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第三种情形,常常遇到佛菩萨示现瑞相的情形,或是示现好相加持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诸佛菩萨要加持行者而得以灭罪啊!因为这些菩萨透过如法的惭愧忏悔,能够灭除过往一切的戒罪。因为我们过去无量劫以来,乃至此世造作了很多的过失,有的时候有许多微细的戒罪并未灭尽;但是,透过行者至诚心地忆佛、念佛、拜忏、拜佛乃至观想念佛等,用功精进的过程当中,辅以自己惭愧心所的善 三摩地

2018-07-23

总之赚钱这档事情,跟往世累积的福德加上今生很努力赚钱非常有关系!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他们往昔就常布施又广结善缘!末学观察到一个点,就是他们这一世个性都比较乐善好施、非常喜欢跟众生结缘!而且有个关键是,他们心性上的烦恼也比较少!很多人如果常常悲观,那也会相应到不好的种子,因为意根会促使如来藏中的种子流注,而且如来藏又「了众生心行」,也就是意识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菩萨,其实人之所以异于畜生者,就在于人有廉耻心,有惭愧心,并且有语言可以表达意思。尤其是一个菩萨行者,如果能够善用语言的力量来宣说,来教化众生,那么就可以把口的四个善业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就可以迅速的培植我们今生见道的福德资粮。但是相反的,如果没有正确的知见,往往人云亦云,就很容易用这小小的一张嘴、薄薄的两片皮,造下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恶业,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在七住位,明心见道亲证实相般若,同时就能弃舍对五蕴(即是真我)所生的我见!弃舍对五蕴所生的我见,而能够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无我法性,最重要的关键点在于能不能转依!能够转依的时候就能够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无我法性,而于日常生活、饶益有情中,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经常生起惭愧心、经常生起谦下心、经常生起知恩报恩的心,而来追随善知识护持正法。可是假如不能转依的 三摩地

2018-07-23

宗喀巴等藏密广修双身法,甚至母亲、阿姨、亲子之间都可以合修,师徒更是平常事,乃至畜生女亦用以实行双身法,如此无惭愧法,与畜生相应,失去人之格思,后世必生于畜生道中,此是趣入无暇者之第二因。藏密行者修诸罗剎、夜叉等鬼神相应法,喜乐鬼神相应的境界与感应,贪着鬼神喜乐的男女淫液屎尿等供养,妄想死后往生「乌金净土」的罗剎、夜叉境界,此乃趣入无暇者之第三因。 三摩地

2018-07-23

二是在为众生宣说时,若自己还没离开生死烦恼的过患,在为众生宣说时,也会使自己更深入的体会,也会生起惭愧心;有惭有愧是善法,会使自己渐渐的次第断除烦恼障的种子。前四种事加以这四种事,总共有八种,都是一个修学佛法的人所应注意的。然后佛作了一个结论说:离开这八件事情而不愿做到,却希望亲证佛菩提,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亲证佛菩提是从明心开始的,但是从初住位尚未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当你就是觉得自己修行真的很好的时候,那个念头,那个想,你要把它活生生地掐死,你要生起惭愧心,好好地忏悔,自己于出世间法中,这样生起贪染名誉的过失,生起轻慢自得的过失。出世间法的成就,就是不要世间法的恶法为伴,不是因为希求世间的赞誉,而来成就出世间法的。你要把这个爱瞋、毁誉的心,轻轻地丢掉,从这些众生对你的赞叹和诋毁里面走出来;像是自己的五蕴身一 三摩地

2018-07-23

1、佛法中精进的定义精进一词,是梵语毗梨耶(Virya)的意译,有时也译为勤,意为勤修佛法,即毫不懈怠地修善止恶利益众生,是三十七道品中五根五力中的进根与进力,也是大乘佛法菩萨六度大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中的一度,更是唯识百法明门中善十一心所法(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勤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中的一法。2、五根五力中的精进通常所说的五根 三摩地

2018-07-23

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面开示说,因为菩萨有大悲心以 三摩地

2018-07-23

忏悔是善法,让我们生起惭和愧的两个心,有了忏侮这个法,让我们生起惭愧心,所以身心日渐清净。然后还要劝请诸佛常常住在世间,不要离开娑婆世界的众生,请佛常住于三界中大转法轮利益有情。普贤十大愿王中就有这个愿,愿常请诸佛大转法轮,这就是劝请。劝请以后还要随喜,看见诸佛那样利益众生,自己心里面就欢喜;没智慧的人就会忌妒,虽然他不会忌妒佛,但会忌妒当代的所有 三摩地

2018-07-23

作众恶业、无有惭愧者,下品上生花开后,信解甚深十二部经,发无上道心,证果时长,亦不可知。孝养父母、行世仁慈者,中品下生花开后,闻法欢喜得须陀洹。一日一夜执持出家戒清净、威仪无缺,或在家人一日一夜持八关斋劫者,中品中生花开后,闭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受持五戒、八戒斋,修行诸戒学,不造五逆者,中品上生花开后,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3

