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当时有人于外听闻上述说法,即详列诸等扞格正理之处,来信请益平实导师;平实导师于三月二十九日收到信14,即于次月十九日覆信兼跋15,以《灯影》一书历历分明指出退转者所持之谬见所在,二十余万字,悲心滂沱如是。 事隔多年,再有正觉教团亲教师以《成唯识论》质疑平实导师,亦将所证真如之真见道作“亲证圣位”(初地菩萨)解。平实导师遂为开示解惑,2018年 admin

2020-06-09

  第三种人适合修学人乘善法,他们愿意受五戒,但是心中对众生并无悲心,不肯发愿为众生的救度而努力,只想保住后世的人身而已。第四种人如同基督教中专门行善而求生天堂的教徒们,他们如果一开始就接触到佛教而信受了,就会修学天乘的善法,在持五戒以外,更进一步修行十善业道,心中回向来世生于欲界天中,但是却不可能修学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能修学佛法的人有三种:第一种是声 admin

2020-06-08

  悲心故,特为此类人概要说明今时人以定为禅之各种层次,用供诸方知识学人省察思惟。若能虚心比照圣教量,深入思惟整理,自解前非,亦教他人远离以定为禅,从头再参,方可远离地狱重罪。此生若有悟处,便可永离三恶道,最迟者七次人天往返,亦得究竟解脱,不亦乐乎?兹略述以定为禅之十种层次于左:1.散乱攀缘心:以日常生活中或课诵中能知能观之心为真心。2.以法定心:以数息 admin

2020-06-08

  菩萨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就是看到别人有苦难,然后自己能够无怨无悔的为对方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的一个有慈悲心的人,通常就被称为菩萨。但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其实并不符合佛菩提道当中所谓的菩萨。菩萨一定具有慈悲心,但是有慈悲心的人不一定是菩萨;因为慈悲心只是菩萨所具备的条件之一,除了慈悲心以外,菩萨还要具备其他的条件,我们才可以称他作菩萨。如果说有慈悲心 admin

2020-06-08

  行十善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出家不淫),对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对众生要说如实、有意义的话,不欺诳;不贪、不瞋、不谤菩萨藏。对于这个十善业,为什么也是修集福德资粮呢?我们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为大家说,譬如说妄语。那么在这个妄语方面呢,从世间的角度来看,如果在世间的经营事业上面,对众生老是欺诳,不诚实,要从 admin

2020-06-08

  能够增长三宝,那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出家菩萨的出家弟子知道八种智慧以后,就能够在正法中得到利益,就能够因为这八种智慧,乃至实证法界实相,而有这个清净解脱法的受用,那么就能懂得感恩,感念佛恩与师恩,所以就懂得精勤供养师长和上,能够住持正法了;因为他本身知道,什么是能够住持如来的正法,什么是相似正法,他就会在这里能够生起这个法眼,能够教导跟随他的弟子众来 admin

2020-06-08

  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心度众生而不入涅槃,是菩萨的种性。他所证的菩提果是声闻菩提、或者叫作缘觉菩提,跟解脱道相应的,可以出三界;但是他证得解脱 admin

2020-06-08

  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心度众生而不入涅槃,是菩萨的种性。他所证的菩提果是声闻菩提、或者叫作缘觉菩提,跟解脱道相应的,可以出三界;但是他证得解脱 admin

2020-06-08

  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心度众生而不入涅槃,是菩萨的种性。他所证的菩提果是声闻菩提、或者叫作缘觉菩提,跟解脱道相应的,可以出三界;但是他证得解脱 admin

2020-06-08

  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心度众生而不入涅槃,是菩萨的种性。他所证的菩提果是声闻菩提、或者叫作缘觉菩提,跟解脱道相应的,可以出三界;但是他证得解脱 admin

2020-06-08

  一切化现于人间之佛,悉皆非因往世所造业果必须受报故出生于人间;乃是由其本愿力故,由其大悲心欲救众生解脱故,由往世所化之弟子已经缘熟,应该得度,是故示现受生于人间,而有佛在人间出现。然如是佛非是真佛,乃是佛之自心如来所示现于人间者;犹如吾人之受生于人间,亦是吾人各自之如来藏所化现者,所异者为:吾人往往因于业果之故而化现于人间,唯除极少数人因愿力、佛命 admin

