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优婆塞戒经》卷6)这边意思是说:身有三业,也就是杀、盗、淫;口四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四业。不论是身或口所作的各种恶业道,如果是从贪所引生的就称为嫉妒的恶业道,如果是从瞋所引生的就称为瞋心的恶业道,如果是从愚痴而引生的就叫作邪见的恶业道。这十恶业道综归来说,无非就是从贪、瞋、痴所引生的。如果有贪、瞋、痴而只在心里面,没有付诸于实行,没有 | admin 2020-02-21 |
|
佛说: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瞋痴等悉能忍之。这里面讲的是什么样的状况?其实是众生对我们所施加的恶事,前面骂詈挝打恶口恶事等,这个在世间法上,大家都很常能够看到;不过就是说,既然我们讲的是说你要能够行这个菩萨道,要作出世间的忍的话,当然这些世间忍里面很常会碰到的境界,你在出世间忍的时候,也必须要能够甘之如饴。那贪瞋痴指的是众生的贪瞋痴,这个部分倒是要请 | admin 2020-02-21 |
|
所以平实导师他曾经说,他说他:弘法的过程,对众生绝对都不会疾言厉色,也都不会恶口;但是破邪显正就锐利无比了。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个因缘时节,如果不下猛药可就来不及了。平实导师以前,刚开始弘法的时候,他并不想要说:哪一个法有错,哪一个法修学了反而不会造成三乘菩提的增上,反而是属于世俗法、反而是下堕法。可是几年下来都没有效果,众生根本不知道要远离的知见, | admin 2020-02-21 |
|
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瞋、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施、难作,名出世忍。”】又像《解深密经》中圣教【忍三种者:一者耐怨害忍,二者安受苦忍,三者谛察法忍。】还有在《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开示说:【有二种忍:生忍、法忍。】这些经论都是各从不同的层面来说明忍的内涵。在这一集中,我们则是针对生忍 | admin 2020-02-20 |
|
】“《优婆塞戒经》卷七”要提醒菩萨们的是,虽然这是佛在羼提波罗蜜,在忍于众生对于自己不合理的对待,譬如众生的恶口行、恶身行,辱骂我、打骂我这样恶身行,如何能够出生对这些众生不如理事行的这样子一个决定性的一个忍辱度的所需要修行的?你依五件事情:第一、恶来不报。换句话说,你没有根尘触马上落入剧情,你摄心为戒、藏六如龟,你知道这是妄念、这不是忆 | admin 2020-02-20 |
|
也因此有一些人习惯开口就是恶口,有些人习惯开口就是妄语,有些人习惯开口就是夸大,如果没有一个忍心的话,没有办法看到自己有这样的行为;而没有办法看到自己有这样的行为,就失去了改变的契机。所以如果我们要注意自己有没有妄语的习性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花一点时间来注意自己口业的起行,这个时间可能是一整天、可能是一个礼拜,乃至于可能是一个月或是一年。因为有时候口 | admin 2020-02-20 |
|
所以导师曾经说,他:“弘法的过程,对众生绝对都不会疾言厉色,也都不会恶口;但是破邪显正就锐利无比了。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个因缘时节,如果不下猛药可就来不及了。”导师以前,刚开始弘法的时候,他并不想要说:哪一个法有错,哪一个法修学了反而不会造成三乘菩提的增上,反而是属于世俗法、反而是下堕法。可是几年下来都没有效果,众生根本不知道要远离邪恶的 | admin 2020-02-20 |
|
妻子一听,这怎么得了!不但恶口责骂罽那,并且立刻召集亲友,把他给起来押送到衙门去。到了衙门,罽那的妻子向县官哭诉着说:我们母子两人一向缩衣节食,在家里过着贫穷困苦的日子,而我的丈夫却把赚得的钱财拿去乱花,毫不在乎家人的生活;请县老爷明察,还我一个公道!于是县官就问画师说:你为什么把赚得的钱财随便花用,而不拿回家照顾妻小呢?罽那回答说:我觉得人的一生 | admin 2020-02-20 |
|
还有包括世间人,有的人还没有达到能够学佛的层次,你也可以看得出来,因为有的人根本不相信世间是不是有因果,他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以及做了许许多多的恶口,他实际上是不介意的,因为他不介意因果的背后,是因为他不相信他会怎么样;而且有的人在拨弄是非的时候,他不认为他是在作这样的事情,他认为他是在如实地陈述,因为他认为事实就是像他所说的是这样的。对于这样的情 | admin 2020-02-20 |
|
