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你如果说不狠狠地砍它一刀呢,有时候也不容易止不住,意根根本看不见你的决定心。砍它一刀以后,它还会生起的,所以呢,你必须继续往这个妄念的根本,继续加以断除,因为呢既然是妄念妄想,它一定是势力深重的,所以你一定要建立你的坚固的菩萨作意,要想好不容易才来到这个世界,无量的杂染都可以在这个世界生起来作你修道的缘,你已经现起你的相应杂染的本因种子,已经动念了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要知道烦恼主要是由意根的执著所生的,但是有的时候,因为我执、我慢的势力,也因此当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所为所作是落于烦恼相,意识为了迎合末那识的作意,所以意识会自我分析、自我安慰,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当合理化自己的行为的时候,当会自己找理由认为自己没有做错的时候,这样的烦恼、这样的恶见就完全没有办法断除。也因此我们虽然知道,意识我执的烦恼的部分是容 三摩地

2018-07-23

《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直接从意根来下手的念佛方法,平实导师结合经典开示的修定要领以及实证禅定的见地所创的无相忆念拜佛法门,就是直接从意根下手来忆佛念佛。只需要在心中轻轻地挂着佛菩萨的念,以缓慢的动作来礼拜佛菩萨,这样不但可以得到佛菩萨的摄受而安定下来,可是却没有佛号声音、文字或影像,或是数息的数字,所以可以很容易地从缓慢的忆佛拜佛动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我们无始以来,不作这样的观察,你一定被末那就是意根所带着走。意根最会攀缘,祂是一切诸法在这其中的作主的心,我们真正作主的心是祂,而不是意识;意识提供很谨慎以及很伶俐的思惟,然而意识却没有办法左右意根意根祂也是一个心,祂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七识。理由为什么没有办法左右祂的行为呢?因为意识对于一件事情还不太清楚的时候,末那还是要作这个抉择;在那种情况 三摩地

2018-07-23

后来就自己常常去观察十八界一切法缘起缘灭,观察这十八界一切种种现象的虚妄性,并无真实有能取所取,慢慢地了知觉知心我并非真实;了知一切我及我所也非真实,慢慢地藉由意识去说服意根这个事实。但因意根无始劫来计执觉知心为我—以为真实,不断地受觉知心误导而计执色身为我所—以为真实,计执种种五欲及六尘为我所有—以为真实,因有这些执著性导致对我及 三摩地

2018-07-23

学佛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改变习性,但也非一蹴可及,要多熏闻正知见,经过意识的如理思惟,心得决定,以此说服意根,甚至要在一切境界中历练,让过去熏藏的习性种子现行,才有可能改变。有些习性是此生才养成的习惯,比较好改变。譬如我退休前很长一段时间是财务主管,工作就是要达成任务,不能出错,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报表,如有错误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任何不合常理的数 三摩地

2018-07-23

从这种不想生气却又偏偏由不得你的状况,再度看出意根末那是有多顽强。当瞋心的神经回路一旦被它启动,往往是很难压得住的,若无法透过正确的修行、观照,瞋行的制约只有再度的被增强。而瞋习之制约过程的逐步增强,是有其程度深浅之转折,一般众生由于无明所覆,很难深入观察得到。当某些人、事、物与己意相违,怨心已起,这正是瞋心抬头的开始。若不思对治,任其发展,意识将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入楞伽经》卷5)说明如下:「大慧菩萨!有善与不善的心识共有八个识;哪八个识?所谓如来藏、意根、意识以及前五识。」这八个识当中,如来藏是能含藏染净种子的心识,又名藏识,是本有的法,不生不灭;依照自己往昔所生的五阴,去造作种种的善恶业,最后都含藏在如来藏里,于未来世出生新的五阴身,去受种种异熟果报。譬如有时生天享福,有时下堕地狱受苦,有时生为 三摩地

2018-07-23

——《甘露法雨》(原标题:不甘寂寞的意根是“忆佛定”难以成就的根源) 三摩地

2018-07-23

随时不断的检验所落下的心行是什么?一旦养成反观心行的习惯,可以快速汰换染污种子,其实我们都有能力反观,只是有时较深沉的部分还是会在不自觉中让自己跟着习气走,因为习气是累劫熏习串习而来,根深柢固,而且当习气现行的势力是强大无比根本无可阻挡,那是很恐怖的,所以一定要透过平常意识的如理思维来说服意根弃舍染污习气,在历缘对境当中不断修改不善习气,千万别替自 三摩地

