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虽以身分施于乞者,终不生于一念恶心,因是更增慈喜舍。不轻受者,亦不自高。自庆有财,称求者意。增长信心,不疑业果。】《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中,佛陀为我们说,菩萨这样乐于布施以后,能够远离一切放逸。什么是菩萨的放逸烦恼呢?就是不去观察生死烦恼中的不能解脱的因素在哪里,然后自己所长养的烦恼而不能去除;同时也去观察众生所受的苦,自己应该要怎么样去拔除众 三摩地

2018-07-23

饥渴寒热等,忧常煎煮,智者不聚积,为破悭贪故。】也就是说,如果菩萨再贪惜财物而不布施的话,再把财物积聚起来,然后恐怕被别人知道自己拥有多少钱财,当他这一世的五蕴身毁坏了,毁坏了以后,所积聚的财物就等于跟他中断了;因为这一世的财物是跟这一世的五蕴身连系,这一世的五蕴身毁坏了,他所积聚的财物就跟他中断不能再受用了。同时他没有修集任何的福,可以到未来世 三摩地

2018-07-23

假使布施的果报真的如同您所说的那样,那我也是心甘情愿而符合我的愿望啊!即使因为慈惠施众生而遭受重罪,我仍然会坚定自己的信念继续去作;因为不顾自己的安危而行慈救度、拔除众生的苦难,本来就是菩萨最大、最高的志愿。”帝释就问:“您到底在崇尚什么而有这么宏大的志愿、高洁的行为呢?”菩萨回答说:“我希望能够成就佛道,济拔众生的苦难,令 三摩地

2018-07-23

无畏施就是施与众生无畏,例如不侵犯众生、不杀害众生,不让众生对我们产生畏惧之心;无畏施能得未来世健康长寿果报,而且众生乐于亲近,因为能够布施无畏给众生的人,心必定是慈不起瞋的,等视一切众生如父如母、如兄如弟,故能施无畏。《优婆塞戒经》卷2〈自他庄严品第11〉: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本节主要从放生的观点来谈无畏施 三摩地

2018-07-23

如《大智度论》卷32〈序品第1〉中云: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实相无取无舍、无所破坏,行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以大心还修福行;福行初门,先行布施。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明利,能分别施福;施物虽同,福德多少随心优劣。如舍利弗以一钵饭上佛,佛即回施狗而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义,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者,于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 三摩地

2018-07-23

后来利咤要向阿利咤借钱时,阿利咤不仅不借钱给利咤,乃至也不请利咤吃饭,并且对他说:你这么富有,也会有贫穷的一天?以前我向你借钱时,你是怎么说的,是很严厉的告诫我,而你今天怎么会来向我借钱?利咤听到这样的话,非常伤心恼,想想兄弟都如此无情,更何况是外人?因此产生厌离心,没有回家而直接入山学道,精进苦行,最后证得辟支佛果。后来弟弟阿利咤又渐渐贫穷,并 三摩地

2018-07-23

尊者很慈地接受,并且为她祝愿,接著教导她要持斋吃素,最后教她念佛的种种功德。然后又问她:你有固定的住处吗?老妇人回答:没有!因为都要一直做事,如果今天在磨坊工作,当天即在磨下卧眠;如果今天的工作是舂米、炊煮来作使,当天就在那个地方休息卧眠;或者有时作完了而无事的话,就睡在粪堆旁。尊者说:你回去要好好地持守您的心念,恭敬勤劳地为主人做事,千万别生起 三摩地

2018-07-23

童子的妈妈果然如愿的住进一亿里中照顾这位婴儿,这时抱在怀里的婴儿,忽然开口说话:您不认识我了吗?妇人听到这声音,又惊又恐而说:我不认识!婴儿又说:我就是您往生的儿子啊!当初取母亲九十万分别布施,因为布施财物的福报,如今我投生到一亿里的富贵人家,与您共同来作这八十亿的主人,这样就是不用劳力就可以得到福德,您看这就是布施功德的不可思议啊!这个母亲听到这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我们不教导众生依止自身永不生灭而安隐的如来藏,表面上看来好像很慈,不断地在救济众生,但是众生在被救济之后,仍然不知道要如何依止究竟寂灭安乐的如来藏波罗蜜,而让众生仍然永远不断地在生死法当中沉沦;众生之所以会沉沦生死,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因为错误地执取如来藏所生的五阴十八界为我。而佛道的入道初门呢,则是要见道:要明了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我,再来要 三摩地

