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若人修得未到地定后,能修伏性障五盖,则必忽然发起初禅。初禅善根发之正受有二种:一者刹那间遍身发,二者运运而动。剎那间遍身发者,于修伏性障(未见道者修伏五盖)或修除性障(已见道者修除五盖)后,保持一心不乱之际,色界天身忽然现于欲界身中,心眼见身唯余透明薄膜,遍身毛孔内外相通,一一毛孔受于乐触;彼时初禅天之心眼唯见身中如云如雾,不见五脏六腑,空荡轻安,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当我们能够有调柔心住的时候,对于我们对治我们的习气性障,是能够有很大的功夫的。再来我们说“寂静住”。寂静住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是超过了调柔住。寂静住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无相忆佛成就的学人,以前会让他跳脚的事情、会让他不高兴的事情,会发现,现在都没有让他兴起波动的力量了。因为他的心已经寂静了,能够安住在这个忆佛的轻安当中、安住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二者,神通的获得是要靠性障的消除而发起禅定,然后加修神通才能获得,不是靠练拙火才能获得。三者,这些坦特罗佛教所有的法义都离不开男女双身邪淫法,离不开两合的观念,因此坦特罗佛教的无上瑜伽就是不断与女信徒;也难怪坦特罗佛教主张在性中淫乐遍全身当作正遍知,视为报身佛的境界,再将此淫乐观之无形无相说之为空,说之已证得空性成为究竟佛。然而有淫乐不离受阴,有分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此在性障消除之后,毎天于行住坐卧之中,他只须止观分明或者一念相续,或者一念不生,保持在这种境界里面,初禅善根自然就现前;或者在我们打坐的时候,或者正在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乃至蹲马桶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忽然出现。如果在出现的时候,是一剎那间遍身如云如雾,内外相通的话,这个就是色界身出现于欲界身中,那你就体会到色界天的天人色身怎么 | 三摩地 2018-07-23 |
|
当一个人练到了未到地定以后,具有了这样的未到地定的功夫,接下来如果说,他把性障修除了,也就是把五盖——五盖就是贪、嗔、疑、睡眠、掉悔,把这五盖修除了以后,他就突然间有身乐出现,也就是初禅善根发出现了,他证得了初禅。证得了初禅,仍然不是真心的境界,如果你以初禅善根发这样的境界认为说就是开悟了,那仍然是以定为禅的人。我们来看看初禅,即使你是最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明心见性以后,转依了如来藏的殊胜功德,性障渐除,智慧迅速提高,就不容易为世间五欲所诱惑,到了一定程度,就应该加修四禅八定和各种神通三昧了。这个时候,一般是在二地满心,进修三地的时候。在此之前,修定过程中,不应希求神通,并要坚决拒绝各种神通。禅定修行,并非佛门才有,外道也修禅定。古印度的婆罗门、梵志、事火外道等等,中国的道家、医家、阴阳家等等,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有关四禅八定的修证资粮条件与转折要领,平实导师十余年前曾开示过《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关于初禅的实证原理与境界,也已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中讲过了,您可以参考;将来等正觉寺盖好后,因缘成熟便会重讲《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教导大众修习禅定应该要有的注意事项与转进法要,因为禅定的实证,除了未到地定的实修方法以外,最重要的乃是五盖性障的伏除;在自己性障未除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同时,由于他自认多闻,慢心很重,便难于反观和修除自己的种种贪嗔痴习气,不但修行难于进步,性障甚至会进一步加重,而且容易未悟言悟、未证言证,错讲佛法甚至谤法,自致大妄语业。因此,学佛而不修定,不但难以获得佛法修行的真正功德受用,而且还容易把自己置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求升反堕。1、禅宗修行不离定力佛法修行,法门众多,而一切法门的修行均不离定学。禅宗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他们会有这样的心态,就表示他们对于究竟法的福德修集都还是不够的,性障都没认真的在修除,所以他们说离开同修会以后要去学作人,又说要去修福德,我认为完全是正确的。不管他们到哪一个道场去种福田,我都赞成,应该要这样做;不然的话,继续学下去时,我虽然绝对不会障碍他们,但是一定会有别的事情一直障碍他们,而他们也会不断的自己障碍自己。这就是说,往往会有种种的事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有于大乘法的领域涉入更深者,具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等三心者,或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者,或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者,或者修行六念者,精进勇猛而回向发愿求生极乐国,于命终舍报往生后,承佛威德摄受,不必在莲苞中住,立即能见佛与诸菩萨,听闻佛与菩萨于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此无生法忍为初地、二地、三地……不等,完全视行者于往生前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谓历事炼心,境界来了,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功课,当作是逆增上缘,历缘对境来修除自己的性障;因为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这是生忍。