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造是重业永不改悔心无惭愧。如是等人名为趣向一阐提道。若犯四重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而心初无怖畏惭愧不肯发露。于佛正法永无护惜建立之心。毁呰轻贱言多过咎。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若复说言无佛法僧。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唯除如此一阐提辈。施其余者一切赞叹尔时纯陀复白佛言。世尊。所言破戒其义云何。答言。纯陀。若犯四重及五逆罪。诽谤正法。如是等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谓信戒惭愧多开智慧舍离。故名圣人。有七圣觉故故名圣人。以是义故复名圣行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二圣行品第七之二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圣行者。观察是身从头至足。其中唯有发毛爪齿。不净垢秽。皮肉筋骨。脾肾心肺。肝胆肠胃。生熟二藏。大小便利。涕唾目泪。肪膏脑膜。骨髓脓血。脑胲诸脉。菩萨如是专念观时。谁有是我。我为属谁。住在何处。谁属于我。复作是念。骨是我耶。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根据《楞严经》的记载,佛世时的阿那律尊者,刚出家的时候常爱乐睡眠,在听法时常常打瞌睡,于是遭到世尊的诃责;尊者因此而心生惭愧,于是七日七夜勇猛精进没有睡眠,因此就导致了双眼失明;世尊哀悯他,于是教他修学乐见照明金刚三昧,很快的尊者就得到了天眼,观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知道,由于睡眠心所能令心识昏昧,会障碍修行者修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对此,于《央掘魔罗经》卷二,世尊早有预言:“过去世时无有惭愧,已无惭愧、今无惭愧、当无惭愧,闻如来藏不生信乐,已不信乐、今不信乐、当不信乐。譬如猿猴形极丑陋,常多惊怖,其心躁动如水涌波,以宿习故今犹不息。”毁谤唯识,以误解“一切法空”,误解“中观”,而落入“恶取空”、“空见”者居多。关于恶取空,《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一个懂得依自性清净心──阿赖耶识──如理作意的人,一定常对于自身智慧之不足而深感惭愧,且一定会谨遵佛诫,绝不会轻贱般若之体──阿赖耶识,也不敢稍稍轻慢于活我法身慧命之恩师。更不会如2003年退转于阿赖耶识的人,轻贱禅三所发起的般若实相智之功德而说出「般若实相智可以从观看Discovery中获得」之痴话。诚然,对悟后依阿赖耶识「如理作意」的人来说,Discovery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对此,于《央掘魔罗经》卷二,世尊早有预言:过去世时无有惭愧,已无惭愧、今无惭愧、当无惭愧,闻如来藏不生信乐,已不信乐、今不信乐、当不信乐。譬如猿猴形极丑陋,常多惊怖,其心躁动如水涌波,以宿习故今犹不息。毁谤唯识,以误解一切法空,误解中观,而落入恶取空、空见者居多。关于恶取空,《菩萨地持经》卷二载:若沙门婆罗门,谓此、彼皆空,是名恶取空。《瑜伽师地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如《大般涅槃经》开示:【若有毁谤是正法者,能自改悔,还归于法;自念所作一切不善,如人自害,心生恐怖、惊惧、惭愧,除此正法,更无救护,是故应当还归正法。】(《大般涅槃经》卷十)经中已说明:凡是毁谤正法的人,唯有弘扬正法,才能改变如此的大恶业。世亲菩萨就是最好的例子;世亲菩萨早期弘扬小乘法,毁谤大乘法,后来受到哥哥无著菩萨的劝导,才知道已经成就毁谤大 | admin 2018-07-21 |
![]() |
譬如:是否能明辨世间善恶、对父母有无孝养、对师长有无恭敬奉侍之心、是否喜欢损人利己、有无奸诈权谋,有无偷盗、烟毒、酗酒、说谎习惯,有无失信、惭愧羞耻心等。若这种为人处事之世间道德、基本规矩,都无法做好,则知此等人之心性尚未适合修学佛法。更何况求悟二乘圣人所不能证之如来藏妙法呢?此人须多以世间善法、人天善法加以调柔,使其心性改变以后,才可授以佛菩提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现在圣平实菩萨摩诃萨也弘法这么多年,也没有人可以从法义上面去驳倒过菩萨,如是当然是至上的威德力量所致,一般人只因为导师明说哪些人不开悟,明说藏密有行淫的法门,就老脸挂不住,实在是可怜可悯之辈!不开悟就是不开悟,好何可以辩解?不懂公案就是不懂公案,有何可辩解?有行淫法门就是有行淫法门,有何可以辩解?教门不懂就是不懂,有何可以辩解?佛门中充斥这些不直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作众恶业、无有惭愧者,下品上生花开后,信解甚深十二部经,发无上道心,证果时长,亦不可知。孝养父母、行世仁慈者,中品下生花开后,闻法欢喜得须陀洹。一日一夜执持出家戒清净、威仪无缺,或在家人一日一夜持八关斋劫者,中品中生花开后,闭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受持五戒、八戒斋,修行诸戒学,不造五逆者,中品上生花开后,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世亲菩萨本来造了诽谤大乘极重之业,幸好遇到他哥哥无著菩萨这个善知识开导,而他本身也是智者,用惭愧心把恶业转轻了,尽其余生努力地宣扬大乘佛法。