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对:《悲华经》阿弥陀佛昔为转轮王,名无诤念,千子具足。于宝藏佛所发菩提心,取西方极乐净土。诸经中知名佛、菩萨、声闻等,皆昔之千子也。太子不瞬,观音也。次摩尼,势至也。次王众,文殊也。次能伽奴,即金刚智慧光明菩萨。次无畏,即莲华尊如来。次庵婆罗,即虚空光明菩萨。次善臂,即师子香菩萨。次泯图,即普贤也。次密苏,阿閦佛也。密苏发心已来,行时步步,心心数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学道之士,于此宜尽心焉!四、悲愿行者。诸佛菩萨性海无尽,供养无尽,戒施无尽,饶益无尽。故天亲菩萨“净土五念门”,以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四种,为成就入功德门;回向一切烦恼众生,拔世间苦,为成就出功德门。菩萨修五念门,速得阿耨菩提。难曰:《净名经》“观众生如梦所见,已寤则无”等。发愿利生,将无眼见空华耶?答:《智度论》引佛云:&ldq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号久住《无量寿经》云:当来经道灭尽,我以悲愍,特留此经百岁。众生值此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又云:此经灭后,佛法全无,但留阿弥陀佛四字名号。其有不信而谤者,当堕地狱。〖校注:此段引文出自元惟则《净土或问》,大本五种原译均无。〗《法华经.方便品》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念佛圆通《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发胜志乐会》云:“佛告弥勒菩萨言:菩萨发十种心,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 | 三摩地 2018-07-20 |
|
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盖 | 三摩地 2018-07-20 |
|
后一念,是出慈悲教化门。【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诸佛如来,德有无量。德无量故,德号亦无量。若欲具谈,纸笔不能载也。是以诸经或举十名,或腾三号。盖存至宗而已,岂此尽耶?所言三号,即此“如来”、“应”、“正遍知”也。“如来”者,如法相解,如法相说。如诸佛安隐道来,此佛亦如是来。更不去后有中。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举声悲哭宛转卧地。天子在上见其所为。自念。我不现化意终不解。即下作小儿年八九岁。在道边放牛。牛卒死卧地。小儿便行取草着死牛口。举以杖打牛。呼言起食。父母大小见小儿所为。便共笑之。前问言。卿谁家子何痴乃尔。牛今已死举草着口。宁有食期。而反笑言。我牛今虽死。头口故在。举草不食。况君儿死来已久矣。加火烧之。唯少燋骨在地。以百味食着前而加啼哭。宁得食之不也 | admin 2018-07-20 |
|
平时他以各种的正道——纲纪、伦理、佛法,来教导皇族大臣以及国民,并且悲悯那些因为愚痴、狂乱而堕落的人们;他以这样的慈悲来护持众生,就好像帝释天一样。和默王不但自己对于杀、盗、淫、妄种种的恶业不去违犯,而且也以这样的十善业道来教导国民。他崇信三宝,探访贤者,请求他们的教导,不但自己以身作则,而且也严格要求所有的皇族与大臣,一同都要遵守十善法 | admin 2018-07-20 |
|
所以我们应当发自己的悲心,就算是这个眷属在生的时候跟大家相处不好,可是那毕竟人都死了,都已经过去了,然后不应该计较;应该想说:他目前在地狱中可能受苦,他有可能到地狱去,因为也不确定他是不是还可以做人啊!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帮忙他呢?所以应当如是想。何况大部分的亡者,实际上他的眷属都跟他非常地要好,都很难过;但只是难过并没有办法令亡者来利益,所以应当来遵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开示:【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按照经中意思,光是听闻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圣号,就能够灭除无量劫生死之罪,更何况能够帮助亡者忆念弥陀世尊?因此助念者帮助往生者的地方,亦是依凭诸佛如来的加持力,故经典常说:「当知皆是如来神力慈悲护念。」因此此人自己不知法要,不知道诸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0 |
|
倘若知道亡者修学佛法之内涵当然最好,否则就开示亡者忆念此生所造之善业,解说极乐世界之殊胜及阿弥陀佛之慈悲与功德,让亡者能够以其所造之善业为依凭,而向往并厌离轮回之苦,引导亡者忆佛念佛,生起愿生极乐世界之心。(二)亡者于中阴阶段,只有一点小神通,然而此小神通只是能与人间亲人心念上之通,并非是宿命通之神通。中阴阶段之意识比较简劣,无法做精细之思考,大都 | 三摩地 2018-07-20 |
|
