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5、【种子势力与思惟】佛菩萨为众生晓论如来藏不思议熏之因果正理(如《起信论》说;如来藏亦推动有情走上佛道),众生听闻后,生起大乘正信;或由如来藏收藏此佛法善种,后未来入地狱受苦时因此善种引发思惟:我为何到此?我造了什么业?为何我令他人受苦(如临终业镜所现)?最后知错,生惭愧心忏悔,于佛法起清净信,入佛道中。 6、【如来藏性自性】如来藏自体本 | admin 2024-11-03 |
|
这个时候,寺主看见罗汉的神变以后,深怀惭愧,向那一个罗汉忏悔谢过,然后各自回归自己所住的地方。但是就是因为这样子的业缘,这个寺主比丘五百世以来,始终常处在恶臭之中,没有人敢亲近他。” 照理讲,他毁谤阿罗汉,应该是要堕到恶道里面去,但是因为他有忏悔;但是有忏悔还是有这个余报,还是有这个果报必须要去受,所以五百世堕到这样子的恶臭之中。&nb | admin 2023-10-11 |
|
’懊恼悔恨,惭愧还宫。”《大正藏》册2,页453,下5-25。[11]前注举自诸经的内容,都是佛世时发生的现例,后来被结集在经典中;今天只要查询电子佛典,都可以查询得到。这些经证,对我们后末世的佛弟子来说,不应当作是世尊在说故事给我们听;当知欲界最高天主波旬的坏法、灭法之心,是从佛世以来就不曾间断的。因此,在此末法之季,佛弟子都须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诫 | admin 2023-04-19 |
|
[23] 因此佛弟子每于食时唸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内心油然生起大感恩、大惭愧,思及二千五百多年前释迦牟尼佛示现入灭,留下正法及弘护正法的菩萨僧,护念我辈今日仍可闻熏佛法,如来恩德深厚难报。如是每当食时,更起大精进心,依教奉行,实证正法、护持正法,不再如世间人一般落入段食之香味触法而沉湎不出。 “法界有情,普同供养”二句 | admin 2022-06-23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说,即使是世间作恶多端无有惭愧之人(但未毁谤三宝),一念迴光,即得下品上生,从此莲苞快乐逍遥,不知春秋,一出莲胎,闻法即得发心,不过十小劫必入圣位[2],完成一大阿僧祇劫三贤位之修证。当知恶人尚且下品往生,声闻志向者位居中品,何况菩萨种姓本居上品,心地速臻圆满,佛土广大无边。此诚法界之一大盛事! 然此娑婆众生毕竟罪业深重,难脱 | admin 2022-06-23 |
|
善男子!若有众生能作如是胜供养者,成就十五殊胜功德而自庄严:一者常有惭愧;二者发净信心;三者其心质直;四者亲近善友;五者入无漏慧;六者常见诸佛;七者恒持正法;八者能如说行;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 | admin 2021-05-19 |
|
生五浊世不知惭愧。昼夜六时相续作恶不知厌足。纯造不善五逆恶聚。鱼鳞相次求不知厌。九亲诸族不能相济。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佛。以大方便深厚慈悲。能于苦恼众生之中。和颜美色善巧智慧。说诚实语示我当来度脱汝等。如是导师明利智慧。世间希有甚为难遇。深心怜愍恶世众生。为拔苦恼令得安隐。入第一义甚深法性。释迦牟尼三阿僧祇劫。为汝等故修行难行苦行。以头布施。割截耳鼻手 | admin 2021-05-12 |
|
],僧格何在?琅琊阁你不愿救护他们,是你个人的自由,然慈悲的如来从不如此:释迦如来因地作国王时为护持正法而杀毁谤大乘经典之婆罗门,如来果地让六师外道因惭愧而断命,这都是在救人。只有对大乘法没有绝对信心的人,犹自内心挣扎这两则故事所带来的冲击,终究还是嘴硬说:这绝对不是来自佛陀的教导。然而经典具在无误,容不得彼等嘴硬。在此要说的是:真理的实践从来不是 | admin 2021-01-02 |
|
如来法义辨正,摧破六师外道令惭愧,戒护其弟子归依证果成罗汉(五)释惟护谈法义辨正:双方的都是平等友善的,诚恳的,慈悲的,互敬互利的。目的就是使真理得到显现。使双方都得到受益提高。而不是抱著称王称霸,认为自己掌握的才是正法,真理都在自已[己]手中。而是带着挑战性,攻击性,压倒性,批判性去打倒对方。这样把人家搞成敌对。不但度不了人家。还会把这些怨气带到 | admin 2021-01-02 |
|
《大乘起信论》卷2,马鸣菩萨开示说:二、能止息方便,所谓惭愧及以悔过;此能止息一切恶法令不增长,以真如离一切过失相故,随顺真如止息诸恶,是名能止息方便。意思是说,这是熏习解脱果的方便行,就是要藉由这个方便行,种下解脱果的正因。这里所说解脱果的正因,与二乘菩提所说有所不同,这里所说是从第八识如来藏来作观行,而不是从二乘菩提的蕴处界空相去作观行。接着, | admin 2020-08-28 |
|
