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谓非择灭无为是说,三乘贤圣依三乘菩提而见道以后,依着见道功德而继续进修,渐渐断除烦恼障之现行乃至种子随眠,成就四果有余依涅槃之修证;这时他的觉知心和思量心都能依清净体性而自安住,不像未悟三乘菩提之佛门凡夫或者外道,必须以意识心观察而压抑烦恼的现行;所以说三乘诸圣都是自性清净者,这就是非择灭之无为法。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非择灭无为是说,三乘贤圣依三乘菩提而见道以后,依着见道功德而继续进修,渐渐断除烦恼障之现行乃至种子随眠,成就四果有余依涅槃之修证;这时他的觉知心和思量心都能依清净体性而自安住,不像未悟三乘菩提之佛门凡夫或者外道,必须以意识心观察而压抑烦恼的现行;所以说三乘诸圣都是自性清净者,这就是非择灭之无为法。换句话说,证得非择灭无为者,乃是证悟三乘菩提以后 三摩地

2018-07-21

阿赖耶识从来都不思量,所以他从来都不作主,但是意根需要什么他就供应什么,他都作得到,因此说他是一切最胜。由于阿赖耶识变现了五色根加上意根,然后有前六识出现;有了前六识出现以后,接下来五遍行的心所有法,以及欲、胜解、念、定、慧的五别境心所法,善十一和二十个烦恼法、四个不定法,这五十一个心所法统统就会跟着陆续出现,因为这些就是这八个识的体性。五十一个心 三摩地

2018-07-21

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依持身之功德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央掘魔罗经》说:阿赖耶识是持身识。既然在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里面说如来藏是持身识,可是第三转法轮的经典也都说:持身识就是阿陀那识,也就是阿赖耶识;由这一点就可以证明: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若不思对治,任其发展,意识将与其狼狈为奸,筹谋思量、设计报复,恼乱之心便相继而生,瞋的制约行为就跟着增强。若再不思对治,怨、恼之心将逐步蔓延而转成瞋恨之心,并付诸于身、口恶行,于是又完成了另一次的「种子起现行,现行再回熏种子」的环绕循环,如是将再度的用一根长钉,将此瞋行牢固的钉入潜意识末那里面,形成更深厚的瞋习种子,以待下次因缘的来临,再度生起更大 三摩地

2018-07-21

末那识具有恒、审、思量的体性。末那识从无始劫以来,于五位中——睡眠、闷绝、正死位、灭尽定、无想定中,它都是不断灭的,所以说它恒;但是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以后,他入了灭尽定时,第七识是会有少分消失的;到了入涅槃时,第七识则是永灭无余,所以它又不是遍一切时的。末那识从无始劫来就一直在审度一切法,包括睡着无梦乃至闷绝、死亡、无想定与灭尽定中,一直 三摩地

2018-07-21

阿赖耶识虽然能生万法,但它本身却离见闻觉知,也没有思量性,没有证自证分(依狭义的种智来说)——所以它不知道有自己,它也不作主;它完全是寂灭性,完全是无我性,所以无余涅槃之中只有它。此阿赖耶识非断非常,非有变易非无变易,非有作用非无作用,无形无相,非空非有,不生不灭,与五蕴和合似一,然非一非异。故名中道。何故非断非常?如来藏性如虚空,无形无 三摩地

2018-07-21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六转呼为染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无功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第八识颂性唯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薰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全部颂文,七言一句共四 三摩地

2018-07-21

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各位菩萨,前面这段意思是说:【根机迟钝的二乘人,听到唯有一佛乘,而这唯一佛乘佛果的成就,却需要无量无数劫的勤苦修行才能成办,因此就心生怖畏,只乐于追求厌弃尘劳的寂灭境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知 三摩地

2018-07-21

久于佛道,心已纯熟,决定大乘;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仪,心大如海;诸佛咨嗟,弟子、释梵、世主所敬。这部在中国佛教中极为重要的《维摩诘所说经》所告诉我们的维摩诘居士是“诸佛咨嗟,弟子、释梵、世主所敬”的“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 admin

2018-07-21

在睡着无梦时、闷绝时、正死位时、无想定中、灭尽定中,祂都是这样不休不息地遍缘一切法;更何况是醒着的时候呢?祂又有一个特性,就是思量作主的体性;这种思量作主的体性是分分秒秒都不休息的,所以大阿罗汉的末那在意识尚未加以检查的时候,祂就已经在依过去的习气运作了。所以难陀尊者仍有先看女众的习气,但是当祂的意识发觉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就会纠正末那;这样一吹又一 admin

