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瑜伽师地论》卷40〈10戒品〉9、故瞋(自嗔、教嗔)「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菩萨犯嗔乃大忌!【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是因缘不唯发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可是我们不跟他们计较,他们因为有怨心,所以犯戒恶口!已经犯了菩萨戒的恶口重罪了。但我们听他们口头上恶骂或是文字的恶骂,还是把正确的道理详细的讲给他们,恐怕他们读不懂;很多地方都是详细到老婆过头了,连他们没想到的法义也都帮他们写出来,想要让他们都瞭解,所以我们不是以反骂回去的方式来作;所以有些人骂过两、三年,读了我们回复的书籍以后,已经回过头来支持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什么供养这样的似像极恶比丘,仍然可以获得无量的福德果报?因为这种比丘虽然戒律守持的不怎么好,看来似乎是僧中的恶人,他这个人虽然无戒可是却能多闻,多闻之后虽然不修善法,所以有时恶口、有时贪财,但他也能为人演说三种菩提,并且演说三乘菩提时不离因果:有因有果。他也不曾诽谤佛宝、法宝、僧宝,并且能执持如来的无上胜妙之幡,他的正见没有丝毫的错谬。所以供养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鉾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瑜伽师地论》卷40〈10戒品〉9、故瞋(自嗔、教嗔)「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菩萨犯嗔乃大忌!【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是因缘不唯发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有人说:‘优婆塞戒中没有牵涉到不犯无义语、两舌和恶口的事,所以优婆戒及八戒斋法,我们出家的沙弥和比丘们由于不受优婆塞戒而不具足得,所以我们不必受这个戒法的约束。因为这优婆塞戒所讲的戒律都是在家人的事,和我们出家人无关。’这个说法也不对,因为我如果一样受持优婆塞戒的戒法,一样可以使我清净口业,为什么我不受持呢?能清净口业,解脱道就容易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您的提问还牵涉到作无作罪种种的差别,《优婆塞戒经》卷六:「若遣使杀,使得作罪;口敕之者,得无作罪;若恶口敕,亦得作罪及无作罪,若其杀已心善无记,亦得作罪及无作罪。」这个部分,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有非常详细的开示,敬请提问的师兄姐,请阅即将出版的《优婆塞戒经讲记》后面几辑。再者,对于因果报应的问题,若要具足了知,必须佛地才能具足了知,下地菩萨只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得人身,恶色、恶口,人不喜见,不能守护妻妾男女。」这就是邪淫的果报。(2)您所谓的口交,是属于「非道行淫」,也是邪淫的一种,但这是情节较轻的邪淫,还不算是重大的邪淫,不属于最重戒。《大智度论》卷1十三解释说:「非道之处则非女根,女心不乐,强以非理,故名邪淫。」因为古代的女人没有女权,不能拒绝丈夫的要求,即使她心中不乐意,也不得不配合,以这个道理,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时我马上警觉到我在说绮语——说了没有意义的话,而且也让那位大姊不愉快,也算是恶口了。在这件事上,如果是以世俗人的立场来说,我也许还算一个好人,但是如果依照菩萨必须摄一切善法,饶益一切有情来说,我作的就不对了。事后想想,若再遇到这样的事,我态度一定要和蔼地说:“大姊你往前站,这样你就比较好拿到行李了。”我想那位大姊听到我这样说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得人身,恶色、恶口,人不喜见,不能守护妻妾男女。」这就是邪淫的果报。(2)您所谓的,是属于「非道行淫」,也是邪淫的一种,但这是情节较轻的邪淫,还不算是重大的邪淫,不属于最重戒。《大智度论》卷13解释说:「非道之处则非女根,女心不乐,强以非理,故名邪淫。」因为古代的女人没有女权,不能拒绝丈夫的要求,即使她心中不乐意,也不得不配合,以这个道理,说丈夫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告诸比丘:欲知尔时劝化比丘恶口骂者,今须菩提是。由于尔时供养僧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行。语译如下:世尊初成佛时,有一天,世尊知道大海中的龙王得度的因缘成熟了,便想去教育化导这些龙王,世尊来到须弥山下,化现成一比丘的相貌,端身正坐着专精思惟。这时,有一只金翅鸟王正在空中盘旋着,飞着飞着牠突然向下俯冲入大海之中捉住了一只小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么怎么样才可以继续出生在人间呢?佛陀开示说:要能够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饮酒食肉,要远离无明,要远离无因无果的邪见,并且对三宝有正信,如果能够大略地修学这些善业的话,就可以继续出生为人。如果在生时,具足修习了十善业的话,就能够往生到欲界六天,去享受天福。而如果具足修习了十善业,然后又加修了四种禅定的话,就 | admin 2018-07-23 |
|
复有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过,二者施时、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赞叹,五者说无、后乃与之,六者施已恶口骂詈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陀在《大乘方广总持经》中曾经开示说:【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这样的苦报,想必都不是大家愿意去承受的。为了避免得到这种无眼、无舌的恶报,我们还是好好地去恶修善,以慈悲心以及慈目、善言来对待众生才好啊!而除了平常要以慈眼看视众生之外,我们也可以更积极地努力以灯具光明来供佛以及布施给众生,这样也可以获得非常广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不杀不瞋,则社会祥和,人心无畏;不盗不贪,则勤劳所得之财物无丧失之虞;行者言语清净无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四种过失,并且不淫不痴,则为众生所倾慕生信,进而生求法之心,于焉佛法之弘传日广。《大智度论》卷十四亦从持戒的角度来说,有如是说明:檀有三种:一者财施、二者法施、三者无畏施。持戒自捡不侵一切众生财物,是名财施。众生见者慕其所行,又为说法令其开悟 | 三摩地 2018-07-23 |
|
病者闻已,或生瞋恚恶口骂詈,默不报之,亦不舍弃;虽复瞻养,慎无责恩;差已犹看,恐后劳复。若见平复如本健时,心应生喜,不求恩报。如其死已当为殡葬,说法慰喻知识眷属。无以增病食药施人,若病差已,喜心施物,便可受之,受已转施余穷乏者:若能如是瞻养治病,当知是人是大施主,真求无上菩提之道。〗讲记佛接着说:善男子啊!有智慧者如果有财宝、财物时,应当这样修行布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复离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二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讲记布施所要注意的事情还真多,佛接着又开示说:菩萨布施时一定是远离四种恶法的,否则就成为俗人的布施了。同样是布施,我们要当菩萨的布施呢?还是要当俗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样子能够心得决定,慢慢的就能够符合在《优婆塞戒经》里面,佛所说的:要断除瞋恚的时候,第一个你要先能够恶来不报,恶口来、恶身行、恶口行来,你都能够定力生起而不要去回报于他。我们有时候说,就好比邮差来开门,按门铃了,你要恶来不报;因为他送来这个包裹,可能是恶音声,可能是恶口行、恶身行,那你不要邮差一按门铃,您六根门头马上就往外去攀缘了,就打开门户了,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