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若得人身,恶色、恶口,人不喜见,不能守护妻妾男女。」这就是邪淫的果报。(2)您所谓的口交,是属于「非道行淫」,也是邪淫的一种,但这是情节较轻的邪淫,还不算是重大的邪淫,不属于最重戒。《大智度论》卷1十三解释说:「非道之处则非女根,女心不乐,强以非理,故名邪淫。」因为古代的女人没有女权,不能拒绝丈夫的要求,即使她心中不乐意,也不得不配合,以这个道理,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得人身,恶色、恶口,人不喜见,不能守护妻妾男女。」这就是邪淫的果报。(2)您所谓的口交,是属于「非道行淫」,也是邪淫的一种,但这是情节较轻的邪淫,还不算是重大的邪淫,不属于最重戒。《大智度论》卷1十三解释说:「非道之处则非女根,女心不乐,强以非理,故名邪淫。」因为古代的女人没有女权,不能拒绝丈夫的要求,即使她心中不乐意,也不得不配合,以这个道理,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善男子!若复有人乐于妄语,是人现得恶口恶色,所言虽实人不信受,众皆憎恶不喜见之,是名现世恶业之报;舍此身已,入于地狱,受大苦楚饥渴热恼,是名后世恶业之报;若得人身,口不具足,所说虽实人不信受,见者不乐;虽说,人不乐闻;是一恶人因缘力故,外物一切资产减少。】语译:如果有人说话常常不老实,这个人现世的果报就是恶口与恶色;是说他的嘴巴不好,不是说口臭、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缘、嗔法、嗔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中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四)离虚诳语,举凡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均属之。(五)离饮诸酒,酒能乱性昏智,妨碍修行,故须远离。(六)离眠坐高广严丽床座,不坐卧于一尺六寸以上或宽大华丽之床座,以免养尊处优,习于放逸。(七)离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即不以香花、花鬘佩戴于身,不以香油等涂抹于身,不作歌舞倡伎,亦不无故前往观听。(八)离食非时食,即上记所谓之不过中食,此系八戒中之最重要者。此 | 三摩地 2018-07-22 |
|
《杂宝藏经龙王偈缘》云:佛在王舍城,提婆达多往至佛所,恶口骂詈[lì]。阿难闻已,极生嗔恚,驱提婆达多令出。于是佛说宿缘:昔于加尸国时,有龙王兄弟二人,一大达,二优婆大达,乐奉斋日持八戒。因国王犯多杀生,数说不改,舍他往,改往之处。恶小龙知己不如,生嫉骂,优婆大达闻,欲灭彼,大达劝息,返故处。欲知彼时三龙事,今我阿难提婆是。有人疑惑:是什么缘故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六恶口业。七绮语业。八贪欲业。九瞋恚业。十愚痴业。舍利弗。汝今应当普教众生。清淨身业。清淨口业。清淨意业。五体投地归依和上。诚心忏悔此三恶业。如是三说。既忏悔已。身业清淨口业清淨意业清淨。次第应当自称其名。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如是三说。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三说。复应问言。善男子善女人汝能持不。若言能持,复应问言。汝今身心无过 | 三摩地 2018-07-22 |
|
」您的提问还牵涉到作无作罪种种的差别,《优婆塞戒经》卷六:「若遣使杀,使得作罪;口敕之者,得无作罪;若恶口敕,亦得作罪及无作罪,若其杀已心善无记,亦得作罪及无作罪。」这个部分,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有非常详细的开示,敬请提问的师兄姐,请阅即将出版的《优婆塞戒经讲记》后面几辑。再者,对于因果报应的问题,若要具足了知,必须佛地才能具足了知,下地菩萨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师真的是只能去当「大师」,去去去,不是可以来说法的!所以喜欢乐于胡乱说法者,就是世间大师、世间错解佛门的大师,因为这些大师对于佛门的真正知见是不清楚的,一方面是没有好的老师,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佛法僧太轻慢,不知道尊重,以为自己有嘴巴,就是可以说法,没有人反驳我,就是我对;如此愚痴!不知道经典处处在在都在反驳自己,都是声声厉厉地大声斥责,可是自己的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师真的是只能去当「大师」,去去去,不是可以来说法的!所以喜欢乐于胡乱说法者,就是世间大师、世间错解佛门的大师,因为这些大师对于佛门的真正知见是不清楚的,一方面是没有好的老师,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佛法僧太轻慢,不知道尊重,以为自己有嘴巴,就是可以说法,没有人反驳我,就是我对;如此愚痴!