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无常无愍,破坏使别离。恩爱无别离,不应求解脱。展转相亲爱,相恋转善厚。毕竟必别离,以是因缘故。智者求解脱,都无所遗恋。——《大庄严论经卷十四》★佛告比丘:「淫火炽盛,便能燔烧诸善之本。淫荒之士,不识善恶,亦复不别清白之行,不知缚解出要之道。如斯辈人,遂无惭愧,宁丧亲族分受形辱,不阙淫性以违其志。或因淫欲,杀害父母、兄弟、姊妹,斯受其殃; 三摩地

2018-07-23

这时完全不该讲人情,就事论事大是大非!然而,我们在网路上或是平常面对众生时,就不可以用霹雳的破斥方式,要先慈调柔对待众生,像佛说的一样先随其意,然后说法令得调伏。——摘自《次法》张善思菩萨著 (原标题:度众说法的方便善巧) 三摩地

2018-07-23

佛教教导要以慈来对待一切人,而不说爱。因为佛教看待爱,就是欣乐厌苦,是有着贪著的负面意涵,是染污的。像《大般涅槃经》中圣教:【爱有二种:一爱己身;二爱所须。复有二种:未得五欲、系心专求;既求得已,堪忍专著。复有三种:欲爱、色爱、无色爱。复有三种:业因缘爱、烦恼因缘爱、苦因缘爱。】就是爱著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我及我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 三摩地

2018-07-23

故今特举须菩提之恶习性因缘为借镜,作为菩萨戒子们的警惕,欲求无上正等正觉,当普摄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并远离嗔恚,方堪称慈,才能速得广利众生而早日成佛,成佛的过程中才能少受许多无意义的辛苦与迂回。——引用自《正觉电子报》第七十九期 (原标题:须菩提的教训——嗔恚成佛迟) 三摩地

2018-07-23

大福从心生这一节我们谈大福从心生,说布施时要发大慈心,以及要将布施的功德回向自己早日成佛,同时也要回向给一切众生能够早日成佛。举出这些经论的目的,主要就是在说菩萨成佛就是要摄受众生,希望众生也能走向佛道。菩萨道有四摄法,除了布施之外还要爱语、利行和跟众生同事。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第229--230页中开示:四摄法是依佛世时天竺的状况来说。四 三摩地

2018-07-23

世间人知道说有个极乐世界,当他的亲友遭遇到不幸的时候,有的人因为这个传统文化,他们就在这地方,就设立了一些画像;然后希望借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慈摄受,能够接引他这位过世的亲友,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净土。然而究竟理来说,这并不是佛教所说的天堂,因为天堂是泛指于天界的。不过虽然如此,但一般的人并不了解,所以先在此作一个简单的说明。那耶稣教的天堂又是什么 三摩地

2018-07-23

”那这件事情就很奇怪啦!那地狱是谁做的呢?你不好好养这些子女,这也就算了!因为你不是真正一个慈的父母,连作父母的资格都没有了,竟然还要恐吓自己的子女,这就很令人怀疑啦!令人很觉得难以想象这些子女真的是你亲生的吗?有人会自己把亲生子女当作是寇雠敌人一样,这样狠心地丢到地狱里面吗?所以这样的说话是不如理的。而且地狱本身也是一个处所,既然你可以创 admin

2018-07-23

如果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那将是十分可的事啊! 从上面对于外道五神通、阿罗汉的三明六通,以及佛陀十力简单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能够了知宿命以及往生到何处的,并不是只有佛陀一个人,而是非常普遍的状况。所以那时候的人之所以大多是善根深厚,不敢随意造作恶业,并不是像有些人所想的:是因为古时候的人迷信无知,所以就随意听信别人有善恶因果、六道轮回之事。 admin

2018-07-23

而邻居却被他人称我为菩萨与我大菩萨做的都是大慈等名相、名声所框架,自认为是菩萨身分,自认为所做之事是大慈,无法忍辱我的善言纳谏。有一则故事:有个人看到一头牛,在寸草不生的地方受饥饿的煎熬,于是他发心要布施给这头牛,就找了一块牛肉要喂牛,但是牛不食肉,而此人口中说著:快吃,这是我发心要布施给你的,我不求功德福德,只是为了让你不饿。迫食许久,牛仍然 三摩地

