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吉林省某县,一个村子,一家八口人在不长的时间里演绎了一场人间悲剧。十里八乡都知道这件事。虽然他们不懂什么叫佛法,却都知道这叫报应。这一家的父母在几十年的岁月里,面朝黄土背朝天,拉扯大三个儿子、三个闺女共六个子女。并一个个为他们娶了媳妇,盖了房;嫁了闺女,带走了嫁妆。这该有多么不容易,是显而易见的。当被生活压弯了腰的老爹送走了最后一个出门的闺女,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造众福地:一个女孩子,要有慈悲的心肠,要好好的读书,成就学业,或作善良的职业,所想所为,都是为了社会群众,福利人群。30.乐于佛道:一个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常乐于诸佛圣教,自觉觉人,自利利人,上求下化,而行菩萨之道。31.传语至诚:一个女孩子,要特别注意,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就是替人传话,也要至诚,不可不实。32.言辄获利:一个女孩子,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母得钵饭,即以左手障钵,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佛告目连:‘十方众生,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才走离了七步,光明婆罗门却停住了脚步,心中生起了大悲心而改变了心念说:我现在应该发起勇敢捍卫众生的心,纵使因为与这个女人结为夫妻而违犯禁戒,我也应该忍受地狱的苦报,不应该就这样离开她,让她因而失去了性命。伽咤听到光明婆罗门的话,心中当然非常高兴!因为已能如她所愿,不至于要结束生命。这时光明婆罗门就抓着伽咤的手对她说:就如你的希求,我同意随着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句话初听起来或许有些莫名其妙,谁会想要抱怨的人生,谁不是从一出生就期盼幸福美满的人生?其实不尽然,问问自己,当你的人生一再出现让你烦恼不满怨怼的情境时,你心中是否早已经习惯了抱怨和失望的节奏,让你转念于美好的念头,你真的那么容易就此放手过去所发生一切不好的事情所赋予你的那个悲催可人怜的存在感和角色定位吗?有时候,对许多人来说,适应抱怨的糟糕心境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真结婚了,感受到的完全是两码事,他天天不着家,你问问他,孩子长这么大,他有管过吗?他的慈悲天天只是冲着外人,难得回来早,还一直捧着手机,别说帮我做个家务,连孩子也不陪。我说他两句,他就冲我吼,说我打扰他干什么大事了。我常常听到他在手机里给人开导啥的,那些大道理一套一套的,可他自己呢?结婚后脾气越来越差,越来越没耐心,动不动还摔门走人。现在孩子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慈悲伟大的佛陀祂非常善于譬喻,祂说:这个如来藏法身,过于恒河沙的时间为无边烦恼所缠,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就如同波浪漂流,往来于生死大海中。这个就是众生。玄奘大师将众生这两个字另译为有情,也就是,凡夫在三界流转生死的染着缠绵,这个染着缠绵就是情欲,一切人身的受想行识都不离开这样的欲想。一个人如果没有修行的正见,他对什么事都没有,那么他的生活就没有了方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段的大意是说:这真是悲哀啊!众生经常被色、声、香、味、触等五欲所苦恼,但是还是不停地去追求;而得到这五欲之后,苦恼反而更为严重,就好像用火去烧烤身上的疥疮一样痛苦。去追求五欲,对自身没有丝毫的益处,就像狗儿总爱咬着没肉的骨头一样;去追求五欲,会增加彼此之间的争执,就像是群鹰在争食一块肉,而彼此之间互相攻击;去追求五欲,就像是执持着火把逆风而行,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慈悲柔和善顺接物。以平等无诤自处。彼以恶来及以恶声名色加我。非理相干讪谤毁辱。但退步自照于己无歉。一切勿与较量。亦不动念嗔恨。只与直下坐断。如初不闻不见。久久魔孽自消。尔若与之较。则恶声相反岂有了期。又不表显自己力量。与常流何以异。切力行之。自然无思不服。什么是圜悟克勤大师说的这个平等无诤自处?什么是金刚经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在亲证后,能够转依这具有成佛体性的真我本心如来藏,而能次第成就佛道,佛道时,都能够跟世尊一样,成为究竟诸佛,这才是大慈大悲佛世尊示现人间的真实本怀。示现人间唯一大事因缘,就是要为这一界的众生开示悟入众生各各本具的清净真如佛性,来悟入众生的真我——真心如来藏。(原标题:人生的四个伴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戒本身的确有遮止之意,可是当我们处在悬崖边想下去玩耍,还不知道跌下悬崖会粉身碎骨的时候,慈悲的佛菩萨当然要赶紧设个栏杆挡住我们啊!