2018-07-21

二正思维(正志):思维是思量分别,正思维是由正见所引起的正确的思量分别;这是指无欲心、无瞋心、无害心三种想法,主要是针对身口意三业中的意业而说。亦即是在思维上远离一切贪、瞋、痴、慢、疑等烦恼,而保持心理上的纯正;这种无贪、无瞋、无害之心的纯正意志,表现出的行为就是正语、正业和正命。三正语:是指正确的、如法的语言。主要是针对三业中的语业而说。经典上语 admin

2018-07-21

由于意根从无始劫以来一直恒审思量的缘故,所以产生了普遍计度执着的体性,也因为这种执着性,使得众生不断地轮回三界生死。然而祂的这种执着性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无量世以来,被意识错误的教导熏习而来。熏习越久,意根的执着性就越强,所以意根是一个“习惯性”比重很大的执着心。由于意根种子从如来藏中不断地流注而出,无始劫以来未曾刹那间断(不像“意 admin

2018-07-21

的颂偈是这样讲的:【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四种法要。这四种法要颇类似于我们经常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维就是一张网,四周四方、上下左右的一个粗的绳子,有这样一个粗绳来提振这中间的网;同样的道理,能够支撑我们修行整个佛法的,就是要依于 三摩地

2018-07-21

也要教导修学者第一义的知见:如来藏即是第八阿赖耶识,祂是根本识,无前六识见闻觉知心之知觉性、分别性,亦无第七末那识之思量作主性。但祂有本觉性,能了知众生心行,能知器世间、有根身、诸种子等法。阿赖耶识虽因七转识的染污熏习,出生有漏三界、六道、五阴万法,使有情漂溺其中,轮回流转不息;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自身空寂,不与我见、我执、法执相应,自性清净犹如虚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意根呢祂是时时思量一切法、处处思量一切法,祂时时决断、处处作主,既然能够时时决断、处处作主,那么祂当然是很伶俐啊!要不然祂怎么可以决断?怎么可以作主呢?因此我们就说“一个伶俐”指的就是意根。再来,哪一个是“呆”呢?“呆”其实指的就是我们的真心,因为真心呢从来不在六尘境界上起分别,祂从来不对六尘境界起一念想要作分别, 三摩地

2018-07-21

反观意识心,只要从后脑勺忽然打一棒,保证证严法师一定会闷绝而使意识断灭,完全无知无觉,她怎能违背常识经验而说意识心不生灭?难道不怕慈济医院的医师们暗中说她无知吗?如来藏从来不在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上面生起分别,从来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也从来不思量,所以永不作主,一向都是随缘而任运不断的运行,却又能了知众生七转识的心行。祂能配合 三摩地

2018-07-21

换句话说,就是把您的色身与见闻觉知心和处处作主的心灭除了,剩下来的是本来就在、从来都不曾出生也不曾灭过的第八识,祂离见闻觉知,从来不返观自己,也不会思量任何一法。所以灭掉色身和觉知心、思量心以后,只剩下祂的时候,不会去投胎而藉色身再生起见闻觉知心、思量心,这就是《心经》上所说的涅盘境界,就叫作出三界生死。所以想要出离三界生死的痛苦,只有二条路,一者 三摩地

2018-07-21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量。」所以妄想要除去,这还是在禅行上下工夫,而非是在般若禅上下工夫,般若到底是知见,虽然是实证,但如果以为一定要禅定功夫很好,这就是成妄,所以能除掉妄想与否,当然不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而虚云老和尚毕生定力,不在话下,当然是以此教人。甚至导师开始教导人时候,也是觉得由这禅定入手,可以培养定力,方便参禅,然而可能根器不如前代人物, 三摩地

2018-07-21

妄心七转识有见闻觉知,有思量性,是分别心;真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不分别亦不攀缘六尘一切法,是无分别心,故参禅即是用有见闻觉知的妄心寻找离见闻觉知的真心之过程,亦是用有分别的妄心寻找无分别的真心之过程。当妄心找到真心的所在,就是开悟,由此妄心明了真心的体、相、用而产生智慧,并进一步转依真心的清净性而消除自身的染污性。如《传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