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恶口的根本罪是怎么样呢?经云:【若变容色,恶口骂詈,是名根本。】(《优婆塞戒经》卷6)恶口有两种:第一种是大声的骂或是声音不大,虽然讲出来的话都是和颜悦色,但是却是尖酸刻薄的。第二种恶口是变动容色的,他不跟你大声讲话,但是脸孔板起来,很愤怒的模样来说话,这个也叫作恶口;只要脸色变得很凶恶,不管他讲话大不大声,都叫作恶口。所以大声骂,当然是恶口;以尖 | admin 2020-02-19 |
|
所以应该观察时节而说话,所以有时恶口也会成为非时之言的绮语,有时妄语、两舌也会成为非时之言的绮语,所以十恶业道不一定永远只有一个业道,有时兼二、兼三、兼五、兼六。所以,说欲事、说非时之言就是成就绮语的根本罪,也就是说,心中想要宣说欲事以及非时之言,都是绮语的根本罪的成立。绮语的方便罪在经中说:【若歌若颂无义章句,随人所憙造作百端,是名方便。】(《优 | admin 2020-02-19 |
|
轻细语其实就是悄悄话,讲悄悄话一定不会大声讲,所以叫作细语;也一定不会恶口而讲,要跟想要邪淫的对象讲悄悄话,绝对不会是恶口而说,所以叫作濡语,也就是说,用温和的口气来讲小声的悄悄话;这个就是邪淫的方便罪已经成就了。邪淫的成已罪,就是我们经过前面的根本、方便以后,在这个过程里面,进一步想要去成就邪淫的这样子的一个行为。经中说:【若事已竟,遗以璎珞,共 | admin 2020-02-19 |
|
六、不恶口,常慈语。七、不绮语,言正法。八、不贪爱,利众生。九、不瞋恚,常慈悯。十、不愚痴,勤修慧。十善业道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中开示:如果于十善业缺漏不全,则得人趣报。如果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则得欲界天报。如果修行有漏十善,并且与定相应,则得色界天报。因为生到色界天必须要有禅定证量,因此要与定相应。又在《大方广佛华严 | admin 2020-02-19 |
|
六、不恶口,常慈语。七、不绮语,言正法。八、不贪爱,利众生。九、不瞋恚,常慈悯。十、不愚痴,勤修慧。十善业道是一切善法的基础,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中开示:如果于十善业缺漏不全,则得人趣报。如果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则得欲界天报。如果修行有漏十善,并且与定相应,则得色界天报。因为生到色界天必须要有禅定证量,因此要与定相应。又在《大方广佛华严 | admin 2020-02-19 |
|
首先说身有三道,身的三道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在家指邪淫,出家则是指行淫);口有四道,就是妄语、两舌、绮语和恶口;心有三业而非道,也就是贪、嗔、痴(痴就是无明的意思)。这样总共有十个法相,也就是身三、口四、意三业,总共有十个。这十个恶法就是十种恶业的根本,这十个恶业则是一切众罪的源头。......那么,身的第三个业是邪淫,出家则为不淫。什么是邪淫呢?所谓 | admin 2020-02-19 |
|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贤愚经》卷13中所记载的,有关于恶口得到的果报,以及因为忏悔而得到解脱的故事。《贤愚经》卷13〈沙弥均提品第62〉中的故事是说:舍利弗尊者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他常常用天眼通观看这世间,有谁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了,他就会前往度化。有一天,他看到一群商人带了一条狗,而这条狗趁着商人们在休息时,偷吃了商人们所带的肉食,于是它便被商人 | admin 2020-02-19 |
|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贤愚经》卷13中所记载的,有关于恶口得到的果报,以及因为忏悔而得到解脱这样的故事。经中的故事说:舍利弗尊者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他常常用天眼通观看这世间,有谁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了,他就会前往度化。有一天,他看到一群商人带了一条狗,而这条狗趁着商人们在休息时,偷吃了商人们所带的肉食,于是它便被商人们打断了狗腿,并弃置在旷野之 | admin 2020-02-19 |
|
也因此有一些人习惯开口就是恶口,有些人习惯开口就是妄语,有些人习惯开口就是夸大,如果没有一个忍心的话,没有办法看到自己有这样的行为;没有办法看到自己有这样的行为,就失去了改变的契机。所以如果我们要注意自己有没有妄语的习性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花一点时间来注意自己口业的起行,这个时间可能是一整天、可能是一个礼拜,乃至于可能是一个月或是一年。因为有时候口业 | admin 2020-02-19 |
|
还有圣弟子必须因佛善教导,依于无名相法,依于无境界无所得之清净法界,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所显之真实性与如如性,努力在于我们身行、口行、意行上不放逸,圆满成道,对于身行的杀、盗、淫也能时时观照;口的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的一一对治;意的贪、瞋、痴断除,起心动念的杂染,这些染业皆需精进不放逸地依持清净戒来清除。菩萨戒又称为千佛大戒,此戒能帮助我们在修学佛 | admin 2020-02-19 |
