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又譬如父母要去散心,由于一周才得有一天不须上班,要求你陪伴同往,而你却以寺院或萧老师有课为理由婉拒,这是不对的;因为孝养父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如果不能孝养父母,不能善待父母,常常对年老的父母冷言冷语或恶口辱骂,而说要学佛,那是假的。因为「学做人尚且做不好,要如何学佛?」所以应该孝养父母,行有余力(暇)再来护持道场,这才是修行佛法者应有的知见。2、奉 | 三摩地 2018-07-20 |
|
他不犯恶口或者两舌的戒,因为在性上无戒可犯,这叫理一心,这个是道共戒。事一心里面不犯戒是相戒,这个是性戒,不相同。这个叫戒学,在念佛法门里面俱足了。第二个我们说定学。念佛念到事一心的时候,譬如说持名、观想、无相念佛,这三种三昧成功的时候,就是定。在动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做定力。这个是定学。一般人总以为学定就是要两腿盘起来,收下巴、眼睛闭起 | 三摩地 2018-07-20 |
|
那么口四业呢?绮语、妄语、两舌、还有一个叫恶口,也不会做。心里面念佛时不会破口大骂。如果习性很严重,骂出口了,第二句还没骂出时会想:不对啊!?我在念佛,怎么骂人了?渐渐的会改变。也不会讲绮语了,讲绮语不庄严嘛!讲笑话更不庄严。也不会骗人家了,因为心里面又在念佛,又来骗人家,就会想:我对不起阿弥陀佛,我对不起释迦牟尼佛。所以不骗人,也不会去搬弄是非。 | 三摩地 2018-07-20 |
|
其次,需要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勤修《观无量寿经》所说的三福净业:一者,世间法福德资粮:孝顺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二者,学佛福德资粮: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修行福德资粮: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其中修行福德资粮:读诵大乘,即是要我们阅读大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说这个身会造作三种的恶业,杀盗淫这三种恶业;我们的口会造作绮语、妄语、两舌、恶口这四种的恶业;乃至于我们的意,就是我们这个心,有贪嗔痴的这三种业。念佛可以净化我们身、口、意这三业,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修学念佛的人一心想着要往生诸佛国土,一心想着诸佛的功德庄严以及诸佛的清净,当然不可能去造作杀盗淫这些的恶行。乃至于说念佛的人,不管是口唸也 | 三摩地 2018-07-20 |
|
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说这个身会造作三种的恶业,杀盗淫这三种恶业;我们的口会造作绮语、妄语、两舌、恶口这四种的恶业;乃至于我们的意,就是我们这个心,有贪瞋痴的这三种业。念佛可以净化我们身、口、意这三业,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修学念佛的人一心想着要往生诸佛国土,一心想着诸佛的功德庄严以及诸佛的清净,当然不可能去造作杀盗淫这些的恶行。乃至于说念佛的人,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名口四业。不贪,不嗔,不痴,名意三业。此与五戒大同。而五戒多分约身,十善多分约心。十善具足,定生天界。至于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对兄说友,对弟说恭,种种伦理之教,则皆欲使人各尽其分,无或欠缺,随顺世相,修出世法。若夫广明因果报应,不爽毫厘。堕狱生天,唯人自召。乃如来至极悲心,欲令众生永离众苦,但受诸乐耳。故不惜现广长舌 | 三摩地 2018-07-20 |
|
口业不善,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诽谤三宝,斗乱无边。意业不善,贪名求利,如海吞流;瞋恚猛火,烧诸功德。十恶业罪,无明所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无问大小,不敢覆藏,今总忏悔。愿佛慈悲,证明摄受,莫违人愿。今日今时,所忏诸罪,随忏即灭。持此念佛功德,报恩家、债主恩,受取功德,近相舍离,同生净土。志心归命,顶礼阿弥陀佛。从来生死界,未识佛僧时,所造众恶 | 三摩地 2018-07-20 |
|
修十善业《无量寿庄严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十种心:一不偷盗、二不杀生、三不淫欲、四不妄语、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昼夜思维极乐世界无量寿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皈依,顶礼供养。是人命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速灭重罪《观无量寿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大智度论 | 三摩地 2018-07-20 |
