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信心坚固而修集慈悲心,就不会俙求:我修集慈悲、利乐众生,众生会怎么回报我?也不会这样子想:我现在以慈悲心来利益众生,未来可以得到世间法中的可爱异熟果报。不能有这样的想法,这是第二十个条件。实义菩萨的第二十一个条件,修集慈悲时,对怨家及亲属要其心无二平等而修慈悲;当你布施佛法、布施财物时,都以平等心来布施。乃至为众生而舍身时不会说:这是怨家仇人,我不 三摩地

2018-07-22

生缘慈悲如果修慈悲观,以慈悲心来看待众生,这就是从分别心中,所显现的慈悲。是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因此称为生缘慈悲,简称为生缘慈。这是一般人的慈悲心。而以三乘通教佛法来说生缘慈,也可说:因为众生不知能领受种种境界的六识觉知,这个众生心其实是生灭虚妄、空无自性,于是对于所缘诸境,起欣乐厌苦的贪爱执着而受诸苦;于是二乘圣人及大乘通教菩萨,悲愍这些无 三摩地

2018-07-22

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大悲心的驱策,因为他看见这么多众生都被那些大大小小的假善知识所误导了,好可怜!如果入了涅槃,不再来受生度他们,他们将来不晓得要怎样流转,一不小心又堕入三恶道去了,好可怜呀!因为这个悲心,所以他就留惑润生起受生愿重新去入胎。所以三地满心的菩萨可以修证灭尽定却不要,因为进入灭尽定中无知无受无想,什么都没有,在那里只是虚耗光阴而已,不如来 三摩地

2018-07-22

由于这样的悲心,所以菩萨永远不入无余涅槃,因此在成佛的三大无量数劫过程当中,可以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就如同《法华经》中的大白牛车一样,因此才会说这个佛菩提,又可以称为大乘菩提。大乘菩萨在证悟生命实相以后,以亲证实相心如来藏为基础,必须历经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过程。也就是,必须历经无量无数劫的难行能行、 三摩地

2018-07-22

汝今应当发慈悲心。时诸饿鬼闻是语已称南无佛。称佛恩力。寻即命终生四天处。生彼天已。悔过自责发菩提心。”】2.游增地狱,依《出经律异相并诸经要集》谓:“八寒、八热大狱,每狱有四门,门各有四狱,受苦众生,於此诸狱,次第游历,其苦转增,故名十六游增地狱也。〔一、黑沙地狱〕,谓热风吹热黑沙,沙著於身,皮骨□烂,久受苦已,方出此狱,复到沸屎地狱。〔二 三摩地

2018-07-22

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大悲心的驱策,因为他看见这么多众生都被那些大小“善知识”所误导了,好可怜!如果入了涅槃,不再来受生度他们,他们将来不晓得要怎样流转,一不小心又堕入三恶道去了,好可怜呀!因为这个悲心,所以他就留惑润生起受生愿重新去入胎。所以三地满心的菩萨可以修证灭尽定却不要,因为进入灭尽定中无知无受无想,什么都没有,在那里只是虚耗光阴而已, 三摩地

2018-07-22

像这样的嫉妒心,会障碍修行者的慈悲、仁爱之心,也会使得嫉妒的心念不断地增长,而使得修学者离菩萨的慈悲心行愈来愈远。因为嫉妒心,会推使众生去造作种种的不善恶行,所以必定会招致未来世的苦果,而不断在三界轮转无法出离与解脱。世尊在《长阿含经》当中,有开示过十退法,也就是十不善业道,其中意行的部分有贪取、嫉妒、邪见等三种不善业;反过来说,不贪取、不嫉妒、不 三摩地

2018-07-22

到底谁是命运的真正主宰?“因果报应”的规律,已经明白告诉我们:人类命运的真正主宰,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你今世心怀恶毒,杀害生命,就注定自己下一世短寿或多病;你今世具慈悲心,不杀生命,就已经注定自己下一世健康长寿;你今世想尽方法阻碍他人的利益,就注定自己下一世运程多滞;你今世傲慢自高,卑视他人,就注定自己下一世卑贱的命运;你今世心怀悭吝,不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以慈悲心劝人修学、摒除恶见,是善;若因此而争吵到面红耳赤则是善中带恶。但是这种善行或恶行所产生的影响层面,常是超乎我们理解的范围。唯有佛地七识心才是纯善,当七识心以阿赖耶识之真如性为依归,就是以诸佛为依归;然而真如心第八识自身的行为却是离善、恶性的,所以祂自身是外于三界中的善、恶性而不属于三界生死法,并且能根据我见、我执、我所执、业种力量而出生 三摩地

2018-07-22

▲若菩萨,自有财物,性悭惜故,贫苦红尘无所依怙,来求索者,不起悲心,给施所求,有欲闻法,吝惜不说,是名第二波罗夷处法。(《菩萨戒本经》)[今译]如果菩萨,自己有财物,生性吝啬,有贫苦众生,没有依靠,来乞求施舍,却不生起大悲之心,施给他们所求之物。或者有想听法的人来求法,却吝惜不说,这就是第二重罪。▲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三摩地