2020-06-08

  ---《大乘无我观》道种性的修行之一就是要广集入地所需的无量福德,但是广集福德的方式却得要心心念念回向利益众生,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作,要回向众生成就佛道的一切愿行,也就得要有修道性的建立;菩萨修道性就是要破邪显正,但是破邪显正后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救护众生;破邪显正的作用乃是要以悲心为基准,念念回向救护众生,所以叫做十回向,是从初回向位将一切身口意 admin

2020-06-08

  舍利弗就觉得很奇怪,他和佛同样都证得了解脱,也都是有慈悲心,也断烦恼,为什么鸽子还怕他呢?他想想自己完全没有伤害鸽子的心念。于是佛就告诉他:这是由于他过去有杀生的余习还在,所以让鸽子有着杀气逼来的不安全感。也因此在烦恼断得彻底与否的状况下,二乘解脱道与佛菩提道还是有相当的深浅差别。在大乘法的修学过程中,是直接依于大乘见道的功德,转依如来藏的真如体性 admin

2020-06-08

  一切化现于人间之佛,悉皆非因往世所造业果必须受报故出生于人间;乃是由其本愿力故,由其大悲心欲救众生解脱故,由往世所化之弟子已经缘熟,应该得度,是故示现受生于人间,而有佛在人间出现。然如是佛非是真佛,乃是佛之自心如来所示现于人间者;犹如吾人之受生于人间,亦是吾人各自之如来藏所化现者,所异者为:吾人往往因于业果之故而化现于人间,唯除极少数人因愿力、佛命 admin

2020-06-08

  一切化现于人间之佛,悉皆非因往世所造业果必须受报故出生于人间;乃是由其本愿力故,由其大悲心欲救众生解脱故,由往世所化之弟子已经缘熟,应该得度,是故示现受生于人间,而有佛在人间出现。然如是佛非是真佛,乃是佛之自心如来所示现于人间者;犹如吾人之受生于人间,亦是吾人各自之如来藏所化现者,所异者为:吾人往往因于业果之故而化现于人间,唯除极少数人因愿力、佛命 admin

2020-06-08

  道种性的修行之一就是要广集入地所需的无量福德,但是广集福德的方式却得要心心念念回向利益众生,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作,要回向众生成就佛道的一切愿行,也就得要有修道性的建立;菩萨修道性就是要破邪显正,但是破邪显正后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救护众生;破邪显正的作用乃是要以悲心为基准,念念回向救护众生,所以叫做十回向,是从初回向位将一切身口意行都回向救护众生远 admin

2020-06-08

  腥是指禽、兽、畜、水族等众生之肉(亦包括蛋),皆带有腥膻之味,食之与众生结怨,障碍平等心、慈悲心。所以,上述两类荤腥之物,均不应食,故曰吃素。吃素也是一种修行。佛法讲吃素的理由,不是为了要活几百岁,而是一种慈悲心、平等心。慈悲心的养成,第一个是不杀生,第二个是救生,第三个就是要吃素。从日常生活中磨炼自己、训练自己,到达真正慈悲、平等、净心。初学佛的 admin

2020-06-08

  腥是指禽、兽、畜、水族等众生之肉(亦包括蛋),皆带有腥膻之味,食之与众生结怨,障碍平等心、慈悲心。所以,上述两类荤腥之物,均不应食,故曰吃素。吃素也是一种修行。佛法讲吃素的理由,不是为了要活几百岁,而是一种慈悲心、平等心。慈悲心的养成,第一个是不杀生,第二个是救生,第三个就是要吃素。从日常生活中磨炼自己、训练自己,到达真正慈悲、平等、净心。初学佛的 admin

2020-06-08

  因为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当然于一切时地演说一切法时,都可以毫无牵挂,又有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心,所以乐说无碍的境界就自然出现了。九地满心菩萨成就四无碍辩,所以又称为善慧地,能如实而详细地宣说三乘正法,能将法无我与人无我都具足而圆满的宣说,无人能加以诃责,所以处于一切境界都无所畏惧,成就力波罗蜜多。《大乘无我观》 admin

2020-06-08

  能够增长三宝,那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出家菩萨的出家弟子知道八种智慧以后,就能够在正法中得到利益,就能够因为这八种智慧,乃至实证法界实相,而有这个清净解脱法的受用,那么就能懂得感恩,感念佛恩与师恩,所以就懂得精勤供养师长和上,能够住持正法了;因为他本身知道,什么是能够住持如来的正法,什么是相似正法,他就会在这里能够生起这个法眼,能够教导跟随他的弟子众来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