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十善分别是在身、口、意三方面,有身三:不杀、不盗、不淫,口四有: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有:离贪、离瞋、离痴。然而五戒、十善的奉行,有时候偏重五戒,有时候单行十善,乃至两者兼有。以致其所感得的果报,只在人天之中,或生在人间享受富贵,或生在欲界天享受胜妙五欲之乐;乃至此世有禅定的修证,来世就可以生到色界天或是无色界天受用禅定之乐。但是这毕 | 三摩地 2018-07-22 |
|
换句话说,菩萨说法时—接引众生时—不会恶口,都不讲粗鄙之话。恶口,就是讲话很不客气而且大声。但是禅师所用的机锋就另当别论了,可别挨禅师一棒就说:你为什么这么粗鲁?到时候不要怪禅师再打你几棒;在禅法里面没有所谓的粗鲁可说,在如来藏中没有粗鲁,是你粗鲁、我粗鲁,在这里面没有所谓的粗鲁。但是平常待人接物跟这个就不一样了,待人接物一定要温和、一定 | 三摩地 2018-07-22 |
|
传语至诚:一个女孩子,要特别注意,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就是替人传话,也要至诚,不可不实。32.言辄获利:一个女孩子,凡是说话,言语之间不可伤人害己,凡所言语,动辄获益,不可不利才好。 (原标题:怎样做个好女孩) | 三摩地 2018-07-22 |
|
传语至诚:一个女孩子,要特别注意,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就是替人传话,也要至诚,不可不实。32.言辄获利:一个女孩子,凡是说话,言语之间不可伤人害己,凡所言语,动辄获益,不可不利才好。 (原标题: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怎样做个好女孩》)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云何于他而起骂辱?是故于他不行恶口。如上说,我尚不喜人作绮语,他亦如是。云何于他而作绮语?是故于他不行绮饰。如上说,如是七种,名为圣戒。接下来就是所谓的离间语,不说离间语,也不说粗语,也不说恶口,也不说一些绮语;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他人、亲友之间的关系不去进行破坏,那样子才是真正的戒行,而且也是圣戒。那如果我们想想看,如果原来人家的家庭,结果因为说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得人身,恶色、恶口,人不喜见,不能守护妻妾男女。”这就是邪淫的果报。(2)您所谓的口交,是属于“非道行淫”,也是邪淫的一种,但这是情节较轻的邪淫,还不算是重大的邪淫,不属于最重戒。《大智度论》卷13解释说:“非道之处则非女根,女心不乐,强以非理,故名邪淫。”因为古代的女人没有女权,不能拒绝丈夫的要求,即使她心中不乐意,也不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不知礼节喜作恶口。须发爪长齿衣多垢。为人驱役畏处不畏。乐处而忧忧处而喜。悲处反笑笑处反悲。牵而后随能忍苦事。不别诸味难得离欲。为罪深重。如是种种是愚痴相哈哈!对照一下自己以及周围同事,看对不对!!!于诸法中智慧浅入名阿罗汉。中入名辟支佛。深入名佛。如遥见树不能分别枝。小近能分别枝。不能分别华叶。到树下尽能分别知树枝叶华实。声闻能知一切诸行无常一切诸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十种的善业可以分为身、口、意三个部分,就是在身业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在口业上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而在三业上要不贪、不瞋、不痴、不邪见。这十种善业其实就是前面五戒的延伸以及扩充,而最重要的差别,是增加了意业上的不贪、不瞋、不痴。也就是说,五戒只要注意到表相上不犯戒,而十善业则要开始注重去除心念上的烦恼,还要转化为清净的正念,积极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5-09-02觉然)实义菩萨要教导在家,修学爱语、柔软语,同时也要学习不恶口、恶语,也不说调戏无意义的话,以便庄严口业。因为这个口业很随便的在语言上面去现行,当然这个部分,跟习气烦恼有关;可是因为既然是修学菩萨道的在家,要让在家的众知道,菩萨的口业是能够影响他人的,你要去利益他人,要让他人能够对菩萨生起于法的恭敬心,那么口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口四业主要指妄语、两舌、恶口、无义语(绮语)。首先介绍不妄语,不妄语的原则就是如实而说,如果说话不如实、不确定而说,都是妄语。对于所见、所闻、所觉、所知,要说给别人听以前,一定要先了解来龙去脉以后才能够说,不然就是妄语。所以对某一句话或某一件事情没有确定完全了知而先为人说明了,那也是妄语。比如说,有人以暗示的方法,使人猜疑他已经开悟了,但是他自己并 | 三摩地 2018-07-22 |
|
