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忏悔基本上它就可以减轻你的业,忏悔基本上就是生起一种作意,对于已经做的过失去感到惭愧,然后作意不会再犯这个过失,但是不代表这样就不会犯了,可是你有一个作意的时候,经过这个忏悔,如果万一再犯,再忏悔,这样的作意就越来越强,自然会让我们往这个不会犯这个过失的方向走。所以我们就是在自誓受戒以前,自己先一直在佛前诵持十重四十八轻,依照经典里面说的是一定要见 三摩地

2018-07-22

若优婆塞因客烦恼所起之罪,作已不生惭愧悔心,非如法住。若优婆塞为身命故作诸恶事,非如法住。若优婆塞虽得人身,行于非法,不名为人。若得信心,能作福德,善修正念;观一切法皆是无常、无我我所;于一切法心无取着,见一切法不得自在,生灭苦空无有寂静;人身难得,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正见,虽具正见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闻,虽闻难得受持; 三摩地

2018-07-22

若有说言:‘更有无量极重之法,过去诸佛何缘不制,而制于酒?’善男子!因于饮酒,惭愧心坏,于三恶道不生怖畏,以是因缘则不能受其余四戒;是故过去诸佛如来,制不听饮。若有说言:‘如来已说酒多过失,何故不在五戒初说?’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是酒戒,名为遮重,不为性重。如来先制性重之戒,后制遮重。善男子!如来先说白、黑月中各有三斋,随外道故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应当要勇于受戒并持戒不犯,就算有时因为习染深重而有犯戒,也可如法忏悔啊!并且忏悔乃是佛所施设的两个很重要的善法,乃是应当保持的法,因为在《大般涅盘经》卷十九中,耆婆菩萨对于阿阇世王所引用佛的开示:【耆婆答言:「善哉!善哉!王虽作罪,心生重悔而怀惭愧。大王!诸佛世尊常说是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男子!若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诤,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之所诃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在恶报;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乱,不能系念思惟善法;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外物资产臭烂。】语译:假使有人喜欢每天酗酒,不是像有修养的人品酒、欣赏、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男子!若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诤,恶名远闻,丧失智能,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之所呵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在恶报。捨此身已,处在地狱,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乱,不能系念思维善法。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外物资产臭烂。善男子!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美饮,其中杂毒,是何等毒?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酒有三十五失,何等三十五?一者、现世财物虚竭,何以故?人饮酒醉,心无节限,用费无度故;二者、众病之门;三者、鬪诤之本;四者、裸露无耻;五者、丑名恶声,人所不敬;六者、覆没智慧;七者、应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者、伏匿之事,尽向人说;九者、种种事业,废不成办;十者、醉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 三摩地

2018-07-22

如斯辈人,遂无惭愧,宁丧亲族分受形辱,不阙淫性以违其志。或因淫欲,杀害父母、兄弟、姊妹,斯受其殃;或因淫逸,罪及五逆,王者所戮,死受恶报。犹野火行,傍树为燋,既罪自深,复及宗亲。人由淫欲,违佛慢法,谤毁圣众,为诸圣贤之所嗤笑。」——《出曜经卷四》★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梵网经 三摩地

2018-07-22

云何为十?所谓承事圣众,和合将顺、安隐圣众,降伏恶人,使诸惭愧比丘不令有恼,不信之人使立信根,已有信者倍令增益,于现法中得尽有漏,亦令后世诸漏之病皆悉除尽,复令正法得久住世,常念思惟当何方便正法久存,是谓比丘!十法功德,如来与诸比丘而说禁戒。是故比丘当求方便成就禁戒,勿令有失。如是,比丘当作是学。”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增一阿含 三摩地

2018-07-22

犹如猪狗更相荷担无复惭愧。四者贪淫之人。常饮不净女人脓血。于无量劫常处胞胎。生藏熟藏子藏诸虫以为衣服。唼[口+束]女根用为饮食。五者贪淫之人。心如利刀眼如火车。割截烧灭功德行藏。六者贪淫之人。到刹利众然结使火起贪欲薪。意欲剥夺犹如罗刹。到婆罗门众不生惭愧。犹如幻人但作妖祥说不净事。到沙门众不知皈依。动诸情根如胶著草。欲染诸使围绕意根。六情火起烧善种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男子!若复有人乐饮酒者,是人现世喜失财物,身心多病;常乐斗诤,恶名远闻;丧失智慧,心无惭愧,得恶色力,常为一切之所诃责,人不乐见,不能修善,是名饮酒现在恶报;舍此身已,处在地狱,受饥渴等无量苦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乱,不能系念思惟善法;是一恶人因缘力故,一切外物资产臭烂。】语译:假使有人喜欢每天酗酒,不是像有修养的人品酒、欣赏、 三摩地