35愿著下裙时,当愿众生,服诸善根,具足惭愧。36愿整衣束带,当愿众生,检束善根,不令散失。37愿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38愿著僧伽黎,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39愿手植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40愿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41愿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42愿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 | admin 2020-07-30 |
|
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在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诫。如是之人名一阐提,诸佛世尊所不能治。何以故?如世死尸医不能治。一阐提者亦复如是,诸佛世尊所不能治。”《大般涅槃经》卷17〈梵行品第20〉,《大正藏》册12,页720,下26-页721,上2。 | admin 2020-07-27 |
|
妇人听了觉得很惭愧,也深自悔责,对世间的恩爱不再眷念,接着思惟五阴世间真的很苦;因为这样的缘故,得以厌离五阴苦,得法眼净,成了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一者,世间人,包括一般学佛人在内,真的很执著,不仅执著我所有的,譬如眷属、财富、名声等等,而且也执著自己是否存在,认为自己无法存活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所以在生离死别的时候,总是做出让世 | admin 2020-07-06 |
|
在半路之中,雄鳖就对猕猴说:其实是我的妻子想要吃你的心肝,水里哪有什么音乐!这个时候,猕猴发现自己受骗上当了,心里很惭愧地想著:奉行戒律应该要依据善行的行为来作,为了不让这两个鳖(龟类的这个鳖,雄性的鳖跟雌性的鳖)造下杀生的重罪,我不应该故入难处,作无谓的牺牲。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不能墨守成规,想要度过眼前的危难为第一件大事。所以就开个方便,跟雄鳖 | admin 2020-07-06 |
|
阿罗汉受人供养是心安理得的,绝对不必心有惭愧,因为他具足杀贼与无生的功德,当然受供无愧。为什么具足这两个功德可以受供无愧呢?因为当他能够“不受后有”时,就是能出三界生死的圣者了,已经成为真正的人天福田;谁在他身上种了福德,未来世果报不可限量,所以他才成为“应供”。必须具足这三德,才能成为阿罗汉。如果连第一个杀贼的功德都没有,譬如 | admin 2020-06-20 |
|
阿罗汉受人供养是心安理得的,绝对不必心有惭愧,因为他具足杀贼与无生的功德,当然受供无愧。为什么具足这两个功德可以受供无愧呢?因为当他能够“不受后有”时,就是能出三界生死的圣者了,已经成为真正的人天福田;谁在他身上种了福德,未来世果报不可限量,所以他才成为“应供”。必须具足这三德,才能成为阿罗汉。如果连第一个杀贼的功德都没有,譬如 | admin 2020-06-20 |
|
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常当惭愧,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 | admin 2020-06-14 |
|
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min)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 | 三摩地 2020-06-14 |
|
嫉妒谄曲,无所惭愧。自大放逸,憍慢、我慢、大慢、邪慢。好行欺诳赞美其身。多作方便开利养门。凌践白衣伪现亲厚。因势得财以夸众人。毁破戒品、定慧解脱品、解脱知见品。于佛法众心不定信。不信业报,贵于现利,谓无后世,多诸疑悔。志性浅弱,常奸惊怖,舍利弗,是名弊恶比丘。如是痴人于我法中,便是屎尿臭秽不净。是人成就身口意业,命不清净故,命终之后堕在恶道,入大地 | admin 2020-06-14 |
|
有惭愧清净,志求佛道者,当为如是等,广赞一乘道。舍利弗当知:诸佛法如是,以万亿方便,随宜而说法,其不习学者,不能晓了此。汝等既已知,诸佛世之师,随宜方便事,无复诸疑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 admin 2020-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