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布施行不能成就,瞋无法布施出去,心中就会常常有瞋;把瞋布施出去以后,才能生起慈忍、忍,戒才有办法持好。乃至愚痴无明如果不能布施出去、不能舍弃,对愚痴的因果不具足了知,或者不如实知,所以不能乐施,表示他的无明还没有布施出去,他也是无法清净的持戒,所以施是戒的基础。戒又是忍的基础,这样一度一度互相含摄,每一度都含摄著其余五度。由此可知,施论、戒论、生 三摩地

2018-07-22

为了避免得到这种无眼、无舌的恶报,我们还是好好地去恶修善,以慈心以及慈目、善言来对待众生才好啊!而除了平常要以慈眼看视众生之外,我们也可以更积极地努力以灯具光明来供佛以及布施给众生,这样也可以获得非常广大的果报。譬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有说:【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 三摩地

2018-07-22

】这段的意思是说:世尊告诉阿难尊者,说世尊在过去世为人子女的时候,非常的仁慈和孝顺;作国王的时候,也是慈的护念百姓;作人民的时候,则是奉敬长上。因为这样不断累积福德的结果,所以今天才能成为三界至尊的人天导师、佛、世尊。也就是说,世尊在过去无量世当中孝顺父母、奉养父母,才能获得三界至尊----成佛的果报。各位菩萨,我们想想看,三界至尊的佛,对父母尚且都 三摩地

2018-07-22

今天各位佛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若我们怀揣着我见,以我见为主导的思想在积累福德,那又如何让这份福德成为我们求道的增上缘呢?道是什么?我们在自我的指引下又去向何方?譬如在做护持工作时,想着我又积累多少功德,我又出了多少钱,我今天又帮助几个人,我这个月把书又送给多少人,这些人都因我而接触,他们都是我度化的,我希望自己的团体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我做了这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定性的声闻人,就不是这一段中所说的对象,只有菩萨在证得二乘的三三昧之后,再进一步亲证大乘的三三昧,不违背如来藏本来空、无相、无愿,却同时因为悯众生的缘故,发了种种利益众生的愿,因而常在生死苦中出入。所以菩萨在证得三三昧之后,于常常利乐有情,还是有愿的。因此这才有了修学佛菩提道中菩萨的一切施时不生忧悔,也当然就会有见众恶事而能堪忍了。知道菩萨能 三摩地

2018-07-22

(六)不轻心施具足:云何名菩萨不轻心施具足?不分别施、等大施、不轻心施、心不悋惜施、不瞋忿施、不憍逸施、不为得名称施、不为我能多闻故施,如是之施,名为专心施、尊重施、恭敬施、自手施,如此等施,是名菩萨不轻心施具足。菩萨布施不做种姓贵贱分别,以平等心大而施,不轻视众生之心而施,亦不吝惜而布施,不瞋忿而布施,亦不憍逸而行布施,不为获得好名声而行布施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看到别人有苦难,然后自己能够无怨无悔的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的一个有慈心的人,通常就被称为菩萨。但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其实并不符合佛菩提道当中所谓的菩萨。菩萨一定具有慈心,但是有慈心的人不一定是菩萨;因为慈心只是菩萨所具备的条件之一,除了慈心以外,菩萨还要具备其他的条件,我们才可以称他作菩萨。如果说有慈心的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西藏密宗的乐空双运其实是邪淫兼破坏正法,可怜的是近年来有许多显教法师跟着暗中修学密宗的双身法,所以双身“佛”像卖到缺货,将来舍寿以后都免不了陷身无间地狱中,长劫无间的苦痛,想起来真是令人心痛、哀。像这样邪淫兼破正法的西藏密宗喇嘛,说他们能在正法上面有证量,那是全然不可能的。不但说三乘菩提的证量全无可能,乃至最简单的神通,他们也是绝对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要常常修怜愍之心、慈之心。“慈”就是给予快乐,常常愿意给众生快乐;怜愍众生就是修心。看见有人做了不好的事情,羞于见人,就帮他遮护,并且要劝导他不再做:“你这件坏事,我不跟你讲出去,但是你以后千万不要再做了。”他就不会再做了。有人如果被公布了,他就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反正名声都已经坏了,干脆就一世干到底。”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其余五道众生,佛都不照顾吗?当然要照顾啊!不然怎么叫作大慈大呢?所以就依成佛之道而施设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正统的解脱戒。但因百年来的出家人误会佛法很严重,误以为声闻法的解脱道就是全部的成佛之道,就以自己的声闻戒为中心,说声闻戒即是正统的解脱戒;相对于“正统”的声闻解脱戒而说菩萨戒是别解脱戒,所以称为波罗提木叉戒。这个思想,在古时的声 三摩地