不但远离了恶业,还增益了道业,终于入十回向位,邻于初地。世亲菩萨正是将定业转为不定业,又进一步转为道业。实在是当今曾犯谤法(谤法等同出佛身血)恶业者应速速转念而努力学习、效法的典范。张老师曾以墨宝赠予同修会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陀也在《菩萨地持经》当中曾经这么说: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六波罗蜜多性相,让众生知道他是一位菩萨;譬如性种性的菩萨在布施波罗蜜多性相上,是本性就乐于布施不倦,无论自身的财物有多少,都能够平等的惠施给众生,心中总是欢喜而没有悔恨;如果没有财物可以布施的话呢,心中就会觉得很惭愧!看到他人布施也总是随喜赞叹;而对他人遭遇各种灾难而产生的恐惧,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几番的恶心欺负,鸠摩罗什菩萨始终胸怀忍辱,没有丝毫怒色;最后,吕光感到惭愧,才停止轻慢的行为。当吕光要率军返国,中途在某山下扎营休息时。鸠摩罗什菩萨说:不可以在此地久留,以免全军将士狼狈不堪,应该赶快把军队迁往高原上。吕光不信鸠摩罗什菩萨的建言,依然故我。当晚果然大雨滂沱,山洪暴发,积水数丈,将士折损数千人。此时,吕光方才暗自感受到鸠摩罗什菩萨的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心生惭愧不说他过善覆人罪。是故次得象马藏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无数世见到众生恐惧畏怖的时候能够救助保护,心生惭愧不说他过,善于遮护人的罪过,所以得到马阴藏相。(佛之男根密藏体内如马阴)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亲近智者乐闻乐论。闻已乐修。乐治道路除去棘刺。是故次得皮肤柔软一一孔中一毛生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无数世亲近智慧的人,乐于听闻议论,听后乐于修习,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提婆达多在地狱可权说是「事实」,可是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他在地狱做什么,经典说的很清楚:他在地狱中「享受」三禅之乐;没有学过佛或是学佛不清楚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叫做三禅,更别说是三禅之乐,虽然无始以来无有一位有情不曾证得四禅者,但是胎昧现前,如何知道三禅之乐?简而言之,三禅之乐是三界中的最快乐之乐,经典说,难以舍离!所以想一想:提婆达多不是出佛身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我们念佛时,知道佛也有人天应供的证境与名号,当然念佛时一定会生起惭愧之心,就必定会使得我们的戒行越来越清净,心地就渐渐变得清净了,所以应当念佛来清净戒行。第四、佛还有一个名号,叫作正等正觉。佛为什么叫作正等正觉?因为祂具足觉了二谛:世俗谛、真谛。证严法师怎么解释世俗谛呢?她认为:“在家人以财物来供养出家人,这叫做发俗谛。”所以,现在真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我们念佛时,知道佛也有人天应供的证境与名号,当然念佛时一定会生起惭愧之心,就必定会使得我们的戒行越来越清净,心地就渐渐变得清净了,所以应当念佛来清净戒行。第四、佛还有一个名号,叫作正等正觉。佛为什么叫作正等正觉?因为祂具足觉了二谛:世俗谛、真谛。证严法师怎么解释世俗谛呢?她认为:在家人以财物来供养出家人,这叫做发俗谛。所以,现在真的是末法,连师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为说法令生惭愧。于所犯罪发露忏悔。不堕恶趣增进善根。长养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初发心菩萨由于宿世的因缘转生在五浊恶世,并有善根使其亲近明师,志向大乘甚深妙法。虽发菩提心,但是智慧浅薄,就是初发心菩萨。其人听闻甚深空法,读诵受持,并且于智慧浅薄之人前读诵解说。听到的人惊异恐惧,对菩提道起了退却之心,转而以声闻乘为志向。这是初发心菩萨的第一根本重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之人以「性空唯名」遮遣般若深义,更以「虚妄唯识」破坏唯识正理;前以隐喻「有名无实」,后而直说「虚妄不真」,如是正式于千载后,指责佛陀所说不为正理;除非立论之人士为盲眼于中文,否则如何不晓得如此即是谤佛!所以坦然无畏众说,乃至大众噤若寒蝉,仰伏拜读,所以可以坐丧道场,沦为邪见异说;任由外人法主,不敢有语;宁将见弃如来,呜呼哀哉,岂能佛门遭辱而视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什么?因为念佛的时候,只要这个念头一出现,就会想:“唉呀!惭愧死了。”所以就不犯邪淫业。还有一业:杀生,念佛时不会想到杀生,一定不会做,所以可以净身三业。那么口四业呢?绮语、妄语、两舌、还有一个叫恶口,也不会做。心里面念佛时不会破口大骂。如果习性很严重,骂出口了,第二句还没骂出时会想:“不对啊!?我在念佛,怎么骂人了?”渐渐的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