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每天不由自主地打开厅堂的门窗,又把房门一间一间打开,想要寻找我的儿子,并大声呼唤:‘儿子啊!回来与我相见啊!’佛开导这位男子说:眷属之间总是因为恩爱而产生了执着,所以在生离死别的时候,就会产生种种悲伤与忧愁,乃至痛哭流涕,而有种种苦恼出现;有相聚就会有别离的时候,有贪爱就会有失去的时候。这位男子听到佛陀开示以后,明了世间种种事都是无常变异 | admin 2020-02-21 |
|
当然父母最好都能学习正法,有坚定的信仰,深信因缘果报,以清净的身口意行作为孩子的榜样,以慈悲喜舍的修为来教养孩子,若能如此多管齐下,一定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成长,使孩子不仅可以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乃至可以和父母共同修学佛法,迈向成佛之道。------《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59集佛教徒应该如何教养小孩呢?>张正圜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波阇波提非常的难过,穿着破旧的衣服,在房子外面悲伤的哭泣,被阿难看到了,(因为阿难是佛的堂弟,从小就与波阇波提很接近)所以阿难就进去为她求情,佛回答阿难说:住!住!你不要再说了。这一件事情是因缘所成,不得不然;如果我让女众出家,就好像在稻田里面长出了杂草,那么正法之中的清净梵行,就无法久住了。结果阿难很慈悲,虽然佛拒绝了他,阿难还是大着胆子,再次向 | admin 2020-02-21 |
|
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有情皆我亲友、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 | admin 2020-02-21 |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 admin 2020-02-21 |
|
那善待的方法就是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以及慈、悲、喜、舍拔苦与乐的方式照顾他们,并且用善巧方便接引他们往佛道迈进!除了照顾他们的生活与心情之外,还要想方设法接引父母家人、亲朋好友等众生来学佛,这样才是最大的报恩。因为众生来学佛才是最究竟之道!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之后,众生才能增长福德与智慧,生生世世才能不堕三恶道 | admin 2020-02-21 |
|
修学佛法行菩萨道的行者,对于父母的孝养也不应该离菩萨的慈悲。就是要给予父母以安乐的以及利益,就是要依佛陀教导的正确的法义,不但要温言软语,奉养顺从父母,让父母得到一生安乐;更要循循善诱,引导父母也来亲近佛法,受持三归,进而也发起菩提心,世世常行菩萨道,永不入三恶道。这才是给予父母未来无量世的重大利益,才是最好也是最殊胜的报父母恩。 | admin 2020-02-21 |
|
但歌里唱着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不禁让我想到,在世间流浪生死,有多少人能看到灵魂的真相?除了多情慈悲的菩萨,有谁能真正爱到你的灵魂,有谁能真正洞悉到青春的欢畅与苍老的皱纹无异,能真的心甘情愿对你喜舍如初?或许很多老人都会像我前不久去世的外婆那样,不知哪天就在老人院悄无声息地离世。也会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后人,头一刻还在盘算着 | admin 2020-02-21 |
|
真正的孝顺父亲、母亲,或是说对亲友真正的慈爱,其实是要依于修学佛法,而能够解脱自己,也能够帮助这些亲友解脱,才是真正的慈悲孝顺。道俗相反,自然之数底下这些道理,我们以前的单元也曾经说过,我们简单的就带过去。简单来说,修道之人跟世俗之人,他所追求的必定是完全相反的。世俗之人,特别以欲界之人来讲,他是财色名食睡,他各个都要去追求。贪财的人就容易犯什么? | admin 2020-02-21 |
|
十、咒诅伤慈类73、咒诅态——女人喜骂詈冷热、风雨等自然现象;贪嗔心一起就好杀生,没有慈悲,以杀生为乐。74、堕胎态——女人喜教其他的女人堕胎,不希望他人产子。75、窃人隐私态——女人喜偷偷地窃视、打听他人的长短、好坏及富有与否。76、调戏误人态——女人喜调笑戏闹,说些懈怠的话,必迷乱他人的心而后止。77、贪蓄态&mdash | admin 2020-02-21 |
|