2018-07-23

有哪一个人可以用意识心来抵抗生死?没有!因为意识永远是缘起生灭法,意识永远只是一世,永远不是从前世来,也永远不能去到后世,是只能存在一世的断灭法;想要用这个一定会断灭的意识来抵抗生死,那不是愚痴吗?意根和如来藏可以三界六道随意去来,想要去地狱也很简单,只要每天辱骂佛菩萨、诽谤就够了,死后一定可以去,这个最简单。生天堂就比较难一点,因为要持五戒并且修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对众生而言,无始无明是从无始劫以来就与众生的意识心、意根心都不相应,所以《胜鬘经》才会说: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这道理一直都没有人去解说它,真的很奇怪!我们会再看看有没有因缘来讲《胜鬘经》(编案:已于2006年一月三日开讲,预计十月讲毕,将续讲《金刚经宗通》)。这是属于无始无明,是第一种无明,这是大乘菩萨见道时必定会打破的。可是众生轮回生死,并不是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在二乘法中是要舍弃身体的,接下去才是舍掉六识心、意根,就完成了无余涅槃的修证。因此二乘法中一再劝导大家要厌离色身、舍弃色身,不可贪着色身。当菩萨感受到疾病时,了知色身有苦,因此探望疾病的菩萨们特地要提醒他:色身是无常的,可是这个无常的色身却不应该厌离;而且死后还要再去取得下一世的另一个色身。这跟二乘法刚好颠倒。菩萨也修色身的无常观、不净观,但是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因为对这些世界上的人事地物很不耐烦,这俗话称之为看不惯,没有办法接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包括对于已经开悟的人也没有办法想象为什么已经开悟,还会这样?这样意识心无法安住,这都是称之为无法忍,即使其中没有「辱」,这也都是自生烦恼,可是这烦恼很容易生起,而且这样的烦恼有时候是证悟更高境地的踏脚石,所以要从忍受开始,慢慢地走向烦恼降伏,或是要去寻找法 三摩地

2018-07-23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业:意识明明知道某一个法不应该贪,不应该去做;可是知道归知道,意根作下来的决定,还是使他继续去做,无法控制自己。所以酗酒者戒了酒以后,不久又会重新酗酒,无法自己加以控制,这种惯性就是业;……。有了贪酒味的六识身就会使他不断在酒上面起思量,结果就无法断离酗酒的惯性,这就是业;所以业是怎么来的?都从往世和今世的善恶行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一种附体就是寻仇来的:附体以后让你难受,意根被鬼神控制,表现有多种,有的人尿失禁;有人全身抽搐;有的人被折磨的全身疼痛开始胡说八道,神志不清;您越疼痛、越难受,那些仇家越高兴!还有利用一些小神通让你处处不如意,穷困潦倒,生活凄惨!这就是他们复仇的目的。还有一种情况的确是色身有疾病,每次病情发作的时候他都往附体上联想,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使自己难受,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一种附体就是寻仇来的:附体以后让你难受,意根被鬼神控制,表现有多种,有的人尿失禁;有人全身抽搐;有的人被折磨的全身疼痛开始胡说八道,神志不清;您越疼痛、越难受,那些仇家越高兴!还有利用一些小神通让你处处不如意,穷困潦倒,生活凄惨!这就是他们复仇的目的。还有一种情况的确是色身有疾病,每次病情发作的时候他都往附体上联想,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使自己难受, 三摩地

2018-07-22

那意识要依末那识触法尘而后才能现起,以末那识为意识生起以及运作的所依根,因此第七识末那识也称为意根。因为意根不是独独祂本身就能够自己存在的心,必须要依着第八识阿赖耶识才能够现行运作;意根也不能够执持有情受报出生到三界六道的业种,只有阿赖耶识才能够持种,才能够执持这些的业种。胎儿五色根了,意识生起之后呢,眼耳鼻舌身的五识,或者一同生起,或者一个个渐渐 三摩地

2018-07-22

梦境则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境界,因为梦境中的意识心,在世间法上来说,是如理作意的,但因为梦境不与外境五尘相连接,所以如来藏并不是将外五尘转换为内相分的五尘境,而是由所含藏的相分种子中,因为分别慧很差的意根的习气与作意,而将今世及过去无量世所曾熏习过的种种境界相分,不如理作意的、跳跃不定的显现出来;意识因为不知是梦境,就在其中欢喜、恐怖、追逐、逃避等等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菩萨在找到如来藏明心开悟时,也是一念破二障,只是没有断尽二障而已具体而言,当你找到如来藏、认定如来藏才是真实心而不疑时,现前观察如来藏分明的运作而维系着一切法,就知道万法的实相了:原来一切法界都是这个如来藏,如果不是他,我们连色身都不可能有,更何况会有意根与前六识呢?又何况能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缘起性空法呢?因此而知道祂能出生万法、能灭万法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