|
便是恶口。又曰。猫有歃sha血之功。虎有起尸之德。所谓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若不如是。尽是弄泥团汉师一日谓赵巨济曰。老和尚忽退去。别有人来教尔禅。这一转因缘。怎生会。那一转又如何会。便将热屎泼记取师在云居作首座。一日到西积庄。遇一暂到。从圆通来云。因看首座颂女子出定话。有个悟处。特来求首座印证。师云。儞去不是。僧云。某甲未说见处。为什么道不是。师再 | admin 2018-07-19 |
|
问:云何是十恶十善?答:十恶:杀、盗、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乃至贪、嗔、邪见,此名十恶。十善者,但不行十恶即是也。问:上说无念,尚未尽决。答:无念者,一切处无心是;无一切境界,无余思求是;对诸境色,永无起动,是即无念。无念者,是名真念也;若以念为念者,即是邪念,非为正念。何以故?经云:若教人大念,名为非念。有六念名为邪念,无六念者,即真念。经 | admin 2018-07-19 |
|
此是第一等恶口。若记著一个元字脚。便是生死根本也。尔诸人诸方学得底玄中又玄。妙中又妙。是甚么屎禅。一向[祝/土]在皮袋里。将谓实有恁么事。莫错。诸上座。尔真个要参妙喜禅。尽将诸方学得底。扫向他方世界。百不知百不会。虚却心来。共尔理会复说偈云。无诸比丘名近悦。为母王氏请普说。妙喜便登曲录床。忉忉怛怛恣饶舌。从来法本离言诠。不假思量与分别。说甚地狱及天堂 | 三摩地 2018-07-19 |
|
便来这里恶口却云。这一唯。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致君于尧舜之上。成家立国。出将入相。以至启手足时。不出这一唯。且喜没交涉。殊不知。这个道理。便是曾子言而足。孔子言而足。其徒不会。却问曰。何谓也。曾子见他理会不得。却向第二头答他话。谓夫子之道不可无言。所以云。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要之道与物至极处。不在言语上。不在默然处。言也载不得。默也载不得。公之所说 | 三摩地 2018-07-19 |
|
写许多恶口。却向甚处安著。妙喜自云。因地而倒。因地而起。起倒在人。毕竟不干这一片田地事。写至此。一轴纸已尽。且截断葛藤(原标题: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第二十) | 三摩地 2018-07-19 |
|
妙喜不得已说这恶口。于了事汉分上看来。正是不识好恶。撒屎撒尿。忽然撞著个皮下有血底。烂椎一顿也怪他不得。今既无其人。不妨教这汉恣意乱说。已是不识好恶。不免向泥里洗土说些没滋味话。然第一不得向我说处会。此是士大夫作聪明底第一义也。世间出世间法。不得言一。不得言二。不得言有。不得言无。一二有无。于光明藏中亦谓之毒药。亦谓之醍醐。醍醐毒药本无自性。作一二 | 三摩地 2018-07-19 |
|
谓婆留师翻为恶口住。以恶口人人不亲近故。二是密非直。婆留师翻为菩萨所知彼岸也。既通达三无性理。亦不为众生所亲近故。三两亦句。即同善恶真俗。皆不可亲近故。四二非句。谓除前相故。又阿毗持呵娄(目数数得定)郁婆提(目生起拔根弃背)婆罗(目真实离散乱)此诸名在经论中例显直密语义也。更有胡梵文字。四句易解。凡诸类例括彼经诠。解者不见其全牛。行人但随其老马矣。或曰。 | 三摩地 2018-07-19 |
|
谓离妄语两舌恶口无义语。是名口远离非身。非身非口是远离者。所谓远离贪嫉嗔恚邪见。善男子。是名非身非口而亦远离。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不见一法是身是业及与离主而亦有离。是故复名不可思议。口亦如是。善男子。从身离身从口离口从慧远离非身非口。善男子。实有此慧然不能令菩萨远离。何以故。善男子。无有一法能坏能作有为法性异生异灭。是故此慧不能远离。善男子。慧不能破 | admin 2018-07-19 |
|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不害众生命 坚持诸禁戒受佛微妙教 则生不动国不夺他人财 常施惠一切造招提僧坊 则生不动国不犯他妇女 自妻不非时施持戒卧具 则生不动国不为自他故 求利及恐怖慎口不妄语 则生不动国莫坏善知识 远离恶眷属口常和合语 则生不动国如诸菩萨等 常离于恶口所说人乐闻 则生不动国乃至於戏笑 不说非 | admin 2018-07-19 |
|
生轻慢心恶口骂辱。父母爱故不生嗔恨。亦不念言我与是儿衣服饮食。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子遇病父母亦病。为求医药勤而疗之。病既差已终不生念我为是儿疗治病苦。菩萨亦尔。见诸众生遇烦恼病。生爱念心而为说法。以闻法故诸烦恼断。烦恼断已终不念言。我为众生断诸烦恼。若生此念终不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惟作是念无一众生我为说法令断烦恼。菩萨摩诃 | admin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