在《大悲经》卷4中,释迦世尊在付嘱法宝时,亦特别提醒不放逸的重要性: 【今日是我最后教诫,付嘱于汝我此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无上法宝库藏。汝等亦应学于三事。何等为三?一者、欲,二者、精进,三、不放逸。】(《大悲经》卷4) 可见不放逸在修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以防修为性”,能令修学者远离染污法及不令功德漏失。 我们再稍微回顾一 | admin 2020-02-21 |
|
在《大悲经》卷4中,释迦世尊在付嘱法宝时,亦特别提醒不放逸的重要性: 【今日是我最后教诫,付嘱于汝我此百千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习无上法宝库藏。汝等亦应学于三事。何等为三?一者、欲,二者、精进,三、不放逸。】(《大悲经》卷4) 可见不放逸在修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它是“以防修为性”,能令修学者远离染污法及不令功德漏失。 我们再稍微回顾一 | admin 2020-02-21 |
|
例如在第457卷中说到: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当时教团里发生了提婆达多分裂僧团的事情,世尊对此生起了大慈悲心,怜悯提婆达多所犯下的可怕的行为而说了过去的事情:在过去波罗奈城,在梵王统治的时期,世尊当时是大象之王,它在山岭里统领着八万头的大象,在茂密的大山里,有一只蜂鸟妈妈,在大象经常出没的林子里筑了一个小巢,下了几个小小的蛋,不久它 | admin 2020-02-21 |
|
是对财物的贪爱心还很强,在布施的时候,无论是看到贫穷田遭受到灾难而受苦因而生起了慈悲心,或者是对报恩田、功德田生起了欢喜供养心,所以就把大笔的钱财布施出去了;但是之后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珍宝、豪宅、轿车等物品的时候呢,心里又想说:唉!我之前布施的那些钱要是留下来的话,今天就可以买这些喜爱的东西了呀!或者是想说:那些钱,我可以用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 admin 2020-02-21 |
|
妻子看见先生流泪,问:‘到底发生什么事使你泪流满面?’先生回答:‘今天看见许多僧人来到村庄,大众竞相供养,而我们家世贫穷,没有什么可以供养僧人;今世已经够贫穷,又亲逢此殊胜的善缘无法供养,来世就会更加贫穷!想到这里,悲伤的流下眼泪。’妻子答复先生说:‘你回到家里再详细找找看,或许可以找到一些财物来供养僧人。’先生听从妻 | admin 2020-02-21 |
|
若遇到众生待我以横逆,末学则乐于藉此修忍辱,除了可以重罪轻报,又可对境反观并修除自己的嗔心,慢心;此外,以慈悲心修忍辱还有很大功德[1],乃至未来世众生见了也会欢喜,那也是多分少分摄受自己的佛国净土呢。另外呢,菩萨道本来就是要在和众生的互动中成就,所以一旦有这种避世的心态出现,就要反观自己的菩萨性是否具足?[2]若不足,要寻求、依止正觉的善知识,多多熏闻 | admin 2020-02-21 |
|
童子的妈妈果然如愿的住进一亿里中照顾这位婴儿,这时抱在怀里的婴儿,忽然开口说话:您不认识我了吗?妇人听到这声音,又惊又恐而说:我不认识!婴儿又说:我就是您往生的儿子啊!当初取母亲九十万分别布施,因为布施财物的福报,如今我投生到一亿里的富贵人家,与您共同来作这八十亿的主人,这样就是不用劳力就可以得到福德,您看这就是布施功德的不可思议啊!这个母亲听到这 | admin 2020-02-21 |
|
’妙音年少比丘听到阿罗汉老比丘这么一说,对于自己以轻慢心无故妄加讥毁阿罗汉的恶业,惊怖到连毛发都竖立了起来,心里也很惶恐、害怕、自责,这时妙音年少比丘便赶紧向阿罗汉老比丘发自内心的忏悔他以轻慢心所造下的恶口业,阿罗汉老比丘因为慈悲的关系,当下也就接受了妙音年少比丘的忏悔。虽然妙音年少比丘由于自恃声音清亮、雅致,对于阿罗汉老比丘以混浊的赞呗音声 | admin 2020-02-21 |
|
四、善愿:初机学佛人,满怀慈悲,希望一切佛子修行顺利,没有遮障,或希望一切众生平安,眷属和乐,财物丰饶。祈求世尊能满他的愿,这类的愿谓之善愿。五、正愿:信、愿、行中之愿,称为正愿,正愿又可分为小愿与大愿。1、小愿:念佛人相信有诸佛净土,或极乐净土,发愿往生,愿我此身平安无灾无难,舍报之后往生极乐世界。或发愿往生其它诸佛之净土以享受各种快乐。这种为自 | admin 2020-02-21 |
|
】(《大乘义章》卷九)从以上文中之开示,我们约略可以来说,所谓回就是回转,向就是趣向,意思是说,菩萨生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所以回向可以分成三种,第一是菩提回向,第二是众生回向,第三是实际回向。所谓菩提回向是指,为了趣求一切智心,所以将自己所修一切善法,回向未来能得成佛之果德,这就称为菩提回向。第二是众生回向,菩萨心心念念为救护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