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无觉有观三昧︰舍微细乐触,续深入定境及除性障。坐中对外境无觉,对心境有观,此是二禅前之末到地定。10.无觉无观三昧︰精进修习无觉有观三昧而能长时间安住者,舍观便入二惮。此定境虽离觉观,似无所有,仍非证悟般若,不离境界故。以上乃个人修定之体验,皆属禅定有境界法、有所得法,非般若禅、祖师禅,不能发起智慧。若以证得上示一种或多种定境之心而自以为悟者,乃是错 | 三摩地 2018-07-20 |
|
─平实导师著─发愿文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地法无我修除性障起圣性发十无尽大愿王愿我依佛微妙慧善修菩萨十度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不舍众生永无尽愿我世尊恒慈愍冥佑弟子 | 三摩地 2018-07-20 |
|
是故一切学佛之人,皆不须如星云一般“把握真如自性”,只须参禅寻之、觅之、见之;寻得真如之后,自然发起般若智慧,便入七住贤位中;见得佛性,便见山河大地一切处皆有佛性,世界如幻观当下成就,便入十住贤位中;发心行诸正行以弘,便得转入十行位中;悲悯众生被误导,出而力救众生皆离众生相,便入初回向位中;次第修诸回向行,便成就十回向位功德;依此为基础而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何故须立如是愿?乃因为在家身相住持胜妙佛法时,容易受人轻贱,则往世所有罪业皆得迅速消亡,如《金刚经》佛之所说也!亦因此故,易于消除性障而发起圣性,是故愿以在家之身相,继续进修后世之佛道。唯除世尊有命必须出家。然而如是正理,非是多数人所能为之,非是多数人所愿行之;谁人不欲出家受人恭敬礼拜供养?然而大乘菩萨修证阶位越高者,则越发远离如是表相之执著。如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佛言。若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十四者。 | 三摩地 2018-07-20 |
|
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去这里执相生疑。是故释迦老子先为阿难说性水真空性空真水。乃至地水火风。一一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循业发现。尝记得。山僧往年行脚。将入京师。到邓州天宁。有蔡州道士。忘其姓名。以医来南阳。一日见他教人来藏司。借宝积华严二经。山僧窃知其为佳士。翌日相见。与之说话。果然契合。因问。所以借经之意。曰某粗听好人说话来。若要理会 | 三摩地 2018-07-19 |
|
是二佛性障未来故得名为无。毕竟得故得名为有。是名分别答。如来佛性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后身佛性现在未来。少可见故得名现在。未具见故名为未来。如来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佛性因故亦是过去现在未来果则不尔。有是三世有非三世。后身菩萨佛性因故亦是过去现在未来果亦如是。是名分别答。九住菩萨佛性六种。一常二善三真四实五净六可见。佛性因故亦是过去现在未来果亦如是 | admin 2018-07-19 |
|
若是心性好的人,得知佛法就是要能瞭解这一切的道理,肯下功夫,积集菩萨的福德资粮,消除自身的性障,又肯寻访真正的善知识,虚心求教,不断地熏习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最后知道又肯实践参禅的种种方便,便有机缘契入这实相。我们尊称佛陀为「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要能觉悟这种种的智慧,即是要将这法界的源头找到,也就是父母未生时的本来面目,而愿意去追求这个实相究竟是在何 | 三摩地 2018-07-19 |
|
在台湾福德善根具足的佛弟子,来到了佛教正觉同修会,他在来同修会当中,学习一位菩萨所应该具有四方面的修行:定力、慧力、福德、除性障,也就是正觉同修会教导佛弟子,以无相念佛为功夫法门,为最初的行门,渐次地修习人天乘的福德、功德,藉由对于五蕴、对于十八界的观行,也就是对于色、识、受、想、行蕴,以及十八界自己亲身的观察,在身、口、意当中,然后在六住位的时候 | admin 2018-0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