不知道经典处处在在都在反驳自己,都是声声厉厉地大声斥责,可是自己的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三是正语,就是时时摄心,言无虚妄,不去造作两舌、恶口、绮语、妄语等这四种恶业。八正道的第四个是正精进,就是要不断不间夹地修种种的道行:已生的恶法要赶快让它断除,未生的恶法要让它不生起;未生的善法要让它赶快生起,已生的善法就要让它增长。第五项是正业,就是不造作杀、盗、淫的恶业,远离身的三恶业,修习洁白清净的善业。第六是正命,就是以正当而且如法的职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复有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过,二者施时、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赞叹,五者说无、后乃与之,六者施已恶口骂詈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三是正语,就是时时摄心,言无虚妄,不去造作两舌、恶口、绮语、妄语等这四种恶业。八正道的第四个是正精进,就是要不断不间夹地修种种的道行:已生的恶法要赶快让它断除,未生的恶法要让它不生起;未生的善法要让它赶快生起,已生的善法就要让它增长。第五项是正业,就是不造作杀、盗、淫的恶业,远离身的三恶业,修习洁白清净的善业。第六是正命,就是以正当而且如法的职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十种的善业可以分为身、口、意三个部分,就是在身业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在口业上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而在三业上要不贪、不瞋、不痴、不邪见。这十种善业其实就是前面五戒的延伸以及扩充,而最重要的差别,是增加了意业上的不贪、不瞋、不痴。也就是说,五戒只要注意到表相上不犯戒,而十善业则要开始注重去除心念上的烦恼,还要转化为清净的正念,积极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说,有人违犯了这个口的恶行:也就是妄语、恶口、两舌、绮语,那这样的话,他也会沦堕到三恶道去。我们综合身的恶行跟口的恶行合起来就是七种恶行,也是我们所说的七种圣戒所要持守的内容,所以如果违犯了这七种身行跟口行的戒,它一定会导致他沦堕三种恶道。因为这个缘故,所以经典里面就说:如果说有人违犯到七圣戒,就会沦堕恶道,那我们就不应该在修行的时候去做这些违 | 三摩地 2018-07-21 |
|
得是相已,次得梵音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自不恶口,教他不为,是故次得梵音声相。得是相已,次得牛王绀色目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等以慈善,视怨亲故,是故次得牛王目相。得是相已,次得白毫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宣说实法不虚,是故次得白毫光相。得是相已,次得无见顶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头顶礼拜一切圣贤、师长、父母,尊重赞 | 三摩地 2018-07-21 |
|
能忍恶口诽谤骂辱,苦加身心,亦当堪忍。设其有苦,能为救解;除其弊恶疑网之心。善知利根、中根、钝根——教钝根人,令生信心;中根之人,能令纯淑;利根之人,令得解脱。若能如是勤教诏者,名‘义菩萨’,是名善人、分陀利花、人中香象、调御丈夫,名大船师。善男子!宁受恶戒——一日中断无量命根——终不养畜弊恶、不能调伏;何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有人骂辱贵胜,因恶口故脚被锁械,是脚实无恶口之罪,而被锁械;是故不得决定说言:异作异受,即作即受。唯有智者,可得说言:即作即受,异作异受。譬如器、油、炷、火、人护,众缘和合乃名灯明。汝意若谓‘灯明增减’,是义不然。何以故?灭故不增,来故无减;以次第生,故言灯增减。汝意若谓‘灯是无常,油即是常;油多明多,油少明少’者,是义不然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复离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过,二者施时、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赞叹,五者说无、后乃与之,六者施已恶口骂詈 | 三摩地 2018-07-21 |
|
身三道者,谓杀、盗、淫;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嗔、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若诸众生,异界异有,异生异色,异命异名,以是因缘应名无量,不但有十。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身故作?若人令业烦恼诸结得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