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由己即他,再观察他人和自己的互动,他人生活的状态,原来都是被自我套牢,都是活在我的监狱中而倍受煎熬,如此心生慈而决定救度,如此的救度才能彻底,如此的救度才有帮助,如此的救度才没有过失,如此才是菩萨正行。再有,我们往往会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更多应该是拥抱生命本身,精确的体察到每一个瞬间,了知行蕴种种来龙去脉的变化,心甘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我是明白人,我就会看到他们其实是观失望。当我看到人们满腔仇恨,我很生气,因为它揭开了我曾经的伤疤。如果我是明白人,我就会看到他们内心深受的伤害。当我看到人们冷酷强硬,我不舒服,因为这引起了我冰冷的回忆。如果我是明白人,我会看到他们其实是在担惊受怕。当我看到人们道德败坏,我很气愤,因为这触犯了我敏感的神经。如果我是明白人,我就会看到他们其实是缺 三摩地

2018-07-22

(二)为老苦,一是增长的意思;由少至壮,由壮至衰,岁月不饶人,气力渐渐赢弱,发落齿松,肌肉松弛,五官失灵,,步履颟跚,眼看着这个曾经生龙活虎的身体如今却是一天不如一天,就连一点生活琐事都要仰仗他人,虽说是一百个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人出生之后历经婴孩位、幼童位、少年位、中年位、老年位、耄熟位,五根渐渐毁坏,色泽也变的丑陋;昔日少年今何在?唯见长江天际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货主从梦中醒来之后,神情当然就是很哀伤,内心也感到很痛,不知道怎么办,就跟其他的商人在暗中商议怎么解决这件事情。这个穷人、这位修行人,面对这样的景象详细地观察之后,就完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他就主动跟这个货主、这些商人说:你们千万不要为了我一个人的性命,而害了你们这么多人失去宝贵的生命,那绝对不是我所乐意见到的,所以我愿意自己离开这艘船只,让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以慈心劝人修学、摒除恶见,是善;若因此而争吵到面红耳赤则是善中带恶。但是这种善行或恶行所产生的影响层面,常是超乎我们理解的范围。唯有佛地七识心才是纯善,当七识心以阿赖耶识之真如性为依归,就是以诸佛为依归;然而真如心第八识自身的行为却是离善、恶性的,所以祂自身是外于三界中的善、恶性而不属于三界生死法,并且能根据我见、我执、我所执、业种力量而出生 三摩地

2018-07-22

最可的是那些靠侵夺别人的财产利益来自足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从别人那里巧取豪夺来的东西,一针一线都得在来世加倍的偿还,而且不见得就能用人身来还了,心性自私恶劣,其实就是在为自己来世的地狱身、饿鬼身、畜生身埋伏笔,来世恐怕只有到这三恶道去受苦还债了,这是最可怜的人!最后老先生语重心长的总结道:现在很多书名爱叫你不可不知的......,比如所谓不可不知的有关 三摩地

2018-07-22

神头鬼脸,在在错过禅师的慈。从前有个人,做了个梦以为自己的头丢了,他就在家里到处找,翻遍了所有的柜子,打开了所有的箱子,还是一无所获,于是他跑上街,满街的找,直到实在没办法,询问了一个路人:请问你看见我的头了吗?路笑,知道他在发梦,于是扯扯自己的头发,摸摸自己的脸,那人还是大惑不解,弃其而去。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了?何时才能找到自己的头?朋友,不妨 三摩地

2018-07-22

生活就在这种喜乐忧苦恼不断的意识境界中,不断重复循环着,殊不知这些境界,都是堕在我与我所――虚妄生灭的意识境界中。人们往往不知道,他们所认为真实存在而不断追求的意识境界,其实是虚妄不实生灭变易的境界,必须是众缘和合才有的境界,是无常、苦、空、无我不可久住的。菩萨们如果能够真实断了我见,不再认意识境界为真实常住不坏法,对于我与我所的追求和执着,就可 三摩地

2018-07-22

缘于名与色故而有六入,由于有七识心的名与五色根的色,则有色入、声入等六入;由有六入故,则有触;由有触故,则有受;由有受故,便有爱贪;由有爱贪故,便有取;缘于取支故,便产生后有之种子;死后再因后有种子而去入胎,就有生;有生则有老病死忧苦恼等,这就是苦盛阴缘于生而有,此即是苦集谛之正义,这就是顺观十二因缘观。苦集的最终因缘在于无明,这个无明在讲我见、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种种因缘,诃瞋恚、生慈,入众生忍中。入众生忍中已,作是念:「十方诸佛所说法,皆无有我,亦无我所,但诸法和合,假名众生。如机关木人,虽能动作,内无有主;身亦如是,但皮骨相持,随心风转;念念生灭,无常空寂:无有作者,无骂者,亦无受者,本末毕竟空故;但颠倒虚诳故,凡夫心着。」如是思惟已,则无众生;无众生已,法无所属,但因缘和合无有自性。如众生和合, 三摩地

