能生法还是所生法呢?它是被别人所出生的,还是能够出生万物的呢?这样就很清楚了嘛!四大也只是一个被别人所出生的所生法罢了!所以外道说:虚空中的四大极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沙悟净这个角色,就好像第七识的意根末那识,随时贪爱执著我自己,以及我所拥有的东西,每一刹那都死抱着,一刻都不肯放掉;那龙马又是什么角色呢?龙马的功能是一个交通工具,它载着唐三藏到西方去取经。龙马在八识心王中的角色,是有情众生的物质身体,在欲界中没有这个物质的身体当作交通工具,光有八识心王,这个众生还真的什么地方都不能去。最后我们说到唐三藏这个角色,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声闻、缘觉人在修除我执后,即对世间之法亦无贪恋,不愿在三界之中继续受生,舍报之时做主思量的意根自愿消灭,意识就不会再度升起,我即消失当下即入无余涅磐,可是他们对于无余涅磐的本际却一无所知;而大乘菩萨所证得的解脱却是首先证得无余涅磐的实际——《心经》所讲的真心,在没有进入无余涅磐境界之时,阿罗汉与菩萨的智慧境界则是完全不相同的,解脱智慧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之一,也就是意根所对之境,意识所缘之相分,总名为法处,通常说为法尘。由于处具有生长的意涵,所以说眼等六根以及色等六尘,为生心、心所作用之处,因此称为十二处;法处就是其中之一,而法处所含摄的色法,就称为法处所摄色。这法处所含摄的色法,实际上是由过去落谢的五尘影像,含藏在如来藏当中,在因缘成熟时为意识之所缘,是无体之法。法处所摄色可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漏尽通的证得,除了禅定的功夫之外,那必须要现观觉知心我、思量心我,也就是意识、意根的虚妄;现观之后,还必须要断除想让觉知心我、思量心我永存的这样的执着;确实断除之后,确实有能力、有自信于舍寿时灭除自我,就是能够不让来世的觉知心我、思量心我又再现行,这样才是真实证得漏尽通。所以,漏尽通只有佛门中已断我见及断我执思惑现行的小乘四果阿罗汉,以及大乘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要以断我见,就是要以未到地定为基础,而来证得四念处当中第三个观心无常,这一个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的观心无常,心主要指的是六识心,因为小乘里面没有特意地去讲第七识意根,更没有明确地去讲到第八识;因为小乘的修行,它只是要把这个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要如实现前去觉察。这一切有作有为,因为因缘而和合而造作所成的依他起法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