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内住于了知之意识及作主之意根,渐渐增长定力,心转微细,忽觉自心识种无量无边——过去识种、现行识种、未来识种皆无边际,欲求神通及诸境界者,皆随时可得,此名识无边处定;若未见道,便以此修证而为圣境,自谓圣人,便堕轮回,入三恶道。佛子以有正见,安住久之,发觉心缘诸界种子,心必散乱,定力必减;又复了知此心住此定中,乃相对于空无边处之向外而向内安住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无想定当中,虽然六识不分别六尘,但是还有意根在起念,意根不断的作意;所以如果说意根不作意,你如何能够出定?所以,即使在四禅当中的无想定,意根仍然在作意,所以仍然是有念的。再来说四空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跟非想非非想处,这四个地方统统是意识相应的境界。意识缘于空无边,所以祂是有念的。意识缘于识无边,祂还是有念,因为祂还是了知祂所处的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他还没有断我见,又不知道灭掉六识以后还有意根及第八识存在,所以怕落入断灭空,就把四禅天身留着,然后觉知心灭了,以为这样就是无余涅盘。如果他所修的无想定非常好、具足,他的寿命可以到达五百大劫;在这五百大劫中就好像睡觉一样,觉知心都不在,什么事情都不能作,当然不可能提升道业,空无所证而过完五百大劫。你想不想要这个境界?如果你很喜欢,你一定每天醒了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念头(没有语言文字的妄念)为什么会出现?其实是由意根的攀缘执著而出现的;意根--末那识--无始以来就具有的遍计所执性,祂从无始以来就不断地在执取一切法;这个不断在执取的,就是你自己。我们且先不说这个不断在执取的你,先来说一说大家所知道的自我--意识;大家都没有真的认识意识,老以为意识就是自己;所以往往以这个能知能觉的见闻觉知心为自己,将意根的自己以为是不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是因为他害怕落入断灭,又不信有第七识意根及第八识如来藏;而他又知道色身无常,所以灭掉了色身进入无色界境界中;然后听说应该进入涅盘,但是又听说入涅盘以后是五阴十八界灭尽的,他又不肯把意识灭掉,因为他不信有七、八识,所以一定要留着觉知心以免成为断灭空,但是要设法把知觉灭掉;当他自以为把知觉灭掉以后就变成住于非想非非想定中,这时不反观自己,是使意识心变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八解脱中的最后一种解脱,是解脱於非想非非想定的等至境界,也就是解脱於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相,所以把意识灭除而没有想阴了知性存在,并把意根的受、想心所法灭除了,这是灭尽定的境界,随时可以舍报而入无余涅槃中,是第八种解脱。这八种就是八解脱,意思是经由四禅与四空定的修证,再以断我见的智慧来现前观察色界、无色界的种种不同境界,都是有为性的生灭法,所以从上一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经文里说眼根与色尘相接触后出生了眼识,眼识能够分别色尘之青黄赤白之显色;耳根与声尘相接触后出生了耳识,耳识能够分别声尘;乃至意根与法尘相接触出生了意识,意识能够分别法尘,祂不仅能作前五识的粗相分别,也能作前五识所不能作的细相分别,因而让众生了知现前境界,让众生受用。由经文开示可知,意识乃是意根、法尘相接触后,才由真心如来藏流注意识的种子,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接下来说:无想定是不是有所得、有境界法呢?无想定当中,仍然有意根在缘五尘上面的法尘,因此在无想定当中,其实仍然是有境界、有所得法。而且它也一定要有入有出,因为必须从第四禅当中进入无想定,那么当他想要出定的时候就出定,那出定以后就叫作出,即使说生于无想天,最多也只有五百大劫就要出定了。所以,无想定也是有境界、有所得、有入出之法。那么灭尽定呢?阿罗汉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取谓能取与所取,所取谓六尘万法,能取谓七转识(眼等六识及意根末那识);学人由修四寻思故,证得四如实智,起暖法证所取空,起顶法重观所证所取空;依前暖顶法所证所取空,而观能取心亦空,印前所取空及顺后能取空,立印顺名,能忍境识皆空,故名为忍。由如是现观而发如实智,双印能取所取空;从此起,心心无间,必入二乘真见道(断我见);于凡夫位及三界世间中,此为最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意识觉知心不管是粗是细,都是意根与法尘相触为缘才能出生的,显然细意识、极细意识都仍是意识,都是缘生的有灭法,不是常住不坏的实相法。由此可见他们的意识我见都没有断,很显然的,连解脱道的声闻初果的见地也没有;他们又否定第八识实相心,显然是还没有证得实相境界的人,所以他们正是佛菩提道与解脱道二法中都没有见道的凡夫;由此事实观察,宗喀巴等人所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二)第七识(称为末那或意根)是恒审思量;祂遍缘一切法,因为恒时于其所缘诸法思量该取该舍、该作不作,所以祂是六尘万法中时时作主、处处作主之心。