2018-07-22

由己即他,再观察他人和自己的互动,他人生活的状态,原来都是被自我套牢,都是活在我的监狱中而倍受煎熬,如此心生慈而决定救度,如此的救度才能彻底,如此的救度才有帮助,如此的救度才没有过失,如此才是菩萨正行。再有,我们往往会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更多应该是拥抱生命本身,精确的体察到每一个瞬间,了知行蕴种种来龙去脉的变化,心甘 三摩地

2018-07-22

在被杀害后,在临终前,依然能做到丝毫不被身体的剧痛所迫,依然可以保有心中的智慧与慈。而那一刻,这巨大的痛苦,就好像黑暗的夜幕,把天空中的智慧明星反衬得格外璀璨。 (原标题:宽恕杀害你的人) 三摩地

2018-07-22

以上的见解或许会让你觉得泄气和观,其实我们说这些的目的绝不是要让你观,而是让你清醒的看到,顺着人性的轨迹走下去,我们能到哪里。观如果是要让人不再被虚假的幻相妄想蒙蔽一辈子,乃至许多辈子(事实上,我们已经被这种种妄想蒙蔽无量辈子了),而且如果这种观过后能够指引人们走向另一种依于的乐观,重拾面对人生的信心和勇气,那么这种过渡性的观又有何不可呢 三摩地

2018-07-22

午后品茗,法师聊起他出家的因缘,当年还是13岁的少年,一次偶然的因缘来到一座寺院,刚进门,看见一幅佛陀画像,一下被这庄严的法相摄受,青色的肉髻、慈的微笑、飘逸的天衣,整个画面弥漫着那种出尘的意境,少年在佛前久久站立,此时有一位师父走上前来,向他介绍,这是伟大的佛陀,并赠送给他几本佛经,他恭敬的双手将佛经端在胸前,也不知为什么这样的动作,只是一切似乎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修行是否得力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自己的内在是否发生变化: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是否不同,自己的性格、习气是否得到转变,整个人是否变得更加的松弛、调柔、宽容、温暖、慈、独立、坚定与寂静,是否内心的起心动念越来越与实相一致,而这种变化的来源不是来自于对于自己强力的修理,而是在于内心中与存在的相逢,看见事实、看见、看见自他存在的真实状态。而这点点 三摩地

2018-07-22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如何?对曰:不呜矣。弦急如何?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如何?对曰:诺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示,道不失矣。(《四十二章经》)[今译]一个僧人夜晚 三摩地

2018-07-22

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但是,智积菩萨不相信龙女可以在须臾之间成就菩提。这时,龙女忽然现身向佛顶礼,说了一首偈:“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rdqu 三摩地

2018-07-22

按一般世俗之认知而言,气质长相出众者,往往比较容易赢得他人的喜爱,此中最鲜明的呈现,即是许多团体的忠实成员们,对其领导者的仰慕称颂;即便是修行的道场,亦多有信徒倾心于其师之种种气质(例如安详自在、亲和慈、甚或令人慑服等)。从此一现象来判断,气质长相乃与福德有关。尽管如此,从世间亦有许多气质长相出众者,生活过得不一定比其它人来得好,或者不见得人人均 三摩地

2018-07-22

这正是法师心的表现,也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权宜之计,但不能因此认为这就是佛法。佛陀在涅盘前,曾叮嘱了“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这么说,就是为了防止后世弟子抓住佛应机说法时的一两句话断章取义。佛陀都如此,更何况祖师呢!印光法师的做法是应当时特殊的机缘。而当今佛法的情况呢,是非常混乱,大量非佛法 三摩地

2018-07-22

何等为五?一者慈、二者、三者喜、四者忍、五者信。若人能破殷重邪见,心无疑网,则具正念;庄严清净,根本清净,离恶觉观。善男子!若人能远五恶事者,是名受戒,远离一切身口意恶。若有说言‘离五戒已,度生死’者,无有是处。善男子!若人欲度生死大海,应当至心受持五戒。是五戒中,四于后世成无作戒。唯爱难断故不得成,以是因缘淫欲缠绵;应当至心,慎无放逸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