2018-07-22

出家人不骑马、驴子、大象,比丘、比丘尼如果骑上驴子、大象,像什么样子呢?外道也会诽谤说:坐在众生背上,奴役众生,真不慈。所以不布施马与大象。因为出家人也不可以用大象来工作。印度出家人不种田、不割稻,所以不用!牛或象来耕田或拉车。至今印度、泰国、缅甸都还是不行的,因为出家人慈为怀,所以不可奴役众生,外道也会诽谤,所以说唯除象马牛羊。 (原标题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布施时是以慈、怜愍的心来布施,所以叫作一切施。既然是怜愍心,不会因为是怨家就不布施,所以叫作一切施。菩萨摩诃萨在布施之前,心中决定要布施了,正当布施时及布施以后,心中都不后悔;布施了就不再去想它,这样叫作一切施。 (原标题:何为一切施?) 三摩地

2018-07-22

虽以身分施于乞者,终不生于一念恶心,因是更增慈喜舍。不轻受者,亦不自高。自庆有财,称求者意。增长信心,不疑业果。——《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讲记佛开示说:善男子啊!有智慧的人修行布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为了他人的利益。心中很清楚知道财宝及种种物品都是无常的缘故,因为只有一生能使用它,无法带去未来世。为了使众生出生欢喜心的缘故,为了 三摩地

2018-07-22

(六)不轻心施具足:云何名菩萨不轻心施具足?不分别施、等大施、不轻心施、心不悋惜施、不瞋忿施、不憍逸施、不为得名称施、不为我能多闻故施,如是之施,名为专心施、尊重施、恭敬施、自手施,如此等施,是名菩萨不轻心施具足。菩萨布施不做种姓贵贱分别,以平等心大而施,不轻视众生之心而施,亦不吝惜而布施,不瞋忿而布施,亦不憍逸而行布施,不为获得好名声而行布施 三摩地

2018-07-22

(六)不轻心施具足:云何名菩萨不轻心施具足?不分别施、等大施、不轻心施、心不悋惜施、不瞋忿施、不憍逸施、不为得名称施、不为我能多闻故施,如是之施,名为专心施、尊重施、恭敬施、自手施,如此等施,是名菩萨不轻心施具足。菩萨布施不做种姓贵贱分别,以平等心大而施,不轻视众生之心而施,亦不吝惜而布施,不瞋忿而布施,亦不憍逸而行布施,不为获得好名声而行布施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在家菩萨若没有障碍时就能具足,因为能一切时中、一切物都布施故;所以说在家之人应该要先修,才容易具足六波罗蜜。至于一切时中一切施,就等下周再来说了。上一周说的是,出家以后能具足五波罗蜜,但是缺少财施,所以不具足六波罗蜜;但这是以古天竺佛陀在世时的出家状况来说,但是当时的情形和我们现在中国地区都不一样了;在古时天竺出家时,必须把所有的财物舍弃,全 三摩地

2018-07-22

佛以慈心顾念众生需要这一棵树,他却把它砍了!佛诃责他,他也不以为意,他想:我砍了它,也没怎么样。虽然没怎么样,舍报时却有怎么样了!他舍报后就受生去畜生道当天龙,成为龙王;虽然是天上的龙王,仍然是畜生,毕竟不是人。但它出生后与别的龙不一样,它头上顶着一棵大树,所以才叫作大树紧那罗王。紧那罗就是龙,所以它就叫作大树龙王,如果有谁需要那个药,它就要让人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佛的慈啊!佛避免钝根者落入因果,也为了他们不要再有类似的这些过失再发生,所以才去广制这些戒律。所以僧团刚建立的时候,佛是根本没有制戒的。那为什么会制这些戒相呢?是因为有些钝根的人,即使做错了某些事情,如果不跟他们明讲,他仍不知道这些事情到底能不能做。利根的人,他只要知道这个事情是恶的,他就不做,是善的,他就会去做。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制戒的原理,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货主从梦中醒来之后,神情当然就是很哀伤,内心也感到很痛,不知道怎么办,就跟其他的商人在暗中商议怎么解决这件事情。这个穷人、这位修行人,面对这样的景象详细地观察之后,就完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那就主动跟这个货主、这些商人说:你们千万不要为了我一个人的性命,而害了你们这么多人失去宝贵的生命,那绝对不是我所乐意见到的,所以我愿意自己离开这艘船只,让你 三摩地

2018-07-22

一念发大智之心。超过二乘境界。如昔有二沙弥。发菩提心。阿罗汉返生恭敬。担衣幞。让路而行等。三福田胜。假使供养满阎浮提内阿罗汉。不如一大鹏鸟。此鸟先来。受菩萨戒故。四功德胜。受菩萨戒。喻如日光。无所不照。受声闻戒。犹如萤火。其光甚微。不可相比故。五受罪轻微胜。受菩萨戒之后。设使破戒。犹胜外道不受戒者。外道邪见。永沉恶道。无有出期。破戒之人。戒威力故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