现在我们一起祈求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放光加持,接引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您放下一切烦恼牵挂,全心全意想念阿弥陀佛,求佛来此接您往生极乐世界。」(主者开示已,回身向上三请︰)一心恭请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敬祈世尊不违誓愿,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请后,转身对众,举腔:)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数十声,再转四字洪名,念佛一小时)。二、念佛一小时,再 | 三摩地 2018-07-20 |
|
带业往生西方算是一种逃避应该负起的责任吗?西方极乐世界弥陀世尊悲愿非常非常的广大,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就已经发下了四十八大愿,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有九种往生的方法;从已经证悟的大乘菩萨,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一直到凡夫,哪怕是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凡夫众生,只要他们一心求生西方,阿弥陀佛都会接引他们往生西方。这并不是说这一些众生有什么了不起的,而是要感谢弥陀 | 三摩地 2018-07-20 |
|
对于佛弟子而言,有生则必有死,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日后有过世的那一天;就好像十二因缘支的最后,还记得吗?“生缘老死”,有了此世的出生,就注定了此世会有老、死、忧、悲、苦、恼。而在此世由于有“无明”,无明出生种种的善恶业行,连结着此世的“识”,所以因缘就一定会一支一支的出生,导致了未来生的出生,与老死忧悲苦恼 | 三摩地 2018-07-20 |
|
对于佛弟子而言,有生则必有死,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日后有过世的那一天;就好像十二因缘支的最后,还记得吗?“生缘老死”,有了此世的出生,就注定了此世会有老、死、忧、悲、苦、恼。而在此世由于有“无明”,无明出生种种的善恶业行,连结着此世的“识”,所以因缘就一定会一支一支的出生,导致了未来生的出生,与老死忧悲苦恼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往生咒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三遍)◎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十数声)阿弥陀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一)洒净◎杨枝净水赞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消愆,火焰化红莲,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三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大悲咒七遍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罗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罗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罗楞驮婆。南无.那罗谨 | 三摩地 2018-07-20 |
|
在净土经中常常提到,当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心得决定,在临命终时一心不乱,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无量大众或诸比丘眷属围绕加持摄受,但是重点乃是亡者是否心得决定、一心不乱呢?佛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卷一开示:【又,舍利子!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 | 三摩地 2018-07-20 |
|
还有果报很悲惨的状况,像是要下堕到无间地狱,也不会经过中阴身的阶段,因为果报非常确定的缘故。所以不是死后,一定都会有中阴身的出现。阿清:那我先打断,问一下,那这么说,有中阴身的,可能还不一定,会去哪一道(六道)?同修:是的,这变化很大,随着不可思议的业缘在改变,因此即使是经过几次的中阴身,境况越来越差,只要他提振精神,求生极乐世界,一样可以得生,就 | 三摩地 2018-07-20 |
|
菩萨的慈悲、诸佛的慈悲它是很广大的,它不是很狭隘的,乃至有一些因缘不具足,还不能听闻第一义谛的,也可以摄受喔!不是那么狭隘说,只有第一义谛,闻熏第一义谛的才摄受,其他都不摄受,那这样子就窄化了诸佛菩萨的广大愿力了,反而显不出佛菩萨的慈悲,所以他这样子等于是,对于佛陀的这种慈悲大愿确实有很大的扭曲,。所以他的所说是不如理。不如法的。我们看看后面下一段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