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又云:〖‘善男子!若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诤,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之所诃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在恶报;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乱,不能系念思维善法;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外物资产臭烂。’〗------《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 admin

2020-02-21

然而在末法时代,供养时要注意这位出家人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因为佛在经中曾开示:出家的僧人可分为四种:胜义僧、世俗僧、哑羊僧以及无惭愧僧。所谓的胜义僧,就是指佛、菩萨、独觉、初果到四果等七种;这七种出家僧人不一定要现出家相,只要是三乘菩提见道的人,都是胜义僧所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所谓的世俗僧,是指剃发、着染衣、受声闻别解脱戒的出家人,本身持 admin

2020-02-21

另外,我们在修行菩萨道的过程当中,在因地所行的菩萨行当中,多有种种的杂染,因此对于自己一些不如理作意的身口意行,偶尔会犯一些过失;但是菩萨于犯了过失之后,能够改往修来的改正,因为有惭愧心所生起的原因,菩萨能够生起惭愧心所的善根,因此而发起了忏悔之心。这样透过如法、如理、如戒的忏悔行,来成就七种圣财当中的惭财与愧财的增广。因此,我们可以透过这七种圣财 admin

2020-02-21

如果菩萨不小心作了有罪、有错的过失,应该心生惭愧,并督促自己不要再犯错,相信自己所作的种种罪业,未来世都要受种种的异熟果报。这是因为所造的点点滴滴善恶业,都含藏在自心如来里,从来没有遗失过,未来有因缘就要受可爱、不可爱的异熟果报。所以菩萨对于自己所造作有罪、有错的过失,应该心生惭愧,并督促自己不要再犯错。假使看到对方作善事,应该心生欢喜,并且随喜赞 admin

2020-02-21

因此有了惭愧,就会产生止息恶行的作用,以及让自己的善法力量逐渐展现出来。譬如在《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8中的开示:云何惭愧?所谓常愧于他,亦惭自身,住于一切不善法中故常惭愧。住惭愧已,远离一切无惭无愧。除灭不善,思惟善事,荷负重担,体性清净,终无毁犯,他不能谤。因此,对于自己的不如法行为,心怀惭愧心,乃至菩萨都要以上位菩萨为学习目标,常 admin

2020-02-21

总觉得我的因缘很奇怪,大概福德也不够,明心见性对我来说虽不是很难,但是悟后起修的阶段却是备尝辛酸,不论是法上的重整和补强,或是一些事相上的拿捏和处理,在在都是充满着压力和考验,到最后,很多烦恼硬是过不掉,就卡住了,自问明心见性了,怎仍是这般德性,不禁深感惭愧与汗颜,尽形寿为正法、为众生的愿一直都在的,但当时觉得自己再不跳脱、空白一阵子是不行了。观行 admin

2020-02-21

我们如果心里时常念着佛的各种功德法要,我们自己也会起惭愧心:佛陀祂为我们辛苦了这么多,而且祂已经成就佛地的功德,而我还在这个五浊恶世流转。所以会增长这样的一个惭愧心,引发自己积极向正道的心行。更因为学习了佛陀的慈悲心,也能够引发自己慈悲种子的增长。所谓的悲慧,因为世尊有特别开示悲慧,我们先看悲这个字,悲就是非、心两个字合起来的,我们经常听到说:悲就 admin

2020-02-21

我们如果心里时常念着佛的各种功德法要,我们自己也会起惭愧心:佛陀祂为我们辛苦了这么多,而且祂已经成就佛地的功德,而我还在这个五浊恶世流转。所以会增长这样的一个惭愧心,引发自己积极向正道的心行。更因为学习了佛陀的慈悲心,也能够引发自己慈悲种子的增长。所谓的“悲慧”,因为世尊有特别开示悲慧,我们先看“悲”这个字,悲就是“非&rdqu admin

2020-02-20

《优婆塞戒经》卷6的经文,内容为:【食已先修惭愧之心、不放逸心,为治身命如疗恶疮。若入村落如刀刺林,摄护诸根修集正念,观察可作及不可作,不生放逸。】(《优婆塞戒经》卷6)在饮食之后,身为修道之人,第一件事就是要先修惭愧之心,然后要能心不放逸;也要知道饮食,只是在治疗色身虚弱的病,不是为了享受而吃,是为了维持生命、保养道器。如果进入村落时应当观察这六入 admin

2020-02-20

所以说,菩萨不应该,甚至连小赌的贪念,譬如买大乐透、彩等等,都不应该有;连一夕成为有钱人的想法,都不应该有;因为那已经失去菩萨的律仪了!又菩萨要有惭愧及羞耻心,菩萨有钱也不可以放逸,要多行有智慧的布施,但不要起娇慢心。又菩萨要成佛,所经历的时间非常久远,因此在行菩萨道中,很容易犯戒;因此经常要生起惭愧及羞耻心,还要发露忏悔,永不复作!为什么?因为有 admin