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说这个身会造作三种的恶业,杀盗淫这三种恶业;我们的口会造作绮语、妄语、两舌、恶口这四种的恶业;乃至于我们的意,就是我们这个心,有贪瞋痴的这三种业。念佛可以净化我们身、口、意这三业,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修学念佛的人一心想着要往生诸佛国土,一心想着诸佛的功德庄严以及诸佛的清净,当然不可能去造作杀盗淫这些的恶行。乃至于说念佛的人,不 | admin 2020-02-20 |
|
当比丘们回到了精舍,就把今天看到的情形告诉佛陀,说这些可怜的外道,自己盲修瞎练、知见不正确,又互相恶口毁谤,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够亲近正法,得到真正的解脱自在呢!佛借这个因缘,就告诉大众说这些六师外道过去生到现在一直都冥顽不化,就把这样的因缘来告诉大众。 佛说久远劫之前,在南阎浮提有位镜面王,他很喜欢读诵大乘经典,智慧深广、通达佛理;但 | admin 2020-02-20 |
|
比丘们受的出家戒是声闻戒,如果说有犯罪,只有身犯和口犯,没有心犯罪,因为单只有心仍不能杀人,一定要动身才能够杀人;如果有恶口的罪,也一定是动口了才有恶口罪,单单只有心中造恶并不得罪。但是菩萨戒却是以心为根本,心动了念想要杀人、计划杀人,就已经得到根本罪;但这是说恶念一直没有忏除,所以根本罪成立;如果是已经忏除了,就没有根本罪了。但是得要身跟口犯了, | admin 2020-02-19 |
|
但是即使如此,如果有人骂别人坏蛋,这两个字虽然也是念念生灭,但是骂了以后,仍然应该说是妄语、恶口,也就是说这时候妄语、恶口的业依然是成立的,所以戒罪并不破坏世间的真实道理。因为从世间的真实道理来讲,坏蛋这两个字骂人的意思确实是存在的。虽然我们从佛法的世俗谛来加以解析而说坏蛋是骂不到我们的,但这是佛法中的世俗谛,却不是世间境界的真实道理。因为世间的真 | admin 2020-02-19 |
|
】《优婆塞戒经》卷七要提醒菩萨们的是,虽然这是佛在羼提波罗蜜,在忍于众生对于自己不合理的对待,譬如众生的恶口行、恶身行,辱骂我、打骂我这样恶身行,如何能够出生对这些众生不如理事行的这样子一个决定性的一个忍辱度的所需要修行的?你依五件事情:第一、恶来不报。换句话说,你没有根尘触马上落入剧情,你摄心为戒、藏六如龟,你知道这是妄念、这不是忆佛念,先以定动 | admin 2020-02-19 |
|
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说这个身会造作三种的恶业,杀盗淫这三种恶业;我们的口会造作绮语、妄语、两舌、恶口这四种的恶业;乃至于我们的意,就是我们这个心,有贪瞋痴的这三种业。念佛可以净化我们身、口、意这三业,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修学念佛的人一心想着要往生诸佛国土,一心想着诸佛的功德庄严以及诸佛的清净,当然不可能去造作杀盗淫这些的恶行。乃至于说念佛的人,不 | admin 2020-02-19 |
|
这则典故中的金铃比丘,因为往世造作了用钟铃悬挂供养佛陀的善业,而感招胜妙的梵音;又因为造佛塔时候心生怨恨,嫌佛塔过大不易完成而造作了恶口业,感招五百世的肤疮面陋,令人嫌恶。所以众生会轮转生死,而且世世受用不同的善恶业报,都是对法界的因果不能如实信受,所以在有意、无意间会造作诸业,而于来世受用业果。可能有人听完这样的典故,不太能信受说,为什么用一只金 | admin 2020-02-19 |
|
前面几集我们介绍了杀、盗、淫等身三业,接着在这一集我们将介绍妄语、两舌、恶口、无义语等口四业。首先介绍不妄语,不妄语的原则就是如实而说,如果说话不如实、不确定而说,都是妄语。对于所见、所闻、所觉、所知,要说给别人听以前,一定要先了解来龙去脉以后才能够说,不然就是妄语。所以对某一句话或某一件事情没有确定完全了知而先为人说明了,那也是妄语。比如说,有人 | admin 2020-02-19 |
|
佛特地为我们说明,十善业道在北欝单曰只有四种,不具足十个;因为北欝单曰的人们有褔报,要什么物资就有什么物资,都不必辛勤的工作,所以不需要为贪口腹之欲而杀生,不需为贪钱财而盗劫别人的财物,不需为了世间生活所需而对众生恶口,也不需因贪而起瞋心,因为所需要的资生之具随处都有,积聚起来也没有办法卖钱,所以不用积聚财富,就不需要起贪去瞋别人。北欝单曰也没有邪 | admin 2020-02-19 |
|
我们接着来说明恶口所引生的贪、瞋、痴的恶业。戒经里面这么说:【恶口三种:为财利故骂詈妇儿,是名从贪;故向怨家说所恶事,是名从瞋;说他往昔先人过罪,是名从痴。】(《优婆塞戒经》卷6)恶口的业道也有这三种引生的原因:如果是为了贪着财物或世间法的利益,对老弱妇孺大声叱骂,这个是从贪所生的恶口业道。如果是故意在怨家面前当众宣扬他的糗事,使他难堪,这种恶口是 | admin 2020-02-19 |
|
或一时三:所谓妄语、两舌、恶口。又复有三:所谓邪见、恶口、妄语。如是说者即是无义,是名为四。瞋之与贪,不得一时,其余八事可得一时。云何一时?六处遣使,自作二事:一者婬他妻妇、二者谓无业果;先作期要,一时得业。】(《优婆塞戒经》卷6)这段经文是在说什么呢?我们一一来说明一下。什么叫作一时作二?一时作二就是说:在这个十业道当中,有时候有同时一个时间成就 | admin 2020-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