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如果当我们证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呢?也就是说,你不能光是考虑你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因为佛陀说过:在我们还不了解这无上法之前,你所要的东西都叫作「可坏法,不可爱乐之法」,佛陀甚至用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来警惕我们,不是只有用「无常」这两个字来形容而已,而是直接说这些我们曾经期待和爱乐的法都是肮脏的、污秽的,是能够败坏你身心的法,这些法 三摩地

2018-07-23

当然,还会有很多其他的种种的状况,不过现在我们回头来思考说:某甲、某乙他们看破红尘之后,是不是已经离开了红尘?没有!大家都很有智慧,可以马上洞悉出个中的差异。为什么说他们看破红尘之后,其实是没有离开红尘?因为充其量只不过说,他们虽然看破红尘,只是离开一种他们认为是喧嚣的红尘,而进入另外一种他认为是清净的红尘,其实还是在红尘之中,所以说其实是没有离开 三摩地

2018-07-23

现在又是布施什么财物呢?布施的财物也是无常,施者也与常,我又是以什么缘故来布施的?这样思考清楚了:原来我是为了净除烦恼而布施,为了成就道业资粮而布施,布施者与受施者以及布施这件事,都是无常法,但可以转变成圣财而由自己拥有,别人不能剥夺,因此而可成就道业。观察清楚了,再来观察:自己布施的因缘,将来可以得到什么胜妙果报?布施给狗、布施给人、布施给外道修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也不会因为悭吝而做布施,譬如在布施时心中大大的不舍:一个小小的财物要布施出去,都得要思考老半天,最后才能忍痛的下决定布施出去。这正是无可奈何的布施,就是悭吝的布施。菩萨布施并且远离五个法相而布施:一、有人布施时一定要先选择对象有没有道德,他只想布施给有道德的人。这本来是好事,但这却是俗人所做的布施行,不是菩萨依平等心所做的布施。二、有人布施时口 三摩地

2018-07-23

这其中哪里有一个我呢?修行不应只停留在思考思考只是意识心的事情,修行的重点在转变末那,而末那只相信现量境界,这也就是为什么但凡打探密意的,基本都容易退转,因为他缺乏一念相应,而一念相应是现量境界,是末那现前体察到确实有一个如来藏存在,而非思考逻辑的结果。也因此观行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做而不可以交流的原因,因为一旦听来他人观行的细节,就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生到欲界天,虽然能够享受天福,可是享受天福那是自己的受用啊!众生在人间受种种苦,而没有种种的正见,让自己又沦堕于三界的流转,那不是非常的可怜吗?所以,具足菩萨种性的菩萨,他一定会思考到这样的问题,他一定会对于人间的众生产生极大的悲悯心。所以说,菩萨证得初果以后,他也不会想要生到天上去享受天福;他一定会继续留在人间,继续弘法利生。因为菩萨的初果人 三摩地

2018-07-23

这其中哪里有一个我呢?修行不是思考思考只是意识心的事情,修行的重点在转变末那,而末那只相信现量境界,这也就是为什么但凡打探密意的,基本都容易退转,因为他缺乏一念相应,而一念相应是现量境界,是末那现前体察到确实有一个如来藏存在,而非思考逻辑的结果。也因此观行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做而不可以交流的原因,因为一旦听来他人观行的细节,就会容易将 三摩地

2018-07-23

到那时,他们究竟还要不要归依於未断我见的老母娘呢?是要以初果圣者的身分继续归依未断我见的凡夫老母娘呢?还是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归向呢?这是所有阅读平实著作的一贯道道亲们都不能逃避的事实。到那时,还是得要归依佛门三宝、归依大乘胜义菩萨僧宝、归依大乘如来藏胜义,否则就显示他们的见取见仍然未断,我见仍然未能断尽而只是一个尚未进入初果向的凡夫而已,因为他们对 三摩地