2018-07-22

这正是法师悲心的表现,也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权宜之计,但不能因此认为这就是佛法。佛陀在涅盘前,曾叮嘱了“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这么说,就是为了防止后世弟子抓住佛应机说法时的一两句话断章取义。佛陀都如此,更何况祖师呢!印光法师的做法是应当时特殊的机缘。而当今佛法的情况呢,是非常混乱,大量非佛法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有五个善法围绕着五戒,能让善法常得增长,而且犹如恒河水一样恒流不断:第一、有慈心,第二、有悲心,第三、有喜心,第四、有忍心,第五、有信心。怎么说有慈心呢?持不杀戒,就是给众生安乐,就是慈心;不窃盗众生的财物,就是悲心;众生在世间会有痛苦,就是因为财物遗失。这两天电视新闻报导:有个妇人,葡萄园被水冲走了,痛苦的在地上打滚痛哭。也有人被窃盗了几十万 三摩地

2018-07-22

到底谁是命运的真正主宰?因果报应的规律,已经明白告诉我们:人类命运的真正主宰,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你今世心怀恶毒,杀害生命,就注定自己下一世短寿或多病;你今世具慈悲心,不杀生命,就已经注定自己下一世健康长寿;你今世想尽方法阻碍他人的利益,就注定自己下一世运程多滞;你今世傲慢自高,卑视他人,就注定自己下一世卑贱的命运;你今世心怀悭吝,不肯施济贫病,就 三摩地

2018-07-22

以「目绀青色相」为例,在《大方便佛报恩经》卷7〈9亲近品〉提到:「修集悲心,视诸众生,犹如父母,以是因缘获得二相:一者,目绀青色;二者,眼如牛王。」「目绀青色相」,乃因累世能慈心视众生如同对待父母一般,才能感召此业。因果律能运作,其关键在于吾人都有一个可持业种、贯通三世的「如来藏」,而一个人的相貌庄严与否,正是由吾人如来藏含藏之业种所决定,非由现代医 三摩地

2018-07-22

是否从头到尾就是诃责到底,当然端看对象而定,像是正坚菩萨,就是一大慈悲心菩萨,时常软语慰藉,时时提携初学,即使是说道理的时候,还是不愠不火;这点一二三实在是很佩服,而虽然如此,敝人语气犀利,可是内心感受无端地忧苦,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必须点出如是「未证言证」、「未悟言悟」的人之后,护卫的喜悦,只有感受一种如是众生很难度化的忧苦;有时候,还是会因为不知道 三摩地

2018-07-22

持戒者应当善于谛观,他人是否会因己茹素戒酒,而令他人滋生烦恼而造毁谤持戒之口业耶?持戒者除对自身严持禁戒之外,亦应时常生起慈悲心,悲愍众生被无明所障,以免讥毁持戒者,而于未来世,遭受无舌瘖哑之苦报也。4.修学菩萨道者,应善观众生于佛法无缘者、不熟识者、信受外道者、厌恶佛法者,莫令对方知自己所修行之内容为何?亦不需透露自身所持戒律之内容,以免令对方存心作弄汝是否 三摩地

2018-07-22

悟证诸法空相时,大悲心会不假做作,任运生起,这是微妙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被无明习气所覆盖,不能开显本具佛性的有情,佛陀自然会生起无比的悲心。佛之慧眼,见我们众生之本性,皆是佛性;因此佛本能地觉得众生的不成佛,是他自巳的不够,所以他会自然地尽未来劫,去成熟一切众生,使皆完成佛道的事业。有修证的学佛人,能常常有我与诸佛同一体性的境界,而十方诸佛却时时刻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说当您还有烦恼时,不用先把烦恼完全断了,只要先降伏部分烦恼而能够专心修学、发起菩萨性、累积福德、具足正确知见,在大善知识广大悲心的因缘下就可以有机会证悟明心。明心证悟第八识如来藏后,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性,来修断烦恼。当您证悟明心时,了知意识心是虚妄的,不再认意识心为我,我见的烦恼就断了。在证悟明心之前,并不需要先把我所的烦恼完全断除,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在第457卷中说到: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竹林精舍结夏安居,当时教团里发生了提婆达多僧团的事情,世尊对此生起了大慈悲心,怜悯提婆达多所犯下的可怕的行为而说了过去的事情:在过去波罗奈城,在梵王统治的时期,世尊当时是大象之王,它在山岭里统领著八万头的大象,在茂密的大山里,有一只蜂鸟妈妈,在大象经常出没的林子里筑了一个小巢,下了几个小小的蛋,不久它那些可爱的 三摩地

2018-07-22

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有情皆我亲友、一切有情于我有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