2018-07-23

是对财物的贪爱心还很强,在布施的时候,无论是看到贫穷田遭受到灾难而受苦因而生起了慈心,或者是对报恩田、功德田生起了欢喜供养心,所以就把大笔的钱财布施出去了;但是之后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珍宝、豪宅、轿车等物品的时候呢,心里又想说:唉!我之前布施的那些钱要是留下来的话,今天就可以买这些喜爱的东西了呀!或者是想说:那些钱,我可以用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三摩地

2018-07-23

妻子看见先生流泪,问:‘到底发生什么事使你泪流满面?’先生回答:‘今天看见许多僧人来到村庄,大众竞相供养,而我们家世贫穷,没有什么可以供养僧人;今世已经够贫穷,又亲逢此殊胜的善缘无法供养,来世就会更加贫穷!想到这里,伤的流下眼泪。’妻子答复先生说:‘你回到家里再详细找找看,或许可以找到一些财物来供养僧人。’先生听从妻 三摩地

2018-07-23

并祈愿久住!常转!人天安乐!众生得利!道业精进!速得登地!早成佛道!广度有缘!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平实导师合十敬上(原标题:如何布施才会有善报?) 三摩地

2018-07-23

是对财物的贪爱心还很强,在布施的时候,无论是看到贫穷田遭受到灾难而受苦因而生起了慈心,或者是对报恩田、功德田生起了欢喜供养心,所以就把大笔的钱财布施出去了;但是之后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珍宝、豪宅、轿车等物品的时候呢,心里又想说:唉!我之前布施的那些钱要是留下来的话,今天就可以买这些喜爱的东西了呀!或者是想说:那些钱,我可以用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要修慈心,才能生起忍法来。如果能以心来看待对方,觉得对方很可怜,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他们离开无明之苦呢?有了心,然后生起慈心,愿意给对方在法上得到安隐快乐,这就是慈。有慈有,对于五浊恶世众生就觉得堪忍,如果慈心不够、心也不够,就无法忍受五浊众生的恶劣,舍报时就会说:我发誓绝不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只有觉得众生堪忍,才敢发愿证悟之后再来 三摩地

2018-07-23

故今特举须菩提之恶习性因缘为借镜,作为菩萨戒子们的警惕,欲求无上正等正觉,当普摄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并远离瞋恚,方堪称「慈」,才能速得广利众生而早日成佛,成佛的过程中才能少受许多无意义的辛苦与迂回。(原标题:须菩提恶性缘)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2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件事要作:第一,恶来不报。菩萨不会有报复的想法,如果众生对菩萨行恶事,菩萨也不会以恶事回报。譬如,如果有人用恶口骂过来,菩萨也不会用恶口骂回去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一转眼又想说:不要啦!现在我已经学佛了,要慈一点。那反过来说,有时候也许想说:这件事的怨仇真的是不共戴天,非报不可!一下子又想:不对!我已经受了菩萨戒,乃至杀父之仇亦不应报,于自他无益的缘故。这种情况我们有时候叫作:白天使跟黑魔鬼。意思是说,正当我们在做某一件事情的同时,会因为我们的习气的缘故,看起来好像同时又有一个人在反对你做那件事情;同时 三摩地

2018-07-23

】(《杂阿含经》卷40)这个意思是说,一个人千万不要轻易地去起瞋恚患恼的心,如果看见有人起瞋怒的行为时,也不要以瞋来回报;当我们看见有人造恶的时候,也不要心生嫌恶,应当要起慈心、心来对待他,这样才可以破除自己内心的憍心和慢心。如果有人能够不起瞋心,也不会起怨恨、恼害他人的心,这样的人就可以叫作住贤圣众,也就是能够安住于贤圣之众的行列中了。造作恶业而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要修慈心,才能生起忍法来。如果能以心来看待对方,觉得对方很可怜,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他们离开无明之苦呢?有了心,然后生起慈心,愿意给对方在法上得到安隐快乐,这就是慈。有慈有,对于五浊恶世众生就觉得堪忍,如果慈心不够、心也不够,就无法忍受五浊众生的恶劣,舍报时就会说:我发誓绝不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只有觉得众生堪忍,才敢发愿证悟之后再来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要修慈心,才能生起忍法来。如果能以心来看待对方,觉得对方很可怜,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他们离开无明之苦呢?有了心,然后生起慈心,愿意给对方在法上得到安隐快乐,这就是慈。有慈有,对于五浊恶世众生就觉得堪忍,如果慈心不够、心也不够,就无法忍受五浊众生的恶劣,舍报时就会说:「“我发誓绝不再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只有觉得众生堪忍,才敢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