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6〈五戒品第22〉中说: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上、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须;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佛陀在经典中说如果有人有很多财物,应该要先供养父母,然后再供养师长、和上、年高德劭的长者、已实证的修行人,还有供给远行或远来之人以及生病的人,并且言语要柔软,而且常 | admin 2018-08-09 |
|
)从于无始,以至今生,毁破三宝,作一阐提,谤大乘经,断学般若,弑害父母,出佛身血,污僧伽蓝,破他梵行,焚毁塔寺,盗用僧物,起诸邪见,拨无因果,狎敬恶友,违背良师,自作教他,见闻随喜,如是等罪,无量无边,故于今日,生大惭愧,克诚披露,求哀忏悔,唯愿三宝,慈悲摄受,放净光明,照触我身,诸恶消灭,三障蠲除,复本心源,究竟清净。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 | admin 2018-08-08 |
|
“福智团体”所教授的《广论》中,根本就没有般若却整天口上挂著“般若”,以此诳骗天下苍生,误导学人、戕害众生的法身慧命,真是荒唐至极、可悲至极!末学就在正觉教团的亲教师以正法乳水的灌溉之下,将我从《广论》熏染到的邪见一点一滴清洗掉,同时建立起正确的知见;在巩固了修证佛菩提之正法根基的同时,让末学觉得既惭愧又庆幸,想来自己的福报是大 | admin 2018-08-06 |
|
然而在末法时代,供养时要注意这位出家人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因为佛在经中曾开示:出家的僧人可分为四种:胜义僧、世俗僧、哑羊僧以及无惭愧僧。所谓的胜义僧,就是指佛、菩萨、独觉、初果到四果等七种;这七种出家僧人不一定要现出家相,只要是三乘菩提见道的人,都是胜义僧所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所谓的世俗僧,是指剃发、着染衣、受声闻别解脱戒的出家人,本身持 | admin 2018-08-05 |
|
何等为七?一者惭愧、二者恐怖、三者厌离、四者发菩提心、五者怨亲平等、六者念报佛恩、七者观罪性空。”(《佛说佛名经》卷1)要灭除这烦恼障、业障、果报障,要生起这七种心才能够灭除,那么我们就一一来探讨,这七种心的内容。第一种就是要发起“惭愧心”。指的就是说,要自己思惟自己与释迦如来在无量劫以前都同样是凡夫,可是现在世尊成道以来,已经过了尘 | admin 2018-08-05 |
|
为什么?因为念佛的时候,只要这个念头一出现,就会想:“唉呀!惭愧死了。”所以就不犯邪淫业。还有一业:杀生,念佛时不会想到杀生,一定不会做,所以可以净身三业。04那么口四业呢?绮语、妄语、两舌、还有一个叫恶口,也不会做。心里面念佛时不会破口大骂。如果习性很严重,骂出口了,第二句还没骂出时会想:“不对啊!?我在念佛,怎么骂人了?”渐渐 | admin 2018-08-04 |
|
妇人听了觉得很惭愧,也深自悔责,对世间的恩爱不再眷念,接着思惟五阴世间真的很苦;因为这样的缘故,得以厌离五阴苦,得了法眼净,成了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一者,世间人,包括一般学佛人在内,真的很执著,不仅执著我所有的,譬如眷属、财富、名声等等,而且也执著自己是否存在,认为自己无法存活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所以在生离死别的时候,总是做出让 | 三摩地 2018-08-01 |
|
其地赤铁,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枷、铁钮、铁衔、铁□(经文缺失),持火烧之,驱食肉之人入此地狱受其大苦,心生重悔而怀惭愧,又莫更食。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如烟云除月则清明,作恶能悔亦复如是。』佛告迦叶:『一切众生食肉者断大慈种,不食肉者有大功德,百千万分不如其一。』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煮肉、炙肉、斩肉杀生之人分别几处?』佛告迦叶: | admin 2018-08-01 |
|
妇人听了觉得很惭愧,也深自悔责,对世间的恩爱不再眷念,接着思惟五阴世间真的很苦;因为这样的缘故,得以厌离五阴苦,得了法眼净,成了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一者,世间人,包括一般学佛人在内,真的很执着,不仅执着我所有的,譬如眷属、财富、名声等等,而且也执着自己是否存在,认为自己无法存活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所以在生离死别的时候,总是做出让 | 三摩地 2018-08-01 |
|