2020-02-20

这些众生有的是具足了深重烦恼----贪欲、瞋恚、愚痴等;有的既无惭愧心又充满了悭吝、嫉妒、瞋恚、愚痴等苦恼;有的则是不信三宝乃至不信因果,心里只有邪教的邪见,对三宝与因果的正理总是怀疑,并且懒惰懈怠不肯修种种善行。这个出生在如来正法已经灭尽时代的人,他看到当时众生心性恶劣的情况之后,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在这个重大恶劣的时代,众生都不能修善,这时候的 admin

2020-02-20

何等为四?一者胜义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哑羊僧,四者无惭愧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也就是世尊交代:不论这个人是现出家相还是在家相,只要他证得了四沙门果中任何一果,这个人就叫作胜义僧;如果这个人没有证得四沙门果,就算是他受了具足戒现出家相,他也只是个凡夫僧罢了。在《佛藏经》中世尊更明确地说到:于圣法中拔断一切诸见根本,悉断一切诸语言道,如虚空 admin

2020-02-20

(《大宝积经》卷四十二)这是告诉我们:人生在世应该要追求对佛法的正信;要如法受持戒法;要听闻正法;要对自己无法在道业上增进而沉于五欲海当中,要有惭愧心;也要能够舍离对自己以及三界法的贪爱;并且要追求般若智慧。所以,上面所说的这七种圣财,才是我们学佛人所应该努力追求的。因为这七种圣财,才能够带给我们今生以及未来生的义利以及安乐,并且让我们能够成就无上 admin

2020-02-20

这些众生有的是具足了深重烦恼----贪欲、瞋恚、愚痴等;有的既无惭愧心又充满了悭吝、嫉妒、瞋恚、愚痴等苦恼;有的则是不信三宝乃至不信因果,心里只有邪教的邪见,对三宝与因果的正理总是怀疑,并且懒惰懈怠不肯修种种善行。这个出生在如来正法已经灭尽时代的人,他看到当时众生心性恶劣的情况之后,心中就生起了这样的念头:在这个重大恶劣的时代,众生都不能修善,这时候的 admin

2020-02-19

佛陀也在《菩萨地持经》当中曾经这么说: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六波罗蜜多性相,让众生知道他是一位菩萨;譬如性种性的菩萨在布施波罗蜜多性相上,是本性就乐于布施不倦,无论自身的财物有多少,都能够平等的惠施给众生,心中总是欢喜而没有悔恨;如果没有财物可以布施的话呢,心中就会觉得很惭愧!看到他人布施也总是随喜赞叹;而对他人遭遇各种灾难而产生的恐惧,也都能够以无畏 admin

2020-02-19

《优婆塞戒经》在卷六如是说:【是妄语中杂有两舌,能坏和合,是名根本;若说他过及余恶事,言和合者必有不可,若离坏者则有好事,是名方便;和合既离,受他财物,任意施与欢喜受乐,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优婆塞戒经》卷六)这个时候,佛说学人妄语的时候,如果他夹杂着有两舌,以不如实的言语去挑拨双方,使双方不能再和合相处,这个就是两舌 admin

2020-02-19

恶口的成已罪,经云:【若骂詈已还受他物,任意施与欢喜受乐,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优婆塞戒经》卷6)就是说,如果见到人而开口说出来了,这个就是恶口的成已之罪。假使想要别人送财物给他,但是人家不愿意送,所以他就凶狠地骂詈恐吓,还想了一些根本不应该用骂的语言来骂对方,这样子的恶毒言语来骂,骂完之后对方因为受不了,心想:算了! admin

2020-02-19

绮语的成已罪,经中如是说:【若教他已,还受财物,任意施与欢喜受乐,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优婆塞戒经》卷6)就是说,如果自己施设方便而编成歌曲,但都是无义语、无义的歌,而别人听了歌欢喜,听了以后欢喜而作供养;或者写出错误的偈或是错误的颂来教导别人,别人听了误信为真,心中欢喜就来供养财物;他收了财物的时候,绮语的成已之罪也 admin

2020-02-19

经中说:【若事已竟,遗以璎珞,共坐饮食欢喜受乐,无有惭愧心不悔恨,自赞其身生大憍慢,是名成已。】(《优婆塞戒经》卷六)这个是邪淫的成已之罪。经中所说的就是说,如果接着因为前面的根本、方便的罪,行为已经成就了,接着男女交欢的事也已经完成了;也就是说,透过前面根本的作意,还有方便的一个事相上面的安排,也真正的完成了男女交欢的事情以后,就是已经完成了成已 admin

2020-02-19

譬如说施设了方便让别人出去宣讲,可是别人都不信,那就只有根本罪跟方便罪,没有成已之罪;要在什么时候才能够具足成已之罪呢?我们看一下在经典里面所说的妄语的成已之罪,经中如是说:【若事成已受取财物,任意施与欢喜受乐,无有惭愧不生悔恨,自赞其身生于憍慢,是名成已。】(《优婆塞戒经》卷六)这是说,如果是人家信了,妄语的事已经成就了,就得到了大妄语的成已之罪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