祂从第八阿赖耶识中出生却不自知,反执第八识为自内我,将第八识据为己有。由不肯承认自己虚妄故,由遍计(贪著)诸法故,恒令第八识流注自身之种子而使意根自己不断的从第八识出生,而能于三界中现行不断,吾人之五阴亦因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佛土的成就,是以如来藏的随缘性来成就的,如来藏这一部分的随缘性是因为众生的意识与意根的运作,祂随顺众生心的作意而这样去成就;所以将来你成佛时,你的佛土将会如何?那就要依你所发的别愿来成就了!你发的愿小,将来你的佛土就小;你发的愿大,佛土就大;发的愿庄严,将来成就的佛土就庄严。而这些都不是别人所做,都是你的如来藏和共业众生的如来藏,也就是由发愿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来藏根本不生气,所以意识心及意根随着如来藏而不生气,一念瞋心都不生起。诸位都要学这个,也许有人说:“唉呀!这个很难,哪有可能?”可能的。但也许有人说:“唉呀!这个太简单了!这有什么难。”你听到了就当面骂他:“你这人真的傲慢,竟然认为你能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你凭什么轻视我。”就生气起来了!这就是反躬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可杀不可辱”的想法其实只是世间人的自欺欺人的想法罢了,试问:可杀的是你的身体,可是你的身体是刹那变异,无常不住的;可辱的是你认为的我,在佛学里叫做末那,也叫意根,这个意根也是由第八识如来藏出生,念念变异,也不是常住法,阿罗汉就是把意根断了以后,就能入了无余涅槃的!那既然这个可接受侮辱的我是这样的虚妄不实,那就何来的“我”可辱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正因为有一个真实心才会有无明存在,虚妄而无自性的无明不可能独自存在,因为无明是与觉知心及意根相应的法,当然是依附于心而存在,不可能独自存在,也不可能是在虚空,那当然是依真识而存在,才会被觉知心及意根所缘而产生流转生死的作用;可是真识在哪里?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是菩萨,我是缘觉;但我知道无明了,把无明灭尽了,不再让十二因缘中的识缘名色的六识心再生起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戒的目的就是要戒心,戒所要戒止、遮止的就是意识和意根的行为,我们一切身口意的行为都是经由意识分别、思惟,然后意根作主去造作的;如果至诚心受戒,意识和意根接受了戒法,然后一生之中恒常相续,让自己小心谨慎不敢违犯,就具有了防非止恶的功能,导致心性习惯于戒法的禁制,渐渐熏习了、清净了如来藏中的种子;未来世虽然尚未受戒,但前世熏习的清净种子还会现行,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意识与意根会导致我们的业种变化,导致世间和未来世五阴的变化。所以,一切的戒都是以意识、意根为体;因为戒所要戒止、遮止的就是意识和意根的行为。意识和意根接受了戒法时就有戒体存在了,意识和意根如果严重违犯了戒,那就表示说意识和意根是不愿意接受那个戒,因为不愿意接受戒法所以戒体丧失了。意识和意根如果严重违犯了戒,那就表示意识和意根是不愿意接受那个戒,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于一切法心中无取,也没有执着,因为看见一切法都没有自在性,因为一切法都要依他法才能生起,所有法都一样的无常,都是依他起的体性,非常就不必执着了!因为所有的法都不离意识,而意识本身就先要依于意根、法尘为缘才能从如来藏中生起及存在,所以意识就已经是依他起的无常法、不自在法了!而一切法又是从意识辗转而生的,所以一切法不得自在。一切法也是生灭、苦、空,无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意識與意根會導致我們的業種變化,導致世間和未來世五陰的變化。所以,一切的戒都是以意識、意根為體;因為戒所要戒止、遮止的就是意識和意根的行為。意識和意根接受了戒法時就有戒體存在了,意識和意根如果嚴重違犯了戒,那就表示說意識和意根是不願意接受那個戒,因為不願意接受戒法所以戒體喪失了。意識和意根如果嚴重違犯了戒,那就表示意識和意根是不願意接受那個戒,因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对众生而言,无始无明是从无始劫以来就与众生的意识心、意根心都不相应,所以《胜鬘经》才会说:心不相应无始无明住地。这道理一直都没有人去解说它,真的很奇怪!我们会再看看有没有因缘来讲《胜鬘经》(编案:已于2006年一月三日开讲,预计十月讲毕,将续讲《金刚经宗通》)。这是属于无始无明,是第一种无明,这是大乘菩萨见道时必定会打破的。可是众生轮回生死,并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