2018-07-23

断我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什么是众生所执着的我;二是思考为什么这个我是虚妄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只有先认识了我,才能进一步去确认这个我的虚妄。只有认清敌人是谁,才能消灭他。所以要真断我见,就必须从认识我做起。众生所理解的我,可以简单分为色身我与觉知心我。前者可以称为身见,后者才是真正的我见。觉知我包括六识觉知心,所以认识六识觉知心我才是断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你把它当作风声这样吹过去,这样的过程中,你就不用一个字、一个字把它连结起来;他骂的只是一个字的集合,可是在你的心目中,并没有变成一个句子,所以各自独立;这样的话,它根本就像是一个断断续续的风声而已,不构成语言,不构类逻辑思考的意义。所以你透过这样来思惟,你就想:那我是不是没有必要,没有需要说跟这个人来呕气!第二个,你也可以去思惟,思惟什么呢?一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修行是在思考:最后如何利益自己,自己如何获得最后的胜利,而且是全面的胜利。坦白讲,大乘法是最自利的,是最彻底的自利,可是最大的自利,竟然是从最大的利他而得。所以修行其实没有什么委屈,而是最大野心的展现,而这个最大的野心就是成就一切众生所难以成就的佛道。而最大野心的成就,竟然是对一切众生作最彻底的退让,乃至最后成为忍辱仙人被节节肢解而没有半点的委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面对这种情境时,有了基本的定力后,我们可以很容易观察到情绪的起伏,生气了,就会有血压上升、心跳加速的现象;伤心了,眼泪就会自动会从眼角流下来,而这都是情绪出来后会发生的现象,倘若继续压抑情绪闷在心里,这就会造成肝气瘀的情况,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可以找找中医师调下中药来缓解自己情绪,或找些其他舒缓的活动都可以,例如跑跑步、打打拳、伸展操阿!或来杯 三摩地

2018-07-23

我愿意相信我们的相约是留下的最终理由,虽然,菩萨伴侣中伴侣的因素占了很多很多,但是,我们是否也看到这里面也真真实实存在着做菩萨这个清净的因由呢?是的,我们得承认这个愿里面有着浓浓的贪爱,可是这里面也有着作菩萨——这丝清凉的心意!记得你说道见到菩萨时的样子吗?你说你最向往的是那一种清净的圣气,说的时候你泪流满面,那个场景使我震撼而清醒,我没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每于日常生活中,为种种琐碎之事而烦心,光是每日衣食即需费很多心思,何况还有求学、升官、发财、交友、感情、婚姻、工作、事业、投资、理财、生儿育女、教育、学费……等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判断、决定。这是一般世俗人所面临的问题。学佛修行的人也是一样,未学佛时,看到亲人、朋友、同事在学佛、信佛、拜佛,他们都说「学佛很好」,鼓励我们也 三摩地

2018-07-23

5、颠倒心性冤亲债主在预警期内,常常会使受报者心性出现紊乱,个性发生反常性改变,见识颠倒,判断错位,思想偏激,亢奋与消沉交作,负面思考判断上升,正念正识锐减。典型者甚至举止言行都发生怪异不群现象。冤亲债主对于那些耍嘴皮、光说不修的空谈者的作用会更加严重。因为这一类人在冤亲债主的眼中全都是属于所谓明白人(实际上是对法界规律糊涂),他们就有可能产生幻视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个愿讲出来,我们只是在心里面绕,那就不算数,因为佛陀或是其他人或是菩萨就不知道你是在思考呢?还是说你真的是在发愿,所以发愿一定是出口成愿。所以我们希望大家以后在发愿的时候,在发起善愿、发起正愿的时候,应该在佛前出口成愿,真正把发愿的这个愿呢把它说出来,让自己能够听到、也让诸佛菩萨能够知道,表示你不是只是在考虑而已,而是你真正下定 三摩地

2018-07-22

[发愿]的真实不虚很重要,一定是思考过的,信念坚定的愿望,而不是委曲求全的糊弄。这里又牵扯到一个常常挂在嘴上的词——心诚。心诚的定义在佛经中是有的:[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那时,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所说心诚至心,有几种情况?那种心诚至心能获得最佳结果?)[ 三摩地

2018-07-22

还有一件事情也非常重要,就是要告诉他:放下这一切,不要再去计较,不要再去思考,包括要连自己都应该要放下!这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外面很多错误的善知识,总是不断地要我们把握自己,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要了了分明;但是这一些都是意识心的境界。在我们即将往生的时候,各种的器官,包括了五根—眼耳鼻舌身,都会一一的损坏,而渐渐地失去功能;意识又被叫作五俱 三摩地

2018-07-22

你正在思考:究竟要不要以念佛的方式继续深入下去?不要的话实在不甘心,因为已经到这个地步;要的话,始终又有一股念头想要把念佛这个语言文字放下来,因为始终觉得很不寂静;可是善知识,打死都不要放下那一句佛号。怎么办呢?真是苦恼。后来也许心念一转,因为善根成熟的缘故;或者看到,另外的善知识的开示,原来可以在没有语言文字或是形象的状况下,就可以看到想佛的念头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要先确定:真正的一经到底是哪一部经?一般人都只会在的表相上,再加上世间曾经熏习的种种法,加以贯通之后,就敢说我已经通了这一经了;然后他以相似的方法了解以后,他就敢说我又通了另外一部经了。因为所了解的范围都在世间的法相上,所以他才能够这样一法通一一法。其实,他有没有真的见道或是通达这部经,他只看到上表相所说的那些世间法而已。那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10   11   下一页»   共203条/11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