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由于导师乃累劫久修之增利智菩萨,遍以大心愿般若智水常净熏修而行普贤行!由于心利智使然,故能把隐晦艰涩难懂的深妙佛理及修学次第,用明朗清晰、条理有序、深入浅出、令人易读易懂的文句展现表达出来,因此深受海内外学人的欢迎。很多佛由于深具善根福德,并有抉择智能,一旦有因缘接触平实导师所著作的各种书籍,便很容易与真义相应而信受,并依之修学而能在佛道上增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如来藏的境界是无境界的,是不可思议的,是很难亲证的,所以善知识才慈,藉着一些语言文字的施设,试图的说让学人有可以悟入的机会;而且也告知学人说,应当多少修学一些定力,才能够藉着它来看话头,来参究。所以说,这三者虽然有关系,却不应当把它混为一谭。有一种状况说,学人落于禅法,他以为说现前那一些善知识所整理出来、用来帮助学人证悟第一义谛的那些知见跟文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我们有幸得遇,正好借着这样一个千年难遇的好因缘,得蒙诸佛菩萨的悯佑证悟无生,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发现自己的无我如来藏,发现原来自我并不存在,发现匮乏也不存在,发现本不需要如此费力经营贪着,到处寻求认同和欣赏,更不需要借着愤怒来守护,因你的本来面目,百害不侵,生死尚且于你无关,何况世界的种种忧苦恼,你本是天上天下的唯我独尊。菩萨种性尊贵,这份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菩萨以大善巧方便,在各种不同世间里,要度化各种不同菩萨种性的众生,所以示现种种形相;有时也示现有过失,好像凡夫众生一样,跟众生一起生活,一起做事,度化这些众生。这都是菩萨的清净愿力,才做得到。我们欲求真善知识,也应当发菩萨清净大愿,才能和菩萨的愿力相应,得以值遇善知识,并能得到他的教导。(原标题:学佛人如何分辩出真正的善知识?) 三摩地

2018-07-23

有一次他就抱怨:我每一次请教师父,师父您都跟我说一些与禅不相干的俗事,又常常骂我,难道这个骂就是师父您的慈吗?这汾阳善昭一听,不得了了,脾气就上来了,破口大骂:你这个恶知识,居然敢稗贩我。拿起拄杖就打。这拄杖打下去,石霜楚圆就开口要呼救——要叫人来救命。这个时候,汾阳善昭禅师突然间左手伸出去捂住石霜楚圆的嘴巴,这一下他就悟入了,就这么简 三摩地

2018-07-23

皈命本师释迦牟尼佛皈命大慈大观世音菩萨——摘自平实导师述《禅——悟前与悟后自序》,有意请阅法宝者,请入:正智书香园地;(原标题:末法时代,开悟有可能吗?)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主张佛法是一味,大乘小乘的差别只在于行者的发心大小不同,所以佛法只有解脱道,大乘行者所修证的也只有解脱道,只是心较小乘行者为切罢了;乃至于说,为人宣说大乘法其实是后来历史中演变而有的,进一步明白暗示大乘法跟二乘法所修证的内涵是一样的;那么因为这样的说法,会让真正的佛法就在世间消失,我必须要说:这样说法的人他其实是居心叵测,其实是不如实说的 三摩地

2018-07-23

由己即他,再观察他人和自己的互动,他人生活的状态,原来都是被自我套牢,都是活在我的监狱中而倍受煎熬,如此心生慈而决定救度,如此的救度才能彻底,如此的救度才有帮助,如此的救度才没有过失,如此才是菩萨正行。再有,我们往往会扭曲修行,把其塑造成我们想像的样子,而实际上,我们更多应该是拥抱生命本身,精确的体察到每一个瞬间,了知行蕴种种来龙去脉的变化,心甘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菩萨的种性呢?菩萨的种性就是,能够对一切众生能够慈悯,能够对于众生的法身慧命能够产生悯心。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菩萨,他看到佛教界里面很多的众生被错误的知见所误导了,这个菩萨一定会奋发起来,以他所知道的正知正见来破斥邪说,来救护众生,让众生能够回归,能够在的熏陶之下,能够迈向解脱;乃至因为他这样子的慈悯心,可以让更多的众生能够成为菩萨,然后让菩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各位佛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若我们怀揣着我见,以我见为主导的思想在积累福德,那又如何让这份福德成为我们求道的增上缘呢?道是什么?我们在自我的指引下又去向何方?譬如在做护持工作时,想着我又积累多少功德,我又出了多少钱,我今天又帮助几个人,我这个月把书又送给多少人,这些人都因我而接触,他们都是我度化的,我希望自己的团体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我做了这 三摩地