想想看,当我们还小的时候,常常会埋怨父母为什么不许我们吃糖吃个够,可是等我们长大了,懂事了,才明白原来父母是真的为了我们好。所以现在我才明白,佛菩萨心心念念为了我们着想,甚至不惜被误会却仍然要施舍戒的存在,就是希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同样道理,实证禅定以后,又要实证世间法的慈悲喜舍,五神通的发起,全部都是平等,而不会重男轻女。我们现见《阿含经》中的记载、大乘经典中的记载,许多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他们一样实证禅定,一样发起神通,发起四无量心。2.从出世间法的实证来说,佛教是平等而没有男女差别的。我们先从禅定的实证来说,一般众生要成就出世间法的实证,只要能够如法如理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十、咒诅伤慈类73、咒诅态——女人喜骂詈冷热、风雨等自然现象;贪嗔心一起就好杀生,没有慈悲,以杀生为乐。74、堕胎态——女人喜教其他的女人堕胎,不希望他人产子。75、窃人隐私忘——女人喜偷偷地窃视、打听他人的长短、好坏及富有与否。76、调戏误人态——女人喜调笑戏闹,说些懈怠的话,必迷乱他人的心而后止。77、贪蓄态&mdash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有争吵,必须以慈悲对待对方,争吵的气氛才会降低。如果视争吵为理所当然,将会破坏生命的和谐(怒火三丈,人的情绪状态也难保平静)。(五)遗弃型:一方不管另一方的死活而遗弃对方。如先生遗弃妻儿远走他方,或者男性有新欢而遗弃旧爱。这种遗弃的行为,会造成另一方深深记恨,这种恨意,将在未来的时空中,会产生‘报复’的行为(尤其是所谓‘恶意遗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段的大意是说:这真是悲哀啊!众生经常被色、声、香、味、触等五欲所苦恼,但是还是不停地去追求;而得到这五欲之后,苦恼反而更为严重,就好像用火去烧烤身上的疥疮一样痛苦。去追求五欲,对自身没有丝毫的益处,就像狗儿总爱咬着没肉的骨头一样;去追求五欲,会增加彼此之间的争执,就像是群鹰在争食一块肉,而彼此之间互相攻击;去追求五欲,就像是执持着火把逆风而行,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修学佛菩提行菩萨道的佛,如果有因缘不受父母亲友的羁绊,可以如愿单身修行学佛,固然值得随喜赞叹!要是没有这种因缘,还是应该以更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婚姻;如同《华严经》中圣教: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们认为,结婚以后的人生轨迹是确定的,确定所以安全,而不结婚的人生充满未知,因为少有人那样走,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当然不可能安全;他们对于人必须结婚这种观念的认同根深蒂固,即便社会的发展演变已经越来越多样化,即便离婚率一直不断攀升,即便依旧单身的人似乎过得也没有那么悲催,或许更加自在,因为对时间与活动的安排更自由,现在社交渠道丰富多样,所以也似乎用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看待爱佛教教导要以慈悲来对待一切人,而不说爱。因为佛教看待爱,就是欣乐厌苦,是有着贪着的负面意涵,是染污的。像《大般涅槃经》中圣教:【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着。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着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毕竟,对一个欲界人间学人来说,戒律上的纤毫不犯,其实是不可能做到的,以邪淫这个戒律而言,它最后的目的,是要使我们远离欲界的贪爱,只要大方向是趋向于断情灭爱(平实导师说:菩萨应向无嗔有悲、无爱有慈的方向逐步迈进),就是值得肯定的。当我们贪欲很重的时候,要降伏贪欲是不容易的,此时可以先从断我见下手,我见一旦断除,再来观察贪欲的过患,这样子修,符合解脱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爱心悲绝。不可堪忍。此爱心苦。于火烧苦。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彼人如是心苦逼已。复受身苦。所谓彼处。阎魔罗人之所执持。头面在下热炎铁钵。盛热铜汁。灌其粪门。入其身内。烧其熟藏。烧熟藏已。次烧大肠。烧大肠已。次烧小肠。烧小肠已。次烧其胃。既烧胃已。如是次第。次烧其咽。既烧咽已。次烧其喉。既烧喉已。次烧舌根。烧舌根已。次烧其舌。既烧舌已。次烧其龂。既烧龂已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