《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优婆塞戒经》卷7)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件事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谓历事炼心,境界来了,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功课,当作是逆增上缘,历缘对境来修除自己的性障;因为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这是生忍。《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优婆塞戒经》卷7)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件事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谓历事炼心,境界来了,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功课,当作是逆增上缘,历缘对境来修除自己的性障;因为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这是生忍。《优婆塞戒经》卷7佛开示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瞋恚。善男子!若人能成如是五事,当知是人能修忍辱。】(《优婆塞戒经》卷7)意思是说:想要发起生忍,有五件事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也许一年两年、也许十年二十年,也许十生二十生,时间并不一定;这都得要看慧力、福德因缘以及性障的厚薄而定。三者配合起来,就可以修证无生法忍。所以无生法忍不是虚妄的东西,是实际上可以领受、可以亲证的。假使能够常常乐于观察这个甚深句义:就是说你能够修学这个出世间忍的甚深句义,也就是修学无生忍和无生法忍,就是正修忍门。对一般学佛人来讲,根本弄不懂无生忍与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这里比较少,其实还是有的;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讲布施的福德与要领,以及性障的修除,大家谨记在心,所以我们这里比较少,只是偶然会出现一两次。我们若能以上面讲的这几个方法去做,就是用不坚固身来换取未来世的坚固身,这四件大家可要记住。以不坚固的财物来换取坚固的财物,叫作换取法财。不坚固的财物,譬如我们在人间所拥有的:自己手上的食物、钱财、珠宝、黄金、田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认为学佛持戒的心态应该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看待这个事情,因为佛施设戒律的目的,无非是希望我们这些因为受持戒律的功德,使自己能够远离诸恶,能够趣向菩提;而且持戒有大功德,持戒习惯以后,能帮助自己清净心性,也能减少性障,使自己比较容易证悟,而且提前成佛。所以当以积极的面向来对待,不可因噎废食,不要因为怕犯戒而不敢受持,那是逃避的心态,那不是菩萨道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初禅不难得:初禅之所以难得,大多在于性障,不在定力。无相念佛的定力只要很好,再把性障除了,初禅就自动出现了,所以初禅不难得。二禅比较难,那是定的硬功夫,但是也有方法可以证得,所以现在世也可得。即使此世无因缘修定,但我们既然不是修声闻法,都不入无余涅槃,当然未来会有无量世,无量世中总有几世可以混到四禅、四空定的,这有什么难的?所以未来世也可以得定共戒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认为学佛持戒的心态应该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看待这个事情,因为佛施设戒律的目的,无非是希望我们这些因为受持戒律的功德,使自己能够远离诸恶,能够趣向菩提;而且持戒有大功德,持戒习惯以后,能帮助自己清净心性,也能减少性障,使自己比较容易证悟,而且提前成佛。所以当以积极的面向来对待,不可因噎废食,不要因为怕犯戒而不敢受持,那是逃避的心态,那不是菩萨道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应该这样才对!这样修行,自己的性障越来越少,福德越来越增加,这样也是修福德。所以谨言慎行也是修福德,随喜赞叹也是修福德。没有智慧的人看见别人捐钱捐多了,自己作不到,心里面就酸酸的,那就不对了!那就会削减自己的福德。这一些是随时随地、随手可修的福德,诸位也要懂得怎么样去修它。由此可知,我们看到他人修福时,都要随喜赞叹,这么简单又随时随地可修的福德,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还要断除欲贪发起初禅永伏性障,然后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有能力取证无余涅槃而不证,成为慧解脱的菩萨阿罗汉;再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那就进入了初地,成为见道通达的通达位菩萨,开始十地修道位的修学;不仅要继续修布施等六波罗蜜多,还要加修方便、愿、力、智四波罗蜜多,成就地上菩萨的十波罗蜜多无量行,原来在地前修的戒、定、慧三无漏学,更需要增进为增上三学,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