|
猛火炽然能烧一世,恶口炽然烧无数世。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是故阿难!一切众生祸从口出。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世尊已经很清楚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受种种苦,很多是与口业有关,因为诽谤都是从口中来的,不仅将自己的七圣法财烧尽而荡然无存,而且未来世要受无量苦。所以,佛随后再次为我们归纳重点如下:“一 | admin 2020-02-19 |
|
得是相已,次得梵音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自不恶口,教他不为,是故次得梵音声相。”“得是相已,次得牛王绀色目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等以慈善,视怨亲故,是故次得牛王目相。得是相已,次得白毫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宣说正法实法不虚,是故次得白毫光相。得是相已,次得无见顶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头顶礼拜一切圣贤、 | 三摩地 2019-07-20 |
|
六恶口果报,于人中得常闻恶声、言多诤讼二种果报。七绮语果报,于人中得言无人信、语不明了二种果报。八贪欲果报,于人中得心不知足、多欲无厌二种果报。九嗔恚果报,于人中得常被他人求其长短、常被他人所恼害二种果报。十邪见果报,于人中得生邪见家、其心谄曲二种果报。 | admin 2019-04-20 |
|
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麤涩恶物。不可触近。七者绮语业故感生外报。令草木稠林。枝条棘刺。八者以贪业故。感生外报。令诸苗稼子实微细。九者以瞋业故。感生外报。令诸树木果实苦涩。十者以邪见业故。感生外报。苗稼不实。收获尟少。以是十业。得外恶报。--------------《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 admin 2019-04-20 |
|
戒恶口。得成就八种净业。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词美妙。五、言可承领。六、言则信用。七、言无可讥。八、言尽爱乐。戒绮语。得成就三种决定。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附四分律酒戒一条戒酒。得成就十种无过失法。一、颜色不恶。二、不少力。三、眼视明。四、现无瞠恚相。五、不坏田业资生法。 | admin 2019-04-20 |
|
二耎恶口业。三耎恶意业。四贪吝财物不行惠施。五起大邪见谤佛因果。六我慢自恃轻毁贤良。七障碍他施。八不恤饥渴。九悭惜饮食不施佛僧。十他获名利方便离隔。如是十业获报饿鬼。复云何业获报人间。有十种业。何等十业。一离杀生。二离不与取。三离非梵行。四离虚诳语。五离杂秽语。六无离间语。七离粗恶语。八离饮酒食肉。九离痴闇。十离邪见谛信三宝。修如是等十种耎业。获报 | admin 2019-04-18 |
|
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婬欲、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瞋、不痴,而得命不中夭、财无散失、眷属清洁、所言诚谛、离诸嫉妬、人所喜见、亲友和睦、不堕贫贱、颜貌端正、智慧相应,获报如是。”佛言:“大王!若以上妙饮食供养三宝,得五种利益:身相端严、气力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隐、成就辩才。如是,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父母、妻子、男女眷属 | admin 2018-08-13 |
|
像现在佛门中有一些人,他因为从事学术研究,然后否定北传大乘经典,认为这个北传的大乘经典不是佛说;然后认为导师所传的如来藏的这个教导,这个是后期人所结集出来的经典,不是正说;于是就在网络上大加谩骂,在网络上用各种的恶口、恶言来攻击导师。像这样的一个行为,他就把他的一个瞋恚完全地用文字、用欠缺理性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样我们不但看不到他对于法义上有非常正确 | admin 2018-08-13 |
|
04那么口四业呢?绮语、妄语、两舌、还有一个叫恶口,也不会做。心里面念佛时不会破口大骂。如果习性很严重,骂出口了,第二句还没骂出时会想:“不对啊!?我在念佛,怎么骂人了?”渐渐的会改变。也不会讲绮语了,讲绮语不庄严嘛!讲黄色笑话更不庄严。也不会骗人家了,因为心里面又在念佛,又来骗人家,就会想:“我对不起阿弥陀佛,我对不起释迦牟尼佛。&rd | admin 2018-08-04 |
|
七者不得恶口。八者不得妄言。九者不得嫉妬。十者不得贪餮。不得心中有所悭惜。不得嗔怒。不得愚痴。不得随心嗜欲。不得心中悔。不得狐疑。当作孝顺。当作至诚忠信。当信受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后世得其福。奉持如是。其法不亏失者。在心所愿。可得往生阿弥陀佛国。至要当斋戒一心清淨。昼夜常念。欲往生阿弥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我皆慈哀之。悉令生阿弥陀佛国。b)佛言。世间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