2018-07-23

鹿王看见这种惨状,忍不住从中来,哽咽地说:我身为这群鹿的首领,应该深思熟虑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让大家可以栖息;但是我却草率地为了丰美的草原,把大家带来这里,使得整个族群凋落衰败,这是我的罪过啊!因此,鹿王决定亲自去觐见国王,让国王知道狩猎对鹿群的伤害。于是鹿王直接去到京城,来到皇宫,在大殿前下跪,请求国王说:我们这群卑微的牲畜为了贪求活命,因此寄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在布施的时候,一定要先观察分辨布施的标的,是不是属于这三种福田,而来作出正确的简择,以免明明想要造善业,结果所种的却是毒田、鄙恶田,将来会得到长劫的恶业果报,那么就太哀了。三种的世间福田当中,最首要的是报恩田,也就是要孝养父母、敬事师长。这是因为父母以及师长不辞辛劳地养育我们、教育我们、教养我们,长养我们的色身以及智慧。在往生极乐世界所要 三摩地

2018-07-23

布施行不能成就,瞋无法布施出去,心中就会常常有瞋;把瞋布施出去以后,才能生起慈忍、忍,戒才有办法持好。乃至愚痴无明如果不能布施出去、不能舍弃,对愚痴的因果不具足了知,或者不如实知,所以不能乐施,表示他的无明还没有布施出去,他也是无法清净的持戒,所以施是戒的基础。-----正觉电子报第98期《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第一章第三节、菩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菩萨、修行人,他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家长,拥有亿万的家财,平常他敬奉三宝,对众生都很有慈心。有一次他到市集去买东西,看到一只待价而沽的鳖,心里就为这只鳖感到伤痛,看它在那边被卖,就询问说:这个要卖多少钱啊?鳖的主人知道菩萨有慈心,喜欢帮助众生,然后财富多得难以计数,所以买东西也无论贵贱都不会讨价还价;鳖主就开高价说要卖一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以至诚心、恭敬心来作布施,除了让接受布施的对象,能够直接感受到布施者的诚意与慈心之外,也会影响未来福报的展现结果;因此婆提长者虽然已经布施了,但是因为在布施之后生起后悔之心,因此在受果的时候,便获得上述不喜受用上妙饮食与资具,以及不乐于享用五欲之乐等种种相应的果报。因此菩萨们在布施的时候,除了有殊胜的发心以及努力去作之外,也一定要欢喜而不悔;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在布施的时候,一定要先观察分辨布施的标的,是不是属于这三种福田,而来作出正确的简择,以免明明想要造善业,结果所种的却是毒田、鄙恶田,将来会得到长劫的恶业果报,那么就太哀了。三种的世间福田当中,最首要的是报恩田,也就是要孝养父母、敬事师长。这是因为父母以及师长不辞辛劳地养育我们、教育我们、教养我们,长养我们的色身以及智慧。在往生极乐世界所要 三摩地

2018-07-23

为了避免得到这种无眼、无舌的恶报,我们还是好好地去恶修善,以慈心以及慈目、善言来对待众生才好啊!而除了平常要以慈眼看视众生之外,我们也可以更积极地努力以灯具光明来供佛以及布施给众生,这样也可以获得非常广大的果报。譬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有说:【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定性的声闻人,就不是这一段中所说的对象,只有菩萨在证得二乘的三三昧之后,再进一步亲证大乘的三三昧,不违背如来藏本来空、无相、无愿,却同时因为悯众生的缘故,发了种种利益众生的愿,因而常在生死苦中出入。所以菩萨在证得三三昧之后,于常常利乐有情,还是有愿的。因此这才有了修学佛菩提道中菩萨的一切施时不生忧悔,也当然就会有见众恶事而能堪忍了。知道菩萨能 三摩地

2018-07-23

(六)不轻心施具足:云何名菩萨不轻心施具足?不分别施、等大施、不轻心施、心不悋惜施、不瞋忿施、不憍逸施、不为得名称施、不为我能多闻故施,如是之施,名为专心施、尊重施、恭敬施、自手施,如此等施,是名菩萨不轻心施具足。菩萨布施不做种姓贵贱分别,以平等心大而施,不轻视众生之心而施,亦不吝惜而布施,不瞋忿而布施,亦不憍逸而行布施,不为获得好名声而行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佛真慈,把这三个因缘也说了,也就是种福田时特别要注意到的三件事:第一、所布施的食物、财物都应该清净。第二、布施时心中要清净。第三、所种的福田也应该是清净福田,而不是染污、不净的福田。为何不净田也是福田?譬如有人是虚妄说法、滥膺信施,你去那边施财、施力也算是种福田;就算是个凡夫众生,你施与财、力,也是福田。除非他谤法、破法,如果不谤法、不破法而示现 三摩地

2018-07-23

网络上有一段「巴西儿童恳求不要吃肉」的影片,妈妈因感受到小朋友实在太慈而掉下泪来,这段影片是一段非常赞的「法布施」,因为这不是事先排演,小孩能讲出这些话也是过去生熏习而来。看了这段影片,若有人开始戒杀、茹素的话,这位小菩萨及信受而去实践戒杀、茹素的人,他们的未来就开始一点一点慢慢转变了!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身上都有一个「如来藏」,纪录着无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