每天这样要求自己,如果犯了这个要求,自己就生起惭愧心。如果能不违背这样的自我要求,这个人就具备微妙智慧的因缘了,未来一定会证得微妙的智慧。这种心态,诸位一定要建立起来,不管你买了什么食物回家,要吃之前先想:我有没有供过佛了?不管什么物品都先供佛,供了再撤下来用,未来福德不可限量。想想你一个月要吃多少食物,这些食物都先供佛,这样一辈子下来,福德可就很 三摩地

2018-07-23

《大般涅槃经》就是这样说啊!就比如刚才跟诸位念诵的惭愧悔责(编案:已抽离此书而不整理进来,另行考虑放在他处印行),不都是很浅显吗?可是,虽然说是很浅显,但是已经有很多人在《大般涅槃经》读过这段了,还是没有读懂,因为知见错了。所以当他们读到中说涅槃是如来藏,他们就弄不懂了;经中说:涅者不生,槃者不灭;涅者不来,槃者不去;涅者不垢,槃者不净;涅者不一, 三摩地

2018-07-23

10)手机改成可以随时都无线上网,那就变得觉得网络不用白不用,所以就不小心跟一两位好朋友过度攀缘了,好朋友生活上遇到烦恼或困难会问我,我们也彼此分享趣事或心情!那结缘久了就不小心变成过度攀缘,过度攀缘久了讲话就变随便,变得没大没小或者我就对他们起慢心或讲些绮语(无意义的话)!然后可能文字讯息上可能造成他们的误会,不小心伤害了对方而我自己也不知道,然后对 三摩地

2018-07-23

人活在世间纵然要遭逢许许多多违逆或顺适的境界,大多数的情境还是堪能忍受的;尤其是南阎浮提洲人有伦常观念,不像旁生道的畜生无羞耻、无惭愧心,因此能断除淫欲;又因为意识微细,所以思辨力及记忆力都很强,并且能够发起精勤勇勐的心志,六道众生之中,就属人类最能够止息意识心的烦恼恶乱,进而分别虚实、增长智慧,乃至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所以说人是圣道正器,如果能保有 三摩地

2018-07-23

】——《增一阿含经》卷9〈18惭愧品〉佛世的时候,错说法也是谤佛。【于是尊者阿难与拘萨罗王波斯匿所共论者,尽向佛说。叉手白曰:「我如是说,不诬谤世尊耶?真说如法,说法、次法,不于如法有过失耶?」世尊答曰:「汝如是说,不诬谤我,真说如法,说法次法,亦不于如法有过失也。」】——《中阿含经》卷59印顺等说「大乘经乃是后代因为对世尊永恒怀念 三摩地

2018-07-23

若优婆塞因客烦恼所起之罪,作已不生惭愧悔心,非如法住。若优婆塞为身命故作诸恶事,非如法住。若优婆塞虽得人身,行于非法,不名为人。若得信心,能作福德,善修正念;观一切法皆是无常、无我我所;于一切法心无取着,见一切法不得自在,生灭苦空无有寂静;人身难得,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正见,虽具正见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闻,虽闻难得受持; 三摩地

2018-07-23

】——《增一阿含经》卷9〈18惭愧品〉佛世的时候,错说法也是谤佛。【于是尊者阿难与拘萨罗王波斯匿所共论者,尽向佛说。叉手白曰:「我如是说,不诬谤世尊耶?真说如法,说法、次法,不于如法有过失耶?」世尊答曰:「汝如是说,不诬谤我,真说如法,说法次法,亦不于如法有过失也。」】——《中阿含经》卷59印顺等说「大乘经乃是后代因为对世尊永恒怀念 三摩地

2018-07-23

忏悔基本上它就可以减轻你的业,忏悔基本上就是生起一种作意,对于已经做的过失去感到惭愧,然后作意不会再犯这个过失,但是不代表这样就不会犯了,可是你有一个作意的时候,经过这个忏悔,如果万一再犯,再忏悔,这样的作意就越来越强,自然会让我们往这个不会犯这个过失的方向走。所以我们就是在自誓受戒以前,自己先一直在佛前诵持十重四十八轻,依照经典里面说的是一定要见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应当要勇于受戒并持戒不犯,就算有时因为习染深重而有犯戒,也可如法忏悔啊!并且忏悔乃是佛所施设的两个很重要的善法,乃是应当保持的法,因为在《大般涅盘经》卷十九中,耆婆菩萨对于阿阇世王所引用佛的开示:「耆婆答言:善哉!善哉!王虽作罪心生重悔而怀惭愧。大王!诸佛世尊常说是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