即使要指说别人的过失,也是依善心而说,绝不恶口,这就是以道共戒来行。道共戒无戒,所以十善业道有两种:有人是共戒而行,与戒共同来行十善业道;有人不依戒而仍然行十善业道,所以和戒相不相应,对于十善业道的三法及上中下品还是有差别,就导致十善业道行了以后,未来世的异熟果报增上、低劣的差别出现。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业品>第二十四(原 | 三摩地 2018-07-22 |
|
首先说身有三道,身的三道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在家指邪淫,出家则是指行淫);口有四道,就是妄语、两舌、绮语和恶口;心有三业而非道,也就是贪、嗔、痴(痴就是无明的意思)。这样总共有十个法相,也就是身三、口四、意三业,总共有十个。这十个恶法就是十种恶业的根本,这十个恶业则是一切众罪的源头。但这其中有三个只叫做业,而不同时叫做道,是业非道。是哪三个呢?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性不恶口。所谓:毒害语、粗犷语、苦他语、令人嗔恨语、现前语、不现前语、鄙恶语、庸贱语、不可乐闻语、闻者不悦语、嗔忿语、如火烧心语、怨结语、热恼语、不可爱语、不可乐语、能坏自身他身语;如是等语,皆悉捨离。常作润泽语、柔软语、悦意语、可乐闻语、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曲则语、多人爱乐语、多人悦乐语、身心踊悦语。性不绮语。菩萨常乐思审语、时语实语、义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个贪的烦恼,诸位可以回想一下:年轻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时谈恋爱,说话要注意说得好听,不要恶声恶口,也要色身庄严成为妙好的样子。每天要特别注意打扮,男众女众都一样,不都是想要色身妙好吗?所以做事、讲话都要装出威仪庠序:走路要端庄、说话要文雅、气质要温柔高雅,这就是贪因缘而由意画出来的嘛!世俗人如此,弘法者也如此:我如果贪你们的供养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6说:身三道者,谓杀、盗、婬;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瞋、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若诸众生,异界异有,异生异色,异命异名,以是因缘应名无量,不但有十。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自作他作,自他共作,从是而得善恶二果,亦是众生善恶因缘,是故智者尚不应念,况 | 三摩地 2018-07-22 |
|
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9)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粗涩恶物。不可触近。七者绮语业故。感生外报。令草木稠林。枝条棘刺。八者以贪业故。感生外报。令诸苗稼子实微细。九者以嗔业故。感生外报。令诸树木果实苦涩。十者以邪见业故。感生外报。苗稼不实。收获鲜少。以是十业。得外恶报。(10)第四课复有十业。得外胜报。若有众生。修十善业。与上相违。当知即获十外胜报。若有众生。礼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尔时以一恶言,不知其恩,毁骂其母,喻如畜生,以是恶口因缘,五百身中生鹿腹中。」佛告阿难:「人生世间,祸从口生,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能烧一世,恶口炽然烧无数世;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是故阿难!一切众生祸从口出。口舌者,凿身之斧,灭身之祸。」佛说此经时,有千优婆塞、优婆夷慎护口过,即得初果。复有无量比丘、比丘尼得初道果乃至四果;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即使要指说别人的过失,也是依善心而说,绝不恶口,这就是以道共戒来行。道共戒无戒,所以十善业道有两种:有人是共戒而行,与戒共同来行十善业道;有人不依戒而仍然行十善业道,所以和戒相不相应,对于十善业道的三法及上中下品还是有差别,就导致十善业道行了以后,未来世的异熟果报增上、低劣的差别出现。-----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原标题:十善道果报差别) | 三摩地 2018-07-22 |
|
性不恶口:所谓毒害语、粗犷语、苦他语、令人嗔恨语、现前语、不现前语、鄙恶语、庸贱语、不可乐闻语、闻者不悦语、嗔忿语、如火烧心语、怨结语、热恼语、不可爱语、不可乐语、能坏自身他身语,如是等语,皆悉舍离。常作润泽语、柔软语、悦意语、可乐闻语、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典则语、多人爱乐语、多人悦乐语、身心踊悦语。 性不绮语:菩萨常乐思审语、时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