2018-07-22

深生惭愧。即请戒师。如法受者。亦得。此戒应从七众受。皆得。非馀处得。所以者何。若无尽寿戒者。则不堪为戒师。故萨婆多论云。夫受斋法。必从他受。于何人边受。五众边。又云必无人受者。但心念口言。自归三宝。我持八戒。亦得。成论亦云。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乃至我持八戒。亦得(据兹得戒意。若必无师。许自受得。若近处有师。心生慢情。不往从受。而自受者。不得戒。如 三摩地

2018-07-22

无怨恨心当怀惭愧。有慈心愍一切众生。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自今日始随意所欲不复杀生。无怨恨心常怀惭愧。有慈心愍一切众生。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盗好施。亦不教人盗。常乐闲处。如是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随意所欲不复盗窃。常怀惠施乐闲居处。犹如阿罗汉。尽形寿不习不净行。常修梵行清净无秽而自娱乐。如是我字某名某。为阿罗汉所教。自今已后不复淫妷。清净无 三摩地

2018-07-22

犹如猪狗更相荷担无复惭愧。四者贪淫之人。常饮不淨女人脓血。于无量劫常处胞胎。生藏熟藏子藏诸虫以为衣服。唼[口*束]女根用为饮食。五者贪淫之人。心如利刀眼如火车。割截烧灭功德行藏。六者贪淫之人。到刹利众。然结使火起贪欲薪。意欲剥夺犹如罗刹。到婆罗门众不生惭愧。犹若幻人但作妖祥说不淨事。到沙门众不知归依。动诸情根如胶著草。欲染诸使围绕意根。六情火起烧善种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应当要勇于受戒并持戒不犯,就算有时因为习染深重而有犯戒,也可如法忏悔啊!并且忏悔乃是佛所施设的两个很重要的善法,乃是应当保持的法,因为在《大般涅盘经》卷十九中,耆婆菩萨对于阿阇世王所引用佛的开示:「耆婆答言:善哉!善哉!王虽作罪心生重悔而怀惭愧。大王!诸佛世尊常说是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大乘佛法中说的僧,却不限于出家僧,也包括了在家僧,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这样的圣教说有四种僧:【一者胜义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哑羊僧、四者无惭愧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其中世俗僧是剃须发、着袈裟、受声闻别解脱戒的出家人。另外无惭愧僧则是为了活命而出家归依佛门,但却毁犯一切出家戒而无惭无愧,具足了悭贪、嫉妒、愚痴及憍慢,贪着名誉、恭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大乘佛法中说的僧,却不限于出家僧,也包括了在家僧,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这样的圣教说有四种僧:【一者胜义僧、二者世俗僧、三者哑羊僧、四者无惭愧僧。】(《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其中世俗僧是剃须发、着袈裟、受声闻别解脱戒的出家人。另外无惭愧僧则是为了活命而出家归依佛门,但却毁犯一切出家戒而无惭无愧,具足了悭贪、嫉妒、愚痴及憍慢,贪着名誉、恭 三摩地

2018-07-22

是人常观犯轻如重,观已生悔及惭愧心,怖畏愁恼,心不乐之,至心忏悔;既忏悔已,心生欢喜,慎护受持,更不敢犯,是名净戒。】善守护身口意业,安住清净戒条,是皈依后第一重要的事,应如经中说:凡所作事当系心不放逸,犯罪已,当至心忏悔;悔已,当心生欢喜,更不敢再犯,应该如此安住净戒。《菩萨优婆塞戒经》卷3又说:【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五处所,所不应游:屠儿、淫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不当说涅盘无处可觅,当说涅盘常住,而且和五蕴有密切关联,所以五蕴不能说和涅盘完全无关,此涅盘就是本际,就是一个常住心,但不是我们现下所使用的这个心,这个能够了别这个三界的心;这个常住心,从来不入断灭,也不被出生,永远常住,依此而说小乘涅盘,得以破斥诸外道边见,不落有无,不落常无常,以世间所说常见和断见,都是依据现下这个意识心而立名,根本是于五蕴 三摩地

2018-07-22

迦叶听了很惭愧,他告诉弟子:这个道人很有神力,但他不如我,因为我已经得了罗汉了。然后佛又移到离迦叶比较近的一棵树下修行,晚上,四大天王都来向佛请法,身上的光明象火炬一样,迦叶看见了,以为佛是事火外道(保持火不灭的修行人)。第二天,迦叶问佛,你修行的法门也要事火吗?佛说,不是,那是昨天晚上四大天王来听法,他们身上的光。后来,忉利天王也下来请法,身光更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