自己也常常仗著比别人多读一点佛经,就恣意的在他人面前卖弄文章,现在想起来真的觉得很惭愧。但也因多读了些许的佛经,已经让末学在修学佛法的想法,和道场上资深的点传师及讲师有着很大的差异。再说也因为福报的不足,总认为别人与自己对佛法的观念差异这么大,那是他人对一贯道真实的法义不够深入了解,但从未想过这是末学自己的正知见不足,以致无法去对一贯道的法义做出正 | admin 2018-07-23 |
|
,我等真不是直心之人,不择手段心怀谄曲,口言皆是虚妄非法音声,为贪著心魔迷惑,作此惊怪糅行魔事,为魔伴党,无所惭愧;自大放逸、憍慢、我慢、大慢、邪慢,因势得财,不喜净信真觉佛法,于邪见中生正见想,喜乐诈善下劣小法,常行白衣妇女之间,外佯清白,潜行贪欲,内犯恶行,沦坠黑窟,覆藏罪恶,反令魔喜,污染道法。我非道人、非沙门、非佛;实乃臭秽癞疮,大恶逆贼, | 三摩地 2018-07-23 |
|
南无顶礼释迦牟尼佛,稀有伟哉!反观义云高假佛总是欲说还休、故作谦卑说:我是惭愧修行者。世间解是说,佛陀善知因果,因此对于一切有情世间,就是一切种类有情的五阴、十八界、六入的无量过去、现在、未来,都已经完全了知、完全通达;乃至于对于东西南北四维上下等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器世间的成住坏空,也都已完全了知、完全通达。无上士是说,佛陀断惑证真,具足了无量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他也会说起他当年求学拜师艰难,自己如何恭敬上师,又如何供养师父,感叹现在的入门,没有发真诚心云云,大家觉得惭愧,更加努力表现,当张某说到自己的一位密宗师父如今已圆寂为某寺院的肉身菩萨时,充满了自豪,并充满信心的鼓励每一位皈依说:你们要好好听师父的话,好好修行,师父一定让你们今生成就,我们同去西方极乐!令大家无不鼓舞和感恩,我仿佛看见了自己的美好希望 | 三摩地 2018-07-23 |
|
(婆四咤婆罗门尼遥见世尊;见已,即得本心;惭愧羞耻,敛身蹲坐。)在中国禅宗史上没有类似这样具戏剧性的公案。但是五祖弘忍所说的禅宗名句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与婆四咤婆罗门尼即得本心,二者所指的本心却是一模一样,因为寻找生命轮回本体的本心就是禅宗参究的核心传统。所以,《杂阿含经》中婆四咤婆罗门尼突然因为识得本心而狂心顿息,是《阿含经》中第四则被指示出来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我每每忘了自己该如何自处于大众时,通过网络学习堪布教授,复习堪布以下言教时,则常常惭愧泪下:修行需要人格贤善,这是法王如意宝多年总结的精华教言。不管你学显宗、密宗,具有人格都非常重要,人格不好的话,什么出世间修行都是纸上谈兵,绝对不可能成就。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也说:世法即是佛法根,若无世间高尚行,则彼始终不容有,殊胜佛法之规故。世法(贤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又如《大智度论》卷12〈序品第1〉中说:布施饮食得力、色、命、乐、瞻;若布施衣服,得生知惭愧,威德端正,身心安乐;若施房舍,则得种种七宝宫观,自然而有五欲自娱;若施井、池、泉水种种好浆,所生则得无饥、无渴,五欲备有;若施桥、船及诸履屣,生有种种车马具足;若施园林,则得豪尊,为一切依止,受身端政,心乐无忧。如是等种种人中因缘,布施所得。论中说,布施饮食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些坚固不坏的财物就是信财、精进财,以及惭愧财,以及多闻,以及布施,以及智慧财。这些部分,都可以让他在一世一世,在三界中生死行菩萨道的时候,可以受用无尽而不会毁坏。 (原标题:坚固不坏的财物可以生生世世受用) | 三摩地 2018-07-23 |
|
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面开示说,因为菩萨有大悲心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就不会去想:没有东西可以布施,心里感到惭愧。所以这是中品施主的心态。中品施主他常常是会受到佛菩萨的怜悯的,因为中品施主他想当菩萨,他也相信业果,可是对于布施的果报的原理,知见上不太具足,所以在布施的过程里面,会夹杂一些过失以及烦恼,所以佛与菩萨遇见了中品施主,都会怜悯他们,然后给予教导开示。就好像波斯匿王的例子一样,佛陀也怜悯波斯匿王,他能够发心布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反之,如果不是供养真正的出家人,譬如供养的是无惭愧僧,乃是供养依附佛门的假名出家人——也就是佛所说的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以及邪淫外道,这些人不是福田而是毒田,非但没有点点滴滴的福德,反而会戕害众生的法身慧命,不能不慎!第二、布施果报迅速。贫穷夫妻因为布施给众僧,不久生病死亡不再受贫穷果报,死后生忉利天,享受天人殊胜的果报。这样的布施所得的果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