2018-07-23

’舍梨子!云何白衣圣善护行五法?白衣圣者,离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急心,饶益一切乃至昆虫,彼於杀生净除其心;白衣圣善护行,此第一法。复次,舍梨子!白衣圣离不与取、断不与取,与而后取,乐於与取;常好布施,欢喜无烯,不望其报;不以偷所覆,常自护已,彼於不与取净除其心;白衣圣善护行,此第二法。复次,舍梨子!白衣圣离邪浮、断邪沉,彼或有父 三摩地

2018-07-23

五停心观简单来说,对于贪欲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不净观,教导他如何去观行这个色身不净来对治他的贪欲;对于瞋恚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慈观,或者说是慈心观;对于妄念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数息观,也就是所谓的安那般那这样子一个数息的方法,来制伏他的妄念;对于烦恼等分,或者有人说是业障比较重的人,我们教导他念佛观,这个念佛观,就蛮相似于我们刚刚所说的无相 三摩地

2018-07-23

五停心观简单来说,对于贪欲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不净观,教导他如何去观行这个色身不净来对治他的贪欲;对于瞋恚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慈观,或者说是慈心观;对于妄念比较多的人,我们教导他数息观,也就是所谓的安那般那这样子一个数息的方法,来制伏他的妄念;对于烦恼等分,或者有人说是业障比较重的人,我们教导他念佛观,这个念佛观,就蛮相似于我们刚刚所说的无相 三摩地

2018-07-23

若是在世间生活过程中,种种苦受也都是由识阴来领受的,生老病死忧苦恼等苦受,也都是识阴所不能免除的,当然都是识阴的苦,所以佛说有受皆苦。然而受阴、想阴、行阴的无常之苦,其实都是由识阴辗转出生的苦。识阴的一切苦,依世间法现前观察之,其实无边无际;譬如八苦中的任何苦,都是因为有识阴才会存在;推而广之,世间所有苦,包括三界六道中的一切苦、一切乐、一切境界 三摩地

2018-07-23

)以师兄现下情况,于此欲作体认,或许稍有困难!不妨暂举一例,请师兄读过之后,自问自答,更作观行,更成自己见地!按照师兄发问主旨:不同分段生死,才有不同意识!同一分段生死,意识虽然有生有灭,还是同一个意识!然而,师兄应该听过失忆症,听过多重人格、人格症,听过阿兹海默症吧!按照师兄的想法,既然是同一分段生死,同一个色身,同一个大脑!您能说失忆症前的那个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应该现在就开始一点一点的观行,还是等到定力有一定的基础才来做?有的师兄讲,真正的净念相继是靠观行成就的,他说意根执着于不是忆佛的各种妄念六尘,不能安于忆佛的净念,所以只要把这些障碍排除掉,不就自然只剩下忆佛的净念了吗!是这样的吗?平时如果专心忆佛,就可以不用诵咒了吗?例如:大咒、正觉总持咒……等。但是忆佛或诵咒该如何做,才能更利于 三摩地

2018-07-23

缘于夏天雨季之时,诸多虫蚁因雨水灌巢故,往往逃出巢外乱走,以避雨淹潮湿;诸阿罗汉于午前出外托钵时,常因不小心踏死虫蚁,遭致外道讥嘲:「身为阿罗汉,却只因自己想要活命的缘故而外出托钵、踏死虫蚁,真是无慈无。」由是缘故,佛制结夏安居之事,规定夏天三个月雨季来临时,诸阿罗汉比丘皆不得外出行乞,以免踏死虫蚁等性命;一切凡夫比丘亦然,皆须结夏安居静修梵行,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是讲此有故彼有,这正是众生轮回生死的原因啊!因为这个无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会有名色——必定会去投胎;因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识;因为有六识、名色,就会有六入(色声香味触法),然后就有触,一直到生老病死忧苦恼;因为有这个所以有那个,此有故彼有。当他们这样现观之后,最后说:此灭故彼灭,我把无明灭了,心的行就不再出现;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慈的佛陀明确地开示:一切众生皆依食住——这个食就是识食,一切有情皆依食住,如果离开了第八识异熟识,一切有情的四食都不能成就。而央掘魔罗尊者所说:一切众生的生命,皆由各种饮食所以能够安止。这是声闻人的观察跟体会,这不是菩萨的观察与体会。大乘菩萨看到众生的生命能够得到安住,只有一种食,而且是常、恒、性如金刚、不变异。为什么说只有一种呢? 三摩地

2018-07-23

像这样的嫉妒心,会障碍修行者的慈、仁爱之心,也会使得嫉妒的心念不断地增长,而使得修学者离菩萨的慈心行愈来愈远。因为嫉妒心,会推使众生去造作种种的不善恶行,所以必定会招致未来世的苦果,而不断在三界轮转无法出离与解脱。世尊在《长阿含经》当中,有开示过十退法,也就是十不善业道,其中意行的部分有贪取、嫉妒、邪见等三种不善业;反过来说,不贪取、不嫉妒、不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